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前社会化电子商务对用户分享行为的激励措施单一,缺乏吸引力,急需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激励方式。社会化电子商务网站上,除了普通用户分享产品和购物信息外,一些电子商务卖家也分享产品相关信息以吸引消费者,拥有不同身份属性的用户被不同因素所激励。因此,为了设计个性化的激励方式,社会化电子商务平台需要进一步了解激励用户信息分享行为的关键因素的影响强度是否随着卖家与非卖家身份属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提出影响用户分享行为的关键因素,包括预期个人结果、预期社区结果和自我效能。采用目标理论,认为卖家为自我卷入型用户,非卖家为任务卷入型用户,并对卖家和非卖家不同身份用户的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的差异建立理论研究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1 177位社会化电子商务用户的信息分享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运用Spss 19.0进行测量模型和t检验分析,以验证假设。         研究结果表明,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对信息分享意愿的影响强度在卖家与非卖家之间有显著的差异,卖家的分享意愿更多地受到预期个人结果和自我效能的影响,非卖家的分享意愿受到预期社区结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拓展了社会化电子商务领域关于信息分享行为的相关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能性。建议电子商务网站运营者在制定和实施激励计划时,应充分考虑用户的不同身份属性,有针对性地提供激励,以最大化地鼓励用户参与,保障网站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随机网络用户均衡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行者行为假设对交通网络用户均衡建模具有重要影响,更符合人们的真实决策行为的累积前景理论,为随机交通网络中的路径选择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基于累积前景理论,将出行者的路径选择决策与网络的随机性相结合,建立了随机网络用户均衡的等价变分不等式模型;提出了求解模型的算法,通过简单的算例对模型和算法的合理性进行验证.通过...  相似文献   

3.
移动商务消费者信任的发展是一个随时间演变的动态过程,对这一动态过程的形成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比较缺乏.以移动银行为研究对象,基于拓展的效价理论、自我感知理论和信息系统期望确认理论,构建三阶段消费者信任动态演变模型,分析消费者使用前的决策行为的形成机制、使用行为的反馈作用机制和使用后的评价机制.通过实验方法收集163个有效的纵向样本数据,采用SPSS和PLS-Graph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信任对消费者的使用行为有直接和间接的显著影响,使用行为对使用后的用户认知或心理因素有正向的反馈作用,用户的评价显著影响满意,满意促使用户信任水平的提高,新的信任水平进一步对用户未来的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信任的变化构成一个循环的动态过程,解释了信任动态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三个过程域。质量计划是质量管理的第一过程域,它主要结合各个公司的质量方针,产品描述以及质量标准和规则通过收益、成本分析和流程设计等工具制定出来实施方略,其内容全面反应用户的要求,为质量小组成员有效工作提供了指南,为项目小组成员以及项目相关人员了解在项目进行中如何实施质量保证和控制提供依据,为确保项目质量得到保障提供坚实的基础。质量保证则是贯穿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经常性地针对整个项目质量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检查与改进等工作,向管理者、顾客或其他方提供信任,确保项目质量与计划保持一致。质量控制是对阶段性的成果进行检测、验证,为质量保证提供参考依据,它是一个PDCA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消费者采用模型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Bandura的社会认知论,消费者、新技术和采用三者之间是一个辩证的三方互惠决定体系.通过对几种基本的用户接受度模型(TAM、TPB、VAM)进行综述和分析,本文采用三方互惠决定论的理论框架,结合价值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提出一个新的用户接受度模型--基于自我效能感的价值接受度模型(SVAM).针对新兴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移动拍卖的用户接受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自我效能感的价值接受度模型SVAM可以更好地解释用户的采用意图.在自愿购买的消费市场中,用户的自我效能感影响了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感知价值,并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采用意图.尤其当消费者缺乏基本的使用经验时,自我效能感将具有更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知识转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锋  尹洁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11):102-104
有效的知识转移将提高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成功率.本文分析了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知识转移的参与主体,研究了实施顾问与关键用户、关键用户与最终用户之间的知识转移过程.从知识源特征、知识接收方特征、知识自身特征、转移情境特征4个方面分析了实施顾问与关键用户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根据关键用户与最终用户之间的3种知识转移方式,展开了关键用户与最终用户的知识转移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公众在基础设施PP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显著提升,针对如何发挥公众在基础设施PPP项目绩效提升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构建了政府激励、社会资本提升、公众参与的基础设施PPP项目绩效协同提升演化博弈模型,构建了考虑绩效提升目标区间的社会资本利益分配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探究了三方协同提升绩效的行为策略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任一方行为策略选择及其演化路径均与其他博弈主体的行为策略紧密相关,且它们对彼此初始策略的影响存在差异;公信力提升、上级部门奖励等收益、罚金对政府的激励行为具有正向作用,而政府的激励成本对政府的激励行为具有负向作用;提升绩效获得的收益与罚金对社会资本具有正向作用;参与绩效提升获得的收益对公众的参与行为具有正向作用,社会资本进行绩效提升获得的收益对公众的参与行为具有负向作用;社会资本的利益分配与目标范围、奖励因子和惩罚因子等参数息息相关,且随着绩效目标范围的增大,社会资本的利益分配逐渐减小。