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保定市区行政区划由原来的“三区”变为“五区”,市区面积扩展为原先的8倍,为保定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赢得了更多发展机会.保定市区面积扩大后,市区的辐射力会更强,会推进“大保定”发展速度,在“大保定”的周围可以构建四个“子中心”与城市的核心区域相呼应,北侧、东侧和南侧的“子中心”分别由“涿州+高碑店”、“任丘”、“定州+安国”构成,任丘“子中心”需要跨越行政区划限制得以构建.西侧“子中心”需要整合走马驿镇、川里镇、银坊镇和军城镇形成.四个“子中心”在与城市核心区域互动过程中,需要依托“三纵+三横”的交通网络构建“四边形”的城市体系结构,以四个“枣核形”区域呼应城市核心区域,使“大保定”的核心与边缘得到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环首都贫困带”是围绕首都形成的贫困区域,该区域的发展状态与首都形成了巨大反差,这种状况是由首都和环首都区域之间不对称发展所造成的。环京津的京南地区是环首都地区的重要区域,为了让该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必须顺次经过“丁”、“工”、“王”的空间构造步骤,最终打造成为“田”字型城市发展格局。在充分考虑自然垄断、行政干预等多种区域因素的情况下,应分四个层次使京南城市群得到发展,北京、天津是第一层次,保定、廊坊是第二层次,核心县级市是第三层次,普通县与镇是第四层次。这样就能够使京南城市群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整合,达到以强带弱的目的。环首都的京南地区由此也就从“服务京津”变为“对接京津”,从而逐渐培育起自身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高碑店的发展创造了机会,行政区划接近三角形形状的高碑店,在构建“京保新区”和“津保新区”中担当着“北京—保定”、“天津—保定”的中介角色.高碑店依托近邻京津大都市的区位优势,与行政区划南侧的白沟一起,逐渐发展成为“双中心”城镇体系,对涿州、固安、永清、霸州、雄县、容城、定兴、涞水等进行有效整合.就行政区划内部而言,高碑店要逐渐形成“3Q+3L+2C”城镇体系:“3Q”即X区、Y区和Z区,“3L”即lbl、ldz、ldg等3条城市发展线,“2C”即Cn和Cw两个弧形城市链.该城镇体系将高碑店辖区内的镇级中心地整合在了一起,也对高碑店进行了“分步走”的发展设计.在Cn城镇链上会逐渐形成高碑店子团、“新城镇+新桥乡”子团、“白沟镇+泗庄镇”子团,成为高碑店向南发展与保定整合、向东北发展与京津整合的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4.
保定是京南第一中等城市,在京津冀城市群的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大保定”的建设思路中提出对接京津的战略设想。保定对接京津,最有利的条件就是空间上毗邻,同时在京南近京津区域也逐渐形成了“串珠状城市群”。但是保定“小马拉大车”的发展基础以及不平衡的经济发展状态,成为其对接京津的严重障碍。所以保定在城市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强化基地建设以及完善交通网络的举措,要以保定为核心构建京南子城市群。在构建子城市群的过程中必须分步实施,通过不断构建支城市链,在京南构建以保定为核心的“指状城市网络”,同时不断强化对接京津的软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5.
