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 民族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无论古今中外,民族问题始终与阶级、国家、社会问题紧密相联在一起。民族问题也和阶级、国家、社会一样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有其在各个历史时代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纵观整个国际社会民主运动和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历史,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主要有两种错误思潮,即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一个从右的方面背叛马克思主义,一个则从“左”的方面加以否定。但是,长时期来,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我们只看到右的背叛,看不到“左”的危害,只重视列宁同第二国际内部修正主义的斗争,却无视列宁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的论战。这是极其片面的。可以肯定地说,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回避列宁对帝国主义经济主义的批判,是不可能完整地准确地领会和掌握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基本理论的。  相似文献   

3.
从第二国际末期开始,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几乎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斗争的主线。自改革的浪潮波击到多数社会主义国家之后,“反修”问题似乎消声匿迹了。到底为什么会出现反修斗争?如何评价反修斗争?反修斗争对国际共运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什么现在“反修”问题消声匿迹了?甚至什么是修正主义?这些问题都是在国际共运的。研究中不容回避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新的历史高度上予以解释并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4.
一、题解本文选自《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一文,它是列宁为纪念苏维埃政权成立两周年而写的一篇光辉著作。写于一九一九年十月三十日,发表在十一月七日《真理报》上。课文节选的是该文第五节的一部分。列宁在这篇著作中,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俄国实际为依据。深刻分析了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这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形式和阶级力量,明确指出:“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痛斥了考茨基等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否认过渡时期阶级斗争和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反动谬论。对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如何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和建设社会主义等根本性的问题作出了原则性  相似文献   

5.
第二国际在国际共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一个最引起争议的组织。在国内外史学界一直是研究的热门领域。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于第二国际的研究深受“左”的思想影响,走了很长一段弯路。从50年代至70年代末,对它的研究简单和片面化,以反对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为中心。这期间出版的教材和几本小册子均沿用同一模式:开了几次大会,会上左派是如何反对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的。右派篡改马克思主义,搞“阶级调和”,走改良道路,反对暴力革命,沦为无产阶级的“叛徒”,等等,第二国际史成了一部会议史、斗争史,看不到第二国际对工人运动干了些什么。这时期的研究实际上被向“左”扭曲了。有学术价值的是出版了一些有关第二国际的历史资料,收入《国际共运史资料汇编》(人民大学历史系马列  相似文献   

6.
1917年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革命,它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多少年来,十月革命一直是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斗争的旗帜,同时也遭到了一切阶级敌人和机会主义者的攻击和咒骂。在十月革命行进的过程中,俄国的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参加了国际资产阶级和第二国际反对这场革命的合唱。他们标榜和鼓吹“社会民主主义”的理论,反对、攻击、抵制和破  相似文献   

7.
对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反思一直是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工作之一,其代表人物都对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出现的教条主义、实证主义、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等错误理论实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此基础上,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重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指出理论批判性的丧失和实践革命性的缺位是其错误的根源,为我们全面认识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正确评判其理论状况和历史地位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考茨基是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首领之一,是一个打着“正统马克思主义者”旗号的假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叛徒。考茨基主义是继伯恩施坦修正主义之后出现的一种国际修正主义思潮。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曾经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起过极为严重的腐蚀和破坏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危险。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同考茨基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这个斗争是马列主义路线反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路线斗争的继续。斗争的中心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还是反对无产阶级专政这一根本问题。马列主义反对考茨基主义的斗争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胜利前进。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各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三国际的成立,宣告了考茨基主义的可耻失败和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9.
一百一十年前,作为把人类从阶级社会中永远解放出来的社会革命曙光的巴黎公社,为建立无产阶级民主政权,进行了伟大的尝试。公社的先烈,为历史首创精神的热诚的激发,艰苦奋斗,努力工作,用心思索,以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给国际无产阶级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教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公社事业予以高度赞扬,认为公社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于它摧毁了那起源于君主专制时代的,“象蟒蛇一样地用官(亻了)、常备军、僧侣、法官把社会机体从四面八方围绕起来的庞大的政府寄生虫。”(马克思《法兰西内战》第二稿。《马、恩、  相似文献   