研究成果有利于丰富和完善项目绩效管理理论,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设计PPP项目绩效提升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作为业主方项目管理之一的监理方,不仅需要对项目实施中的风险进行管理,而且需要对监理方自身面临的风险进行控制和处理,,从而确保项目目标能够顺利实现,也使监理方的利益和竞争力得到巩固和发展.为此,本文从监理方风险分类和分析着手,对监理方风险的管理目标,风险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势,是一种实际影响力,是领导者实施领导步骤、实现领导目标的先决条件,强势则是其优势条件.但福祸相依,强弱互化.作为强势领导,要清醒地认识到,强势作为一种有利条件,同时也会具有负面的影响.正是因为其强势,其领导行为就自然拥有一种自动强化的机制和惯性.既增加了成功的动力,又容易放大某种素质、行为和领导过程的缺陷,如果对强势运用不当,其破坏性超乎想象.因此,研究强势领导的处世之道,避免强势的误用和滥用.是个非常紧迫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0.
研究构建了在短视频平台中用户对网红植入广告产生行为回避的理论模型,结果揭示了用户“广告匹配性→沉浸感→评定逆反→行为回避”的心理机制,并分析了匹配性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研究为企业实现网红植入广告的精准营销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杨波  刘伟 《管理学报》2011,(9):1353-1358,1371
回顾了领先用户识别的电话网络法,分析了它的应用局限性。电话网络法只适合领先用户相对分散的情况下,企业需要找到部分领先用户为企业新产品概念开发贡献产品创意。但当领先用户的应用扩展到产品推广之后,为了使领先用户在市场中的领导地位能影响普通用户,并进一步带来更好的新产品绩效,需要找到目标群体中的全部领先用户。网络论坛的设立使得领先用户在产品开发论坛中相对集中,从而问卷法识别领先用户的效率能够得到保证。确立了识别领先用户的三大指标:市场或技术趋势、客户收益、信息复杂性。用统计学与概率论的方法建立了领先用户的识别模型。  相似文献   

12.
SR Hawk 《Omega》1990,18(6)
Considerable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to demonstrate user involvement's effect on information system success. User involvement and system success typically have been measured by asking users for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se variables.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field study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that this approach to measuring study variables tends to overstate the benefits of user involvement. The link of user involvement to user satisfaction i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weaker when user involvement is assessed by systems analysts than when it is self reported. Further, this difference is found to be greater for systems with few users than for systems with many user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common method variance and self-serving bias may have overstated the apparent benefits of user involvement in past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system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用户抵制是信息系统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12家企业266份信息系统终端用户及其直接主管配对样本,运用SPSS 19.0和AMOS 17.0等软件以及多元层级回归等方法,以压力-情绪理论和情感事件理论为基础,探讨工作不安全感对用户抵制信息系统实施的影响,重点分析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中介作用以及不确定性规避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工作不安全感对用户抵制有显著正向影响,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工作不安全感与用户抵制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不确定性规避负向调节工作不安全感与积极情绪之间的关系,用户不确定性规避越高,工作不安全感与积极情绪的负向关联越强;不确定性规避正向调节工作不安全感与用户抵制的关系,用户不确定性规避越高,工作不安全感与用户抵制的正向关联越强;不确定性规避正向调节工作不安全感通过积极情绪对用户抵制的间接效应。研究结果为用户抵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志宏  白雪  马倩  王娜 《管理学报》2012,(1):124-131
移动证券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消费者的参与是移动证券成功的关键。针对目前用户对移动证券采纳意愿不高这一障碍,对技术采纳模型进行拓展,将信息质量、结构性保障和相关群体纳入考量范围,构建了移动证券用户采纳的理论模型,试图探讨对用户采纳移动证券发生作用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搜集了174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该理论模型进行检验,并进一步修正了理论模型。最后,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企业吸纳用户参与创新过程,是构建并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作为外部创新源,用户参与创新虽然将价值创造与价值消费形成闭环,却以企业开放创新过程为条件,这加剧了创新过程的复杂性,也使用户参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内在机理难以洞悉。基于价值共创理论、用户创新理论与创新能力理论,本文从企业方面探索如何吸纳用户参与创新过程进而提升创新能力的内在规律。基于202份国内企业样本,首先探索了用—企共享的价值诉求构念内涵与结构。