秦皇岛下辖抚宁、卢龙、昌黎和青龙四个县.根据辖区内四县的分布特点,秦皇岛需要按照“一核”、“五线”、“一‘三角’”、“一走廊”的发展思路规划区域内部以及区域内与区域外的联系.“一核”即秦皇岛城区,秦皇岛市区包括山海关、北戴河、海港区等三个城区,“五线”即五条发展线,包括东西向的四条线和南北向的一条线,“一‘三角’”即“卢龙—抚宁—昌黎”,“一走廊”即“秦皇岛—青龙”发展走廊.按照这种方式不断扩展,强化“双核+双子”的“东子城市团”,构建“唐山—秦皇岛”的主辅结构,形成“唐山—曹妃甸—秦皇岛”的“三角形”跨区域发展构架,与此同时强化秦皇岛的休闲旅游品牌,实现北京、天津、秦皇岛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环太湖地区江浙两省五市几年来创新发展积累的成果,为下一步全面开展区域化的协同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仍存在创新服务体系不全、创新活力不足、协同路径单一以及区域核心形象不突出等问题。为打破协同创新存在的区域樊篱和鸿沟,环太湖地区应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重点从激活创新资源、完善创新机制、营造创新环境等方面重构创新模式。借鉴美国、欧盟、中关村等国内外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政产学研金介用’架构性创新+区域联动共建创新平台核心形象+接轨上海开展跨区域合作”的路径将是环太湖区域协同创新最优且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产业园区建设是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要因素,衡阳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城市产业在调整升级,城市空间正转型重构。衡阳城市空间发展轨迹大致分为内向发展——轴向扩张——圈层扩张三个阶段,新时期衡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载体规划构建“一轴、三核”的产业总体布局。在产业促动下衡阳城市空间由单中心多组团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内部方格网外部圈层生长的“十字”型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协调城市功能,文章从建立多中心体系与功能组团,采取轴向生长的空间发展模式,强化结构性生态要素的控制,完善产业区功能、产城融合、产城互动,对接区域、融入区域空间结构等多个方面阐述了衡阳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涿州城市化提供了更好的空间,优越的区位条件、交通一体化措施以及丰富的文化资源等使得涿州能够快速融入京津大都市。长期以来涿州实际上已经突破行政区划限制与首都有了更多的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了这种合作的速度,涿州将会成为“北京-保定”城市链上的节点城市。为了提升涿州城市化水平,涿州需要按照“分层+分步”的发展方式,以涿州核心区域为中心向腹地逐渐扩展,在腹地的核心区域内形成“三层次”城市环,同时要构建“米”字形的交通网络,将腹地内的11个乡镇中心地整合在一起。除了要在行政区划内对中心地进行整合,还要在更加广泛的空间内考虑问题,构建“涿州—房山”、“涿州—固安—廊坊”、“涿州—霸州”、“涿州—高碑店—涞水—易县”等城市链,使得涿州能够更好地受到来自保定、廊坊、北京的城市辐射,并通过“涞涞易”城市链传递到保定西部。  相似文献   

9.
环三都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三都澳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区位优势和生态海湾资源优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困难。环三都澳区域的经济发展必须做好港口开发、产业聚集、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四篇文章”。  相似文献   

10.
环首都贫困带是围绕首都形成的贫困区域,该区域的发展状态与首都形成了巨大反差,这个贫困带就像一个"破围脖"围住了首都。这种状况是由首都和环首都区域之间不对称发展所造成的。为了将这个"破围脖"换成"金项链",必须在首都与环首都地区之间构建"软区划",通过"三Q+三C"模式的城市体系建设,让首都与环首都地区进行融合发展。在这种前提下,环首都区域与北京这个大都市之间就可以实现平等对话。在京东城市群构建过程中,要重点强化遵化、宽城、唐山、卢龙等几个次级城市团,并且在京东城市群内部要着力构建一小时城市圈,在这种思路下京津冀之间统一的"血液循环系统"也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环太湖地区处在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区域,对长三角经济区的整体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环太湖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推进区域整合,加快环太湖区域经济一体化;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借助上海优势,主动融入长三角大都市经济圈并与经济全球化无缝对接;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主导经济发展模式向市场主导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在保持地区发展速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生态保护,形成以生态经济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一体化问题目前成为了学界的焦点,京津冀地区以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为核心,在“双核+双子”格局的基础上形成了“双核+七子”的发展格局,在环渤海地区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很长时期以来学界就致力于构建“环首都经济圈”,随着区域要素的变化,“经济圈”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京津冀一体化实际上包括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方面是京津的职能向周边疏解,另一方面是京津周边城市要有足够强的承接能力.为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做好八方面的文章:突破行政区划约束;强化节点城市建设;增大小城镇密度;构建“大北京城市圈”;完善交通网络;夯实小城市承接能力;进行产业耦合;培养京津冀一体化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环巢湖旅游发展与预期相比发展速度较慢、行政管理职能混乱、发展资金短缺等突出现状,提出了抓住巢湖并入合肥市行政管辖这一有利时机,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坚持城湖共生、加强招商引资等措施来促进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为环巢湖旅游发展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地区与晋东、鲁西的部分区域整合,会弱化河北省由于北宽南狭而造成的南北发展不均衡问题,据此京津冀一体化就拓展为广域京津冀一体化。广域京津冀能够在京津冀基础上,将太原、大同、济南等整合在一起,构建起"北京—太原—济南"三角形,促使城市高效互动。在广域京津冀整合发展过程中,要构建"大同—浑源—灵丘—涞源—保定—天津"与"太原—晋中—盂县—石家庄—衡水—德州—济南"两条城市链,分三个步骤进行,逐步构建"双核+双子"结构、"京津石"三角形、"倒靴型"城市体系。在不同子区域也要采取不同方式,晋东冀西区域要构建"双轴+Z带"子城市体系,冀东鲁西区域要构建"双枣核"子城市体系,在冀北区域要构建"双核+多子"子城市体系,并依此为基础进行"双层拓展"。  相似文献   

15.
