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东润先生站在中西文化的交汇处,成就了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的翘楚《张居正大传》。从中国经史文化传统来看,该传记作品是传递、注解和书写生命的三位一体,同时也体现了司马迁传主选择上的“俶傥”观和时间距离观;从西方传记艺术传统来看,该作品具有英国传记求史料、讲细节、重环境的特征,融史笔和文笔于一体。《张居正大传》是中西传记艺术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陈国勇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2)
1977年中华书局印行的《清史稿·赵尔丰传》,关内本与关外本中所述的赵尔丰到成都,任四川总督时的情况无异。两本共有史事不实之处,仅举如下。“会川乱起,丰尔还省,……”赵尔丰于1911年8月2日到成都接任四川总督,“还省”之日即指此日。8月5日,赵尔丰在致内阁的电报中说:“现在地方尚称安靖,并无兹闹情事。”此后,端方在8月24日致盛宣怀的电报中也说:“至股东会屡次开议,……,虽言论不免过激,而举动尚守规则,亦非全无理由。……昨得尹(良)署藩电谓:‘群情安静,亟希望结 相似文献
3.
关于《格萨尔王传》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的民间文学巨著《格萨尔王传》,不仅是我国少数民族珍贵的文学遗产,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颗明珠,亨有很高的声誉。下面,我就这部史诗产生的历史背景,书中所说岭国的地址,主人翁格萨尔是否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以及今后《格萨尔》研究的方向问 相似文献
4.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
郭沫若的《十批判书》写于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四年,全书除《后记》外,共收十篇论文。作者除对他以往的古代社会性质的研究作了新的总结外,主要是探讨先秦诸子的思想渊源和流派及其演变,重点研究的有儒、墨、道、法、名等家。这本学术专著在学术界发生了 相似文献
5.
张传敏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23-29
1945年重庆《新华日报》对《芳草天涯》的批判是由周恩来发动的,此前《新华日报》的整风运动中夏衍受批,可谓是其前奏。该剧之所以在受到批判之后能继续上演,除了跟周恩来的容忍、重庆左翼文艺界对该剧的批判并未达成共识之外,也跟该剧艺术水平较高,能给演出者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有关。另外,《芳草天涯》不过是中共高层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整顿重庆进步文艺界的引子,胡乔木批判的"非政治倾向"的代表主要应该是以胡风为首的七月派,兼及冯雪峰以及乔冠华、陈家康等人。 相似文献
6.
在万恶的“四人邦”猖獗一时的时候,曾出版过一本小册子叫《批判折中主义》,这是一本在哲学领域制造混乱,大耍诡辩术,歪曲革命的辩证法,为“四人邦”推行反革命政治纲领而摇旗呐喊的“理论性”小册子,它的出笼绝不是偶然的。一九七五年初,党中央根据毛主席关于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三项指示,针对林彪、“四人邦”的破坏、干扰,对各方面工作进行了整顿。到了 相似文献
7.
贾拉森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84,(3)
前年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藏文《仓央嘉措情歌及其秘传》一书,其中全文收进了《仓央嘉措传》。同时出版了庄晶同志的汉译本《仓央嘉措传》,即收在汉文《仓央嘉措情歌及其秘传》一书中的摘译。庄晶同志在汉文版的导言中说,对仓央嘉措的“身世、作品,特别是结局的探讨,则不仅是西藏文学研究的课题,而且对研究当时的政治、宗教、历史等各个领域都有着一定的意义。”①并把《仓央嘉措传》做为研究仓央嘉措后半生的身世、归宿的文字 相似文献
8.
叶坦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
《宋史·司马光传》基本记述了司马光一生的主要经历、事迹。但受修书时间、体例、宗旨以及史臣才具、观点等等局限,不免出现行文失实、挂漏舛讹、事序颠倒等诸多不足。因此有必要对本传进行考订。(文中所引《司马温公行状》、《司马温公神道碑》、《司马温公文集》、《司马温公年谱》、《东都事略》卷87《司马光传》、《续资治通鉴长编》,简称《行状》、《神道碑》、《文集》、《年谱》、《东都事略》本传、《长编》) 相似文献
9.
