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1 毫秒
1.
摩登问世,并非英文modern的汉译音译,而是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初期梵语语汇的音译.摩登在中国历经了两千余年的辗转流传,含意发生了多次变迁,逐渐从佛教用语演化为世俗用语,同时带有了浓郁的女性意味.摩登的非本土性使其在20世纪20-30年代之交成为英文modern的汉译音译.摩登的言说引进了西方的现代性观念,同时自身也存在着古典意涵与现代观念的纠葛与纷扰.  相似文献   

2.
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舞台上存在着一股自由主义思潮,自由派思想对现代激进主义是一种制衡因素,自由派文论体现了以审美为中心的论学旨趣,它的存在给略显单调的现当代文化与文学景观增添了新的色彩,自由主义文化思潮渊源有自,佛教文化、老庄思想给自由派的文学观充注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也从一个方面证明,战争动乱、学术政治化的时代趋势并未改变传统文化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基本格局。
Abstract:
There is a liberal trend of thought on modern Chines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stage and the liberal school balances modern radicalism.Theory of this school shows the purport with aesthetics as the focus and enriches modern culture and literature,which is somewhat monotonous.Liberal cultural trend of thought originates partly form Buddhist culture,partly from Taoism,which exemplifies that turbulence of war and politicized academy do not change the basic pattern with traditional culture as the dominant force along with multi-element.  相似文献   

3.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4,(2):208-208,F0003
The Frankfurt School critical theory refers to the gradually-formed philosophical, sociological theory of the interdisciplinary and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nd the criticalanalysis made by the School theorists on the modern society, especially the modern capitalist society.  相似文献   

4.
现代系统研究十分注意探讨系统的理论概念,逐渐形成崭新的系统方法,并广泛应用于系统分析和系统技术。系统的理论概念及其实际应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课题。一系统的概念1.什么是系统?系统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拉丁文为Systēma)——由  相似文献   

5.
The CCTV said in 2004,that Shenyang witnessing the baptism of modern industry in 1970s.was once appraised as"the Equipment Department of the Republic".But along with thousands of chimneys broken down,Shenyang,as the eldest son of the Republic,went through birth pangs.and though lakhs of industrial  相似文献   

6.
六月迷香     
《青岛画报》2012,(6):10-11
香水这个词,从拉丁文"perfumum"衍生而来,意思是"穿透烟雾"。香水其特有的魅力,不知让多少人沉醉其中。男士洒香水能够彰显品位,提升魅力。而女士爱香水,则恰如COCO Chanel女士所言:"一个衣着  相似文献   

7.
清新色拉     
色拉源自拉丁文,意思是salted,加了盐的意思。原来色拉最早出现于古罗马时,当时主要是以盐来调味的。到了中世纪,人们开始用油,醋来为色拉做拌吃,亦即现代色拉的雏形。  相似文献   

8.
Defined by its philosophic implications,the term modernity refers to a complete setof ideological concepts and behavioralmodes. While promoting success in mod-ernization they show themselves as its resultin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giving rise tothe distinctive personality of modern man anda modern society’s specific attributes in thefields of economy, politics and culture.Among them rationality is a fundamental fac-tor of modernity. A source of cognition andvalues, it is the highest expres…  相似文献   

9.
In the gestation and birth of modern Chinese jurisprudence, missionaries provided enlightenment and laid the foundations.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legal education, the translation and publication of Western legal works, ideas of law, the spread of legal knowledge of all disciplines, and the launching of periodicals with content about legal systems were all first undertaken by  相似文献   

10.
卡西尔文化哲学有着深厚的哲学史基础,是西方哲学人类学和文化自觉的理论产物。文化哲学作为内在于现代西方主流哲学精神当中的一种基本理智运思方式,体现了人作为具体历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实现了哲学向人的生活世界的回归,是哲学摆脱西方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的困境、实现自我拯救与超越的有效途径。
Abstract:
Cassirer’s philosophy of culture is based on profound knowledge of history of philosophy and is the theoretical product of western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 and cultural consciousness.Philosophy of culture,as a basic rational way of thinking innate in western modern mainstream philosophy reflect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man as a concrete historical being and realizes the return of philosophy to the life world of man and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philosophy to overcome the metaphysical difficulty in modern western reason and way of rescuing and transcending itself.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性的总体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春时 《求是学刊》2003,30(1):44-47
现代性有感性、理性和反思—超越等三个层面。感性现代性是被解放的享乐欲望 ,理性现代性是理性精神 ,包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反思—超越层面的现代性包括艺术、哲学以及宗教等 ,是对感性现代性和理性现代性的批判。中国现代性的历史 ,存在着感性现代性没有充分发育、理性现代性缺乏科学精神和对个体价值的肯定 ,以及反思—超越的现代性即哲学、审美以及宗教的缺失等根本性的缺陷。这些问题 ,在当前的改革开放中必须解决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的他者是人为理性秩序的他者;作为人为理性秩序的对立面,他者既呈现出否定性的价值,也蕴涵着一种肯定性的意义和积极的潜能;在现代社会思想、社会理论中,在将"现代性"于总体倾向上当作一种可欲的价值目标和将它首先看作是一种值得反思的经验性"问题"之间,曾有过几度变奏,与此相应,对他者意义的认识也几经变化;对现代性危机的当代反思或将导致"虚假现代性"的终结,带来"真正的解放现代性"的扬帆起航,而解放的现代性则将带来他者的解放.  相似文献   

