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正义是正义理论在现代社会的新发展,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发展变化的新格局,也标志着对生态危机成因及其解决之道的认识或反思的深化。  相似文献   

2.
正义是理解生态伦理内涵的一个重要维度,也是生态伦理走向实践的桥梁。生态正义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人与自然的正义;种间正义;人际正义。人与自然的正义是指人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正当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做到享用与关怀的统一。种间正义是指每一个物种都有其存在的权利,人类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物种。人际正义是指不同群体的人在生态实践中权利与义务的平等、贡献与索取的对应。  相似文献   

3.
制度正义之逻辑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展渊 《学术论坛》2005,2(3):56-58
制度正义是制度的正义性与制度化的正义的统一,因此制度正义不是制度原理与正义理论的直接结合,而是从制度特性—制度伦理—正义原则以及内在关系的融合上进行逻辑建构的。  相似文献   

4.
对儒家而言,人际正义就是指一种正当合宜地对待他人的态度、方式和行为准则,作为一种德性,它具有伦理性、交互性、对等性、推扩性、合宜性和实质性等特点,其目的在维护和构建一种追求善的共同体生活,在这样一种共同体生活中,只有仁以爱他人、义以成事业、礼以制秩序、智以辨是非、信以处友道,一个人才能成为一个正义的人和有德性的人。  相似文献   

5.
产权正义论     
正义是产权制度的根本价值尺度 ,是产权伦理的核心。作为现代中国产权伦理的一个基本原则 ,产权正义是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权制度的本质要求和现代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原则确立起来的。它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规定 :产权获得的正当性 ,正当产权的不可侵犯性 ,财产权利与责任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达成持续并正当地获取个人利益的目标,我们需致力于将源于内心中利己主义的私利原则同公义原则相调和。亚当·斯密所展望的这种调和可以通过让道德参与开放的市场竞争与革新创造而实现,而孔子所倡导的调和是通过运用一些转换手段使得个人将私利向着公义转变。笔者所要论述的正是后者如何可能,即通过孔子《论语》中的仁道原则所提倡的社会的均、和、安而实现这种调和。最后,笔者从儒家仁道原则的两大方面——克己与达人出发,总结提出了九项公义(均)原理。  相似文献   

7.
伦理视阈中的契约意指"合意"。当契约合意指向生存权、发展权等人类最基本的权利时,"契约一般"就体现为契约本身,从而形成契约关系共同体。正义是对人的本质的实现,目前对契约正义进行解读的契约自由理论、财富最大化理论和分配正义理论分别属于法学、经济学、政治学视角的分析。作为伦理学意义上的契约正义,指的是正义共相与契约世界的有机结合,是在由契约意识、契约行为、契约制度所构成的契约世界中所蕴涵的人实现其本质的价值追求。契约主体通过对理性的运用、对公平的追求,最后达到一种实体性的自由境界,实现人自身由单一物向普遍物的统一,契约正义也因此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辑刊》2007,(1):35-38
“以理服人”指要有逻辑的说服力,“以情感人”则指要有情感的震撼性,这反映了关怀伦理和正义伦理两种不同的进路。从男性视角出发的正义伦理遵循“论理”逻辑,具有普遍性、规范性,多用在本体世界;而从女性视角出发的关怀伦理则遵循“说情”逻辑,体现特殊性和具体性,更多应用于生活世界。从正义伦理走向关怀伦理,反映了伦理学探究方法由传统的形而上追索到面向生活世界的转变。应将二者融通,才能适应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9.
制度正义论——制度的伦理学话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社会解体后,原来的单一秩序转变为人与规范的关系问题,人与规范成为秩序的两个不确定的变量,从而产生了正义问题.在伦理学史上,以重建伦理秩序为目的,对规范原则的探讨形成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城邦美德基础上的等级正义、以康德为代表的近代个体自由基础上的道德正义、以罗尔斯为代表的当代试图克服现代性道德危机的伦理正义等制度正义理论.对这些理论作出历史与逻辑的辨析,厘清个体与整体、自由与秩序、道德与伦理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助于重建社会的伦理秩序.  相似文献   

10.
执政制度伦理的实质就是通过揭示执政制度的伦理属性和功能,对执政制度进行伦理分析.这种伦理分析必定关涉制度安排中的正义问题,因此,制度正义问题也就成为其研究的主旨.公平正义和权利正义代表着当代在社会正义问题上的两种不同观点,其分歧的背后隐含着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冲突,而和谐正义的提出有助于缓和、化解二者的矛盾,体现了制度正义在当下的走向.和谐正义不仅影响社会正义的诸形式,而且还统摄着执政制度伦理的基本论题.  相似文献   