一、全球视野下的东亚近现代历史进程 人类历史的发展路径,经由分散独自演进到逐渐形成人类整体命运的同时,也经历了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如果以俯瞰地球的角度,在相对较长的时段上考察人类文明的进程,那么任谁也无法忽视在19世纪中叶以降,发生在东北亚地区的文明激荡.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文明的互相碰撞,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不同于“地中海世界”独有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亚洲区域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基本脉络,即共通的“朝贡体系”、“华夷秩序”、“儒教文化圈”和“汉字文化圈”,这使区域史研究成为可能.此外,作为“区域”的亚洲内部又由不同的“子区域”(又可称“次区域”,依地理概念划分为东南亚、东亚、东北亚)构成,而这些“子区域”自身又有别于“母体”的独特性,且各“子区域”间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交错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城乡二元结构困局是当前阻碍城乡经济一体化、实现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难题。因受多重因素影响,环三都澳区域城乡二元结构差异较大,成为阻碍环三都澳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该区域乡村旅游资源赋存度较高、特色鲜明且民俗文化内涵丰富。通过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实现环三都澳区域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并最终实现该区域城乡之间二元结构困局的破解。  相似文献   

17.
“北京—保定”一体化对京津冀一体化具有重要贡献,保定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蕴并且曾经是河北省省会,在承接京津疏解职能方面具有较好基础.在“北京—保定”一体化进程中,行政区划边界处进行“微区域”一体化是区域经济整合发展的第一步.为此需要构建“门头沟—九龙镇”发展线、“门头沟—蒲洼乡”发展线、“青龙湖镇—赵各庄镇”发展线、官道镇—东城坊镇”发展线、“大兴—榆垡”发展线.与此同时还要在行政区划边界线处构建跨区划组团,包括“蒲洼乡—九龙镇”组团、“十渡镇—三坡镇”组团、“琉璃河镇—东仙坡镇”组团、“码头镇—榆垡镇”组团.发展线和小城镇团能够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将邻近行政区划内更广阔的区域联系起来,以“微域一体化”为基础步入“广域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4月13日下午,嘉兴、湖州、苏州、无锡和常州等环太湖沿岸城市,在江苏无锡举办了第一届“环太湖城市侨联服务科学发展研讨会”,首届研讨会的主题是“世博与侨联”。江苏省侨联主席郁美兰、上海市侨联副主席张癸和无锡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周敏炜,以及环太湖各市侨联领导出席。会议由无锡市侨联主席冯雷主持。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到从单体城市向城市群(脉)发展转型的新阶段.“世界城市体系理论”与“网络城市理论”是当前中国城市群研究的两个热点领域.1996年以来,中国快速城市化阶段可以划分为城镇化为主的外延扩张时期和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相结合的城市集群发展时期.新时期,中国城市化改革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城市化发展的集群趋势不断强化;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核极的城市群辐射功能的有效发挥与示范效应成为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包容性诉求在城市改革目标中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20.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探析——以保定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通过对比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其成熟和不足之处.通过对保定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得出保定文化产业发展存在规模偏小、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政府对文化事业投入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与此同时,也分析指出了保定在文化产业发展上所具有的优势.结合保定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特点、资源等因素,提出了保定文化产业发展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