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废都》为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机会。1949年,勒内·韦勒克和奥斯汀·沃伦在《文学理论》一书中提出在大学设立比较文学系,并建议将它们走名为“普通和国际文学系”(DepartmentsofGeneraladnInternfationalLiterature)。为了实现比较文学的宗旨,韦勒克等强调;(1)比较文学不是各民族文学的混成品,研究的不仅仅是它们的“相互影响、并列和歧异”,不是它们当中的个别作品,而是“有义务构筑或至少澄清文学的一般概念,同时,努力捍卫文学的特异性,以确保它存在的理由”;(2)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有机结合,即,文学批评关注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趋于自觉,文学批评的繁荣是具有代表性的标志之一。但学术界对文学批评这门学科的认识却相对滞后,从历代公私目录对文学批评著作的归类、命名和提要可以看出这一情况。《隋书·经籍志》将六朝文学批评专著散入诗文总集之中;《崇文总目》意识到文学批评学科独立的学术品质,把此前相关著作收为一类,却命名为“文史类”。宋代诗话体兼说部,导致《郡斋读书志》的“误排”;《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回归到《崇文》的体例上。从郑樵《通志·艺文略》才开始较为合理的处理文学批评学科,直到明代《澹生堂藏书目》,学术史家方为文学批评这一学科给予合理的地位和科学的命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古代中国文学批评学科历史做出了简明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的古代文论研究,起步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在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下,陈钟凡先生首先涉足这一领域,于一九二七年出版了《中国文学批评史》,尽管此书仅七万余言,然其开拓之功是不可抹煞的。稍后,郭绍虞先生在一九三四年和一九四七年分别出版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下册,初步奠定了“文学批评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其间,还有朱东润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以其简明与清晰的特色,在当时学术界独树一帜;方孝岳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按时代,分专题阐述了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此外,还有朱维之先生的《中国文艺思潮史略》和傅庚生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通论》,前者重在缕析“思潮”,后者实以“文理”取胜,但都缺少史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考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著作在传统目录学中的分化演进,揭示了古典形态批评学术史的发展轨迹,进而对本世纪近七十年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特别是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对21世纪本学科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王运熙先生的治学历程有三个阶段。他学术上的贡献,主要集中在文学史与批评史两大领域。他对汉魏六朝乐府的研究,填补了文学史研究的空白;他主编的三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和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是该学科领域的重大创获。实事求是是他治学的基本特色,在治学方法上,他注重实证,注意微观与宏观、文学史与批评史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前景———访著名文学评论家张炯先生刘平张炯先生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1997年8月5日,笔者就当前文学批评的现状和今后文学批评的发展等问题,采访了张先生。问:张先生,您好!桂林《社会科学家》杂志想请您谈谈对文学批评发展方向的新思...  相似文献   

7.
曹丕“文气”说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丕“文气”说溯源张家钊(一)曹丕《典论·论文》素来被称为中国文学批评之噶矢,自曹丕起,中国文学和文学批评进入了“自觉的时代”。曹丕《典论·论文》的中心口号是“文以气为主”,其云:“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话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总目》虽然不是一部诗文批评著作,但书中许多集部著作的提要,却处处闪烁着文学批评的真知灼见。在我国学者编纂的《续四库全书》出版、发行之际,探讨《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学批评观念,温故知新,对我们今天的文学研究无疑具有启发、借鉴意义。《四库全书总目》对集部著作的批评体现出兼容并蓄、辩证通达的文学批评观念。这种文学批评观念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既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又兼顾文学的抒情审美功能;二、立足作品,全面客观;三、知人论世,辩证通达。它比前代的文学批评更公允,更富有总结性,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到80年代中期,在文艺理论与批评领域掀起了一股热潮,出现了一批有关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研究的方法论方面的论著。然而专门研究文学评论的却寥寥可数,如张世君的《文学批评方法与实践》,吴炫的《文学评论十面观》,傅延修、夏汉宁编的《文学批评方法论基础》,潘凯雄的《文学批评学》等。这些书或偏重于理论研究、方法论的探索,或偏重于批评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2006,(4)
刘文良在《中州学刊》2006年第2期上撰文《当前文化批评的四大误区》指出,文化批评作为文学批评的一种手段,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兴起,给文学批评注入了很多活力,强化了文学批评与时俱进的内涵,拓展了文学批评的批评空间;但如果把握不好,又很容易使本已面临困境的文学批评遭遇更大的尴尬。时下流行的文化批评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误区:一是理论先行,疏离文本。这导致批评结论的千篇一律,催生或加剧文学批评的公式化、模式化,磨蚀了我们对文学作品进行正当的文学鉴赏或文学判断的能力,导致作家和读者文学意识和文本意识的弱化。二是大而…  相似文献   

