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评论一、对《水浒》的总的评价第一种意见,认为《水浒》是学习的典范,反映了农民起义的革命精神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一部英雄的史诗,不能划入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如有人鼓吹说:“五四”新文化运动把《水浒》等作品提到了中国文学正宗的地位,给了高度的评价,这是一大历史功劳。这些作品应作为我们文学艺术工作者学习的典范。有的人则宣扬说:《水浒》一书的根本精神是农民起义的革命精神。它以宋江等英雄人物为主干,全面地描写了中国中世纪时期的社会生活,尤其是深刻地、大胆地描写了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斗争,描写了农民的革命斗争、革命力量和革命思想,反映了在封建主义统治下的人民的正义斗争和希望,同时  相似文献   

2.
1947年5月,在国民党统治区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全国性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爱国运动,史称“五二○运动”。这次运动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毛泽东对这一运动曾给予高度评价,称它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第二条战线”。他说:“中国境内已有了两条战线。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现在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①本文仅就五二○运动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方法论,发现了读者的重要性,恢复了文学从。“作者——作品——读者”的完整过程·接受美学者认为:首先,文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作者——作品、作品——读者两个环节,即创作与接受两个阶段。其次,接受过程不是被动的反映过程,而是主动的推动文学创作的过程,读者也是创作主体。再次,文学接受分为社会接受和个人接受,社会接受是个人接受的前提和基础。最后,文学的接受既受作品的制约,又受读者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描写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偷句、袭用与点化等手法,既有抄袭的嫌疑,也有继承的关系和推陈出新的美学特征。 (一)偷句。所谓偷句,也就是后来作者基本不作改动,用“偷窃”的手段将前人的名句切入自己的诗词作品里。这种情况反映在诗作里,除个别是运用得好的,或是用来评诗之外,常常被人认作行窃,或者是游戏笔墨。例如,《古今诗话》载有一个笑话,讲的是宋时名僧惠崇的故事。一日惠崇作了一首《题杨云卿郊居》的五律,其中一联“河分岗势断,春入烧痕青”特别自负,拿来给人看。他的师弟嗤之以鼻,即写诗嘲讽:…  相似文献   

5.
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的论争是 2 0世纪中国美学界自 5 0~ 60年代美学大讨论和 80年代“美学热”以来出现的又一次重要的理论争鸣。对此次论争的情况和意义的梳理是迫切而必须的。作者首先提出并论述了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的理论资源 ,然后选取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的两个典型代表——李泽厚和潘知常 ,以他们为例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的论争情况 ,在历史和逻辑的分析的基础上 ,得出了它们由于与世界性的人本主义美学思潮相呼应尚习 ,且向上接续了中国古典人学美学的这一脉传统而成为中国人学美学的两种当代形态 ,并在对话和互补中实现了历史性的汇流的结论。最后 ,作者初步指出了建构当代人学美学学科的可能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长篇小说《故乡》,是朝鲜杰出的无产阶级作家李箕永的代表作之一,在朝鲜文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它标志李箕永的创作和朝鲜无产阶级文学已进入了成熟时期。 《故乡》取材于1930年前后,朝鲜革命斗争转入新阶段的历史现实。正如作者在《给故乡的读者》一文中所说:“这部作品里,佃农们——元德村农民们反对地主恶毒榨取的斗争是基本的故事梗概,同时,我把这个农民和斗争和城内丝织工厂的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企图反映工农联盟的思想。站在斗争前列的是他们的组织者和领导行金喜俊。我企图通过这个主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农民运动在明治革命中失败 明治革命以前的日本农民斗争的全部历史,是农民大众反对德川封建剥削体制的斗争史。数以万计的农民成了这一斗争的牺牲品。如前所述,民主主义的农民革命斗争运动。在德川末期更加激烈和尖锐。历史证明,复兴天皇权力的武士——倒幕运动的领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利用过农民斗争。为了争取农民的支持,明治革命的志士们提出了一些民主口号,例如在农民中广泛宣传的“四民平等”、“舆论公开”、“四海之内皆兄弟”等等蛊惑人心的口号。但是,在打倒德川家族,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政府组织之后,以武士和大资产阶级同盟为基础的新政府,并没有对农民实行这些改革,而是继承德川的衣钵,用压榨农民的方法,扶植并发展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是当代西方文学研究中的一种新兴的方法论。其核心理论是把文学作品看作是为读者阅读而创作的。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不能由作品自身实现。他们视“作者──作品”为创作过程,视“作品──读者”为接受过程,这两个过程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学过程。前苏联学者梅拉赫称之为“动力过程”,并且认为,读者在“动力过程”中,不是被动的反应环节,而是主动的。作品在接受活动中为客体方面,读者为主体方面,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的:读者阅读作品是驾驭者,阅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过程,同时读者实现…  相似文献   

