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0年3月,在日本占领区拼凑起来的汪精卫国民政府,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最无耻的汉奸卖国傀儡政权。这早已为历史所盖棺定论。然而,近些年来,有些外国学者却认为:汪精卫集团的叛自投敌,不是“卖国”,而是同日本侵略者“合作”,寻找结束中日战争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1940年3月,在母本占领区拼凑起来的汪精卫国民政府,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最无耻的汉奸卖国傀儡政权。这早已为历史所盖棺定论。然而,近些年来,有些外国学者却认为: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敌,不是“卖国”,而是同日本侵略者“合作”,寻找结束中日战争的道路,并提出“汪精卫究竟是不是一个傀儡”?即使是傀儡,若与“民族主义不矛盾”,“傀儡就不但不  相似文献   

3.
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在越南河内发表“艳电”,响应日本第三次“近卫声明”,公开叛国投敌。作为中共中央在国统区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在整个抗战期间,始终站在反对汪伪斗争的最前列,对汪精卫的卖国行径和南京傀儡政权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敌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强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集团投敌卖国有着其特有的精神支柱与系统的理论依据。“和平理论”是汪精卫集团投降卖国理论的早期形态;“东亚联盟纲领”是其理论的新发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汪精卫卖国理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黄色人种革命”。其理论有两大特点:一是颇具欺骗性;二是与日本侵略者“东亚联盟”思想的呼应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1938年12月,正当中华民族同仇敌汽,为抵御日寇的侵略而浴血奋战之时,汪精卫却公然认敌为友,叛国投敌。这位民主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曾经为了祖国的独立富强而不惜坐牢流血的革命民主战士,为什么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竟然置国格、人格于不顾,抛却多年的信仰,宁做人人皆曰可杀的汉奸呢?对此众说纷坛。笔者以为汪精卫卖国投敌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的民族失败主义的思想根源。本文就汪精卫的民族失败主义的产生、发展,以及他本人怎样在这一思想影响下一步步走向叛国投敌的过程作一具体分析。一、盲目崇日是汪精卫民族失败主义产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曹晋杰 《中华魂》2012,(21):43-46
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讨伐卖国的北洋政府,一路旗开得胜。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汪精卫于同年7月15日先后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倒在血泊之中。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后,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投入了全面的抗日战争。可是,身为国民党副总裁、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参政会议长的汪精卫却在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十八日叛逃投敌,并于一九四〇年三月三十日,在沦陷区南京建立汉奸卖国政权——伪南京“国民政府”。这在国民党的历史上是一件极大的丑闻,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一次空前的叛国卖国事件。  相似文献   

8.
汪精卫民族失败主义的产生、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由于其阶级的、个人的主观原因以及客观上日军的进逼和日本政府的诱降,使汪精卫民族失败主义发生蜕变,成为投降主义,最终背叛了国家和民族。汪精卫民族失败主义具有产生早、时间长、危害性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一、积极准备运筹帷幄全盘部署一九○六年十二月萍浏醴起义失败后,清廷大肆搜捕屠杀革命党人,勾结日本政府驱逐孙中山出境。一九○七年三月,孙中山与胡汉民、汪精卫、黎仲实等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救亡图存,抗击日寇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巨流;可是也出现过汪精卫卖国集团这种逆流。细析该集团的来龙去脉及其内部的隐衷曲折,可以让后人由此得到鉴戒。  相似文献   

11.
冯玉祥幼年失学,后毕生勤学,在史学方面也用了很大功夫,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他用史学鼓舞自己的革命斗志,激励中国军队的士气,鞭打汪精卫等卖国罪行,坚定抗战到底的决心,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1938年12月18日,国民参政会议长汪精卫公然叛国投敌,并发表媚日"艳电".汪精卫领导下的国民参政会和参政员对此采取怎样的态度,必然引起社会上的极大关注.截至目前,一些论著和相关论述认为国民参政会一届三次会议通电声讨了汪精卫等汉奸卖国贼.但事实上国民参政会和参政员们对汪精卫叛国投敌行径并未予立即声讨.究竟是何原因?实有澄清之必要.  相似文献   

