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个美国青年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同时应聘的3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他们面试失败之后,他觉得自己没什么希望了。但他想既来之,则安之,于是敲门走进了董事长的办公室。一进门,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他弯腰捡了起来,原来是一张沾有油污的废纸,便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然后走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你好,我是来应聘的。”董事长说:“很好,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年轻人很惊讶:“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呢?”董事长说:“前面3位的确学历比你高,而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的眼睛似乎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  相似文献   

2.
他们所憎恨的恰恰是美国最好的事物 内森·加德尔斯:在“老欧洲”的法国和德国,公众意见是非常反美的;今年在达沃斯,甚至与会的领导人都一致怀有这种情绪。 你曾说自己并不倾向美国,但却是反对反美  相似文献   

3.
采英拾贝     
<正>美国人原来被欧洲人视为土气,自己也没信心。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高速发展,不少人觉得美国文化没教养,没国际范儿的优雅,到欧洲寻找。但从二战开始,美国一套就是世界主流,是最国际范儿的,就得按我的来。欧洲虽不高兴,但也没办法,只有认了。实力影响谁是国际范儿。——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第一,要让官员知道如果再靠食利在官场上要被淘汰,不是踏实不踏实的问题。第二,如果在转型中  相似文献   

4.
名刊要览     
《决策》2013,(1):16
欧洲化的美国过去三年美国领导人一直冷眼旁观欧洲应付欧元危机,他们毫不掩饰对欧洲人的蔑视。白宫和国会山无法相信欧洲政治家处理经济问题竟然如此无能,总是在最后时刻掷出短期补救方案,永远提不出长远的战略来解决单一货币的问题。这么批评欧洲毫不为过,但是现在轮到那些批评别人的美国人反省了。首先和欧洲一样,美国人也只会修修补补。美国的债务危机并非迫在眉睫,它要做的是应对税收收入和承诺支出尤其是医疗支出之  相似文献   

5.
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欧洲,毛泽东的肖像常出现在报刊头版上和街头的游行队伍中。从作家让·热内到后现代哲学家福柯,以及“滚石乐队”的摇滚乐手,都曾是毛泽东的忠实追随者。英国甲壳虫乐队的约翰·列侬也在歌词里提到过毛泽东,当年横跨欧美的嬉皮浪潮中,毛泽东曾是他们的精神图腾。  相似文献   

6.
美国不会丢弃欧洲,关注亚洲是未雨绸缪美国的对手不是中国。它还没有把中国当成一个可以平起平坐的对手。中亚在地理上接近世界中心,那才是美国人最关心的地方。即使因为台湾“独立”而引发战争,美国参战,也不意味着它把战略重心放在亚洲。它的战略着力点始终在欧洲。作这个判断对中国维护“20 年战略机遇期”是非常有用的。从上世纪后几年到本世纪前4年里,世界基本没有平静过。这种  相似文献   

7.
丛亚平 《领导文萃》2012,(7):127-130
最近看到黄树东所写的一本力作《中国,你要警惕》。这位中国学子出身的美国华尔街顶级投行高管,不但比一般学者更了解美国金融及经济内部的深层问题,对中国问题的分析也发人深省。在黄树东看来,过去这十多年,中国及美国都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扩大现象。财富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为应对购买力缺乏的矛  相似文献   

8.
孙力舟 《领导文萃》2013,(20):40-43
国策:与霸主英国保持好关系 美国建国之初,国父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指出.美国不应陷入欧洲大国的权力之争。对此,美国政治精英存在高度共识。但是,对于如何处理与当时霸主英国的关系.他们曾发生过激烈争论。第一任财长汉密尔顿认为,当时美国与英国相比仍然弱小.是“一个伟大帝国的胚胎”,但英国是崛起中的美国的天然伙伴。  相似文献   

9.
刮目看农业     
“三农”问题成了我国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关 键性障碍,因而引起了上上下下的广 泛关注。可是,在人们奋勇争先地要 破解这个难题的时候,却普遍忽视了 一个问题,那就是问问“三农”问题 是怎么来的?考量起来,人们更多的 是归咎于历史或者人口,但我觉得政 策原因作用不小。美国、欧洲、日 本、韩国、以色列,对农业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10.
悠闲欧洲人     
张澍生 《领导文萃》2006,(8):172-173
到过西欧的中国人,总觉得欧洲人活得悠闲。双休日加几个长假期,一年下来,只剩一半时间干活。所以,欧洲人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在湖边垂钓,在海边晒太阳,或是驾车兜风,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真不知道时间该怎样打发。不过,人家悠闲也就罢了,令我们不服气的是,他们凭什么还要比我们富强呢?记得中国有个文人,上世纪20年代到欧洲一游,惊奇于欧洲人的懒散,嗟叹上帝不公,竟将最肥美的一块土地让与懒洋人。更是推断,以吾国民众之辛勤,不日,文明之灯将点亮于东方。不幸的是,历史并没有改写,我们仍在加班加点。因为做生意,我有机会到欧洲实地体察,深入…  相似文献   

