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敏 《船山学刊》2008,(4):134-137
冯友兰先生对佛教哲学的研究始终以禅宗发展为核心,他对中国佛学发展三阶段的划分也源于对禅宗的思考,他的佛学研究特点,在于将中国佛学的发展放入中国哲学史发展的背景下考虑。他以禅宗为中国佛学发展的产物.对禅宗的思想渊源、方法及禅宗与宋明新儒家的关系也都有详细分析。所以,要从他对中国哲学发展的大背景思考,从他自身的贞元六书为代表的哲学体系思考,把禅宗放在他的整个中国哲学史写作中来看.才能更准确地评价他在禅宗研究中的贡献及不足。  相似文献   

2.
臧克家:现实主义与中国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进 《文史哲》2004,(5):69-75
臧克家是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他从两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其一,他推进了新诗对旧中国农民和农村的吟唱,在他之前,还没有一位诗人能够如此成功地抒写农民和农村。其二,他推进了中国现代叙事诗的建设,他的叙事诗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交融。臧克家是一位中国韵味十足的诗人。他有意识地向中国古典诗歌汲取养分,予以现代化改造,铸造自己作品的中国风格。他的诗具有含蓄蕴藉的抒情方式,重"藏",诗在诗外,笔有藏锋;他的诗运用素朴精炼的言说方式,精炼,而又大巧若朴;他的诗追求谐和悦耳的音乐方式,"敲声音",是臧克家炼字的标准之一,他寻觅着音节和谐,铿锵动人,增加读者听觉上的美感。在新诗发展史上,像臧克家这样深刻的具有中国风格的现实主义诗人实在很少,值得学术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严复对中国富强的追求,使得他反对中国传统中阻碍中国进步的东西。他对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认识和理解,使他理解了中国之所以落后英国之所以先进的宿命的命运,在于两国对现实完全不同的体察。所以,为了追求富强梦想,他反对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的反复无常,即起码的“政治道德”。而他分析这些所谓的“儒者”反复的原因在于缺乏作人的宗旨,只不过是为了追求官位。他为了自己的宗旨,决不与袁世凯合作,为其复辟帝制制造舆论。他对袁世凯的感情是复杂的,他既为他的“训练新军”成就而自豪,又为他的复辟帝制的愚蠢行为而叹息。  相似文献   

4.
陈猛 《北方论丛》2016,(6):130-132
莱布尼茨作为享誉世界的百科全书式人物,他对中国的关注持续了大半生。他和他的学生克里斯蒂安·沃尔夫( Christian Wolff,1679-1754),都是18世纪中叶以前欧洲颂华派的著名代表。莱布尼茨对中国的兴趣就如同他的哲学一样,不只是拘泥于一个点,而更像是一张网。他不仅关注在中国的传教,更关注欧洲与中国的文化知识交流,他还论述了中国的哲学,褒扬了中国的皇帝。  相似文献   

5.
罗素是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哲学家之一,《中国问题》集中反映了他对20世纪初中国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判断,呈现了他的中国文化观,他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中研究和解读中国文化,比较客观地分析和评述了中国文化,并对中国文化发展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丁韪良,美国北长老会至中国的传教士,他在中国生活了62年。初识中国,他对中国的印象就是"闭关锁国"。然而半个世纪之后,他于1907年出版了《中国觉醒》(The Awakening of China)。该书标志着丁韪良"中国觉醒"观念的形成。丁韪良对中国认识的转变,有着深厚的社会实践基础,与他先后积极参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时期的社会改革活动密切相关。他的"中国觉醒"观的形成,颇具代表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近代艰难变革的客观现实;也体现了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过程中,西方人对华观念的某种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鸦片战争以前接受西方科技文化的中国人中,他很少被提及;在中国医学史上,他也被视为边缘人物;即使方志也未为他立传,甚而对他进行诬蔑;后来的西方医生更对他所倡导的理论不屑一顾。然而他却利用所学到的西方牛痘术拯救了万千生灵,利用他的理论使这一技术在中国得到推广,并最终使所有中国人摆脱了天花之毒害。仅此而论,不管是在近代医学史上还是在明清西学东渐史上,其功绩无人能比。他就是广东南海人邱熺。本文着重分析邱熺对牛痘在华传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现代中国的思想先驱。他的不可磨灭的功绩,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旧思想旧文化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算,宣告了属于人民的新思想新文化的诞生。他的作品,不但是他生活着战斗着的那个现实中国的镜子,而且提供了古中国文明的总结和未来中国命运的预言。在他的思想遗产中,最杰出的是对旧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传统的深刻批判,这方面至今还没有一个人可以同他相匹敌。鲁迅对于我国文化的贡献,不仅取决于他个人非凡的思想能力和一生的战斗实践;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国革命的历史发展,一步一步地把他推到了旧中国的崩溃和新中国的孕育之际思想文化运动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9.
徐复观作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从根本上讲,就是通过对中国文化的解读昭示他自己对于民族文化的看法及态度,并以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感动同时代的人。他把中国文化视同中华民族的生命,认为学术思想研究的态度与方法应当立足于人的生命存在。他在研究中国思想史的过程中发现了中国文化的巨大价值,这一发现使他确信对我们的整个历史文化应当采取“无限的敬意”的态度。他治学方法的特点,即方法以态度为基础、方法为态度所决定。  相似文献   