10.
翻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史册,我们可以看到,在马克思主义同机会主义的斗争中,一切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为了篡党夺权,搞修正主义,搞复辟倒退,都是大搞阴谋诡计的.从第一国际的阴谋家巴枯宁到第二国际的叛徒考茨基,从第三国际的反革命两面派托洛茨基到现代修正主义的罪魁赫鲁晓夫,无一不是搞阴谋诡计的能手.被粉碎的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继承了老修正主义的衣钵,在搞阴谋诡计方面也是"颇为能干的".他们好话说尽,坏事做绝.在当前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条道路的斗争中,总结老修正主义者搞阴谋诡计的种种手段,剖析其反动实质和危害,这对于我们区别真假马克思主义,彻底揭露和批判王、张、江、姚"四人帮"反党集团的滔天罪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它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历史范畴,在我国民族的产生要追溯到封建社会发轫之初的秦、汉时代以前,秦、汉时我国已由多民族组成了统一的国家。民族和多民族国家都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一般地说,民族一经产生,民族问题便相应产生;特殊地说,民族问题是伴随多民族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它也是受变化法则支配的,有自己的开端、发展过程并随民族的消亡而消失。民族问题不是独立自在和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阶级居于社会的统治地位时,它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政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恢复、继承和发展。从"政治的经济"转向"经济的政治"是邓小平政治思想的主要之点。政治是不依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古往今来,人们对它的解释总是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呈现多样化。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政治当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从动态角度看,政治可分为阶级的政治和非阶级的政治。①所谓非阶级的政治,一般是指阶级出现前的原始社会政治和阶级消灭之后的共产主义社会政治,以及阶级社会中的非阶级政治部分。其…  相似文献   

13.
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继承法作为一项法律制度,仍然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是随着人类社会出现私有制和国家而产生的。在每一历史时代,继承制度都反映着该社会特定经济基础的根本要求。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继承法最清楚地说明了法对于生产关系的依存性。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关系的变化是人类认识历史运动的主要内容,要正确地评价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种成果,就应分析它的社会关系。本文主要以东欧国家为例,阐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和阶级結构的关系;分析了存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陈述了阶级与社会集团的变化、均一化和分化;指出了阶级的矛盾、利益和冲突,并对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新的社会现象作了扼要的提示。  相似文献   

15.
怎样看待当今的时代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这是人们很关心的问题。现把理论界近年来,对这个问题的讨论综述如下。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问题大多数文章认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依然存在,因为这一历史规律的两个科学依据至今未变。一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水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克服和消灭生产资料占有的资本主义私有性,使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与它相适应。二是社会化生产力的最先进代表——无产阶级的存在;它是唯一与先进的大工业生产相适应的阶级,具有要求公有制的阶级特性。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条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6.
有关考迪罗主义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世纪初期,拉丁美洲国家曾出现过被称为考迪罗主义的政治统治形式。考迪罗主义盛行具有深厚的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文化基础、历史原因和国际环境。考迪罗主义衰落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带来阶级结构的变化。考迪罗主义的历史作用是复杂的。对它的评价不能简单化  相似文献   

17.
为哪个阶级培养接班人,历来是教育阵地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根本问题。社会主义时期更是如此。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由于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统治,学校变成了培养修正主义苗子的温床,教训是极其深刻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从文化教育战线开刀,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在阶级斗争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使用“跨境阶级效果”与“性别化阶级结构”新概念来剖析韩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趋增加的国际婚姻现象,就会发现:第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指数与该国男性和欠发达国家女性的国际婚姻比率成正比,而该国女性和欠发达国家男性的婚姻比率甚小。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国际婚姻过程中,跨境阶级效果与婚姻性别观念深层介入于此的缘故。第二,婚后女方随男方居住韩国时,因韩国保护本国男性国民为先的国籍政策,外国女性常受到家庭和社会文化上的阶级排斥,形成性别化阶级结构。  相似文献   

19.
文化,乃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人类社会历史,又是以不同的社会发展形态,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变化着的不同阶级关系组成的。因此,无论什么社会,什么时代,无论哪一个阶级、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及哪一个地区,或哪一个单位,都有它自己的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氛围。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即是指知识密集、人才集中、思想活跃的高等学校在社会历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的近代化历程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从市民社会的角度出发去考察:第一,在历史时段上,日本在元禄时代(18世纪前后)市民社会力量就已经成长起来,而中国则是在清末“新政”时期(20世纪前后)才产生了市民社会的萌芽。第二,在社会力量上,日本的武士阶层是市民社会的特殊力量,而中国的士绅阶层,却成为维护封建制度和秩序的顽固势力。第三,在社会经济上,日本的新兴商人作为市民社会的重要力量和反抗幕藩统治的生力军,而中国的商人最终不是作为独立的阶级(或阶层)出现于社会,而只是地主、官僚阶级的附庸而已。中日两国市民社会的不同状况和发展差距,决定了近代化过程中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