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魏晋南北朝辞赋的研究,相对于楚辞汉赋的研究来说,历来就显得薄弱。近十年的有情况所改变,研究论文,论著的数量比以前有较大的增加,无论是注意面还是研究深度都有所拓展。例如马积高的《赋史》就专以两章六节的篇幅探讨了这一阶段的赋作特点、作家、作品的详细情况;高光复撰有《建安辞赋述略》、《建安时期赋风的转变》、《晋代辞赋述略》、《南北朝辞赋述略》等文,对这一阶段辞赋的情况作了钩稽和概述;曹道衡的《试论汉赋和魏晋南北朝的抒情小赋》指出了魏晋后抒情小赋较之汉赋在抒情、风格、声律对偶等方面的进步;刘树清的《我国古代文苑中的珍珠玫瑰——试论汉魏六朝抒情小赋的艺术特色》掼出了汉魏六朝抒情小赋的四大艺术特色等等,这些都体现  相似文献   

2.
1975年余撰《选堂赋话》,何沛雄博士刊于《赋话六种》中,拙作小引指出: 赋学之衰,无如今日。文学史家直以塚中枯骨目之,非持平之论也。自此以后,海内外学人,不断对《文选》及辞赋加以钻研,现在对于辞赋的研究不仅有一批专著出版,而且还有《全汉赋》、《历代赋汇》的校勘整理,以及辞赋选本都有了。可以说,时  相似文献   

3.
刘伟生 《云梦学刊》2008,(6):124-124
《辞赋文体研究》(郭建勋著)2007年4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辞赋文体纷繁复杂,极具兼综性与边缘性,这种特殊品性,使其在中国古代文体尤其韵文文体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书旨在对辞赋文体形式和表现特征进行全面的厘清与总结。其中第一、二章分别探讨了骚体赋、诗体赋、文体赋、“七”体、律赋和宋代新文赋的形成和文体特征,属于辞赋的分体研究;第三章论述大赋与小赋的区别、各自的形式特点及其兴衰流变,着眼于对“大赋”与“小赋”这两个重要范畴的清理和辨析;  相似文献   

4.
<正> 辞赋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源远流长的文体,有大量的优秀作品,不仅对诗、词和骈、散文有过重要的影响,对变文、话本等通俗文学也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某些历史原因,我们的研究者长期对它重视不够,即或注意,也只限于汉或隋以前,因此,尽管近些年来我们在文学资料的编辑校点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辞赋(除屈宋赋外)资料的整理却未受到注意。从深入开展研究的需要出发,我认为,当前有必要着手编辑一部《历代辞赋总汇》和一部《历代赋论丛编》。这里仅就编辑《历代辞赋总汇》谈谈个人的意见。一、现存的辞赋总集和文学总集不能适用辞赋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我国素为文章大国。唐宋以前的文章“家族”里没有戏剧、小说的地位,诗歌、辞赋之类的文学作品也不过是作为这个“家族”里的“宠儿”而占有一定的位置。所谓“宠儿”主要是说人们虽然喜爱它,但并不把它看作对于立身行事、齐家治国有实际效益而加以重用。在我国古代文章“家族”里,真正受重用的却是诗歌、辞赋之外的那些有  相似文献   

6.
<正> 龚克昌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赋学研究专家,福建平和人,1932年生,1962年山东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被越级通过为教授。现为中文系教授,《文史哲》副主编,辞赋研究所所长,《韵文学刊》编委,青岛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全国赋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拔尖人才”。龚教授学识渊博,古今诗、词、小说、文论无不广为涉猎,并有专著和大量论文刊世。但他研究的重点却始终放在中国古代辞赋上。  相似文献   

7.
《食草家族》是莫言的第二部家族系列小说。 与《红高粱家族》及其它作品相比,这是作者的又一部更富于现代哲学意蕴和艺术追求的作品。作者更为成功地运用天马行空、汪洋恣肆的艺术笔墨,在高密东北乡的凝重背景上,以食草家族各色人等的际遇兴衰、悲欢离合为线索,创造了一个深藏着人生之谜,浸透着作者对人生本原意义的探寻与思索的梦幻世界。  相似文献   