11.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集多重重要角色于一身。作为一位科学家,他最早提出了电荷守恒定律,并揭示出雷电的秘密,发明了避雷针;作为一位政治家,他是美国独立战争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并且参与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起草和签署;作为一位外交家,他曾远涉重洋访问欧洲,并说服了法国和欧洲人民对美国独立战争的支援。此外,富兰克林还是一位优秀的哲学家、文学家和航海学家。在他80岁的一天,富兰克林最小的孙子问道:“爷爷,您觉得您的哪个身份最让自己感到自豪---是政治家、科学家还是外交家呢?”  相似文献   

12.
自从有人发现西点军校贴出雷锋照片之后,“美国军人也开始学雷锋”之说曾热闹过一阵。后来有机会访问西点,并与该校毕业的一些美国军人交换看法,发现情况并非如此。西点军校有一个例行做法:定期向学员们介绍外国军队。他们确实贴出过雷锋的照片,介绍过雷锋的事迹,这些事迹也确实让一些美国军人有所触动,但他们的目的是让学员“熟悉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包括他们的偶像”;通过雷锋了解一支他们不甚熟悉的武装力量,并非他们也要开始以雷锋为榜样。发现美国军人学雷锋是假的同时,却看到他们在认真地尊崇与学习另一个中国偶像——春秋战国时期的…  相似文献   

13.
公平竞争与社会主义──“桑巴特问题”与“美国例外论”引发的讨论秦晖“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桑巴特解释与美国社会主义者的评价从上世纪末起,关于“美国例外论”的话题就绵延不绝。社会主义这个“幽灵”始而徘徊于欧洲,继而阔步于亚非拉,但始终进不了北美。美...  相似文献   

14.
黄利 《领导文萃》2006,(7):84-84
丹·麦科在1968年抓住了伍德斯托克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音乐节的场景。他写道:“1968年8月5日——17日,40万年轻人发疯般地随着刺耳的音乐摇晃。他们长发束带、穿着喇叭裤或粗布蜡染衬衫,在泥浆里的湿睡袋中性交、吸食大麻,如同呼吸空气一般。”随伍德斯托克而至的是遍及美国、欧洲及世界各地的音乐节,年轻的嬉皮士们已将这些节目变成了一代人团结的强有力的象征。他们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寻求人类之爱以及和平。“要做爱,不要作战”——这是60年代末一代人的口号,也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一切对于他们远在越南的泥沼里作战的同龄人而言,不知是抗…  相似文献   

15.
就像说到汽车似乎没有人不知道“奔驰”、“大众”、“标致”等商标一样,在当今世界上,无论是在美国、欧洲还是在东南亚或大洋洲的大多数国家,会开车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赫兹”(HERTZ)、“阿维斯”(AVIS)或“欧洲汽车”(EUROPECAR)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包括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信息对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这种靠年龄和经验来取得信息优势的传统正在受到严重挑战。小学后期的学生,年龄在十一、二岁,身体的逐渐发育、信息的不断累积,也正在促使他们心理上发生巨大变化。这个阶段孩子的教育成为很多老师和家长朋友的一大烦恼,大家都觉得学生在这个阶段最难教育,也最容易出偏差。那么,如何做好小学后期这个特定阶段孩子的教育工作呢?我认为首先要认识孩子,然后“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7.
李琪 《管理与财富》2003,(12):19-20
品牌竞争成为当今企业的一种新的竞争手段,品牌则成为企业的一种新的竞争资源。正如美国营销专家拉里莱特所指出:“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为重要,而拥有市场的唯一办法是拥有占统治地位的品牌”。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现在不管是什么品牌,在他们向你传递信息时都显得含情脉脉,你体会到他们的深情了吗?你知道吗?他们都是在用情感营销的手法,向消费者推销他们的产品或服务。一位营销专家也说:“厂商制造的是物理属性的产品,而消费者购买的是有情感归依的品牌。”美国推销协会调查认为,感情工作占推销的工作的98%,只有2%是对产品的介绍。显然,与…  相似文献   

18.
《领导文萃》2006,(12):39-39
特蕾莎修女经常会给人们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建议和忠告。有一次,一群美国人来到加尔各答拜访她,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在访问的过程中,他们请她就如何与自己的家人相处提一些建议。“对你的妻子微笑,”她对他们说,“对你的丈夫微笑。”听了特蕾莎修女的回答,这群美国人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一直困扰着他们的难题,竟会被他们眼前的这位一直独身的修女用两句话就化解了。也许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他们中有一个人忍不住问道:“特蕾莎修女,请问您结婚了吗?”“哦,是的。”她答道。闻听此言,在场的美国人顿时大…  相似文献   

19.
引子 80年代中期,中国一个青年代表团访问美国。这些自信的中国年轻人中最优秀的人正在与他们认为自然也是最优秀的美国年轻人进行对话,一位美国政治学博士委婉地说了一句:“我们不是最优秀的。”“最优秀的人不干政治干什么呢?”中方年轻人大惑不解。“他们去搞商务了。”美国人说。最优秀的人才到商场上集合,几年之后,中国的人才流向出现了与传统不同的另一种倾斜。  相似文献   

20.
天下人语     
《领导文萃》2006,(11):144-144
看看美国的亚洲移民,为什么他们的日子过得比别人好?因为他们非常勤奋。再看看中国和印度,那里为何能出口那么多质优价廉的产品?因为他们在加班加点地工作。再看看欧洲,许多人考虑最多的是缩短劳动时间,保证休年假,充分享受生活。其结局是什么?不言自明。——欧洲议会外委会委员内伦贾.迪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