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元199——200年,袁绍与曹操战于官渡。袁绍拥军十万,曹操仅领兵二万;袁绍粮草充分,曹操粮草匮乏。双方实力对比十分悬殊。依常规,胜利应在袁绍一方。但战争的结局却突破常规,胜利属于了弱小的一方。曹操因此为历史写下了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例,也因此奠定了他在群雄中的霸主地位。 袁绍为什么在巨大的优势面前输掉战争而曹操却在绝对劣势下赢得战争?其关键在于用人。  相似文献   

2.
这里简单说说曹操、刘备、袁绍、孙权、董卓几个诸侯的用人! 三国之中,说到用人最成功的无疑是曹操! 曹操用人基本上做到了唯才是举、唯才是用!看曹操手下的人才,郭嘉、荀家兄弟、程昱、贾诩、诸位夏侯和曹家将  相似文献   

3.
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歼灭袁绍主力,奠定了重新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其胜利不是偶然的.这场战争实际上是两军统帅曹操和袁绍的个人对决.性格决定命运,这两种迥然不同的命运具体反映在用人和决策的差异上.曹操之所以最终取得胜利,首要在于其高瞻远瞩的用人哲学,关键时刻得到对手的关键人才,双方一得一失,大大缩小了差距.  相似文献   

4.
为将、为帅之道,首在用人;而用人之道,难在用“难容之人”。何为“难容之人”?“难容”者,即通常用人者“难以容忍”之人也。 翻开浩如烟海的史典,不难发现曹操正是善于用“难容之人”的人。其实,曹操其人,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而且,也是一位颇具进步思想的人才学家,其在识人用人的个案更是堪称典范。一次,他与袁绍对话,充分显现其不同凡响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5.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18路 诸侯借镇压叛乱为名,纷纷拥兵自重,东 汉政权由统一走向分割。经过一番角逐, 董卓、袁术、袁绍、刘表等军阀政权相继 土崩瓦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靠东 汉强盛根基在北方建立霸业;孙权凭父 兄经营东吴多年,借长江之险及土地肥 沃而独霸一方;刘备,早期靠编草席为 生,却通过自己独特的经营思路,白手起 家,最终建立了西蜀,与北魏、东吴成三 足鼎立之势,开创了一个具有76年历史 的三国时期。 刘备与曹操及孙权相比;既无"金融 资本",也无"一城一域",个人能力更不 及曹操。他少时不喜读书,只喜弄狗养 马,谋略及学识都远在曹孙之下,但其为 人忠厚、侠义、善交友,更长于"人力资 本"运营投资,这正是他成功的企键所 在。以现在角度看,刘备不愧是一位英明 的"董事长",一位"聚才高手"。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看似是一个残暴不仁、玩弄权术、奸诈狡猾的乱世之奸雄。而事实上,作品中的曹操性格是复杂的,曹操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多面性。作者将人的完整性完全在曹操身上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当年曹操挟持徐庶的母亲,迫使徐庶不得不归附曹操,曹操便以为徐庶这个旷世奇才已被自己牢牢掌握了。结果正好相反,徐庶终生不为曹操献上一计,特别是在赤壁大战中,宁愿看着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付之一炬,也不肯出来指点一二。一代枭雄的失误究竟何在呢?在今日的人才争夺战中,某些财大  相似文献   

8.
谁是最佳CEO?     
三个公司,三个大老板:曹操、刘备、孙权。如果你是职员,你愿意在谁手下干活?也许可以做个网上投票,但你先不要急着回答。因为问题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郭嘉被曹操叫去面试,出来后自言自语:"真吾主也。"因为他觉得曹操有实力,有前途。陈群原来在刘备手下干活,刘备溃逃,他没有跟去,最后跟了曹操,最大的可能性是曹操开出的薪水更具吸引力。可是曹操给关羽的待遇何止月薪百万(魏币),但关羽还是要去找刘备,为什么?曹操的资金显然要比刘备雄厚得多,而刘备东奔西跑,累如丧家之犬,两袖清风,他能给出什么?  相似文献   

9.
曹操与同学     
许攸跟曹操是老同学。两人打小趴在一张课桌上念书。有什么好吃的分着吃,有什么好玩的一起玩。两人关系很铁。许攸喜欢叫曹操“阿瞒”,“阿瞒”是曹操的小名。两人还经常在一起谈论志向。许攸说,我想做一名太守,治理好一个州郡。曹操说,我想做一名丞相,治理一个国家。曹操便戏称许攸为太守,曹操还让许攸叫他丞相。但许攸还是叫他阿瞒。  相似文献   

