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学"存在论"与中学"本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ntology是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可称为西学“存在论”,“本体”则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有关“本体”的思想即是中学的“本体论”。以“本体论”译Ontology并不确切,但不能由于约定俗成的译名的不确切而否定中学“本体论”思想的存在。西方传统Ontology作为“是论”与中学精神比较隔膜,而西方哲学“传统本体论”向“现代存在论”的转换,则为西学“存在论”和中学“本体论”的深层次比较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2.
“物质”的观念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嬗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考察西方哲学史上“物质”观念的演变历程基础之上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观念的发展加以阐释 ,以“物质”的观念为例 ,说明西方哲学史上的Being及其相关的范畴的意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的产生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有关Being的讨论是近年来西方哲学尤其是希腊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遗憾的是学者们多只讨论古典希腊的Being问题 ,极少涉猎晚期希腊和早期基督教交错的重要历史时期。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晚期希腊哲学中Being与hypostasis关系的演变 ,论述了Being语义学走向及其与晚期希腊、早期基督教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李存山 《学术界》2003,(6):115-128
曾振宇著《中国气论哲学研究》认为“气一直是一前哲学概念” ,进而认为“‘中国有哲学’为一虚假判断” ,这一观点与其书名的矛盾 ,带有“前逻辑”的性质。曾书的概念理论基础是经不起推敲的 ,可以说它是“前哲学概念”的 ,即它对哲学概念的了解和使用是一知半解、粗疏、混淆的。曾书无视、曲解前人的研究成果 ,而且存在抄袭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由ONTOLOGY引出的哲学新界定--兼论中西哲学比较的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宣孟 《社会科学》2003,(10):79-87
“是论” (ontology)是西方所谓的纯粹哲学。由于中国没有这样的纯粹哲学 ,中国哲学史的建设便不能简单依傍西方哲学 ,势必要求我们探索哲学的新界定 ,并对中西哲学各自的形态作出描述。本文初步议论了由此引出的中西哲学比较的新问题 ,并且认为 ,这些问题的讨论将使中西哲学比较进入新一轮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西方哲学形态的新一轮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关于中国哲学的资质重又成为哲学界关注的话题。本组笔谈以学界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是论”(本体论 )研究的进展为基点 ,指出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看 ,中国传统哲学都不存在“是论”的特征 ,于是就有了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焦虑 ;并指出中国哲学的存在是事实 ,只是当人们根据西方哲学的观念和框架加以审视 ,才会对它的资质产生怀疑。论者或是分别以胡适、冯友兰与金岳霖为例 ,分析他们构建中国哲学史所依傍的正是以“是论”为核心的西方哲学 ;或是以中国哲学的存在为事实 ,提出对中西方哲学形态作新一轮比较研究的思路。中国学者能否突破两千多年西方传统哲学观的束缚 ,担当起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观的使命 ?我们期待本组笔谈将引发出新的思考与新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关于中国哲学的资质重又成为哲学界关注的话题。本组笔谈以学界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是论”(本体论 )研究的进展为基点 ,指出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看 ,中国传统哲学都不存在“是论”的特征 ,于是就有了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焦虑 ;并指出中国哲学的存在是事实 ,只是当人们根据西方哲学的观念和框架加以审视 ,才会对它的资质产生怀疑。论者或是分别以胡适、冯友兰与金岳霖为例 ,分析他们构建中国哲学史所依傍的正是以“是论”为核心的西方哲学 ;或是以中国哲学的存在为事实 ,提出对中西方哲学形态作新一轮比较研究的思路。中国学者能否突破两千多年西方传统哲学观的束缚 ,担当起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观的使命 ?我们期待本组笔谈将引发出新的思考与新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关于中国哲学的资质重又成为哲学界关注的话题。本组笔谈以学界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是论”(本体论 )研究的进展为基点 ,指出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看 ,中国传统哲学都不存在“是论”的特征 ,于是就有了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焦虑 ;并指出中国哲学的存在是事实 ,只是当人们根据西方哲学的观念和框架加以审视 ,才会对它的资质产生怀疑。论者或是分别以胡适、冯友兰与金岳霖为例 ,分析他们构建中国哲学史所依傍的正是以“是论”为核心的西方哲学 ;或是以中国哲学的存在为事实 ,提出对中西方哲学形态作新一轮比较研究的思路。中国学者能否突破两千多年西方传统哲学观的束缚 ,担当起构建中国特色哲学观的使命 ?我们期待本组笔谈将引发出新的思考与新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是如何实现人类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的 ?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 ?在经过了 2 0多年“恢复马克思哲学真精神”、对马克思哲学进行“返本开新”的阐释和解读之后 ,对第一个问题我国哲学界已经在学理上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且基本上达成共识 :马克思哲学是一种具有当代意义和价值的“现代哲学”。可是 ,在对具有现代哲学特征的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属性的具体理解上 ,哲学界却出现了以王南的“现代实践哲学”(或“人类学哲学”)和高清海的“人学”为主要代表的两种各自表述的理论路向。这表明 ,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属性问题 ,迄今仍悬而未决。笔者认为 ,“现代实践哲学”论与“人学”论是内在一致的 ,二者实际上指向的都是一种“价值论哲学”。将马克思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有’‘无’之辨”(即西方哲学中的“存在论问题”)和以“语言学转向”、“后现代哲学”为标志的现当代西方哲学联系起来 ,表明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价值论哲学。确认马克思哲学的价值论哲学属性 ,是时代给中国哲学提出的一个必然要求 ;将马克思哲学理解为一种价值论哲学 ,就是对第二个问题的合理解答 ;确认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价值论哲学 ,其意义相当深远。  相似文献   