9.
小说美学的一个巨大魅力在于作品中的艺术情感。明清之际的时代思潮和作者本人的遭遇,以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描写艺术和构思艺术形成了《聊斋志异》艺术风格的感伤悲凉意味,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0.
《药》的第四部分,故事已进入尾声。清明节,两位同是失去儿子的老妈妈上坟。一面是微风、枯草、颓树、荒冢,死一般寂静;一面是伤心、落泪、凄惨、悲哀,看来故事就要结束了。可是作者匠心独运,在这一片死的寂静和悲凉的气氛中突然插入了“花环”的描写,使作品闪出一道亮光。花环的描写,出其不意,异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虽是一部以帝王将相为中心的男性小说文本,但也描写了为数不少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多是为作者所肯定的良母、贤妻、节妇、烈女,成为小说宣传“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忠孝节义等传统道德的不可或缺的另一人物系列。作者突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站在肯定的立场,以钦敬的态度、干净的笔墨来描写女性,从而提高了女性形象的道德品位,使《三国演义》成为历史演义小说中不可多得的、肯定妇女的正面作品。  相似文献   

12.
唐五代小说“议论”的主体有作者、叙述者、故事中人物.作者或与叙述者合二为一,以旁观者的身份直接发表“议论”,表明自己的立场以及对事物的情感态度评价;或潜入叙述者、故事人物,通过“议论”这种形式与接受者间接对话,从而引导接受者体会作品的创作主旨.在叙述故事进程中,作品往往用“引证明理”“比较论理”“假言推理”“指谬析理”等方式进行“议论”.这种在作品中陈述观点的方式,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认知和态度,成为作者塑造人物、表达思想、升华主题的重要创作手段.不仅影响了接受者的阅读视线,使接受者的阅读感受超越故事本身的精彩而直指人心,而且作者也通过自己意图的阐发,引领接受者体味故事中所蕴含的更为广阔的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一部长篇小说。它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日益破败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末世广阔的社会生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斗争,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发生发展既受制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现代转型,又受制于其自身包含的现代性困境,还受制于西方美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影响。这种状况使得建构一种适合于现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中国美学”变得十分困难。中国传统美学自20世纪初王国维和鲁迅对其进行审美“主体性”的现代奠基以来,一直影响着后世100多年中国美学的发展。王国维和鲁迅对于传统美学的复杂的“批判”态度,虽在西方美学确立话语霸权和马克思主义美学被推为座上宾的情况下得到缓解,却在后现代美学“反现代”、“反传统”的强势入侵下再一次得到张扬。鉴于此,今日中国美学的建设在方向上就不可能还是一种单一的“反传统”或“回归传统”,而要考虑诸多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保护作品完整权对“歪曲、篡改”的认定以作者为本位,忽视了读者在创作中的功能和作用,可能导致优秀再创作面临侵权的风险。作者对作品的绝对解释源于保护作品完整权形成了天才的作者、情感表白的作品、客观性理解的基本结构。利用接受美学对以上要素进行解构,可以发现天才理念有失偏颇,作品与读者的关系密切,对作品的理解具有不可摆脱的个体性和历史性。为了淡化作者至上的浪漫主义色彩,防止保护作品完整权的滥用,可综合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规定。就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标准而言,在种类甄别的基础上,对文艺作品、科学作品中的图形作品、模型作品和计算机软件适用损害作者声誉标准,对其他科学作品适用违背作者意思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活生生的同“左”的和右的错误作斗争的历史。党正是在作为两代领导核心的毛泽东、邓小平的领导下,经过了一次又一次反“左”和反右的斗争后才逐渐成熟起来的。在历次反“左”和反右的斗争中,邓小平既有和毛泽东并肩战斗而结下的亲密友谊,也有因...  相似文献   

17.
一部《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最后接受招安。它既不是什么“农民革命的史诗”,也不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教科书”,而是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水浒》的要害是投降,它的好处就在于可以使人民知道什么是投降派。《水浒》虽然以农民起义为题材,但它却从根本上歪曲了农民的革命斗争。作者通过精心塑造并竭力美化梁山领袖宋江,来达到他鼓吹投降、反对革命的目的。宋江不是农民利益的代表者,而是混进革命队伍中的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究竟对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是“造反有理”,还是“造反有罪”?是推翻以宋朝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王朝,还是“替天行道”、“忠义双全”,维护封建王朝的反动统治?是坚持斗争,宁死不屈,还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接受招安,充当奴才?在对待这些重大的原则问题上,充分暴露了投降派头子宋江的真面目和《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  相似文献   

18.
一毛主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中国历史上,劳动人民是反孔斗争的主力军,民间文艺是劳动人民反孔斗争的重要阵地。孔孟之道是宣扬剥削有理、压迫有理、鼓吹复辟倒退的反动思想体系,是历代反动派对劳动人民实行反革命专政的精神枷锁。因此,劳动人民在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中,也就必然首先要在思想上批判孔孟之道。从柳下跖痛斥孔老二,陈胜、吴广否定“王侯将相”的“有种”论,黄巾起义英雄否定儒家的“天不变,道亦不变”论,直到李闯王铲除“理学”,洪秀全鞭抽孔老二,起义奴隶和起义农民的反孔斗争,至今还闪耀着战斗的光芒。  相似文献   

19.
赵树理是接受美学理论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最佳文本。他的成功正在于他将其作品读者定位在农民群落中,并且努力去满足读者建立在其接受前结构之上的阅读期待视野。赵树理作品中也不乏“空白”、“空缺”及“否定”等召唤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发生在十九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革命,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农民运动。在这次运动中,洪秀全作为一位伟大农民领袖,不仅发动和领导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而且提出了改革社会,“开创新朝”,建立一个平等“平均的、自给自足的、公有的”人间天国的理想社会的思想主张。这一思想主张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它与太平天国的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充满着矛盾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