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大草原的生态问题对我国的经济整体安全极为重要。目前我国草原退化沙化的问题日趋严重,但治理的总方针至今不明确。我们认为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草原传统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彻底扭转草原生态透支的问题,才有可能找到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以前后台理论为支撑,深入分析了草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前台与后台发展状况:过度开发与保护乏力,使草原生态文化甚至草原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陷入窘境,因而协同前后台发展十分必要;继而探索二者协同于帷幕区的可能性及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草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协同发展模型.  相似文献   

3.
生态畜牧业建设是青海高原地区解决“三牧”问题,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有效途径,对青海乃至全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青海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成效进行了理论阐释,以期为青藏高原地区高寒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地区的人口、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构成的,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基本机能单位,人类的生产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其他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对草原的生态及其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四川省两个产业结构不同的牧区县进行实地调查,希望能找出其中影响草原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因素,从而能够更好的保护草原、利用草原,维护草原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5.
民族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牧区,经济问题则主要是草原畜牧业问题。然而,牧区的草原畜牧业迄今还是比较原始、比较落后的,广大牧民的生活也并不富裕。目前,突破这种困境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草原畜牧业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竞争性牧业、草原生态与牧民生计维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化进程在内蒙古草原的推进,使得农牧民的生计适应模式由生态适应变为市场适应。本来具有生态多样性、畜牧业生产、牧民生活、民族文化、旅游休闲、民族多样性维系、边疆稳定与国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多种功能的草原畜牧业,在食品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农牧产品国际间自由贸易的条件下,被单一化为竞争性牧业,仅仅生产功能和少部分产业化的旅游休闲功能被强调,从而使得草原牧业的其他功能被剥蚀、改造,甚至无从发挥,由此也危及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和牧民的生计与文化维系。认识草原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特殊关联,并采取科学化的生计适应方案,可以缓解牧民、牧业和牧区这"三牧"问题。走出竞争性牧业,以及背后的单一市场逻辑,才有可能朝向草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边疆稳定与国防安全等多功能性持续发挥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文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总是保持着一种持久的适应性。青海祁连的牧区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飞跃发展的同时,也由于文化不适而引起了一系列社会、环境问题。发挥文化调适和牧区民众的主体性作用,建立现代畜牧业、完善畜牧业体系,稳固人口政策、多途径实现牧区劳动力的转移,重塑草原生态、增加牧区民众收入,对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游牧经济是游牧民族的经济基础,是畜牧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种类型。蒙古族游牧经济曾经正确处理了人与自然、人与牲畜、自然与牲畜的关系,保持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蒙古族游牧经济具有游动性、均衡性、分散性、脆弱性等特征。考察和研究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特征有助于重新认识内蒙古或其他牧区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继续加大草原保护建设力度是提高我国生态文明水平的新要求,四川草原在省内和全国的战略地位和生态功能极为显著。加强四川草原的保护建设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求,也是进一步落实和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具体体现。本文以四川草原的保护建设为主题,一是着重梳理了其所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以及问题,二是以若尔盖草原(湿地)为典型归纳了其保护建设的成功经验,三是提出了今后草原保护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生态保护一体化战略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本文进行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保护一体化的理论探索和可行性分析,借鉴了国内外关于生态保护一体化的先进实践经验,提出了"委托中立第三方主持制定跨国生态保护政策"、环境合作公众参与响应、政策适时监测调整的政策制定新模式,确定了国际生态保护一体化的合作领域和合作形式。提倡在碳排放、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和草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通过环境多边协定、共同保护宣言、环境保护公约、生态保护协议等手段来实现跨境生态保护。最后提出从建立生态保护联盟、健全跨国生态补偿机制、培育特色优势生态产业、建立生态保护智库等方面,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保护一体化战略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1.
