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下,促进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已进入新阶段。有效提升职业代际流动性,是开发与积累人力资本、解放并发展生产力、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实现途径。通过引入演化博弈思想,构建来自不同群体的子代职业选择博弈模型,利用不同社会规范来协调参与人行为选择,能够根据演化稳定策略揭示职业代际流动全过程。从社会关系网络出发,会发现不同家庭子代对资源的搜索、组织和使用存在群体差异,缺乏代际流动性的社会容易导致阶层分割,资源难以整合,阻碍中等收入群体的提质扩容。进一步深化社会融合与职业代际流动协同作用的研究,可以在代际间的动态循环过程中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让被排斥但具备条件的劣势群体获得必要的职业发展机会和资源,从而避免贫富分化和社会区隔,建立流动性高且融合度高的社会,更高质量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的社会结构正处于急剧转型之中。与职业流动相结合的青年人口流动对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中国青年人口的流动有着较为明显的失衡特征。本文认为,社会动员作为一种组合协调机制,可以在个体理性和社会发展的矛盾中,在现有的社会结构框架内,为探求青年人口职业流动和社会结构转型的平衡点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职业流动的社会资本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外关于职业流动的社会资本分析进行综述。本文认为我国学者在职业流动的社会资本分析中存在着忽视民族、户籍、时代类型等因素的问题,今后用社会资本理论来分析我国的职业流动时,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这样,实证分析的结果才能为我国的职业流动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广西职业流动过程中的社会排斥是转型期广西经济、社会、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广西不同职业群体间的社会排斥;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广西职业流动过程中的城乡排斥;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导致广西职业流动过程中的性别排斥;不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供求矛盾导致对大龄劳动力的社会排斥;人力资本欠缺导致对低学历群体的社会排斥等.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学历与社会流动、社会分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学历对社会分层的影响,以及对作为地位教育的研究生教育的阐述,说明研究生教育在如今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中,对劣势阶层子弟替代优势社会阶层,底层精英向上流动,生存教育向地位教育的转变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评述了过去几十年中有关社会网络和职业获得方面的研究文献,主要围绕四个重要议题:一是关于验证社会网络对职业获得具有因果效应的研究思路;二是关于强、弱关系之相对有效性的条件;三是关于网络结构对关系强度命题的挑战;四是关于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对职业获得的相对效力.这四个议题各自包含了一些意见相对的理论主张,由此衍生出下一步理论探索的重要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1年浙江省居民社会流动问卷调查,本文从"代际/代内"、"水平/垂直"两个角度分析了浙江省职业流动与社会地位流动的总体情况。职业流动与社会地位流动的整体流动性都较高,代际流动大于代内流动;但职业流动与社会地位流动都表现出底层以水平流动为主,上层以"精英再生产"为主;中层以上社会地位较封闭,流动多发生在邻近阶层。因而,人们对提升自己社会地位的流动机会不太乐观。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就业及职业阶梯上流动的"有力工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会资本不同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它是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个人资源,包括规范、信任的网络等形式.它为社会结构内的行为者提供便利.社会资本的特征是它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是一种无形的资本;是一种纯粹的公共物品.由于中国社会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因而,社会资本的拥有者就会有许多便利条件,特别是在就业及职业阶梯上流动方面成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流动受到严格限制。改革开放改善了社会流动环境,激活了社会流动机制,对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现阶段的社会流动中还存在不少制度性障碍,根除这些障碍,进一步推动社会流动,促进社会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必须公平配置公共资源,为较低社会阶层者增强流动的人力资本提供相应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0.
11.
“阶层固化”作为中国转型时期的一种客观存在,对社会和谐的危害明显。“子承父业”观念、家庭社会资本的不均等、现行制度的漏洞等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要逐步打破“阶层固化”,建立起公正、合理、开放的现代化社会流动机制,促进社会稳定必须进行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在内的一系列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13.
流动农民与市民间社会距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7年末进行的南京流动儿童家长、市民问卷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城市两大群体间社会距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两群体间社会距离具有不对称性,个体社会经济地位越高,感知社会距离越小,同时社会网络有利于减小双方间社会距离.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与弱势群体社会流动机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是嵌入在社会结构之中使社会行动得以实现的资源。社会资本的分布不均衡造成了弱势群体因占有较少的社会资源而处于不流动或向下流动状态。弱势群体社会流动机制选择应由目前的物质资本范式和人力资本范式转向社会资本范式,具体路径包括提高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存量、增加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促进弱势群体的增权参与以及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5.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某一种社会地位转移到另一种社会地位的现象;社会流动机制公正、合理,社会就会充满活力,反之,社会就会陷于封闭和僵化. 相似文献
16.
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来探讨职业获得问题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首先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职业获得研究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观点评介,然后对社会网络的研究历程及内涵构成进行了理论溯源,最后对该领域未来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流动农民职业获得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2002年对南京市流动农民的访谈式问卷调查,本文在描述其职业获得支持网、互惠规范下的职业获得途径的基础上,分析了他们职业获得途径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发现:1.年龄越大越可能利用市场机制获得工作;2.不是文化程度而是职业经历是促使个体突破亲属和原有社会网络的束缚支持力;3.利用市场机制的经济效用要高于利用网络机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厦门市997名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对其职业选择和职业流动进行了考察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选择更加灵活,开始从制造业和建筑业逐步向服务业转移;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并不高,职业流动频率相对较高,职业期望逐渐从"生存理性"向"发展理性"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9.
试论当代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动力机制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探析了当代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机制。笔者认为 :知识与社会的关系是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宏观动力 ;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中观机制主要是教育机制和职业提升制度 ;在自主意识指导下的社会理性选择是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微观动力 ;在不同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控制体系下 ,知识分子社会流动机制的内部作用力有所不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代转型社会中知识分子社会流动的特点 ,即当前知识分子的社会流动呈现整体结构性向上、并具有相对滞后性特征 ,主要表现为主流体制与自由市场间流动、体制内升迁以及短期空间流动 ,自主性流动增加 ,但政治调配仍发挥一定作用 ,人文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出现中心地位的互换 相似文献
20.
从职业流动视角来看,失业具有无流动性、下向流动性和被迫性;失业阻滞在于职业流动的规模不大,制度约束性太强和观念滞后;再就业具有上向流动性和主动性;再就业机制是一个由经济驱动机制、制度改革机制、就业观念转变机制和劳动力自由流动机制构成的综合性、动态性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