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在本质上不同于资本主义商品流通 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流通时,把它称为“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并论述了它的特殊性。第一,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运动中,货币是表现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本身就是目的,因为只是在这个不断更新的运动中才有价值的增殖”。资本家的目的“只是谋取利润的无休止的运动”。第二,商品作为使用价  相似文献   

2.
商品的使用价值这个概念,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没有争议的常识问题。但是,在现有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和一些论著中,对于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表述,却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就是劳动;有的则说,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是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还有的说,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创造商品、创造价值的劳动力本身。这些不同的表述,从一定的角度来看都是对的,而且都能从马克思的著作中找到根据。但变换一个角度来看,又都是背理的。劳动力变成商品是资本主义关系的起点。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的特殊性,是把握剩余价值理论的关键,因此,怎样来表述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及其特殊性才科学,是值得认真研究和讨论的。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与同志们讨论。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条件下存不存在剩余价值范畴? 学术界的提法有:净余价值,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剩余产品的价值,等等。 我认为,“社会主义剩余价值”这一提法比较可行。因为“社会主义”这个修饰语,改变了剩余价值的本质,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这一本质内容为社会主义国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一本质内容所代替。“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反映的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对抗性阶级关系,“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反映的则是人们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和人民当家作  相似文献   

4.
监督工资是企业利润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量上也只是企业利润中的一小部分。资本主义企业只要发展到一定规模,资本家不仅脱离体力劳动,也脱离管理劳动。管理劳动创造价值的说法没有区分物质生产部门的管理劳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管理劳动,没有区分资本家的剥削劳动和雇佣工人的被剥削劳动,没有区分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分配。认清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剥削性质,有利于我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商品流通中,商业部门必须支付与商品的价值形式发生变化的有关费用,如广告费、薄记费和商业店员的工资等等。这些费用由于和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运动无关,纯属非生产性开支,不能形成商品的价值,因而属于纯粹流通费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纯粹流通费用不仅是一种货币支出,而且也是一种资本支出。所以,尽管它不能形成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它一定要参与利润的平均分配,取得相应的平均利润的。  相似文献   

6.
许涤新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和目前高校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教材,都把剩余价值定义为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它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①其实。这不是马克思的论述。而是出自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见该书一九五四年版,第115页)。为了恢复马克思的观点,有必要对《资本论》中剩余价值范畴进行探讨。一、《资本论》关于剩余价值的含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剩余价值含义的提法至少有十种:(一)“我把这个增殖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做剩余价值。”等于生产商品时创造的价值产品超过其中所包含的  相似文献   

7.
长期流行的商品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的观点是不对的,商品使用价值是经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的社会使用价值,具有社会属性.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的间接社会性决定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不仅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本质,而且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也是商品的本质,商品的本质是社会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正确认识商品本质,有助于正确理解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从而正确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8.
长期流行的商品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的观点是不对的,商品使用价值是经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的社会使用价值,具有社会属性。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的间接社会性决定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不仅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本质,而且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也是商品的本质,商品的本质是社会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正确认识商品本质,有助于正确理解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从而正确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9.
<正> 通常,宏观经济注重社会目标,微观经济注重利润目标。利润目标与社会目标往往矛盾。不过,社会目标与利润目标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绝对要求。一、社会目标与利润目标的内容及其相互依存性社会目标是对工商企业所提出的增进社会效益的要求和指标。要了解社会目标,必须了解社会效益的完整含义。社会效益,首先是指商品所能给予消费者的使用价值、审美价值和生态价值。使用价值给人们以经济上的实惠,审美价值给人们以精神上的享受,生态价值能满足或改善人们安全、健康方面的要求。其次,社会效益是指给予企业外部经济总体效益所能发挥的作用。比如煤炭生产,给许多企业提供一次能源,还能通过火力发电转化为二次能源——电,它给社会经济总体发展带来的效益非常巨大,不管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指出:“所有经济学家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不是就剩余价值的纯粹形式,不是就剩余价值本身,而是就利润和地租这些特殊形式来考察剩余价值”,由此而产生一系列的理论谬误。 在重商主义者那里,在利润形式上的剩余价值完全是用交换,用商品高于它的价值出卖来解释的。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问世一百多年的今天,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一些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科学技术有了迅速发展。由于电子计算机应该用于生产,出现了由机械化向自动化过渡的趋势。在直接操纵机器的工人不断减少的同时,资本家所得到的剩余价值却在不断增加。当代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利用这一现象攻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宣扬什么:“不能再说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了。”“应当说由资本  相似文献   