10.
近百年来,中国哲学的研究,存在着一种依傍、移植、临摹西方哲学或西方哲学的某家、某派理论的倾向。有学者认为,这是对中国哲学的史料“梳妆打扮”、“削足适履”去填充西方哲学的表格或框架。这样做的结果,使中国哲学的主体性丧失了,中国哲学成为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史。因此,提出“重写中国哲学”的问题,希望能够建构一种真正纯粹的、用本民族话语来叙说的“中国哲学”。为此,我们组织了“重写中国哲学”三人谈,现推荐给读者,希望能给学界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对于早期希腊哲学中Being的理解有许多争论,集中表现在对巴门尼德残篇的翻译和解读上。本文通过回归希腊语境,对残篇8:14重新解读,指出以往对Being的解读和翻译集中在语言和存在论的角度,过度的这种解读容易把Being变为一个僵死的固化的概念。谢文郁教授强调在语境中理解Being,本文赞同谢教授主要的方法和观点,但认为being的核心思想即“存在起来”“是起来”这个意味同样被忽视了。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分析早期希腊当时的语境来指出Being的动态的这个方面,即时间的向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按照西方哲学的固有思路 ,从命题结构“它是”和“我是”出发 ,对西方本体论哲学中的实体概念和主体概念 ,包括康德哲学中的“物自身”和“我自身” ,进行了解构式分析和探讨。文章着重描述了西方本体论哲学从客体形而上学到主体形而上学演变的逻辑历程。文章还有针对性地讲到了从哲学上谈论主体和客体以及主客体关系的一些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3.
“倾听”:哲学生存论的意义阐释与反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倾听”是哲学最本己的存在方式,由于它所包蕴的浓浓的生存论意味,“倾听”才表现出本真的哲学品性。“倾听”首先指我们对于置身其间的生存境遇的“倾听”,这种倾听显示了“在”所“在起来”的天然生命价值。饱含生存论意蕴的“倾听”如同歌德所说的“整体性的精神灌注生气”的活动,因而能够听出“此在”的生存论意义的必定是一种“共在”,“共在”是我们作为生命整体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存在,由“倾听”所获得的生存论体认即是这一共在性的自觉展开。只有在对这一“共在性”的体验中,所有主体的相互“倾听”及自我“倾听”才是可能的。由此反省西方哲学演进的三种主题状态:近代哲学高扬“纯思”,现代哲学守住“语言”、后现代哲学则凸现“文本”,可以发现哲学的生存论意蕴在不断失落,哲学离“倾听”、离生存论体认、离生活世界、离历史感越来越远。因此,有必要整体性地反思西方哲学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澄明意义的实存内涵,还原“倾听”活动作为一切哲学活动的原生地位并进而凸现哲学作为人学应有的生存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信息哲学作为一种新兴哲学,在存在论、认识论、价值论等各个方面都革新了西方哲学,给现代西方哲学带来了新鲜的血液,重新解释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科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快速发展,现代西方哲学面临很多质疑,乃至出现了哲学终结论等危机。那么,信息哲学能否同样解决现代西方哲学问题?首先通过讨论现代西方哲学危机的现状和相关观点,指出其危机产生的真正的根源、核心问题即对哲学本身的遗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式即通过哲学自身的可“通透”性来把握和运用哲学,看清它和世界的关系,然后通过对新兴的信息哲学的分析及其与其他西方哲学流派的比较,指出它存在的“通”和“不通”之处,以及它为何比其他哲学更具有解决危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对本体论自身作“元哲学”意义分析与反思的哲学家是亚里士多德。《工具论》诸篇,这些公认的早期作品,展示了亚里士多德试图以逻辑为工具,以语言深层结构为模型,对存在进行分类,确定存在类型之间的关系,构架世界逻辑图式的最初尝试。一、理念论失败的启示寻找一种理想的原则和方法是建构本体论的关键所在,也是最令哲学家头痛的难题。古希腊哲学中最早意识到本体论问题艰深棘手,并为之思殚力竭的是柏拉图。继巴门尼德提出“存在者存在”(einai estin)这个命题后,柏拉图建立了理念学说,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索。然而这个探索始终是不成功的,因为理念论不仅不能自圆其说,而且也不能有效地解释许多现象。正是理念论的失败深深启发了亚里士多德,促  相似文献   