10.
仲伟 《人才瞭望》2011,(7):102-103
生于汉末乱世的曹操是西汉相国曾参的后代,其父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后来官至太尉。史籍记载,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当时很多士大夫都看不起曹操,唯有大尉桥玄和南  相似文献   

11.
曹操遗嘱     
曹操遗嘱东汉末年,66岁的曹操在洛阳去世。按我国古代惯例,像这样一个帝王的葬礼一定很隆重。可是,曹操的葬礼却非常简朴。曹操临死前,把儿子和心腹大臣唤到身边交代:“现在天下还未安定,不要按照旧有的丧葬制度办。我有头痛病,很早就戴上了头巾。我死后,不要忘...  相似文献   

12.
周治 《人才瞭望》2014,(6):63-64
企业管理的核心为用人,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在今天企业竞争激烈的商海中,谁拥有的人才多谁拥有的市场份额就多,谁就能主导潮流。谈到企业用人之道,我们不得不承认曹操是一个极会用人的人,三国鼎立唯曹操所在的魏国强大是有原因的。假如今天曹操是一个企业的老板,那么他的择人、用人就值得我们一起学习。曹操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用人之道,他十分清楚"争天下者,必先争人"。  相似文献   

13.
在生活中,有些人面对别人的挑衅和责难时,往往选择退避,但这并不是因为懦弱,而是为了能够集中全部精力实现心中更远大的目标。看来,人际交往要有大眼光、大  相似文献   

14.
曹操用人方略散论秦文坦曹操(155-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安徽毫县)人,出身于宦官之门。二十岁举荐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后拜骑都尉,迁济商相。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接从长安逃出来的汉献帝到许昌,取得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有利地位,到建...  相似文献   

15.
曹操是三国时期一位具有出色才华和鲜明个性的枭雄人物,集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于一身,其雄才大略、风度气襟、治国之道、用兵之神无不给人留下栩栩如生的形象,本文着重从曹操的人才战略、选人标准、用人思想等几方面分析阐述,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从中给予我们以崭新的启示。曹操为实现统一中原的政治野心,一开始就实施其长期的人才发展战略,在起兵创业阶段,他有这样的观点:“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里的“智”是指谋臣泛指谋略、智慧,“力”是指武将,泛指军事力量。可见,初露头角的曹操就把人才作为自己剪灭群雄的  相似文献   

16.
李开周  孙磊 《人才瞭望》2013,(3):107-108
曹操20岁就做了“公安局长” 曹操做官很早,刚成年就被地方官举荐,做了“洛阳北部尉”。这个官职负责河南孟津一带的社会治安,兼管地方防卫和征兵工作,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局长兼武装部部长。那一年,他才20岁。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蕴涵着让人为之着迷的艺术魅力。就人物形象而言,全书出现了四百多个人物,主要人物个个性格鲜明,形象生动,而其中曹操无疑是塑造得最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作品中的曹操并非只有"罪恶"的记录,也有"成功"的业绩。作者曾经指出,他笔下的曹操是一个"功首罪魁"于一身的两面性人物,这个形象既符合历史真实,也符合艺术真实,是有深刻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曹操和刘备战于汉水,败于阳平,屯兵于斜谷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夏侯惇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惇不解,请教杨修,杨修曰:“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曹操)必班师矣。故,夏侯惇寨内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曹操见之,大惊。急召夏侯惇问其故。夏侯惇说是杨修知魏王欲归之意。曹操唤杨修问之,杨修以鸡肋对之。操大怒,喝叫刀斧手推出斩之。一代奇才就这样因才而死,确实叫人可惜。由此,笔者想到:  相似文献   

19.
三国时代,孙权是与曹操、刘备角逐天下的主要人物,同样属于史家所称的三国英雄豪杰之一。虽然,论辈分,孙权要逊于曹操、刘备,但论抱负、论作为,小一辈的孙权却完全不亚于曹、刘。他可以算得上是三国时代的主要见证人。从他当江东之主算起,叱咤风云有五十三年。  相似文献   

20.
李光斗 《人才瞭望》2011,(11):73-74
三下求贤令先来看看曹操对人才的识别能力,经典的桥段就是青梅煮酒论英雄。两位人物大家很熟悉,一个是当时如升龙之势、气焰不可一世的曹孟德,另一个则是寄人篱下、一味谦恭的刘玄德。谁都不屑一顾的刘备,曹操却请了过来单设酒宴,还端着酒杯把当时的英雄都数落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