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十四史纂修情况、纂修思想,均呈现"凡四变"的阶段性。纂修思想,自"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述往事,思来者",一变而为"续统"、"述德",断代为史;自"为在身之龟镜"再变而为"以史治心"求"至治",记事由"实录直书"转而为"专事褒贬";三变为"辨正统";四变而为"国灭史不灭"。  相似文献   

2.
许殿才 《河北学刊》2005,25(3):74-77
许殿才对先秦到两汉时期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进行了考察,指出这种认同对以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类型,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精神内涵,是增强人民群众政治认同的重要资源。本文通过追寻红色文化增强政治认同的理论依据,把握新时代红色文化为提升执政党认同提供方向引领,为人民群众意识形态认同提供有力武器,为政治行为自觉提供活水源泉的价值意蕴,探析红色文化增强政治认同的内在机理,从而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增强人民群众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4.
刘大年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历史研究的许多领域都有开拓性的贡献,学者们对其史学成就,已进行了不少阐述、总结和探讨,但对其历史人物评价的思想与实践,却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刘大年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主要呈现为四大特点:将历史人物融入历史情势中去分析评价、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反思,庶几将对历史人物评价方面的研究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产生了冲击和影响,导致一些大学生对我国文化产生了一定的的文化认同危机。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关联性,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对传统和主流文化的认同感,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消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义和团硝烟渐散,然于此事件的文本记载经历了"拳匪"话语和"英雄"话语的历史转化,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承载义和团历史记忆的文本历史地传递着变迁的轨迹与深植其中的意义、价值,以文本形式出现的义和团,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历史事件,它更多地表现为一个被叙述的符号,成为历史文化象征,甚成为历史重构中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朱熹是集两宋理学思想之大成的伟大思想家,他在史学思想研究方面也多有创见。首先,朱熹从辨本末、别义利的要求出发,反对将史学置于理学之上,同时又从格物穷理、经世致用的角来倡导史学研究;其次,朱熹阐发了历史发展观是由道、文、势、人、气数和命运等复杂系统的思想所构成的;其三,朱熹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除有义理和功业两大标准处,还从人物的心术、气象、资禀、本领、见识等方面入手,评判人物标准严格而不乏宽容,通达而有所坚持,堪称知人论世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9.
李鸿宾 《河北学刊》2005,25(3):77-79
李鸿宾从西晋江统的<徙戎论>的冷落命运谈到隋唐"天下一家"的格局,认为排斥文化认同的狭隘民族观念并不符合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大势.  相似文献   

10.
从"五族共和"到《共同纲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越 《河北学刊》2005,25(3):85-87
张越梳理了从孙中山的"五族共和"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共同纲领>所展示的民族认同思想的发展脉络,认为确立正确的民族观,对促进全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潘娜娜 《江汉论坛》2006,1(12):106-109
欧洲统一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欧洲统一的历史几乎和欧洲的历史一样久远,当代的欧洲一体化运动实际上是古老的欧洲统一观念的延续。十五、十六世纪欧洲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如人文主义思想传播,君士坦丁堡沦陷,地理大发现和宗教革命等等。在这种新的背景下,出现了种种欧洲重新统一的构想:基督教统一欧洲的构想,乌托邦统一的构想和主权国家结盟的思想。考察十五、十六世纪欧洲的统一观念,对于深刻理解当代的欧洲一体化运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辩论、灌输、讨论等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都能够发挥以理服人的作用。将“论辩”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以一种概念化的方式创新推介,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针对性和吸引力的重要路径,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3.
刘锦涛 《兰州学刊》2008,(7):152-154
李贽打破“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标准,以自己的是非为标准评价历史人物,具有独特的特点。他注重历史人物的功利效果,讲求原情论势以品人,关注历史人物的人民性,反对用道德原则简单评价古人,主张用用辩证对比方法来评价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与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社会的转型和社会利益关系的深刻变化 ,对当代中国政治认同主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党怎样才能充分汲取执政资源 ,使其政治合法性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进而使党的领导地位得以巩固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地揭示了这一问题 ,告诫党的每一个成员必须升华自己的生命价值 ,充分展示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城市的形成也是人生活方式的一种巨大变革,在追求和享受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人们似乎丧失了心理和情感上的归属和认同.为了摆脱认同危机,或借助于娱乐,或借助于"时尚",但所有的努力,都没有摆脱以消费贯穿始终的生活方式.而这种危机,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认同欲望与内心自由的内在矛盾;二是我们把真实需要和虚假需要混同了.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与政治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认同是共同体的社会成员在对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的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心理倾向和价值取向,实质上表现为一种政治满足感。我国正处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文化正经历着解构与变迁,构建和谐社会亟需创新和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这种新型政治文化应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精神,具体而言,就是要培养自主性公民意识、强化竞争性生存理念、树立法治性治理精神、确立公正性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琼州学院学报》2021,(1):51-57
黎族民间传说是黎族人民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和总结,凝结着黎族人民的集体智慧,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寻黎族民间传说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需要从理论维度审视二者之间的耦合,从问题维度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萎缩与遮蔽之现状,从实践维度将黎族民间传说与乡村振兴、家风建设、校园文化、民众心理相融合,发挥黎族优秀文化引领作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大发展,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增添动力。  相似文献   

18.
高希中 《兰州学刊》2007,(4):171-175
20世纪50年代后,尽管有些学者主张道德标准,但其实际地位却与阶级标准和历史作用标准不可同日而语.<春秋>史观所倡导的道德标准,不仅仅在于善恶褒贬,而且蕴涵一种中国特有的历史意识、一种著史理念、一种具有终极意义的信念.因而,中国史学的道德标准具有了特殊功能,即对权势人物具有震慑作用;具有追罚和补偿功能,维护正义与公正;把中华民族塑造成一个善于记忆的民族;使得那些在现世中绝望的人们怀有最后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再谈历史人物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当前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问题的结合实例作新的探讨,认为:第一,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历史主义原则;第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第三,坚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标准;第四,对历史人物的气节要作具体分析,防止把封建糟粕当成气节加以称颂。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全球化、多元化和“网络公民”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理念带来了新的思考。公民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和政治忠诚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而从文化层面构建共同的核心价值体系,确立国家信念,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和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