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主要对股改前后上海股市收益率序列的动态特征的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对上海股市动态特征的影响。文章首先对股权分置改革进行了简单介绍,说明股权分置改革的意义以及对股市的影响。为了能够对股改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选择了股改前后两个时间段的上海股市收益率序列,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得出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海股市收益率的动态特征确实发生了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一项重大的制度性调整,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已接近尾声,为验证股权分置改革实施后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本文以2006年底前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股改改善了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3.
一、股份全流通的关键在于合理补偿流通股股东 解决股权分置,实现上市公司股份全流通,是解决中国股市市场价格畸高、缺乏投资价值,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无法发挥等诸多问题的关键.国务院于2004年1月31日发布了<关于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规范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份的转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稳步解决目前上市公司股份中尚不能上市流通股份的流通问题.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改革中股市的波动性受到各方因素的影响。文章运用ARCH类模型,对股权分置改革中的上证指数进行分时段拟合分析,发现改革前的市场有更大的波动性并存在反向杠杆效应,且不及股改后的市场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自2005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从而使其公司资本结构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文章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比较了未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和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这两类公司资本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提出优化资本结构,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实现我国上市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2008~201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限售股股东对限售股追加解禁承诺的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我国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限售股股东追加解禁承诺与股价效应的关系。研究发现市场能够识别限售股股东追加解禁承诺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承诺公告在解禁日前发布比解禁日后发布的市场反应更好,而且越接近解禁日发布承诺公告的公司股价效应越好;限售股股东追加解禁承诺规模越大,市场反应越好,但市场并不关注追加承诺是否附带价格承诺,并且实际控制人是国家、股权集中度高以及营业利润增长率比较高的上市公司的股价在承诺公告发布前后更容易得到市场的积极支持。  相似文献   

7.
中国利率汇率市场化、中国股市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在贝叶斯框架下建立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SV-VAR)模型,对中国股市、利率、汇率和原油价格之间的动态传导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四者相互传导过程中,利率渠道相对最不通畅,这可能是由于目前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仍未完成,利率的价格机制作用较为有限。此外,利率对股市的长期调控是行之有效的;股市对汇市冲击的反应伴有"隔夜回调"现象;汇率对利率的传导效应长期有效且稳定,但与非平抛利率曲线相驳,这或许与中国资本账户管制与国际资本外流有关。2018年之前原油市场与中国股市有脆弱的"共热"现象,此后原油价格的溢出效应呈现不断增强之势,因此原油价格风险应成为股票定价的重要因素。为避免股市的风险溢出至其他市场,建议继续深化"两率"市场化改革。要引导股价在合理范围内波动,或者为风险在不同市场间的溢出构建相对应的缓冲机制,还需注意不同货币政策之间的协同联动效应从而增强货币市场的内外均衡性。  相似文献   

8.
邓俊 《四川省情》2007,(2):51-51
自2006年以来,沪深股市牛气冲天,迭创新高。投资者投资股市和基金的热情不断高涨,开户数创历史之最。证券投资的火热说明证券市场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折,走上了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9.
在经过前后两批共45家上市公司的试点以后,我 国的股权分置改革现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随着股权 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市场各方普遍形成一种共 识:对价问题已经成为股权分置改革的关键性问题。人 们关注一家公司的股改,往往首先关心公司所推出的 对价方案。通过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阶段G股板块的市 场走势分析,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现象,从 而指导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0.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我国资本市场上长期存在的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利益割裂的问题.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然而现实却显示,改革的效果并没有理论预期的那么乐观.一个简单的数理模型证明,股权分置改革的边际效应受到股权集中度和控股股东性质的影响.当股权比较分散,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或者控股股东为与上市公司利益关系密切的企业集团时,股权分置改革的边际效应较弱,对投资者利益保护改善的程度较低.基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的结果方程模型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股权分置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中形成的特殊问题。股权分置不但扭曲了资本市场竞价机制,制约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而且使资本流动存在着非流通股协议转让和流通股竞价交易的两种价格,导致资本运作缺乏市场化操作基础。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清除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流通制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股市非市场化特点与股权分置改革的影响等问题,在股票市场价格严重失真情况下,运用非参数核估计方法,拟合了股市的理论收益率指标,通过对比股市实际收益率指标显著性偏离关系,提出了中国股市风险理论的独特含义与计量方法。实证显示:非参数核估计能够很好估计股市理论收益率指标,准确地计量中国股市风险动态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截至2006年底,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完成。文章以截至2005年底沪市和深市宣布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16批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和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和改革后的股票流动性溢价现象进行实证检验并进行对比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股权分置改革前还是股权分置改革后股票流动性溢价都存在,也就是具有稳定性,但是,股权分置改革后股票预期收益与换手率的负效应减弱,说明流动性的强弱与流动性溢价有密切的关系,股权分置改革后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略有增强。  相似文献   

14.
谢志斌  杨栋 《统计与决策》2007,(12):114-115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票市场上里程碑式的事件,本文使用事件研究法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产生的影响,并分析了改革前、后股票收益率的分布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对价方案对股票收益率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5.
以<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资本分类为基础,将商业银行资本划分为权益资本、债务资本和混合资本三类,给出确定三类资本的估算模型,使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剩余收益等模型对全流通条件下实行股权分置改革的五家银行三类资本的市场价值、资本成本进行了详细估算.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节奏加速,证券市场向国际化、规范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而股权分裂这一历史遗留的制度性问题对中国证券市场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突出,直接制约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用市场化的手段推进股市全流通是解决股市制度性危机、改变股权分裂这一根本性的制度安排以及促进国资体制改革的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17.
运用小波多分辨率方法,通过对两个时期日对数收益率数据的分析,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内地股市与香港股市间的联动效应明显增强,两者的联系日益密切;同时长期趋势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加强,说明中国内地股市的有效性有所改善;短期波动能量有所下降,但不明显,表明市场运行格局在短期内还未有较大改变,需继续加强市场制度建设,强化培育理性机构投资者,优化投资者结构,引导与完善市场投资理念,推动市场向更成熟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日渐深入,我国证券市场试行做空机制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而"做空机制"的推出,必将降低我国股市的投机性和波动性,强化市场价值发现功能,并增加市场的流动性.鉴于此,本文拟就做空机制的引入将对收益率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理论和计算方法上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章比较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2006年至2008年的股权集中度、制衡度、企业绩效以及股权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研究发现,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股权因素已经逐步影响企业绩效,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低,股权越分散,股权制衡度越高,企业绩效越好;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的股权因素的构成因子和它们的比重是不同的,因而对企业的绩效的影响也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20.
全流通后中国股市半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被收购上市公司的股价效应为中心,运用事件研究法检验了中国股市在全流通这一全新的资本市场时期是否超越了先前的弱有效性,达到了半强有效,实证结果显示:全流通时期,中国股市效率已有较大提高,但尚未达到半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