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师在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面临着缺乏兼容性政策保障,新生代乡村教师乡土情感淡薄、融入乡村生活的认知匮乏等挑战。新生代乡村教师同“乡村人”的身份差异、乡村学校的边缘化地位以及乡村教师的新使命使得新生代乡村教师存在观念认知、文化以及情感方面的角色冲突,需要从加强职前教育角色嵌入、强化职业岗位角色实践、引领乡村教师角色反思三个方面对新生代乡村教师进行角色重塑。  相似文献   

2.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发展有助于弥合区域间学生文化资本的差距,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有益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助于乡村文化的发展进而实现乡村的整体振兴。但是,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时代主题、村落场域以及历史和文化传统相隔离,致使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发展不尽如人意,既影响了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质量,也不利于乡村振兴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更新。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发展需要转变发展理念,扭转城市思维,树立城乡融合观念;摒弃围墙思维,建立校村一体观念;去除旁观者思维,构建在场观念。在此理念指导下,明确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基于教书育人职责和教师身份基础上促进乡村振兴的“新乡贤”“公共知识分子”,以及沟通社会人士投身乡村建设的“中介者”的角色定位;并构建集政府政策支持、村校一体化发展以及地方高师院校专业引领的教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新生力量和未来的中流砥柱,他们能否安心留在乡村学校从教,关系着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乡村教师"留不住"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6月发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从经济待遇、社会地位、专业发展等方面着手,提出了具体措施。但是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当前新生代乡村教师的离职意向仍然普遍存在,尤其是其中的男教师和工作在乡村小学的教师;新时代乡村教师的离职意向,受经济待遇、社会地位、专业发展、个人偏好、乡村文化适应性、家庭和学校支持度、教师教育满意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个人偏好和乡村文化适应性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留住新生代乡村教师,仍需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现有政策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1)重视乡村教师招聘和管理过程中对个人偏好的考察与培育;(2)积极帮助新生代乡村教师适应乡村文化;(3)关心新生代乡村教师的家庭问题,提供帮助和支持;(4)重视乡村学校建设,给予新生代乡村教师更多的组织关怀;(5)出台针对乡村教师的教师教育标准。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实施成效主要表现在乡村教师流失减少、工资待遇提高、培训机会增多、补充机制逐步完善以及教师轮岗增多五个方面;在这一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五个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知晓度低、经费投入不足、教师空缺现象依然严重、职称评聘不尽合理、激励措施乏力。据此,提出四项建议:以省级政府为主导逐级宣传相关政策,增加机动编制补充乡村学校短缺学科教师,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组织乡村教师职称评聘,以省为单位建立乡村教师专项奖励基金,从而充分发挥教师政策的作用,努力提高政策效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中国知网(CNKI)检索2000年至2018上半年所收录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文献,发现有2 604篇相关文献,并以此为分析对象。将导出的文献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进行处理,通过对关键词的共现分析、聚类分析、突变分析来捕捉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发现: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对策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关研究越来越注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教师内在素质的提升,趋向于探讨城乡统筹中的中小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乡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偏僻农村学校的特岗计划及教师配置问题、农村学校青年教师以及艺体等学科教师补充问题。针对已有研究的盲点和薄弱环节,未来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应进一步扩大研究视野,注重以下方面:第一,关注国家乡村教师政策的落实,提高实效性;第二,关注流动中的乡村教师教育,提高统筹性;第三,关注乡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提高认同感;第四,关注乡村教师的文化困境,提高融合性;第五,关注乡村教师的教育情怀,激发主动性;第六,关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提高针对性;第七,关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队伍,建成专家库。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环境因素对乡村教师留任的影响,对黑龙江省10个地区的乡村教师展开调研,显示有三点研究结果。第一,环境因素对乡村教师留任有独立且显著的影响。在单独分析环境因素的作用时,结果显示,不论有无背景因素参与,不同的环境匹配度对乡村教师留任都有显著影响,相比之下,低环境匹配度对乡村教师留任的影响更大。第二,不同环境匹配度下组织承诺的多重中介效应显著。高环境匹配度模型和低环境匹配度模型的研究结果均显示,环境因素通过组织承诺的中介效应显著地提高了乡村教师的留任率,相比之下,高环境匹配度对提高乡村教师留任率的作用更大。第三,支持性条件的调节效应显著。研究结果显示,支持性条件在环境匹配度与组织承诺水平、环境匹配度与乡村教师留任中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相比之下,较好的支持性条件其调节效应更显著。从环境匹配角度看,留住乡村教师需要采取以下有效措施:改善支持性条件,提高乡村教师组织承诺水平;完善招聘与培养培训制度,提高乡村教师与乡村环境匹配度;建立乡村教师留任监控数据库,强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监测意识,完善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环境因素对乡村教师留任的影响,对黑龙江省10个地区的乡村教师展开调研,显示有三点研究结果。第一,环境因素对乡村教师留任有独立且显著的影响。在单独分析环境因素的作用时,结果显示,不论有无背景因素参与,不同的环境匹配度对乡村教师留任都有显著影响,相比之下,低环境匹配度对乡村教师留任的影响更大。第二,不同环境匹配度下组织承诺的多重中介效应显著。高环境匹配度模型和低环境匹配度模型的研究结果均显示,环境因素通过组织承诺的中介效应显著地提高了乡村教师的留任率,相比之下,高环境匹配度对提高乡村教师留任率的作用更大。第三,支持性条件的调节效应显著。研究结果显示,支持性条件在环境匹配度与组织承诺水平、环境匹配度与乡村教师留任中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相比之下,较好的支持性条件其调节效应更显著。从环境匹配角度看,留住乡村教师需要采取以下有效措施:改善支持性条件,提高乡村教师组织承诺水平;完善招聘与培养培训制度,提高乡村教师与乡村环境匹配度;建立乡村教师留任监控数据库,强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监测意识,完善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8.