沈光明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2):54-56
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面世后 ,在评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人们或褒或贬 ,见仁见智。在此起彼伏的间歇中 ,本刊特推出一组笔谈 ,希望这来自张居正故里的声音 ,能为这场争鸣增添新的音调 ,并为繁荣湖北的文学创作 ,特别是历史小说的创作鼓与呼。 相似文献
10.
赵卫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5,(2)
中国近代之把歌谣的征集和研究作为一种学术工作进行,开始于五四运动的前后。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的运动。毛主席说,「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徹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的徹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 相似文献
11.
12.
吴宗海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2,(2)
清初著名散文家魏禧写的《大铁椎传》,作为新增课文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了,这使我很高兴.我还记得幼年在私塾里读这篇文章的情景:当时我对大铁椎这位带有神奇色彩的江湖异人,对他的奇言异行,特别是夜战群盗,用大铁椎击杀三十余人,最后又神龙见首不见尾地驰去,印象是很深刻的.但对作者的用心则较为茫然.这次重读,如见故人,对作者用心的认识似比以前有所进步.现浅解如下,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见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4)
<正> 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从三个方面对《纯粹理性批判》的价值进行分析,以求作出合乎实际的评价。一、把握康德认识论同先行和继起的认识论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肯定它作为近代哲学史上转折点的特殊地位和特殊意义任何哲学体系或构成哲学体系的哲学著作,在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辩证的否定环节。它们通过这种辩证的否定关系,必然结合在一起,组成哲学史上由抽象到具体、由简卑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贫乏到丰富,按螺旋式向前运动的过 相似文献
14.
竺培升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
张居正(公元1525——1582年)湖北江陵人,是明代后期一位有作为的政治改革家,被进步思想家李贽称为“宰相之杰”。他为了挽救明朝的危机,于公元1567年(隆庆元年),以裕王(即穆宗)讲官的身分进入内阁后,次年,便上《陈六事疏》,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政见。公元1573年(万历元年)神宗即位,他出任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前后当政十年。在此期间,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究其奥妙,有如下几个方面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5.
《张居正》是一部政治小说,作者对现实变革的热情,就在一位“楚狂”式“乡贤”的政治改革悲剧中找到言说切入点,最大众化的叙事结构和最通俗的话语方式,包容着最精英化的深度思考,这就是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作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姜小青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3,(3)
《大铁椎传》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散文家魏禧所作,现被选入教育部统编中学语文课本第三册中.由于它情节奇特、语言流畅,因而颇能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铁椎传》虽属文言文,但文字并不艰深,学生容易读懂.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设法引导学生自己掌握本文重点字、词、句,并适当启发点拨,让学生掌握本文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以突出教学重点.其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赵中男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正德皇帝大传》是一部学术传记,立论深刻,分析透彻,语言生动,俗中有雅;作者善于在大的社会背景下分析和描写人物;上述特点使本书成为一部优秀的人物传记。 相似文献
18.
曾军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3):13-16
熊召政的《张居正》使我们有可能借助于一个虚构性的文本来思考关于改革的话题。对于改革家的张居正而言,何以“成于改革,毁于改革”?对于由张居正所推动的这场改革运动来说,又何以“成于张居正,毁于张居正”?这里是否包含着千百年来困扰中国改革的死结?《张居正》揭示了张居正改革最终未能完成制度性的设计,使体制有一种自我适应和调整的能力,而仅仅依赖于体制内个人的良知与威权,则难免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王柏华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
我最先读到的《卡夫卡传》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年11月版的《怪笔孤魂—卡夫卡传》,著者是日本的三野大木,译者是耿晏平;后来又得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4月版的《卡夫卡传》,著者是联邦德国的克劳斯·瓦根巴赫,译者是北京外国语学院的 相似文献
20.
王艺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2-57
在1940年末完稿的《呼兰河传》中,已近中年的萧红用追忆的维度重新审视和考量了一座北方边城波澜不惊的前世今生,记述和追问了边城里人们灰色人生的疲惫和价值,用委婉细腻然而力量感十足的笔触为城做传、为人做传,曲折地表达了自我生命的顿悟和对人类生存终极意义上的悲凉感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