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蒙古族科尔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尔沁文化是指蒙古族科尔沁地区的区域文化。“科尔沁”既是蒙古族古老部族的概念,又是地域地理概念。科尔沁文化作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草原文化多元一体中的一个重要区系,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韵,这主要取决于科尔沁的独特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科尔沁文化内涵丰富,里面蕴含着“崇尚英雄”、“辅佐社稷”、“追求发展”、“热爱故乡”、“保护生态”、“坚忍不拔”等人文思想。特别是科尔沁文化所折射出的“坚毅、包容、创新、进取“的人文精神,为我们今天建设先进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优良传统应当很好地继承,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为科尔沁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林英玉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吉林省舞协理事、四平市舞协主席、四平市第一个具有舞蹈专业高级职称的人、四平市朝鲜族艺术馆馆长。她很有名气。上过报,上过电视,还被收入吉林省《群芳谱》一书。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最恰当的称呼只有五个字:“大众舞蹈家”。林英玉自幼喜爱文艺。在朝鲜族能歌善舞的民族传统熏陶下,16岁时,她就显露出舞蹈方面的才能,担任了幼儿园的舞蹈教师。 1956年,她考进沈空歌舞团,从此步入艺坛,与舞蹈结  相似文献   

3.
苗族文化的“巫教”、“农耕”、“农耕”、“山地”、“无字”诸特征,使其舞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美学特色:无论是庄严隆重的《接龙舞》、《跳香舞》,还是妙趣横生的《芒蒿舞》、《雷公舞》;无论是惊险谐趣的《迁徙舞》、《花杆舞》,还是粗犷慓悍的《木鼓舞》;或者是明快清新而又含蓄腼腆的《花带舞》、《锦鸡舞》。不管这些舞蹈始于哪朝哪代,成于哪年哪月,都各是鲜明的美学特色,即使观赏者来自繁华的现代都市,或是扶犁耕作的乡村僻野,都会被其浓郁的美学情趣所感染,从中得到怡然悦心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4.
侗族,是一个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崇尚自然和谐、万物有灵信仰,农耕文明发展较早的民族。"饭养身,歌养心"的侗族人把歌舞视为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产生了哆耶舞、芦笙舞、斗牛舞、薅秧鼓舞、羽毽舞、竹筒舞、咚咚推等在不同场景下表演的舞蹈。透过具有浓郁民族性的舞蹈,我们可以感受到侗族人民的智慧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文化,同时这些烙印着民族基因的舞蹈也正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融以及审美观的改变而发生着变化。侗族舞蹈在传承和发展的同时如何把握民族性和现代审美之间的关系,成为推动侗族舞蹈发展的探路石。  相似文献   

5.
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活动,是哈尔滨城市民族工作的一大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哈市少数民族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各种民族风格的文体活动也全面展开。“那达慕”大会 1981年至今,每年举行一次,共举办了11届。其内容有:蒙古式摔跤、射箭、打布鲁、乌兰红、蒙古语会话、沙特拉棋比赛、图片展览和安代舞等。活动之暇,他们吃着传统的手扒肉,饮酒高歌,欢度佳节。“莫勒真”大会“莫勒真”,满语之意为比赛、比胜负。1985年11月23日,是女真改称满洲350周年,全市满族人民举办了“莫勒  相似文献   

6.
马锡珍 《中国民族》2007,(10):32-33
回族舞蹈是伴随着回回民族的形成、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是在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本土文化的双向交流、渗透过程中新的文化创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由于宗教观念和民族生活的特定性,回族舞蹈无论是流散于民间的娱乐活动还是舞台表演的作品创作,都是在以表现民族精神气质、反映民族思想感情、展示民族生活风貌过程中形成自己艺术审美独特风范的“这一个”。回族舞蹈的发展也必将是在当代精神的发展创新中,不断完善着自己“这一个”的形式美创造。  相似文献   

7.
严格来说,民族舞蹈创编有程式性、规范性,亦有其艺术构思与独特语言特征。以本民族地语言元素融入舞蹈作品,从而塑造本民族舞蹈作品形态,是民族舞蹈编创的发展必然。故,为将多常见于舞蹈教材的民族舞蹈语言,切实应用于具体的民族舞蹈编创,笔者在本文以闽南族舞蹈为例,详细分析其舞蹈语言创作特点,提取科学合理的民族舞蹈编创“舞素”,为民族舞蹈编创提供参考,促使民族舞蹈编创可持续发展,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效弘扬传承。  相似文献   