11.
所谓评点文学,即是在文学作品以外,同时又与文学作品并存的一种文学批评现象或文学现象。如李贺之批《世说新语》、金圣叹之批《水讲传》、毛宗岗父子之批《三国演义》、脂砚斋之批《红楼梦》等,都属此类。评点形式也是多种多种,有旁批、眉批、尾批、题下批、双行夹批等,有的还加有圈或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评点的发展,评点文学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无疑已成了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中国的小说批评理论,实胚胎和来源于中国的小说评点。不过,如认真追溯起来,中国的评点文学实际上以诗歌评点为最早,散文评点次之,…  相似文献   

12.
最近 ,由卜召林教授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新文学批评研究》(下称《研究》问世了。这部三十余万字的论著 ,以“五四”以来的文学批评为历史框架 ,以宏阔的结构和多维的审视视角 ,多层次、多角度的论述中国现代新文学批评。在对极富典型性的新文学批评家进行个案  相似文献   

13.
美国耶鲁大学法文系教授昂利·拜尔在编辑法国大学派文学批评家居斯塔夫·朗松的文学批评论集《方法、批评及文学史》时写了一篇很长的导言。在导言中昂利·拜尔说:“文学批评家在身后五十年或一百年,仍有一代又一代的学人对其作品进行研读和利用的非常少见。文学史家的著述在半个世纪以后,能不被人看成是陈旧得可笑、散发着时代偏见和派系成见的臭味、论证依据很不充分的,就更加少见。”他还说:“十分伟大的评论家从来没有过,也许将来也永远不会产生。他们当中最傅学的也永远抵不上一个真正的诗人或者真正的小说家;最优秀的绘画评论…  相似文献   

14.
《文学批评》课的文学批评论著写作主要的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它要求听课者找有关文学批评论著多读多看,从中学习和借鉴有关写作经验,但总有学员提出要我们老师写几篇给他们看看。作为一个老师,满足这一要求,是一种应尽的责任。下面将自己近几年阅读一些作品时的思考以及写下的练习略作整理,供学员参考。生意人心灵起伏的艺术写真──读邓一光《老板》《老板》写一个叫钟开阳的工人在别人因为厂里发不出工资去市政府门前静坐的时候,听从妻子的话、并用妻子四年一分未动的一千块奖金和从娘家带来的两千块私房钱作本钱…  相似文献   

15.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与清代文论曾晓明一、文学观念与师承关系黄侃(1886──1935),字季刚,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字、音韵、训诂学家、文学理论家和作家。他的《文心雕龙札记》是我国近代研究古代文论承先启后的力作,在我国文学批评史特别是《文心雕龙》研究中...  相似文献   

16.
刘勰“原道”思想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历史辐射张文勋郭绍虞先生曾写过一篇《中国文学批评理论中‘道’的问题》(1),其中提出三篇《原道》作了介绍,即刘勰的《原道》和韩愈,章学诚的两篇《原道》,这是很有见地的,可惜郭先生还未能从发展的角度去分析三篇《原道》的内...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论词》与曹丕《论文》张进西安联大师范学院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篇专论,对后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李清照是否受到曹丕的影响,我们虽无文字材料直接证明,但作为词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探讨词作的专论,她的《论词》在对作家所采取的...  相似文献   

18.
东北的三家文学批评期刊《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文艺评论》立足本土,视野开放,有力地提升了东北文学的境界,积极地介入并推动了全国的文学批评实践。《当代作家评论》敏锐地把握文学现场的动态进程,《文艺争鸣》以其胆识与锐气激浊扬清,《文艺评论》朴素地扶植批评新锐。它们在相互呼应中构筑起“东北阵线”,成为文艺批评生生不息的沃土。  相似文献   

19.
《哈姆莱特》国王形象新论从丛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莱特》,是文学批评史上迄今被评论最多的作品,该剧主人公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则是被评论最多的人物。然而,与哈姆莱特形象之评论的纷繁复杂、变化多端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对哈姆莱特在剧中的“对立面”,出场时间和台...  相似文献   

20.
<正>一、谈谈学术脉络舒晋瑜:关于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论文的写作,是自大学就开始了吗?理论著作相对枯燥单调,您的兴趣从何而来?南帆:我是"七七级"的大学生,我的文学批评写作的确是从大学时代开始的。坦率地说,中文系的大学课程并没有真正调动我的理论兴趣,尽管我会按部就班地完成作业。那时的文学梦没有给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保留多少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