新疆哈萨克草原生态民生互动的科学实践过程,是新疆各族牧民对待草原的默会态度和规范其行为规则的一套意会技能。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对于统筹解决好新疆草原牧区生产生活问题、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及长治久安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新疆哈萨克草原生态建设绿色科学范式、生态产业绿色科学资本、生态民生绿色科学实践三个层面,对生态民生互动实践过程的规律性进行了探索和实证分析,以期达到对新疆生态草原和现代畜牧业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2.
西藏自治区被列为全国重要的草原生态保护地区,由此必然产生其提供草原生态保护服务的义务及取得相应草原生态保护补助的权利。分析西藏自治区草原生态补偿制度,发现相关生态补偿法律缺失、补偿主体限定过窄、补偿标准低、补偿形式单一、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完善生态补偿法律及制度体系、拓宽补偿主体范围、提高及明确补偿标准、完善生态补偿监管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草原文明作为工业化之前的既有文明,曾恪守一套环境可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这些传统方式之上形成的生态价值观,是草原生态文明价值观赖以生成的源泉。本文致力于发掘草原文明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结合现有诸多生态文明的既有经验,以促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草原生态恢复和改善步伐,使草原踏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南川属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日益严重。针对这种现象提出:草食畜牧业是南川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选产业,加快草地建设、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是南川地区解决经济贫困与生态退化的有效途径;阐述了南川地区发展草食畜牧业的有利条件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长期延续下来的传统经济模式 ,是牧区生态 -经济恶性循环关系链的基础 ,是导致牧区经济贫困落后和草原生态急剧退化的共同根源。由于现有的大部分政策措施都只针对已经浮现出来亟待解决的牧区经济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 ,并未触及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 ,因而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解决牧区生态经济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造传统农牧业经济模式 ,使其向可持续发展的牧区生态经济模式转变。构建以草原生态牧业、草原生态工业、草原生态旅游业为主体框架的生态经济模式 ,是加快牧区经济发展、治理草原生态退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和谐的法则——探析蒙古族古代草原生态保护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蒙古族古代草原生态保护法的内容很丰富,从远古时的习惯法到蒙古汗国以后的成文法,都不同程度地反映着这一内容。主要包括倒场轮牧、禁止草原荒火和破坏草场、禁止污染水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季节性围猎和保护野生动物等。古代蒙古族牧民通过制定上述法律法规,有效地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为人类社会生态环境保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大庆市生态环境整治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市随着石油开采与石油化工的生产规模扩大,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草原退化,动物绝迹,水面积日益减少,土地沙化、盐碱化严重。为保护大庆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城市,保障大庆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本文就大庆市的生态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内蒙古农业大学以草原畜牧业为办学特色的成效进行了总结。指出内蒙古农业大学已经成为自治区草原畜牧业人才培养的摇篮。特色与优势的发挥为自治区草原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教学科研实践中 ,直接服务于草原畜牧业生产建设 ,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牧民参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意愿为研究对象,选择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为案例地区,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当地牧民参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意愿进行研究,并对影响牧民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估计.通过研究得出,当地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有着较强烈的参与意愿.家庭总收入水平、家庭劳动力负担系数、拥有草场面积等多种因素都影响着牧民参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意愿.当地政府应加大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宣传推广、加强对牧民的教育培训、综合考虑牧民在生计能力方面的差异、丰富草原生态补奖的形式,从而提升牧民的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业是藏区相对落后的产业,其发展还受到草原过载的资源约束、受到畜产品相对过剩的市场约束、受到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功能定位--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约束,发展与保护的矛盾突出.藏区牧区产业结构单一,畜牧业是其唯一产业,牧区现代化必须依赖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本文在对此进行深入的经济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草定畜"不是解决草畜矛盾的根本出路;"人草畜三配套"建设是产业化的台阶;制约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四个落后"、一个"断桥";"以草立业"是产业化的基础;科技进步是产业化的关键;建立和完善畜产品销售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产业化的保证等一系列发展思路的框架体系,以期推动或加快藏区畜牧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