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学者关于劳动价值理论讨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3 0多年来围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 ,西方国家的学者对作为《资本论》理论基础的劳动价值论更多地持否定态度 ,而维护劳动价值论者对反对者也给予了针锋相对的批驳。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 1 9世纪末到 2 0世纪 3 0年代 ,西方学者大肆攻击、篡改、歪曲和诽谤《资本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庞巴维克、凯恩斯、伯恩斯坦等 ;第二阶段 ,从 2 0世纪 40年代到 60年代中期 ,西方学者开始对《资本论》进行解说 ,总体上承认其科学性 ,但在具体问题上往往否定之 ,并企图用现代西方经济学来解释马克思的基本理论 ,代表人物有…  相似文献   

2.
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存异"与"趋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西方经济学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此过程中,呈现出理论和政策方面明显的"存异"和"趋同"现象."存异"主要体现在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理论与政策取向之间的互不相容,"趋同"表现为两者之间互相吸收对方合理的理论并进行综合."存异"和"趋同"与西方经济学发展过程中两大"转换"有着必然的历史联系.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促成经济理论的第一次大转换,即由新古典经济学向凯恩斯经济学转换.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的"滞胀"又促成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衰落.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新古典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互相接近,形成西方经济学"趋同"的发展方向.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基本的发展演变趋势,有助于对其理论主张和政策的时效性形成清醒的认识,同时把握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美学受西方近代美学和俄苏美学影响巨大 ,具有强烈的形而上倾向。在高密度意识形态国情中 ,2 0世纪中国美学基本丧失了对现实审美活动的操作功能。面对世纪之交的纷彩生活 ,当代美学必须在与现代文化相遇中 ,通过与日常审美艺术活动、科学技术、教育的对话 ,实现自身的功能转换。  相似文献   

4.
2 0世纪中国美学建立了自己的学科框架 ,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也有一些误区。原因是用西方美学原理来俯视中国美学实际 ,使中国美学处于印证和衬托西方美学的地位 ;此外 ,重文艺的教育功能而轻文艺的审美娱乐功能 ,教育体系中的美育被砍掉 ,新时期对文艺功能认识的反拨过正使审美缺乏理性 ,等等 ,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分析这些原因 ,对建立健康的中国美学理论体系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晚近中国是在跌跌撞撞中开启面向现代世界的大门的 ,这以后中国发展的逻辑在“欧风美雨”的侵袭之下似乎也发生了变化。在这种变化中 ,各种现代化思潮开始与中国社会的发展结下不解之缘 ,于是 ,关于中国如何告别传统、走向未来的 2 0世纪百年历史就有了按照各式各样的西方解释模式来书写的学术大话语。而相对于这些大话语 ,吴毅的小叙事《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 2 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0 0 2年 5月出版 ) ,却宛如一股清新的田野来风 ,为热闹的中国现代化研究带来些许清凉之意。《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  相似文献   

6.
与现代化互动:20世纪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主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学的百年,是社会学在中国发生、发展并蔚为大观的百年,是与中国现代化相生相伴、坎坷前行的百年。它的发生,既是对西方挑战及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学术上的回应和互动,也是中国社会文明转型和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需求及必然结果。百年社会学对于中国现代化的互动及自身学科化、本土化和科学化的探索采取了三种形式:导入、建构和停滞后的复兴,而其中每一种形式又是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对应。因此,百年社会学大致可区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导入期,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十年代;2.建构期,从20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初;3.停滞与复兴期,从五十年代初到20世纪末。中国社会学的导入主要得力于三种形式,即大量译介出版西方社会学著作,派中国留学生到国外学习社会学,在新型高校开设社会学课程。百年社会学在建构期崛起了三个主要学术流派,即马克思主义学派、乡村建设学派和社会人类学派,在停滞后的复兴期则取得了三方面的突破,即学科体系上的突破、目标理念上的突破和理论研究上的突破。中国百年社会学的发展主潮已经充分证明,没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会有名副其实的现代化;而没有繁荣的社会学理论及研究,也不会迎来健全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政治经济学是西方社会科学中最古老的学科之一。近代西方社会科学学科的分化特别是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分离导致了传统政治经济学的衰落。 2 0世纪 60年代以来 ,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 ,促使政治经济学复兴 ,出现了政治学与经济学整合研究的“新政治经济学”。当代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表明 ,经济学和政治学必须综合为统一的社会行为理论 ,才能有效地说明和解释市场经济社会普遍存在的政治与经济、国家与市场、社会与个人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追索中国文艺学学术研究的百年行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以学术范型为重要关节点来研究中国 2 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中国 2 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是一个由 2 0世纪之前积蓄变革势能 ,到 1 9、2 0世纪之交从“诗文评”向“现代文艺学”的“蜕变”,再到 2 0世纪 40年代之后的“定格”,最后到 70年代末开始“突破”的过程。这百余年的历史 ,有两个时段变化最大、发展最快、最为耀眼 ,因而给我们感触最深 ,一是最初的二三十年 ,一是最末这 2 0来年 ;而中间几十年则略微平缓单调了一点。“学术政治化”是百年文艺学学术研究的总体特征之一。百年历史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 :要发展文艺学 ,必须不封闭 ,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一项旨在回顾和总结广东 2 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成果 ,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和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联合举办的《百年撷英、传世藏典——— 2 0世纪广东学术文化图书展览》系列活动 ,日前已拉开帷幕。这次活动包括下列内容 :举办《百年撷英、传世藏典——— 2 0世纪广东学术文化图书展览》 ;编辑出版《百年撷英、传世藏典——— 2 0世纪广东学术文化图书汇览》 ;聘请国内专家 ,评选“2 0世纪广东学术文化名著 10 0种” ;制作《百年撷英、传世藏典…  相似文献   