13.
常春 《唐都学刊》2001,17(3):32-35
从现代性的基本内涵出发,以现代人文精神的内在框架为结构,讨论了司马迁与现代人道观、司马迁与现代个人平等观、司马迁与现代自由观、司马迁与现代理性观的异同,从而得出司马迁与现代性之间关系的结论。即司马迁并不具有现代意识,更不是现代人的先行者,因此在探讨其思想观念的创新性时,应将其与现代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严格区分,并在肯定的前提下看到其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是一个多元与复杂的概念,至少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开拓对它的理解,也相应地存在对后现代反思的三个视角:作为历史意识的现代性把现代性理解为一种不可逆转的、线性进步的、受普遍规律支配的且具有终极目标的历史过程与时间感.这种现代性忽视了差异的存在,对应的后现代主义则突出了空间因素的价值,肯定历史的特珠性与偶然性.作为启蒙的现代性确立了进步、理性、普遍性与主体性等原则,痴迷于客现性、精确性、明晰性、统一性与绝对性.在后现代主义批评中,启蒙现代性不仅没有给人类带来自由与解放,反而变成了披上进步与真理外衣的压迫与控制.而作为审美的现代性是对前两种现代性的反叛,渴望模糊性、多样性、混乱、瞬间、短暂与相对性等价值,凭借与日常生活经验的分化,追求救赎、拒绝平庸与体验瞬间.后现代主义艺术则呈现为去分化、无深度、无中心、无根据、游戏、模拟等特征.现代性的内在繁杂性,不仅要求反思视角的多样化,而且本身也构成思考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的重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付洪泉 《求是学刊》2007,34(5):16-20
由于现代性的多维度性,对现代性的讨论可以采用不同的话语形式。哈贝马斯区分了现代性的社会学话语、美学话语、哲学话语等话语形式,虽然他对美学现代性持一定的认同态度,但是其对现代性的考察仍然固守在主体理性的维度上,通过改造近代以来的主体性哲学传统挽救现代社会的规范形式。从哈贝马斯对现代性三种话语形式的区分,及其从主体理性出发对现代社会规范形式的挽救中,我们可以得出现代性研究的方法论选择。现代性的多维度性决定了现代性研究不能采取"本质主义"和"多元主义"的方法,而应采取"视角主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理性主义与西方现代性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主义是现代性的最基本原则,由理性主义衍生出现代社会的基本架构,即事实领域和价值领域的分离;现代人内在的知识冲动和精神冲动,即对本真性的追求;社会实践中的政治冲动,即追求人类的解放、自由和平等.理性主义及其衍生出的这些内容在构建西方现代社会中造成了现代性的危机,最本质的表现为道德和文化的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理性主义存在的三种状况是问题产生的最深层原因,这三种状况分别为理性的有限性、理性发展的偏差、理性的僭越.  相似文献   

17.
王一川 《浙江学刊》2004,6(3):25-31
革命主义是中国审美现代性的颜面之一.革命主义在其审美化过程中回荡着修辞张力,暴烈的革命具有诗意的颜面.革命主义具有最广义、广义和狭义三层含义或形态.中国审美现代性中的革命主义应当是一种由政体一文化革命、传媒革命、以及阶级趣味革命合力驱动的"三轮革命".审美现代性航船总是必须悬挂着鲜艳的革命旗帜,而革命主义也需要插上审美的翅膀在知识分子和普通工农兵民众心空高扬.革命主义的发生其实主要来自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文化现代性变革需要.由于中国人的固有的宇宙模式和中优外劣心态等的束缚,中国现代性一再处于低于理想水平的缓慢变革或危机状态.这种非常局势竟实际上充当了中国现代性变革的常态.对这种非常性常态的痛切体验煎熬着现代知识分子,逼迫他们采取激进的革命姿态并把它诗意化,导致现代性长出一副革命主义颜面.革命主义在现代具有其合理性.每当中国现代性处于动荡状态或危机情势时,革命主义总会适时地登场亮相.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与中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培林 《社会》2008,28(3):2-6
中国改革开放30年,逐步形成了"中国经验".在"中国经验"的形成过程中,就产生影响全局的重大理论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这三大理论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更多地凝聚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东方国家的智慧,这是与其他两个理论不太相同的地方.当然,"中国经验"的概念不同于"中国模式"的概念,它是开放的和发展着的,它不排斥其他国家的经验,也不追求普适价值,但它会成为世界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新儒学与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翔海 《求是学刊》2001,28(2):19-23
如所周知 ,中国文化的近现代化是以向西方学习为历史起点的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典型地代表了进入统一的“世界历史”以来早期“先进的中国人”被迫开启近现代化历程的理性自觉。作为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成熟形态与主要代表 ,现代新儒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派、自由主义西化派一起构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界鼎足而立的三大现代思潮。在基本的理论旨趣上 ,新儒家是主张中国文化现代化的 ,在强调向西方学习、吸纳以科学民主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文化之优长方面 ,新儒家与其直接的理论对立面———西化派之间也在相当的程度上保持了一致性。但是 ,由于…  相似文献   

20.
王建民 《社会》2010,30(3):175-181
"现代性"是当代社会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议题.有关现代性问题的讨论至少有两个面向:一是在"传统"与"现代"对比的意义上揭示人类社会的当代转型,并由此暗示、确立和指认了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行者"地位;二是基于全球化和(后)殖民理论的视角,揭示西方中心的现代性既是社会历史意义上的,也是规范认识意义上的是如何改造了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历史与现实,并锻造了后者的"现代性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