传统乡村代课教师在“两基”目标实现过程中作出了卓越贡献,并随着一系列教育政策的实施而逐渐减少。近年来,由于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失衡,教师编制管理制度僵化,教师补充计划的实施效果不理想,我国出现了大量的新生代乡村代课教师。新生代乡村代课教师与学校在合同签订中的地位不对等、工资待遇低、同工不同酬以及权益申诉路径模糊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新生代乡村代课教师的合法权益。为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新生代乡村代课教师的合法利益,应建立健全新生代乡村代课教师与学校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程序;完善新生代乡村代课教师的工资拨付和福利保障机制,确保同工同酬制度的实施效果;建立动态透明的区域性代课教师资源库,创建代课教师任用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工作满意度是乡村教师队伍稳定性的“晴雨表”。从心理契约视角出发,以工作满意度为工具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基于对224名乡村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当前乡村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心理契约达成水平。研究表明:当前乡村教师工作满意度居于中等水平;乡村教师心理契约总体达成水平较高,但存在结构失衡问题,其中教师责任达成水平高于学校责任达成;心理契约对乡村教师工作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心理契约学校责任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力大于心理契约教师责任。提出双向互动,构建良好心理契约;主动干预,强化心理契约引导;分类施策,满足教师差异需求;协同发展,均衡心理契约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本的教育条件具备之后,在学校水平上,教师质量就成为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当前,在OECD国家中,正在依据一定的教师质量标准,推进一场致力于教师质量提升的教师评价活动.但如何保证教师评价活动的有效性;如何科学处理教师评价的问责和质量改善两种取向之间的矛盾;如何合理整合各类评价主体的意见,已然成为横亘在教师评价活动前的三个挑战.OECD国家未来致力于教师质量提升的教师评价政策和进一步的研究应对此作出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办学的主体,关心教师的生活质量关系到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反映了施秉县教师生活质量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影响教师工作成绩从而影响教育质量的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和工作环境等主要因素,并就此作出了几点结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使用文本挖掘技术提取在线评论的文本特征,基于联合分析法对乡村教师离职因素进行估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形成DADR模型并以H省国培成员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乡村教师在社会地位与荣誉、家庭生活与感受和个人发展与收入上的体验并不理想,而这会对乡村教师的离职产生正向影响。因此,对于青年乡村教师,提高收入和个人发展待遇策略;对于中年乡村教师,实行子女入学照顾策略;对于老年乡村教师,实行职称荣誉、社会地位与荣誉满足策略能够有效改善乡村教师的流失。  相似文献   

13.
基于职业应激CPT理论,探讨影响乡村教师离职的关键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方法:采用工作压力量表、绩效满意度量表、组织支持量表和离职倾向量表调查了751名乡村教师以验证模型。结果:(1)乡村教师的工作压力、离职倾向、绩效满意度和组织支持之间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2)乡村教师的工作压力显著正向预测离职倾向,且绩效满意度起中介作用;(3)组织支持正向调节工作压力对绩效满意度的影响。结论:乡村教师的工作压力可以通过提高绩效满意度这一中介路径进而降低其离职倾向,组织支持感拓展了工作压力对绩效满意度影响的边界范围。研究为提倡将“双减”拓展到乡村教师范畴,减少其工作压力,稳定发展乡村教师队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无论是对教师个体还是对民族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 对四川 3 个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深入调研?结果发现?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教学能力存在教师对民族本 土文化知识的缺失现象严重、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较弱且方式单一、培训适需性不强等问题? 基于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出以 下提高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与建议:加强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本土文化素养训练?实现培养培训一体化、提高民 族地区乡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划分维度有序培训受训教师与激发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内驱力?促进教师教学反 思多元化等?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师生存状态不仅关乎每一个教师个体的自我发展,并且对于一个区域内教育质量的提高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生态移民区乡村中小学教师由于地缘结构的变迁,工作环境、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均有了新的变化,其生存状态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教师的物质生存状态和精神生存状态两个维度,通过对宁夏生态移民区乡村中小学教师实际生存现状的调查与访谈发现,当前宁夏生态移民区乡村中小学教师呈现出实际收入与支出间矛盾突出、社会期望值与自我社会地位认同度间矛盾重重以及身心健康状况不良、学校对教师精神状态关注度低、教师生命意识淡薄、教师职业挫折感较强等一系列制约乡村中小学教师发展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生态移民区乡村中小学教师尽快实现自我价值,为其专业性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生态移民区乡村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6.