16.
用中文回应西方哲学的on(Being)包括三个方面:在词义上,"是"包含了on(Being)的内涵.但未能成为哲学概念;在句式上."是"演变成了系词句式,但未能成为定义句式;在哲学上,"是"不能成为哲学概念,这是由中国哲学的性质所决定的.在梵语中,与on(Being)对应的词根有二:as和bhu.前者关系于性(质)的肯定,主要用于抽象的、静的、永恒的、绝对的方面;后者关系于情(况)的肯定.主要用于具体的、动的、暂时的、相对的方面.一词二分,透出了印度哲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生活论──哲学的未来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论是在消灭了阶级对抗的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要求而出现的一种新哲学,它既符合哲学发展规律,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阶段。这种新哲学以保守的辩证法为其根本特征,把“和”(差异协同)当作自己的核心范畴和根本原则;其基本内容则由“人论”、“文化论”和“历史论”的三大部分构成。一在世界哲学典型的意义上,通观西方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史,我们可见,它的实际上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存在论,认识论和实践论。(-)存在论阶段西方哲学肇始于对存在问题的思考,由此形成了其最初形态—…  相似文献   

18.
关于什么是信息,国内外的学者们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日常经验理解的信息就是新消息、新内容;信息科学认为信息就是负熵,或者信息是信宿对信源不确定性的消除。这些定义都不能概括和揭示使用极其广泛的信息本质。从哲学的角度定义信息,最具影响力和被广泛讨论的观点有属性论、反映论、中介论和物质自身显示的间接存在论。科学准确的信息概念是邬焜教授的“物质自身显示的间接存在论”。  相似文献   

19.
儒道的超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在人生论上是寻求人生的安身立命之本。寻求人生在世的意义何在?东西方哲学皆然。“只不过中国传统哲学是以内在超越为特征,而西方哲学(包括基督教哲学)是以外在超越为特征。”①这种分类是非常有意义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东西方哲学的各自特点。但我认为中国哲学的儒道两家,真正能称得上内在超越的应是儒家而不是道家,在主干精神上道家更偏向一种外在超越。本文拟对此作以下讨论。一、什么是超越?什么是内在超越?什么是外在超越?1、关于超越人是生而“在世界之中存在”的,人无法超越这个人之为人的基本存在前提,“‘在之中’是…  相似文献   

20.
张蓬 《河北学刊》2014,(2):25-28
对于"存在"的哲学蕴含与现实意义,赵汀阳认为,存在的本意是永在,为了达到永在就需要善在,因为只有善在才能有效保证存在。存在与创造是一致的,一种能够反思存在本源性的存在论必定同时是一种创世论。人的存在意义并非一个无意义的问题,人至少必须解释人想做什么。人的自然存在本身未必有目的,但人却在创世中创造了目的,因此使自身存在具有了意义。张盾在同赵汀阳的论辩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必须存在,这是他的天命,存在以自身为目的,所以它只能是平凡的,而不可能具有神奇性。但存在的本意是平凡,并不是平庸,平凡恰恰代表着一个存在者按自然法度自己去存在的力度。崔平认为,"存在"是让所有人都倍感亲切和平凡的日常语言,存在不但是实质谓词,而且是最高级、最高贵的谓词。存在概念不必追求高贵,但它本身就是先验高贵的。如果说生活中存在追求高贵的现象,那也只不过是具有先验高贵品性的存在概念的经验实现。张蓬认为,"存在"是西方哲学的范畴,同时也可以表达中国哲学问题。中国哲学思维从"生生"之道进入"存在"问题,并以中道、不二、双运、圆融的方式来思考和把握中国哲学语境中的"存在"问题。如此从"存在"范畴的视域观看中国哲学思维,可以深入探索中国哲学思维的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