13.
阎锡山轶事     
六十二 除夕前的恶梦 在汪精卫鼓动下,奉蒋介石之命开赴河南攻打冯玉祥西北军的唐生智,于1929年12月5日通电讨蒋,且将与其密定讨蒋的阎锡山的大名列到了汪精卫之后。阎认为唐生智此举背弃了拥己为倒蒋盟主的诺言,盛怒之下,变“联唐倒蒋”为“拥蒋讨唐”,12月20日发出讨唐通电后,即命晋军冯鹏翥、孙楚、杨耀芳等部集结石家庄,开赴河南。不  相似文献   

14.
1938年12月汪精卫逃往越南,途经昆明时曾与云南省主席龙云有过秘密接触,此后汪即走上叛国投敌的不归路。由于汪精卫在中国历史上的敏感身份,使得二人的这一接触从此成为疑案,学者们围绕龙云对汪精卫投敌是否知情等问题争论不断。中立地看,龙云等历史当事人事后的回忆似有与史实不尽相符之处,而评析龙汪之间这一公案的关键,实际需要读者与作者都能设置必要的解读前提,如清晰认识龙汪关系的实质、汪精卫个人形象在出逃前后的巨大差异及1938年时中国抗战的具体境况等,从中可知龙云对汪精卫的去国目的应该知情,事后出于私人道义原则也不愿对汪落井下石,而整个事件的处理既关乎龙云的个人性格,更是龙、蒋、汪三方之间利害权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武汉时期是国共合作的大革命由胜利发展走向最后失败的阶段,从1926年12月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在武汉成立,到1927年7月汪精卫分共、“宁汉合流”,为时仅半年多。此期间斗争复  相似文献   

16.
1935年,蒋介石、汪精卫争取德国对中日冲突的调停,不是企图投靠德、日的反共卖国阴谋,也未出卖民族和国家利益。蒋介石的真实目的是希望通过德国的调停拖住日本,制止日本进一步扩大华北事变,以免中日发生全面战争,双方“同归于尽”。此外,也想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赢得准备时间。此时,蒋介石正准备联苏抗日,不可能与日本建立反苏阵线。随着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发生某些重大变化,从妥协退让转向决心抵抗,蒋介石决定终止德国的调停。   相似文献   

17.
1943年初,重庆国民政府宣布和英美等国达成协议,收回诸国之治外法权以及租界,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大事件。我们似乎刻意忽视了中美两国签订条约的前两天,当时汪精卫组织的南京国民政府同日本政府也达成了类似的协议,恢复中国政府对于租界的各种权利。本文试图从分析当时一些外交档案出发,以一个更加客观的角度,去探究汪氏政权这一外交活动的意义及考虑。  相似文献   

18.
张鸣 《可乐》2011,(4):77-77
1910年4月2日夜,北京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大案:汪精卫、黄复生刺杀摄政王未遂。尽管没得手,但汪精卫从此声名大噪,即使后来做了汉奸,人们也会感喟:卿本佳人,奈何做贼。作为此案的副产品,汪精卫还赢得一位南洋富商小姐的芳心。从此,富商小姐对他不离不弃,直到在南京老虎桥监狱关到死,也不肯说他半个字的不是。汪精卫、黄复生的刺杀行  相似文献   

19.
1938年,时值抗日战争初期,正当众多爱国将士在前方浴血奋战,后方广大同胞和海外侨胞全力支援祖国抗战之际,在海外的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多次风闻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主张对日和平妥协。起初,他不信真有其事,因为他与汪精卫过去有过交往,私谊甚好。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路透社电讯公开传出“汪精卫发表和平谈话”,陈嘉庚才确信汪精卫真的在唱投降论调,汉奸嘴脸已露端倪。  相似文献   

20.
1931年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华战争,蒋介石对外实行卖国投降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36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从此,我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由国内阶级战争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