10.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背景缘自于 2 0世纪 80年代席卷全球的“私有化”浪潮。尽管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取得了诸如 ,企业经营效率提高、政府财政状况改善等的成效 ,但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西方国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负面效应具有不同于非西方国家的一些特点 ,其产生的原因 ,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必然结果 ;对国有企业的基本作用与功能缺乏应有的共识 ;过度依赖于股份制等。  相似文献   

11.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是西方行政学经典的理论范式和西方政治与行政制度设计的基本理念.它是西方特定政治背景的产物,其宗旨是根据政治与行政的不同功能、性质及其运作逻辑确定其各自的运行规则,以实现国家治理的民主原则与效率原则的统一.尽管这一经典行政范式在20世纪后半叶以来受到了很大的质疑,但对于正致力于建构现代国家治理框架的中国来说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  中华民族与西方民族的工艺美术历史都非常悠久,由于地理环境与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各有各的特点,也各有各的优势。不同之中也有许多很相似的地方,其原因,其中有一些可能是偶然的巧合,但也有一些是不能用“巧合”二字能够解释的。于是,西方的学者以考古学为依据,往往把这些相似的现象,解释为西方史前工艺美术向中国的传播。在2 0世纪2 0年代,西方学者首先在甘肃与河南发现了史前时代的彩陶以后,便以中国彩陶与中亚、东欧史前彩陶有某些类似为由,认为中国的史前彩陶工艺是从西方传入的。他们认为中国本土虽然很早就有…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早在封建社会晚期就产生了政府干预理论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 ,直到 2 0世纪 30年代 ,由凯恩斯将其发展到极至 ,产生了与自由经济理论相对立的国家干预理论。到了经济全球化时代 ,产业竞争力被提升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而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政府干预手段也被赋予了新目标 ,即塑造一国的产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理论的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西方经济学理论全面进入 ,开始成为理论经济学的主流 ,冲击政治经济学的现存体系 ,改造着应用经济学的基础。西方经济学以其形式化、科学化的分析工具对于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一系列重要的问题加以解释 ,具有强大的扩张能力。西方国家已经如火如荼的“经济学帝国主义”趋势在中国也开始蔓延。不论其他社会科学家对于经济学的“霸权”地位如何地贬损或无奈 ,经济学的扩张势头在最近一段时期内无法遏制。需要反省的是 ,基于西方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学术殖民现象的日益严重正在给中国经…  相似文献   

15.
学术传真     
20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三种模式周德丰、陆信礼在 2 0 0 4年 8月 1 0日《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 ,2 0世纪以来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大致存在如下三种模式 :一是本土化的研究模式。该模式是 2 0世纪中国哲学史学科最早的研究模式。其显著特点是基本延用传统的治学观念和方法治学 ,其代表人物有陈黼宸、陈汉章、马叙伦和钟泰。二是“西方化”的研究模式。其突出特色是“以西释中”,即参照借鉴西方学者研究哲学的观念和方法 ,运用西方哲学史的框架和模式来整理中国传统哲学的资料 ,其代表人物为胡适。三是“中西结合”的研究模式。其特色是不反对参…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因为 19世纪英国登上了世界经济的顶峰 ,并把自由贸易的原则推行到了全世界。与此同时 ,英国的政治模式 ,成为大多数西方国家的蓝本。但是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我国对于英国历史的研究仍然拘泥于传统的模式 ,对许多历史现象难以给予令人信服的解释。笔者在读了钱乘旦先生和许洁明女士的《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 0 0 3年版 ,以下简称《通史》)之后 ,对英国史 ,特别是英国政治现代化的过程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通史》为英国史的研究和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首先 ,它不仅用生动的语言向人们叙述英国…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 2 0世纪前半期上海文化—科技—经济—社会之间是一种动荡性互动的关系 ;2 0世纪后半期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上海文化—科技—经济—社会进入了协调发展的新里程 ,其显著的标志 :一是国际大都市的战略定位与上海文化发展的较高的逻辑起点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上海文化体制的改革 ;三是经济创新能力的增强与文化创新机制的形成 ;四是科学的文化功能的拓展与文化的科技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杭州大学经济学院蒋自强和张旭昆两教授合著的《三次革命和三次综合──西方经济学演化模式研究》一书,在论述体列、研究模式以及理论观点等方面都有创新。西方经济学起源于15世纪的重商主义,迄今已有500年了。西方经济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几次重大的变革,即西方经济思想史中被称之为革命和综合.其中公认的革命和综合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所谓“边际革命”;第二次是本世纪30年代的所谓“凯恩斯革命”。第一次综合是19世纪40年代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原理以及对社会哲学的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回顾 2 0世纪西方唯物主义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 :当代西方唯物主义面临三大理论课题 ,即高层次事物及其属性的自主性等特性、不同层次间的因果作用以及唯物主义如何说明意识之谜。作者进而揭示了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西方唯物主义的新趋势和它未来的出路。  相似文献   

20.
邓晓芒在《福建论坛》1 999年第 4期撰文指出 ,2 0世纪中国美学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 ,便是与一百年来时代风云的变幻处于息息相关的联系之中。 2 0世纪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相比 ,具有直接地成为时代精神的“号筒”的特色。这是与中国传统“文以载道”、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儒家主导思想模式分不开的 ,也与 2 0世纪的中国处于一个急剧变动并面临生存危机的时代条件有关。人们几乎无暇顾及冷静的、纯粹学术的理论建树 ,更谈不上数十年如一日坐冷板凳的钻研了。 2 0世纪中国美学的总体印象 ,尽管也常有万人瞩目的辉煌时期 ,却不能不带上几分浮躁 ,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