在此基础上,以"动机构建→授权导引→能力发展"为脉络研究价值共创视角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机理。发现:(1)用户参与的社会性价值预期能够有效提升企业二元性创新能力;(2)用—企共享的独异价值预期(功能性价值)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渐进性创新能力;(3)顾客授权在"用—企"共享的社会性价值诉求与渐进性创新能力之间起到局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鉴于交叉网络效应导致用户加入双边平台的效用随用户规模动态变化,提出根据用户规模进行适应性动态定价的策略思想,并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对该定价策略的效果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引入平台动态竞争建模方法,构建了包含用户规模的双边平台适应性动态定价模型;接着,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对动态定价与静态定价的效果进行比较;最后,考察了平台竞争主要参数的变化对动态定价策略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1)动态定价显著优于静态定价,模型主要参数的取值变动不会改变动态定价具有相对优势这个定性结论;(2)提升服务质量或改变基准用户数不会明显增加动态定价的相对优势,但强交叉网络效应或前瞻性用户都会增强动态定价的相对优势。研究结果有助于平台企业管理者更好地制定平台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17.
Social media affords brands and users a variety of benefits. However, a recent stream of research identifies a multidimensional dark side to social media. We contribute to this growing body of research in four key ways. First, we empirically investigate user perceptions of the dark side of social media in terms of the risks proposed by Baccarella et al. (2018), confirming the existence of six of the seven risks. Second, we identify and empirically investigate the strategies with which users seek to reduce the social media risks. Third, we develop scales to assess both the social media risks and user reduction strategies. Finally, we conduct segmentation analysis to empirically investigate how users differ in terms of their perceived social media risks and risk reduction strategies. Taken together, our findings provide a validated framework of, and scales to measure, user perceptions of, and responses to, the dark side of social media.  相似文献   

18.
曹颖  符国群 《管理学报》2012,(5):723-728
运用2个实验探讨了延伸产品与母品牌"使用者形象一致性"对消费者评价品牌延伸产生的影响。实验1表明,"使用者形象一致性"与"产品相似性"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当延伸产品使用者形象与母品牌使用者形象一致时,消费者根据延伸产品与"原产品"的相似性或延伸产品的"远"、"近"对品牌延伸做出评价;此时,"近"的延伸较"远"的延伸获得更高评价。当延伸产品使用者形象与母品牌使用者形象不一致时,"远"的延伸反而比"近"的延伸获得更高评价。实验2表明,母品牌使用者刻板印象的强、弱,会调节"使用者形象一致性"对延伸评价的影响。具体来说,对于使用者刻板印象强的品牌,形象不一致会对延伸评价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对于使用者刻板印象较弱的品牌,形象不一致不会对延伸评价形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提供公交车实时到站信息服务,对乘客出行行为的影响以及公交公司在基于自身利润最大化目标下,决策是否提供信息进行分析.模型中假设,理性的出行者随机到达车站或者利用公交信息提前规划自己的行程.计划出行的人数依赖于公交车的发车频率以及提供信息的质量的高低.基于固定需求的乘客出行分析,研究了公交公司在选择是否提供信息和设定运营频率以最大化利润.得到不同运营策略的公交公司的发车频率及最优利润.发现乘客利用信息成本越低,公交公司在提供信息方面越积极,公交公司可能在降低社会总成本的情况下落入“囚徒困境”.如果乘客利用信息的成本较高,而信息提供成本较低,则可能出现一家公交公司提供信息而另一家通过增加服务频率来差异竞争的均衡结果.  相似文献   

20.
Despite the development of increasingly sophisticated and refined multicriteria decision-making (MCDM) methods, an examin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users most often prefer relatively unsophisticated methods. In this paper, we synthesize theories and empirical findings from the psychology of judgment and choice to provide a new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for such user preferences. Our argument centers on the assertion that the MCDM method preferred by decision makers is a function of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method tends to introduce decisional conflict. The model we develop relates response mode, decision strategy, and the salience of decisional conflict to user preferences among decision aids. We then show that the model is consistent with empirical results in MCDM studies. Next, the role of decisional conflict in problem formulation aids is briefly discussed. Finally, we outline future research needed to thoroughly test the theoretical mechanisms we have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