10.
陈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歌理论批评家。他所撰著的《石遗室诗话》及所选辑的《近代诗钞》等书,使他在当时享有很大的声名。日本著名的中国文学专家木铃虎雄曾在他的中国文学史著作中,专章评论了陈衍的诗歌理论,就是一个证明。的确,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尤其是在近代中国诗歌理论批评史上,陈衍占着一席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陈衍的这个重要地位,既不是来自尊崇他的海内诗人对他的标榜和吹捧,也不仅仅因为他的论诗之作中有这样或那样一点可取的意见,而是由于他总结和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诗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陈炽思想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炽是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著名思想家 ,在甲午战争之前便呼吁变革。陈炽所以很早即提倡变法 ,是由于他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有比较正确、清醒的认识。他对中国的经济近代化 ,特别是发展商品经济作了全面规划 ,提出不少有价值的思想主张。同时 ,他又主张在中国设立议院。但是 ,他又强调 ,中国学习西方、进行资本主义变革当以不损害三纲为限度。他的极端的“西学中源”说也明显妨碍了他进一步学习西方  相似文献   

12.
1940年代费正清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磊 《重庆社会科学》2006,(6):70-73,79
面对194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逐步胜利,费正清认为,中国革命的发生是必然的、中共胜利的原因在于它取得了革命的领导权。这一时期他对中共的分析对他个人和美国现代中国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认识之所以比较深刻主要在于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在华的经验;但是还必须看到,他分析中国革命和中共胜利的立足点和归宿都是美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元培是北京大学的校长,也是中国的校长.冯友兰说蔡先生是中国"最大的教育家",说的也是这个意思.说他是北大的校长,因为他是现代北大的缔造者;说他是中国的校长,因为他是中国现代大学理念和精神的缔造者与实践者.  相似文献   

14.
泰戈尔与中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泰戈尔论中国文化和中印关系泰戈尔一生十分重视中国文化和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关心中国。1881年,他才二十岁的时候,就写过一篇论文,题目是《死亡的贸易》。在这里面,他严厉地谴责了英国殖民主义者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贸  相似文献   

15.
萧萐父先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哲学史家,他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是多方位的。在宏观方面,他阐释了自己的哲学史观和方法论及相关问题;在思潮及个案方面,他对中国早期启蒙思潮和船山学有着精到的研究。探讨萧萐父先生对中国哲学史若干问题的研究,不论对于中国哲学史学史的研究还是当下中国哲学史的书写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胡适的思想模式一般说来,胡适的思想中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因素。有时,他全面谴责中国传统,但却经常主张要逐渐地、“有机式地吸收”西方文化。1929年他以提倡全盘西化而著称。胡适在晚年是一个文化民族主义者,宣称他的文化学说的目的是使“古老的(中国)文化重复活力”,但他并未对此提出任何理智论证。胡适一生对很多问题的观点变化无常,但他关于中国传统和“西化”的思想混乱,却并非由于这个缘故。他后半生仍然顽固坚持他在五四时期有关中国传统和西化的每个主要观点,这倒确是他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7.
梁漱溟认为民主是一种精神或倾向,具有普遍性的价值,并作为一种制度则应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他肯定中国文化富有民主精神,但中国传统政治缺乏民主;他指出中国应该走中国式的政治民主之路;他努力于自下而上的民主之路,注重社会民主力量的启蒙和培养。梁漱溟民主思想是他作为卓越的思想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容闳(1828—1912)是近代中国维新运动的先驱者,一个卓越的爱国华侨学者。他是我国最早的留学生之一,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高等学府的中国人。为了“改革和复兴中国”,他曾经为探索和实现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方案而努力奋斗了一生。为了这一目标,他向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提过建议;以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参加过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他又成为民主共和的积极赞同者,热烈支持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事业。由于他热爱祖国的真诚愿望,促使他在复杂的历史事变面前,能够深切感应中国社会发展的脉搏,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他的  相似文献   

19.
王毓 《理论界》2005,(1):200-202
梁武帝的思想十分复杂。他处于佛教中国化进程的早期,提出了“真神佛性说”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注意佛教戒律理论,扶植佛教经济,对佛教在中国的开展做作了巨大贡献。同时,他又是宗教调合论者,对儒道思想都有所重视,尤其是对儒家思想及由此派生的社会政治伦理等颇加关注。他的思想融合了多种因素,是研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佛教中国化等问题不能遗漏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朱华 《广西社会科学》2006,(12):169-172
范旭东是中国化工事业的奠基人,其毕生致力于发展工业以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他认为,要振兴中华必须振兴中国工业,而欲振兴中国工业,则必须依靠科学。他的科学救国思想通过他创办实业、重视科学研究、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