8.
理学思潮对辞赋创作的影响大致可分为观念的渗透和思维方式的浸渍两个方面。观念的渗透方面,张载的《鞠歌行》、吕大临的《拟招》等辞赋表现了承圣情怀;王回、鲜于等人的辞赋宣扬理学教义;周敦颐等人的辞赋则表现了修养心性的内省体验。思维方式的浸渍方面,传道明心的思维模式对辞赋的语言风格具有影响;理学类推、遍观的修养方式对辞赋创作的艺术思维具有一定的影响;以物观物的体物方法对辞赋的艺术表现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东文选》辞赋的分类与编排为中心,考察中国辞赋分体理论及元人辞赋复古风气的东传情况。《东文选》是朝鲜初期一部按文体类选东国作品的选本,其辞、赋二分法受苏天爵《元文类》的影响最为直接,而其关于辞体的标目与编排则远绍萧统《文选》、近步李穑《辞辨》,体现出东国文人对辞赋文体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0.
《茶经》的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茶经》是应时而生的产物———外因纵观我国数千年来茶道文化的发展历史,茶道文化之兴衰从来都是以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条件为依存的。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正与大唐盛世这一时代背景息息相关。1.经  相似文献   

11.
福建建宁府在明代及清初是科举中等发达地区,在福建8府中位列第四到第五位。从建宁府士子在科举上的本经选择看,《易》是最受欢迎的经典,在瓯宁、建安、建阳、松溪4县都有极高的比例;浦城县士子则主要选择《尚书》,在受特定教学资源或家族传统影响时,《诗》也有一定的影响;政和县士子也主要选择《尚书》和《诗》两种经典作为本经;崇安县的士子,则相对均衡地接受《易》《诗》《书》三种经典作为本经。在明代士子较少选择的孤经《礼记》与《春秋》中,《礼记》在建宁府影响很小,但《春秋》在建安县却保持着一定的传统,虽不及《易》,却延续不绝。地域性的资源共享、元明以来的经学传统、家族内的经学传承、错位竞争策略等因素共同影响着建宁府各县士子的本经选择。  相似文献   

12.
评苏轼赋     
龚克昌 《文史哲》2008,(2):128-136
苏轼是一位才气横溢、多才多艺的作家,他的辞赋形式多种多样。苏轼辞赋中成就最高的当推旅行游览观感赋。《赤壁赋》、《后赤壁赋》两赋是游览赋中的极品。苏轼还有几篇描写饮食的赋,《服胡麻赋》批评另类求仙者,指出眼前杂草野花都可能有益健康,延年益寿。《后杞菊赋》活现出一个穷太守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政论赋是苏轼赋作中质量最差的部分,基本上是沿袭历史上儒家所倡导的那一套老调子,缺乏新鲜见解。此外,《黠鼠赋》感叹人是万物之灵,能训龙斩蛟,能占卜获麟,但却见欺于一鼠,富于理趣。《秋阳赋》、《飓风赋》等在艺术上也多有特色。  相似文献   

13.
《文史哲》2014,(6)
在西方学术界,早期研究赋学的多是欧洲的学者,包括奥地利、德国、法国和英国的学者。他们早在19世纪中期便开始研究了,其研究多是从翻译着手。欧洲学者最感兴趣的是《楚辞》,一般认为这是屈原创作的诗歌。奥地利学者费之迈是最早将中国的赋翻译成德文的学者。此后翻译中国辞赋的欧洲学者有法国的汉学家德理文侯爵、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等。翟理斯的《中国文学作品选珍》选译的诗文从最早的文学作品到清代的作品,收录了许多辞赋。20世纪初年,有多位欧洲学者开始专注于中国辞赋的研究,其中较知名的有卫利、叶乃度、赞克等。在美国学者中,较早研究辞赋的是卫德明和海陶玮教授,目前的领军人物是康达维教授。  相似文献   