乡土情感是乡村教师在认识、了解乡村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乡村"、"乡村生活"和"乡村教育"稳定的情感体验与情感认同,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具有丰富的教育意蕴,它既是提升乡村教育品质的精神支柱,也是强化师生爱土兴乡的价值导向和推动乡村社会革新的重要力量。受当今时代社会巨变的冲击与影响,乡村教师存在对乡村教育的疏离、对乡村生活的陌生以及对自身角色的迷茫等乡土情感缺失问题。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情感作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和乡村教育质量提升的根基,其重塑需要有效发挥各方合力,即完善各级政府保障机制,增强乡村教师乡土安全感;健全乡村社会关爱机制,强化乡村教师乡土归属感;加强教师情感修养机制,激发自身乡土责任感。?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弥补传统教学督导的不足,更好地发挥教学督导对乡村教师的指导作用,美国近年来充分利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促进了乡村教师虚拟教学督导实践的发展。虚拟教学督导具有隔空的“面对面”观察指导、充分的“实打实”技术支持、默契的“心贴心”协作互信等特征。作为传统教学督导的补充,虚拟教学督导有助于激发乡村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反思,促进其专业发展,同时也可以增加乡村学校对外交流的机会,使其获得更优质的师资。借鉴美国乡村教师虚拟教学督导实践,可采取多样化的督导方式与技术,多手段推动乡村教育公平发展;切实落实教学督导条件保障,全方位助力乡村学校发展;构建教学督导共同体,深层次推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乡村教师研究回顾与新时代发展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乡村教师研究历经近百年发展,研究成果从极度匮乏、逐渐丰富、质量提升、快速发展到“重心下移”,日渐成熟。回顾这一发展历程,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探索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路径,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教育振兴提供学理支撑。通过文献计量统计与描述分析可知,中国乡村教师研究主题涉及乡村教师的生存境遇、身份认同、队伍建设、专业发展、培养培训以及相关政策研究、乡村社会发展、域外视角等。其中探讨了诸多实践问题,促进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研究体系和跨学科研究范式,明确了一系列理论问题,即:乡村教师发展问题是乡村教育振兴的根本问题;乡村教师政策制定与实施在乡村教育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应把如何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乡村教师研究的核心问题。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问题解决措施不完善、政策实效测评欠缺、思想体系建构较弱等亟待改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应加强“十四五”规划期间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定与推进研究、“互联网+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实践模式研究、技术赋能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以及乡村教师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乡村教师在乡村振兴实践新乡贤角色的现实境况,文章基于社会角色理论,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乡村教师新乡贤的实践现状、实践特征、实践困境及其改进策略。乡村教师在实践新乡贤角色的过程中既有可喜之处,也与角色期待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乡村教师新乡贤角色的实践表现反映出其新乡贤角色定位与规范不清、角色实践主客观条件不足、角色实践支持条件不完备等现实困境。为更好地发挥乡村教师新乡贤作用,要协调好乡村教师的专业角色与新乡贤角色,明晰角色定位与角色规范,从而突破角色期望的模糊困境;要从政策理论、乡村教师角色两大主体化解新乡贤的建构困境;还要从政策视角、乡村社会、乡村学校多方协同合作构建乡村教师实践新乡贤角色的支持体系;教师自身也要适应时代发展,不断提升自我,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保护幼儿的生命和健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首位。对甘肃六个经济落后县域的乡村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到乡村幼儿园教师对待户外健康教学活动的态度是积极的、户外健康教学活动实施的胜任水平有待提高、教学理论支持户外健康教学活动的实施不尽如人意、对幼儿运动负荷量的把握情况不容乐观、对户外健康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的关系理解不清晰。提出调动乡村幼儿园男教师设计与实施健康教学活动的热情、开展丰富乡村幼儿园教师教学理论知识的专项培训、通过专题研讨帮助乡村幼儿园教师理解幼儿运动负荷量的重要性、分析优秀案例帮助乡村幼儿园教师厘清教学和游戏的关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