11.
气候正义概念的提出可以看成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政治伦理回应.从气候变化引致的正义情境来看,气候正义已经成为一种合理的价值诉求,亦可论证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根本性的价值规范和道义准则.然而,不论是坚持气候资源与责任公平分配的分配正义抑或坚持溯及既往的矫正正义,还是强调世代公平的代际正义抑或强调种际之间和谐相处的种际正义,都只能在单一维度上得以阐释和解读,而无法涵纳时空向度上的所有正义关系.而将气候"类正义"作为气候正义可能的最高伦理形态,它所具有的包容性与系统性,所涵纳的方法论与价值观,可谓是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做出的有益的政治伦理尝试.  相似文献   

12.
执政党的正义逻辑需要同时从分配正义和持有正义两种观念中寻找根源。在分配正义的观念中,罗尔斯强调福利平等原则,德沃金强调资源平等原则,桑德尔强调基于共同体的平等原则,麦金太尔强调历史主义的应得平等原则,沃尔泽强调基于共同体的按需分配原则。在持有正义的观念中,诺齐克和哈耶克则都强调首次分配意义上的个人持有原则。未来中国共产党正义伦理的构筑需要在分配正义和持有正义之间折衷。中国共产党应在保障公民正当财产权的基础上,通过税收制度和社会捐赠制度进行再分配。在再分配的过程中,执政党应在普遍国民福利和弱势群体福利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3.
生态正义是正义理论在现代社会的新发展,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发展变化的新格局,也标志着对生态危机成因及其解决之道的认识或反思的深化.  相似文献   

14.
法对实质正义的追求和维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古至今,法对正义的追求是一直沿袭的.法的价值不仅在于实现正义,法的价值还要表现为实质正义.实质正义是一种追求最大多数社会成员福祉、体现社会主义本性的正义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需要张扬实质性正义的法来契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进程中,一方面需要民商法等体现形式正义的法来促进社会正义,另一方面也需要经济法等体现实质正义的法来促进实质性正义.法对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是通过一系列追求正义的制度规范来实现的,需要不断的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5.
正义作为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对于正义到底是什么,不同时代的哲学家用不同的方式,给出了不同的理论、不同的解答.通过对西方不同时期正义理论的梳理、考察和甄别,根据它们思考与解决正义问题的方式,可以把它们划分为两大类:思辨正义观和实践正义观.而实现从思辨正义向实践正义转向的正义观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  相似文献   

16.
制度的伦理价值:公正与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公正与正义问题就成为人们诉诸于社会制度的主题,成为评价社会结构、制度运行的伦理价值尺度。公正与正义尽管有着内涵和价值取向的相似性,但却并不完全等同。公正是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而正义则是制度的最高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7.
现代经济正义的实现面临着经济运行与伦理价值诉求相疏离的困境:一方面是经济的片面发展造成了对其他正义价值的忽略或损害,导致"物化"、"异化"现象;另一方面,又由于社会执着于抽象道义层面对经济活动的指责与干预,导致经济制度与决策上的技术非理性,经济正义难以伸张。如何通过人类的实践理性尽可能消除现代经济中资本对人性发展的扭曲,应对经济世界中多种价值目标的冲突,均衡各种价值目标并通过经济技术转化为现实有效的经济制度、政策力量,是现代经济正义需要面对的时代挑战和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18.
行政司法本质中蕴含着丰富的正义价值追求:以制度化的形式保障正义实现、保证公共权力实施的正义性、保证审判过程和结果的公正性;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当事人、为公正诉求提供实现途径等。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行政司法正义价值的实现面临着诸多伦理困境:制度设计上的权力扩张倾向导致制度正义缺失、运行程序的不正义倾向导致不当行政裁决、行政司法主体的不当作为导致行政相对人利益受损等。保证行政司法正义价值实现的伦理路径包括:行政司法制度设计应体现正义价值、行政司法权运行程序应符合法定程序、健全行政司法主体道德约束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相比其他行政行为而言,环境行政具有目的和操作两个方面的特殊性;不过总体来说,环境行政仍然属于公共行政的一部分,因此也有道德化的要求.在公共行政正义的理论框架下,可以推出公共行政正义是环境行政的前提与实现路径,也是环境行政的最终目的,从而达成前提与目的的统一,即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在公共行政正义体系下,环境行政的最...  相似文献   

20.
黄勇  巫广永 《理论界》2012,(3):78-81
正义伦理的发展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心偏移和价值变轨,其对象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社会中的正义伦理主要以崇高的德性地位为重心;近现代社会的哲学家把重心转移到了行为规范当中,弱化了其德性的地位;而当代哲学家对正义伦理的德性重新引起重视。正义关怀的对象,一方面理性地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维度拉伸,另一方面关怀特殊群体和特殊境遇。德性的复兴注定成为当代正义伦理的发展趋势,对特殊群体的关怀也是当代正义伦理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