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曲美他嗪和左卡尼汀,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UAP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加阿司匹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心电图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电图改变优于对照组(P〈0.05),TC、TG及LDL—C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对UAP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合贝爽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121例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合贝爽90mg口服,每日1次,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14天;对照组仅给予合贝爽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06%,75.86%,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且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合贝爽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脉方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合并有心绞痛发作病史及心电图有慢性ST-T改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常规给予西药种类,剂量不变,联合组另加自拟通脉方,观察的前1天及2个月后,分别做静息状态下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联合组在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ST-T改善方面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黛力新对脑梗死后抑郁状态(PSD)和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和治疗组(加用黛力新)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行汉密尔顿(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定其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的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可明显改善脑梗死后抑郁障碍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合丹参饮加味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气虚血瘀型稳定性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住院和(或)门诊的气虚血瘀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合丹参饮加味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5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证候疗效、运动平板试验Duke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运动平板试验Duke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AQ量表中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各维度计分均显著升高,其中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升高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君子汤合丹参饮加味联合体外反搏治疗能进一步改善气虚血瘀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中医证候,提高其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丁咯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并下肢动脉病变(PAD)早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90例2型糖尿病并PAD早期(无伴下肢溃疡发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联合丁咯地尔;治疗组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西洛他唑联合丁咯地尔。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主观症状及体征、间歇性跛行距离、踝肱指数(ABI)、脉搏波传播速度(PWV)等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ABI、PWV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以及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PAD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丁咯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并PAD早期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RP水平和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代谢综合征(MS)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立普妥对CHF代谢综合征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120例CHF代谢综合征患者在常规应用心衰治疗药物的基础上,给予立普妥干预前后血清CRP和LDL-C的变化。另选30例无心衰MS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心衰代谢综合征患者CRP、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心衰代谢综合征患者(P〈0.05)相关分析显示CHF患者的CRP水平和心衰程度呈正相关(r=0.14,0.21,0.32,0.39,P〈0.05)。CHF患者的LDL-C水平和心衰程度亦呈正相关(r=0.21,0.33,0.46,0.50,P〈0.05)。药物干预组立普妥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LDL-C水平有明显降低(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L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药物干预组患者给予立普妥干预治疗4,8周后比较CRP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1),且与应用时间的长短呈正相关(r=0.11,0.34,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CRP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RP可以作为CHF代谢综合征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鼻同治"法对合并鼻部疾患的哮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合并鼻部疾患的哮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例均常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煎剂进行鼻腔冲洗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5天后,治疗组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改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P〈0.05)。结论 "肺鼻同治"法可以更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并可更好地控制哮喘的发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8例)和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36例)。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变化。结果心绞痛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心电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改善心电图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热矿泥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在原来饮食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热矿泥疗法,1次/d,每次15min,15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仅予以原来饮食及运动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体重指数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无明显的副反应发生,仅仅在治疗组出现5例皮肤局部红斑,经过调低泥温后,均能坚持完成治疗。结论热矿泥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有效的、安全的、简单的物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观察瑞舒伐他汀对UAP患者血脂、炎性反应、心脏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UAP患昔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瑞舒伐他汀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脂、血清hs—CRP、HCY及NT—proBNP水平,及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前两组血脂及血清hs-CRP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血清TC、TG、LDL—C、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治疗前两组血清HCY、NT—proBNP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周舌,观察组血清HCY、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P〈0.01)。(④观察组的显效簪、有效率和总有效率(36.9%,49.3%,8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9.5%,33.3%,52.8%)(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改善UAP患者炎性反应、血脂及HCY水平,改善心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瑞舒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78例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瑞舒伐他汀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瑞舒伐他汀组在服用常规降压药物的基础上,每晚睡前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对照组仅服用常规降压药物,共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PWV、ABI、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PWV、内皮素-1、hs-CRP较治疗前分别降低-4.1±0.5,-17.4±2.5,-2.8±0.2,与对照组(-0.6±0.4,-3.3±0.5,-0.2±0.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一氧化氮较治疗前分别升高0.21±0.04,19.9±3.6,与对照组(0.02±0.01,2.0±0.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PWV、ABI、内皮素-1、一氧化氮、hs-CRP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托伐他汀可以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抑制炎症来改善血管的弹性,以保护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LIP)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中的血清水平,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随机选取60例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并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hs—CRP的浓度,并分析治疗前后hs—CRP水平的差异。结果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hs—CR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hs—CRP浓度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各组的hs—CRP水平在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s—CRP不仅参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且其血清浓度越高,临床情况越重,预后越差,心脏事件发生率越高。检测hs—CRP对冠心痛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血脂及血压水平变化,探讨瑞舒伐他汀对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以128例EH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监测CAIMT值、血压及血脂,CAIMT值的测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据CAIMT值分组后采用常规及察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①128例EH患者中79例CAIMT值〉1.0mm(61.72%)为内膜增厚。②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CAIMT增厚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的血脂水平变化有显著性(P〈0.01),CAIMT值显著降低(P〈0.01);常规治疗的CAIMT非增厚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CAIMT值显著升高(P〈0.01)。③瑞舒伐他汀治疗的CAIMT增厚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73.4%,93.7%)均显著高于CAIMT非增厚组(47.0%,65.4%)(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通过改善EH患者血脂水平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来改善或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期间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差异,以及治疗前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CPIS)、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Ⅱ)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79.5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仅2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CPIS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氨溴索可显著改善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心理干预对择期手术患者生理、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效果。方法 60例择期手术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随机分配到对照组(G1)与干预组(G2)。G1组按常规护理操作要求进行护理;G2组则在常规护理操作基础上配合中医心理干预护理。所有受试者均于术前1天与麻醉给药前测量血压、心率,并依据焦虑自评量表(HAMA)进行评分。观察所有受试者的血压、心率及焦虑评分的变化情况以评估疗效。结果①护理干预前,两组组间基线特征均衡性良好(P〉0.05)。②护理干预后,组间比较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2组的护理干预效果要明显优于G1组。护理干预后,组内比较,G1组中受试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2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护理干预后,组内比较患者的焦虑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患者的焦虑评分,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2组的护理干预效果要优于G1组。结论中医心理干预不仅能够缓解手术患者的烦躁、焦虑、恐惧心理,还可调控血压、稳定心率;这对手术的完成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未接受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11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多巴酚丁胺组( B组)、替罗非班组( C组)和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组( D组)。检测治疗前后血中B型钠尿肽(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 BNP)水平和记录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的变化并记录住院一周患者存活率。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前BNP、LVE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患者治疗后血BNP水平低于B组、C组和A组(P<0.05),LVEF及存活率高于B组、C组和A组(P<0.05),B、C组治疗后血BNP水平及LVEF、存活率分别低于和高于A组( 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未行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AMI并发心衰的患者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