8.
科尔沁地区音乐种类齐全,时代脉络清晰,构成了科尔沁音乐的多元性。科尔沁文化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草原多元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支系。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专业艺术院校,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艺术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具体的声乐教学中,应该注重地方音乐文化多元性发展,探究适合本土特色的声乐教学模式,从而来更好的传承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9.
谁到过内蒙哲里木盟的库伦旗,都不会忘记那儿的安代舞。在屯子里,人们,尤其是青年男女们都是以它作为主要的娱乐。逢年过节自不用说,就是平日在劳动之余,只要有机会,也要组织跳安代舞。若有外地来的客人到了屯子里,那就更要以跳安代舞来表示他们最真挚的欢迎。你看那豪迈的舞姿,那蒙族姑娘们的嘹亮委婉的歌声,以及那优美动人的安代舞曲,都会给你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我们朝鲜族是一个善歌善舞的民族,凡节假日,有群体活动的地方总是离不开歌舞这个“伴侣”。这种歌舞习俗已经相传了2000余年。朝鲜族音乐分唐乐、雅乐、乡乐。乡乐发展成为民谣、新民谣、现代音乐。舞蹈大致分民俗舞、宫廷舞、祭礼舞等三大类。据记载,传统舞蹈有360多个,其中一部分舞蹈随朝鲜族人民由朝鲜传入中国。对朝鲜族舞蹈古人曾作过三句概括:静如垂柳,柔如腊焰,动如飞鹤。它以屈伸美、曲线美、动静结合美、内在美为主要特征,以简单的多变连续动作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不象西欧芭蕾那样以庄美的外  相似文献   

11.
春日,长春市南湖公园,一群群身穿各式民族服装的人在漫舞欢歌。那艳丽的民族服装、热情奔放的民族舞蹈和那美妙悠扬的歌声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这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一年一度的少数民族端午节游园联欢活动。长春“一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是个有8万余名职工的大型企业。全厂有满、朝鲜、回、蒙古、苗、锡伯、布依、土家、鄂温克、维吾尔、柯尔克孜、赫哲等15个少数民族,总计4168人。30多年来,从这里开出的每一辆汽车都凝聚着各民族职工的劳动汗水。数千名少数民族职工在近千个车间和科室中,与汉族职工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象一个幸福的大家庭一样安宁、和谐。厂领导十分重视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充分调动各民族职工的积极性。全厂出现了民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的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以其中的"顶碗舞"最具代表性,她不仅充分体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大方、热情豪放的品行,也展现了蒙古族的文化特点和地方特色。本文以顶碗舞作为论文的切入点,对于蒙古族舞蹈内涵、意义和发展进行简要的分析,同时在加强对于"顶碗舞"内涵研究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在积极保留传统舞蹈精华的基础上,着力加强蒙古舞和现代社会与技术的结合,不断开拓创新蒙古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更加贴合普通社会大众的多样化艺术需求。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的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以其中的"顶碗舞"最具代表性,她不仅充分体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大方、热情豪放的品行,也展现了蒙古族的文化特点和地方特色.本文以顶碗舞作为论文的切入点,对于蒙古族舞蹈内涵、意义和发展进行简要的分析,同时在加强对于"顶碗舞"内涵研究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在积极保留传统舞蹈精华的基础上,着力加强蒙古舞和现代社会与技术的结合,不断开拓创新蒙古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更加贴合普通社会大众的多样化艺术需求.  相似文献   

14.
熊娴  李延浩 《民族学刊》2022,13(6):133-137, 152
舞蹈与音乐作为两种艺术形态,以不同的介入方式深嵌在人类文化历史进程中,相互关联,交错共生。尽管作为两种不同的言说方式,它们分别占有相应的媒介,但是都共享同一本体——“人”。舞蹈与音乐是“人”这一有机体向外凸显主体性的两种面向。因而,舞蹈是可视化的音乐,而音乐是舞蹈的形体提纯。舞与乐之间的这种关系织体便塑造了其本身的“三重性”,即互文性、纳构性和表征性。民族舞蹈与音乐在艺术史的叙事传统中一直紧密协调,互相成就。民族舞蹈与音乐以各自的特质分别在舞台的话语体系中占有各自的言说方式,并不断夯实自身的审美体验。应该说,两者即可合体。  相似文献   

