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叶茂 《职业》2012,(3):153-154
高职院校在对旅游类专业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还须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以学生职业礼仪教育实践为切入点,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培养旅游行业准职业人。着重围绕职业形象塑造、职业行为培育和职业态度养成三个方面来开展职业礼仪教育实践,有效提升旅游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无形的文化熏陶和有形的职业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职业形象、职业行为、职业态度的全方位、系统的培养进行了探索性实践。  相似文献   

2.
由于高职学生今后的职业需求,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职业特殊身体素质是劳动者顺利完成某一种技能的前提和保障,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发展学生职业特殊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职业实用性体育知识和职业知识的认知程度。在充分了解自己今后职业需求的情况下,学生的课余锻炼将更具目的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肖树伟 《现代交际》2011,(3):184-184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开拓了新空间。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模拟建设,形成正确的职业认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品格、职业素养,使学生在企业情境中塑造职业认识和职业观,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职业素养是决定学生在职业发展中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技工院校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意义,并以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的英语应用能力课程为例,介绍了该校在英语教学中以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5.
曾俊香 《职业》2017,(2):99-101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的人生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是个体关于职业选择和评价的一种比较稳定的价值取向.中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指学生在选择专业与工作时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导向和内强动力作用.明代著名教育家王阳明指出:"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个体的素质与品格以价值观为核心,职业素质教育以职业价值观的培育为核心,职业价值观的培育在职业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育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要正确认识和看待实践与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之间的内在关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悟职业价值.  相似文献   

6.
宋绍成  赵后起 《职业时空》2014,(12):134-137
从一个高职学生转变成一个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个人的职业素养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影响学生个人职业素养的领域一是学校的教育领域,一是学生今后的工作领域。从学校育人的角度看,学生所获得的只是走向工作所需要的潜在的职业素养,但这种潜在的职业素养在同真实工作环境联系起来时,其作用就显现出来。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以详实的数据为支持,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观念、职业心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职业素养进行了客观分析,并针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中存在的问题,从育人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用人要求提高和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多,当前高职学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显现高职学生特色与优势,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学生的职业观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职业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8.
职校在人才培养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精湛的专业技能,这是毫无疑义的.然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也同样重要.因为,优良的职业素养,对职校生的职业人生顺利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职校班主任在学生职业素养训练中起着特殊作用.在教育训练内容、纪律管理上应注重职业素养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本文对班主任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蒋晓红 《职业》2018,(26):125-127
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职业发展,体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制约着企业的生产力,彰显一个国家的制造技术和水平。职业院校学生是自身职业精神培养的主体,来自家庭、社会、学校、企业四个维度的成人是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他人,和学生一起构成其职业精神的培养体系。本文结合问卷调查结果,从以上四个维度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现状进行研究,提出了成人对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0.
周晓妹 《职业》2015,(9):144-145
现代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愈来愈高,技工学校应把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本文尝试从技工学校学生现状以及社会发展需求两个方面分析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1.
孙淑华 《职业》2017,(30):55-56
职业能力是影响学生今后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技校的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缺失,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是学生职业能力的短板.本文作者尝试在校本课程的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弥补了这一短板,收到了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效果.这种训练模式也适合在其他学科课程上进行尝试和推广.本文对此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2.
职业素养是一个职业人在职场立足和发展中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学生第二课堂是培育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阐明了加强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就如何加强两者的融合,即举办高效的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是在基础教育上培养高素质,具有专业技能的全方面发展的人才。近年来高职院校陆续进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校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为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职业人才提供保障。本文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探讨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现状,探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方法,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职业素养>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意识、社会意识、成长意识和创新意识,为他们参与今后的职业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要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其重要方法之一就是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吴焕 《职业》2012,(32):67
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职业能力,它包括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如何在一体化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成为现代职业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仲文丹 《职业》2018,(25):35-37
在职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中,"职业理想与信念素养"教育显示了积极效果。但是目前学校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教育还比较欠缺,需予以重视并加强。本文通过对通识教育在职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中的研究,对职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给出相关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差异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各个纬度的差异,并探讨了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不同因素。结果表明,文科学生在职业信息收集的自我效能上弱于理工科学生;独生子女学生在制定规划的自我效能上强于非独生子女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自我效能上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影响因素方面,对自己行为活动的评价,在职业方面获得的鼓励与支持,以及在职业方面是否有学习的榜样,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都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吴颖娇 《职业》2016,(3):130-131
本文阐述了中职生职业素养概念和初级药品购销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通过探讨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学生职业道德、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等职业素养培养的一些做法及成效,初步看到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相辅相成的效果.本文的研究结论,或可在中职学校全面推广在学科教育中如何渗透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借鉴,为中职学校教育和学生培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吴征 《职业》2016,(3):132-134
本文提出围绕学生职业发展特点,构建金字塔形的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模型,以"体验式"职业核心能力教育方式渗透于专业技能教育之中,三年三阶段全方位融入课程体系,在技能培养、实践教学、定岗实习和创新创业中实施,突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规范意识培养、职业技能提升和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应用型高校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学生应用能力在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常以个人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等方式表现。当前大学生职业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包括职业道德、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这些非技能性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真正提升学生应用能力,是当前应用型高校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应用型高效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剖析应用型高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