12.
在《资本论》中,考察剩余价值的产生也就是考察剩余价值概念的形成,是从分析资本总公式G—W—G'的矛盾开始的。矛盾是很清楚的。单纯流通就其物质内容来看,是不同种使用价值的交换,是物质变换过程;就其经济形式规定来看,是价值的形式变化,即价值由商品形式变为货币形式和由货币形式变为商品形式的过程。商品价值在商品进入流通以前已经存在,流通既不创造价值,也不会引起价值的增殖,只能是等价物的交换。所以,这  相似文献   

13.
资产阶级经济学在“三位一体”形式之上讨论利息,这种做法不合理。资本作为商品,与作为资本自身,在说明资本价值增殖时的结论明显不同。资产阶级经济学将资本放在商品的概念框架下。“资本—利息”的表述充满矛盾,在资本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增殖中纠缠不清。必须回到资本的概念框架,重新界定资本,重新表征利息。马克思认为劳动是资本的核心,利息是剩余价值的分配。为此,他从三个方面对资产阶级利息观作出批判。第一,否定自然利息率,指出资产阶级经济学既要利息又要降低利息的虚伪性;第二,纠正对利润和利息关系的认知,揭露资产阶级经济学虚构利息和利润关系的荒唐逻辑。第三,消解利息对利润质的分割,指出讨论利息不能撇开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4.
作品与商品     
在资本主义社会,几乎一切都成了商品,文艺作品也不例外,它们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它们的使用价值不仅是供人“欣赏”,资产阶级还极力把它们作为精神鸦片,贴上“人性”的标签,来毒害人民,愚弄群众,以维持他们的反动统治,使他们“合法”地占有生产资料,不断地从劳动人民身上榨取越来越多的剩余价值。于是“作品”也成了可以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资本”。 资产阶级为了达到他们的反动政治目的,总是将能为他们的阶级利益服务的作品,加以收买,并动用各种宣传机器为这些作品“做广告”,并给那些甘当资产阶级“哈吧狗”的文人以名誉、地位、金钱。奴才得到主子的赏识,作品才有“销路”。于是有名便有利,有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四种传统观点述评的基础上提出了价值规律应概括为:商品的价值决定于生产这一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商品必须按照其价值进行交换、分配和消费。同时指出,它具体表现为:生产领域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流通领域的等价交换原则;分配领域的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原则、生产资料的保值原则和利润量等于剩余价值量的原则,消费领域的效用最大化原则。  相似文献   

16.
<正> 旧中国的商业职工,名目繁多,一般有店员、营业员、邦伙、伙计、司务以及学徒、练习生等名称。虽然,在不同的行业里,他们的名称和分工不尽相同,但是,都在资本家的雇佣下,从事商业劳动,基本上属于半无产阶级或无产阶级。商业职工的售货劳动,虽然不直接创造价值,但是只有通过他们把商品销售出去,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才能实现。因此,  相似文献   

17.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它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起源和资本家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关系。对美国战后剩余价值率的分析表明,美国剩余价值率经历了从下降到上升的变化过程,相应地产业资本家的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发生了正相关的变化,雇员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发生了负相关的变化。另外,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与利息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存在负相关关系。对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结构的分析还证明,产业资本家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经济利益是对立的,产业资本家与货币资本家在剩余价值的瓜分中也存在矛盾。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雇员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进入21世纪以后趋向震荡下降,收入处于中位数的一般劳动者的实际收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乎没有增长。  相似文献   

18.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反映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则反映商品的社会属性。由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只反映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因而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只“为商品学这门学科提供材料。”长期以来,上述观点普遍地流行于政治经济学教学和有关读物之中,也被视为无可非议的真理。其实,只要我们仔细地加以推敲,就会发现这种观点包含着一个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因为商品是受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制约的历史范畴,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按照  相似文献   

19.
文章揭示了资本经营的一般规律,阐述了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提出追求“利润和社会责任的平衡发展”应是现代企业的价值取向,分析说明了利润与社会责任具有高度相关性。认为只有当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价值观发生根本的转变,企业才能真正履行社会责任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利润。  相似文献   

20.
关于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目前我国学术界仍然存在明显的分歧。一种认为超额剩余价值是由本部门劳动生产率较低的企业转移来的;另一种则认为超额剩余价值是由本部门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企业自己创造的。这两种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笔者认为,超额剩余价值,在由纯粹活劳动因素所决定的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是由该企业自己创造的;在由纯粹非活劳动因素所决定的生产率较高的企业,它来源于消费者对该企业的商品实际价值的过多的支付,它属于虚假的社会价值;在由活劳动因素和非活劳动因素同时决定的生产率较高的企业,则部分由该企业自己创造,部分又来源于消费者对其商品实际价值的过多的支付。 这里的关键是如何正确认识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