14.
论两汉辞赋与书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克昌 《文史哲》2002,(5):46-52
两汉辞赋和书法 ,都与小学 (文字学 )息息相关。两汉的主要辞赋家和书法家 ,都精通小学 ,大都有小学著作 ,也都极富才学。两汉的辞赋和书法 ,既为人所轻视 ,又同时为人所喜爱 ,所以得以蓬蓬勃勃地发展。武宣之世 ,是辞赋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灵帝之时 ,辞赋及书法同时攀上发展的另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5.
《昌隆镇》(上、中、下)是以巴彦县兴隆镇为蓝本的一部北方历史和风情的画卷,让人们感到厚重的历史、演化的民风、世事的变迁、家族的兴衰、人情的冷暖以及生命的更替和使命的担当。  相似文献   

16.
论朱元璋对待儒士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元璋是以布衣而登九五之尊的明代开国君主。学者们在谈到他削平群雄、统一全国的原因时,无一例外地都谈到了儒士的作用。的确,朱元璋对待儒士倚畀之殷、待遇之优渥,是有口皆碑的。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他对儒士诛戮之惨、文网之密,又与清代的文字狱毫无二致。这一互相矛盾的现象,竟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个中缘由,是值得作一番探究的。遗憾的是,学者们总是津津乐道于朱元璋如何稽古右文,而对于他为什么要大批屠戮儒士,还未见有专文论及。小子不敏,打算就这一问题略陈管见,以就正于方家和同志们。 一、朱元璋重用儒士的缘由 刘邦曾经说过:运筹帷幄,吾不如子房(张良);刘备也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得水也。这两则脍炙人口的典故,是人们所熟知的。其实,重用儒士是历代开国之君的共性,不独刘邦、刘备为然。乱世尚武,治世修文,这是历代统治者治国的一般规律,但朱元璋对于这两者都没有偏废,即使在干戈扰攘之际,他也没有忘记网罗儒士,勷赞军机。究其原因,不外两点: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兴衰荣枯,有其深刻的经济原因和政治原因,与此相联系,精神文明的状况如何,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的精神状态怎样,社会风气如何,民风如何,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可以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可以从中看到国家或民族兴衰的趋势。本文试图从古罗马的兴衰,特别是罗马帝国衰亡的史实中,分析其与精神文明状况的关系。一“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既然各个时代的统治阶级的思想总是占统治地位,那他们的风貌习尚和品德就不能不影响整个时代。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的统治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当然是压迫、剥  相似文献   

18.
刘伟生 《云梦学刊》2005,26(4):144-144
《先唐辞赋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是郭建勋近20年来先唐辞赋研究成果的选集,内分楚辞与楚辞学、楚辞的文体学意义、骚体文学研究、汉魏六朝辞赋研究等四个专题。  相似文献   

19.
刘培 《晋阳学刊》2005,(3):107-110
北宋后期,辞赋在点缀文人生活方面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辞赋与文人生活的密切结合也促进了辞赋的发展。在当时,文人雅事常有辞赋等来助兴。赠答、赠别、吊死问生的赋在当时颇为流行。在表现燕居生活的艺术性方面,辞赋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文人们还喜欢用辞赋来表现对书画的看法,他们优游的园中小亭、草堂台榭,点缀雅趣的砚、茶、酒、药,也是辞赋表现的重要题材。文人们也喜欢品评前代和当代的辞赋作品,以显示才学,展示胸襟识力。辞赋创作与文人文化生活的密切结合,开拓了辞赋的表现范围,深化了辞赋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辞赋议论化倾向和科举改制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了辞赋内容与风格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20.
<正> 刘勰在《文心·辨骚》中曾以屈、宋并称,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也说“窃攀屈、宋宜方驾”。可见,在前人的心目中,宋玉在辞赋史上的地位也是很高的。但是,在现代的一些文学史著作中,宋玉的地位却一落千丈了。而在有的戏剧中,宋玉竟成了“软骨头”和“小丑”。我并不认为屈、宋可以齐肩,仅就屈原是辞赋的开拓者,宋玉是继承者这一点来说,屈原就要高一个头。但是,宋玉在辞赋史上的功绩,也是不可没的。宋玉的过于被贬低,是由于人们对屈、宋的关系,对他们的作品的评价都存在抑扬失实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