15.
科尔沁的傩型戏剧《米拉查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尔沁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的蒙古人自古以来信奉蒙古勃额(萨满教)。16世纪喇嘛教格鲁派传入蒙古地区。1639年2月,皇太极第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即重信固伦公主)下嫁科左中旗第一代多罗郡王(也称和硕温都尔亲王)奇塔特,随身带来了替身的活佛喇嘛乎毕勒干。之后于1646年建立了科尔沁第一座喇嘛寺庙爱佑喜庙。①从此喇嘛教在科尔沁广泛传播。科尔沁的腹地哲里木盟先后建有二百多座喇嘛寺庙。在这些寺庙中流传着约七种“查玛”(俗称跳鬼)。即《伊和查玛(大型查玛)》、《米拉查玛》、《色日布却金查玛》、《伊顺查玛(“三九”查玛)》、《如布珠乌兰查玛(十人显赫灵图查玛)》、《朝德白拉姆查玛(天女查玛)》、《丁哈日查玛》。其中《米拉查玛》最具戏剧特色。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伟大民族,他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舞蹈文化,出现了摆手舞、跳丧舞、八宝铜铃舞、耍耍等别具地域特色的舞蹈形式,成为中华各民族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璀璨奇葩;从历史文化内涵来看,该民族舞蹈动作体现了万物有灵、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思想;从历史文化意象来看,该民族舞蹈强化了传承民族历史文化、还原不同生产文明、展现不同生活意境、透视原始宗教观、体现古朴道德观等意象主题,为我们从文化人类学角度透视该民族舞蹈做了很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7.
清初科尔沁部与满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科尔沁人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撒儿的后裔。哈布图哈撒儿的牧地,在额尔古纳河、呼伦湖和海拉尔河一带。哈布图哈撒儿十四世传至奎蒙克塔斯哈喇。明朝洪熙年间,奎蒙克塔斯哈喇为厄鲁特蒙古所破,游牧于嫩江流域,后为区别其子昆都伦岱青的阿鲁科尔沁而称嫩科尔沁。其弟巴衮诺颜游牧于呼伦贝尔。 科尔沁部在蒙古诸部中,最先与满洲发生关系。这种关系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双方建立联盟的阶段和科尔沁部臣服满洲的阶段。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胡仁鸟力格尔是蒙古民族曲艺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被国内外学术界所瞩目.听众从艺人的说唱活动中,不仅可以欣赏其中曲折的故事内容,而且可以感受到丰富的语言魅力、动人的乐曲和歌声.胡仁乌力格尔一问世,便成为蒙古族人民群众最为喜爱的艺术形式,现今它是科尔沁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科尔沁蒙古族长篇叙事民歌是吸收了各种类型的蒙古族民歌的长处而形成的新民歌形式.本文对二者做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易庆  陈康 《中国民族》2007,(7):57-57
美丽而神秘的岷江上游两岸,生活着一个十分悠久古老的民族——羌族。他们主要聚居在汶川、茂县、理县的高山峡谷之中。勤劳勇敢的古羌人,不仅以其独特精湛的建筑技艺闻名于民族之林,而且以其精美的挑花刺绣与能歌善舞著称。在众多的舞蹈中,“羊皮鼓舞”的历史最为悠久。  相似文献   

20.
刀舞是朝鲜族文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民族的迁徒,作为人体文化的民族舞蹈也被带入中国,迁入这片土地之后,不仅传承了本民族的传统舞蹈文化,而且根据中国的社会生活、文艺方针发展了民族舞蹈,使朝鲜族舞蹈文化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发扬光大。其中朝鲜族舞蹈"刀舞",以快速敏捷、穿刺有力、细腻中有粗犷,其刚柔并济的舞式、洒脱的风格,使刀舞具有表现朝鲜族民族英勇气概的典型性,也是我国艺术文化的瑰宝。本文以朝鲜族刀舞为研究对象。对朝鲜族刀舞的由来,历史演变过程、风格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