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大城市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齐心  梅松 《统计研究》2007,24(7):17-21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突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地位。为了加快推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有必要建立起一套能反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要求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谐社会是良性运行和谐发展的社会,是公平正义、稳定有序、充满活力、治理良好、意识健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据此,我们构造了一个由6个方面25个具体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并利用这个指标体系对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的社会和谐程度进行了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城市居住环境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城市居住环境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讨论了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将定性指标进行了定量化处理,指出了模型的应用范围和有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基于熵权系数法的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文章运用熵权系数原理,建立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新疆的22个城市的城市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因子分析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并用Kendall's w检验对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4.
城市总体环境质量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俊杰 《统计研究》2002,19(3):52-54
一个城市的环境污染是多环境要素的污染问题 ,如某城市既存在大气污染 ,同时也存在地面水和地下水污染。对这类环境现状的评价 ,要考虑多环境要素质量评价问题 ,以便同时反映多种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下的影响结果。本文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城市总体环境质量的二级模糊聚类方法 ,并用该方法对某市总体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城市总体环境质量的二级模糊评价原理   1 城市总体环境质量评价的多级关联结构 (如图 1)城市总体环境(总体) —大气环境———SO2 ,NOx,TSP,…地面水环境———COD ,NH3-N ,…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汉江流域为背景区域,通过建立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四个时间断面(2000年、2005年、2010年、2013年)对9个城市进行城市竞争力评价和排序,并运用空间表达和空间插值的方法分析城市竞争力的时空演变情况.评价结果显示:襄阳的城市竞争力综合得分最高,作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具有明显的优势.进而根据评价结果,揭示了9个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演变、主成分演变与影响因素演变的特征和规律;根据4个时间断面上城市竞争力的等级分布图与空间插值效果图,揭示了9个城市竞争力的空间演变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评价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皓  韩兆洲 《统计研究》2009,26(9):87-91
 在对和谐社会的评价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指标设计以及赋权、指标的定期实际测定、要不要提出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值等。根据胡锦涛书记对和谐社会的阐述,同时考虑到可以定期从统计年鉴获得数据,从民主法治到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设计了18项指标,采用主成分法对和谐指标赋权,并对历年广东和谐社会进行实证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引导下,国内掀起了一股建设创新型城市热,尽管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了考核创新型城市的一些指标,但是如何运用这些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尚待我们进一步研究.文章在建立创新型城市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标准值的确定方法,以及根据综合评价值判断创新型城市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重大系统工程。城市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本文以南京市为例。根据2000-2005年统计资料,从资源、经济、社会、环境、体制和管理等五个支持分系统出发,构建和谐城市评价体系,提出和谐度的概念,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的和谐发展进程呈现良好态势,尤其是资源支持系统、经济发展能力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和体制管理系统的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环境支持系统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生产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五个方面提出了城市安全评价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城市安全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获得最终的评价结果,从而建立起城市安全评价模型:最后结合某城市食品安全状况进行实例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经济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以及综合生态的角度对生态城市理论及其建设实践进行分析,建立了四级生态评价指标,并采用熵权法解决评价指标权重计算问题.同时对成都、重庆、广州、南京、西安五个城市进行生态系统评价,并对各指标进行了横向评价,对生态城市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中心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评价方法的确定和指标体系的构建 经比较国内正探索研究的多种城市综合实力、城市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办法,我们选用多元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对福建省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进行比较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界定和谐社会内涵的基础上,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文明法治的发展4个方面,选取了27个指标构成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成都市2002~2006年的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出和谐发展综合指数.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城市投资的效率与效果以及为政府部门的投资环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对城市投资环境进行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构建城市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结合问卷调查对城市投资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环境是影响城市投资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基础设施环境、资源环境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4.
电力企业财务效绩综合评价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红 《统计教育》2006,(7):50-53
本文针对电力(集团)企业的效绩评价的特殊性以及电力集团企业对下属经营单位效绩评价的特殊性,选取电力企业财务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投影寻踪技术(PP)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构建了电力企业对下属经营单位(电业局)的财务效绩评价体系。通过对某省13个电业局财务效绩的综合评价实例分析,表明了该财务效绩综合评价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对外开放已进入到新的阶段,如何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城市国际化水平程度是一个现实问题.文章认为综合评价城市国际化水平程度要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据此,我们构造了一个由相对量与绝对量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这个指标体系对杭州市的对外开放程度进行了初步的评价.结论是杭州国际化水平已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迈进,未来几年有望达到城市国际化中级阶段.  相似文献   

16.
过去,进行社会经济现象评价时,人们习惯于应用单一的各种综合评价方法.然而,对同一社会经济现象的评价,不同的方法得出了不同的评价结果.基于此状况,本文提出一种系统综合评价方法,并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市设施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克服了以往仅应用一种方法在评价中的片面性,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构建了反映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在搜集各种统计年鉴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该指标体系对29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综合实力分析;其次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各城市旅游效率进行了分析,从而判断城市旅游发展的潜在能力;最后通过综合比较,找出各类城市旅游发展的定位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粗糙集综合评价法在公交服务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对于大城市,这一系统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及效率两方面建立了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应用粗糙集综合评价法对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进行评价,并通过一个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一种综合考虑城市承载力与城市协调发展目标的城市发展战略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承载力优化模型”和“城市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城市发展的评价工具.利用上述评价工具,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计算其人口承载力极限,并对城市发展协调度进行测算,通过定量仿直与定性分析.为城市发展决策提供辅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河南省18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河南省2011年底有关数据,分别利用综合指数、加权平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18个主要城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和排序;其次,基于模糊Borda法建立组合评价模型,对18个主要城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再评价,得到了更加客观、可行的评价结果,有效弥补了单一评价方法的不足,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全面性;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