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禀赋状况出发,选择适合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是推动区域新型工业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新型工业化模式的选择必须要摆脱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和思维的禁锢,在发展理念和方式上进行转变和创新。当前,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主要面临着工业经济滞后、"三农"问题突出以及生态环境脆弱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基于西部地区的现实基础和制约因素,应该优先选择产业集群模式、农业产业化模式和循环经济模式来推动新型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努力缩小与其他区域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葛公文 《唐都学刊》2004,20(2):107-111
经济全球化是伴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出现的 ,目前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主流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一把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双刃剑”。西部地区社会主体应该认清全球化的利益和代价 ,分析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寻求趋利避害的发展策略 ,以获取最大的发展机会。同时 ,应切实发展西部的开放型经济 ,正确定位优势产业 ,全方位提高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3.
崔慧霞 《学术交流》2003,(10):99-102
工业化是一国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的转变过程,意味着农业部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份额不断下降。农民增收困难,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遇到的难题。因此,要解决这个难题,必须跳出"三农"论"三农",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农民增收,并把增加农民收入和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结合起来,使农民收入真正得到提高。今后要逐步创造城乡居民之间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社会环境;改革户籍制度、就业、用工制度、就学制度、金融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王继宁 《社科纵横》2007,22(8):18-19
本文根据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乡镇企业实际和发展现状,从六个方面提出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乡镇企业发展的思路初探。  相似文献   

5.
孙光慧 《社科纵横》2010,25(3):26-28
进入后危机时代,由于各个国家的贸易保护使中国出口受阻,因此拉动内需将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重要国策。扩大内需需要加快城镇化进程,特别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县域经济的建设。中小企业以其特有的成本优势、市场优势、创新优势和扩张优势,必将成为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发展经济的首选。本文在对中小企业和城镇化的耦合性分析中,阐述了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融资困境及其成因,并对金融支持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思路和创新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显现。西部地区农村由于受思想观念等多种条件限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落后于经济、政治和城市的建设。基于此,笔者通过对西部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公共文化需求的分析,探索适合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思路和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7.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而农民增收问题的瓶颈是西部地区农民的增收问题。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缺失呈现为 :纯收入绝对数较低 ;人均收入增速减缓。拙文阐述了影响西部地区农民增收的瓶颈制约 ,并提出西部地区农民增收可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王建华 《唐都学刊》2006,22(4):67-69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根本和直接的原因可归结为西部金融资源配置的区域性失衡。制约西部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低、金融体制制约、金融抑制严重、资本市场发展缓慢、信用缺失等。对此,通过强化金融支持力度、加速培育资本市场、创建西部金融安全区、着力培育非国有投资主体等措施,推动西部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9.
何国长 《社科纵横》2005,20(6):9-10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必要性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建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创新》2020,(1):34-41
可持续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青海省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同时也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的艰巨任务。影响青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作用尚未充分体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较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比较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难度较大、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等。要实现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协调,青海省必须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绿色新型产业体系,继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推进经济开放型发展,充分发挥人才、科技、市场、改革和创新的动力作用,把脱贫致富与生态文明建设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I.PrimaryProcessofIndustrializationinChina  Accordingtothetheoryofdevelopmenteconomics,andespeciallymultinationalmodelsbasedoncasestudies,indexesthatdeterminetheprocessofindustrializationmainlyincludethreeaspects:1 .changesofGDPorGNPpercapita ,2 .threestru…  相似文献   

12.
兰州市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折射出我国西部老工业基地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因此,我们在本文中对兰州市工业化发展阶段和整体状况进行判断,并且用聚类分析法对兰州市工业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归类,有针对性地对西部老工业基地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制度创新中的"内卷化"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志海 《社会》2004,(4):4-7
“制度创新”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只要稍稍回顾一下最近二十几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变迁事件,如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独立董事制度、股田制、后城市化等,我们就会较深刻地理解这一点。因此,可以说改革开放的一个基本经验就是不断推进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但是,本文提请注意的是制度创新的另一面相——“内卷化”问题。“制度创新”的内卷化机制需  相似文献   

14.
李慧  叶进 《社科纵横》2006,(10):14-15
加快西部高校发展迫切需要在各级财政给予强有力的经费支持的同时建立和营造高等教育多元化投入体制与环境,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西部高校发展经费投入不足的“瓶颈”。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葛扬  薛飞 《阅江学刊》2009,(4):20-2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土地具有现代功能。因此,通过土地资本化,采取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方式,可以形成农村土地资本与城市金融资本合理、良性的流动,打通农村土地市场与资本的对接通道,盘活农业部门的各种资产,维护农民土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农民土地的合法权益,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兆林 《创新》2012,6(1):76-79,127,128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在产权制度、流转制度、财产制度等环节暴露出很多问题。创新农村土地制度,释放农村土地生产力,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途径,坚持与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模式是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必须认识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研究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特殊性,解决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主要矛盾: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任务艰巨;二是资源性产品供给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瓶颈;三是工业化的技术来源过多依赖国外,产业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四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五是在扩大开放条件下提高国际产业分工地位面临的外部压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农家书屋在全国农村广泛建立并发挥作用,农村的公共阅读服务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国家对城镇化进程的稳妥推进及对城镇化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但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深入了解农村阅读服务环境,掌握农民日益增长的阅读需要,以小城镇为服务主阵地...  相似文献   

19.
王智平  叶进 《社科纵横》2006,(10):20-21
高等教育投入机制是指在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中,各投资主体在筹措高等教育经费过程中所采取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方式,即组织运行方式,“机制”不同于“体制”,机制是一种动态的运行过程,而体制则是一种静态的模式。高等教育投入机制一般由主体投入机制、动力机制、吸纳机制和保障机制等几个有机部分组成。本文就此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探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西部高等教育投入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检察制度的设计理路及改革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检察制度是以列宁法律监督思想为指导、在学习和借鉴前苏联检察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改革开放之后还吸纳了大陆、英美法系国家检察制度中的一些合理性因素,同时承继中国政治法律文化传统并结合基本国情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改革贯穿于当代中国检察制度发展的全过程,这是经济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司法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和法律全球化的必然反映.建国60年来,中国检察制度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1949年11月--1982年12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初步建立;二是1982年12月--1997年9月,检察职能、职权及其运行程序逐步得到完善;三是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推进司法改革"的任务至今,检察改革进入创新发展检察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的关键性阶段.深入研究当代中国检察制度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以及检察制度改革方向和路径的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