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近代内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内债发行,影响财政、金融乃至社会经济关系至深。史学界自80年代以来,对中国近代内债史的研究发展迅速,探讨范围有所拓宽和深化;许多学者从不同侧面对各个时期的内债政策、内债作用进行了重新评价。但同时也存在空白点多、有时无视客观事实、研究方法单一等若干不足。对史学界关于内债史研究的成果、特征及意义作一概观性考察和评估,能够加深和丰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学发展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2.
董昕 《江汉论坛》2005,12(4):78-80
国民政府1936年发行的统一公债不是新发债项,而是以发行新债票的形式对原有各项内债进行的第二次整理。国民政府因财政入不敷出,不得不对各项内债的本息延期偿还,发行统一公债五种债票换偿各种旧债未偿债票,同时延长各债的还本付息年限并降低利率。统一公债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民政府的财政负担,但其负面影响仍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外债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关于国民政府时期的外债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和薄弱之处,如关于研究时段的不平衡问题,关于拓宽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层面的问题,关于运用现代财政理论和公债理论来分析、研究的问题等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国民政府外债史的研究才能更上一个层次.  相似文献   

4.
武艳敏 《兰州学刊》2004,18(5):258-259,143
192 1年内债整理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国家第一次大规模的理债事件。政府财政困难无法运转 ,是此次理债的根本原因 ;国内外银行界的条件和压力是迫使政府进行内债整理的直接原因。此次整理制定了详细的法律条文 ,但公债整理“以坚信用”的直接目的实际并未实现。  相似文献   

5.
张云燕 《贵州社会科学》2008,220(4):133-136
在1928-1937年间,国民政府多次试图发行电政公债进行融资,却只有民国二十四年电政公债发行成功。此次发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公债券在发行后实际上未进行公开认购及流通,而仅是成为向金融机构借款的抵押品。1928-1937年的电政公债,在制度构建、运作设计及操作过程等环节都反映了当时电信产业发展融资的巨大需求及行业本身要求走向市场的客观性,但受时代局限,其发行屡次未果,仅二十四年公债得以发行。对这一期间电政公债发行的研究,有助于对民国内债史乃至政治史、经济史研究的深入,对于现代产业融资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山东省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于1992年10月18日至21日在德州召开,省内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各地市的代表40余人参加了会议。年会就已故省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理事长孙祚民先生对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的贡献,如何拓宽研究领域、扩大视野以提高农民战争史研究水平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辛亥革命史的研究,一直受到重视,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一个开掘较深的领域。以1981年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为契机,在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下,辛亥革命史的研究更呈现蓬勃发展状态。延至80年代中期,有关辛亥革命史的许多重要问题,诸如辛亥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外关系、思想文化战线的斗争、革命团体、立宪运动、民族资产阶级问题、“反满”问题、会党、华侨参加革命、南京临时政府等等,都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探讨。1986年4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述评》一书,将建国以来至80年代中期30余年间辛亥革命史的研究状况,作了详尽客观的总结。近年的研究状况,无疑是学术界关心的问题。为此,本文拟对1986年至1990年五年间辛亥革命研究的现状作一综述。本文所指的辛亥革命,下限止于二次革命失败。本文所介绍的研究状况,也仅限于中国大陆学术界。文中所述不妥之处,期望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史料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很多领域的新进展与新材料的发现、整理不可分离.对这些新材料的发现和整理,其本身不仅构成了新时期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内容,而且运用这些新材料进行各领域的史学研究也是新时期中国古代史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9.
汉语语音史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鸿魁 《东岳论丛》2000,21(1):131-135
汉语语音史是二十世纪初诞生的崭新学科。传统音韵学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史料 ,剔选出大量的史实。本世纪初 ,发源于西方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方言地理学、语音学传入我国或应用于我国的音韵研究 ,一个正确史观指导下的历史学科———科学的语音史才得以诞生。语音史着眼于汉语的历史发展 ,进行语音系统的描写和构拟。近百年的语音史研究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拓荒期 ( 1 90 0— 1 93 0 ) ;耕耘期 ( 1 93 1— 1 93 7) ;蓄势期 ( 1 93 8— 1 94 8) ;增播期 ( 1 94 9— 1 978) ;繁华期 ( 1 979年以后 )  相似文献   

10.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是全国藏学研究的核心机构,该中心对藏学文献收集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是不容怀疑的。本文利用该中心发表在《中国藏学》1994年第1、2期上的《1993年全国藏学研究论文资料要目索引》和《中国藏学》1995年第1、2期上的《1994年全国藏学研究论文资料要目索引》,对93、94年国内藏学研究的概况进行分析研究,试图通过对藏学文献的分类分析和对藏学文献作者的统计分析,为藏学研究工作提供一点量化的参考资料。1、概况《索引》93、94年共收入发文1022篇,其中93年502篇,94年520篇,发文呈上升趋势。研究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历史…  相似文献   

11.
盖金伟 《西域研究》2007,(2):121-127
近20年来随着中国回族史研究的发展,新疆回族史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尤其在新疆回族来源、回民起义、回族伊斯兰教、回族文化等核心问题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总结成就,发现问题,有助于推动新疆回族史研究逐步形成自身体系,突出地域特色,在新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履行是债研究领域的基本问题之一。作为债体系的组成部分,税收之债与私法上的金钱之债一样均存在不履行问题,将其类型化有助于提高不履行法律规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与私法之债相比,税收之债的履行以金钱给付为原则,一般不存在履行不能和加害给付的情形。因此,借鉴私法之债不履行态样,本文将税收之债不履行类型划分为不为履行、迟延履行和瑕疵履行三种具体形态。由于税收之债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因此,尽管税收之债不履行的形态类型与私法之债不履行并无不同,但在不履行的法律效果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信用制度的演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2 7年至 1 93 5年前后 ,中国的信用制度曾取得明显的进步 ,表现为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信用机构的产生 ,信用工具品种的增加 ,鉴证类中介组织的发展 ,以及信托业与企业治理结构相结合等 ,这是前一阶段市场经济发育所取得的成果的延续。而一旦信用制度演进所赖以保障的要素发生问题 ,它也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六年来,近代慈善史研究发展趋势良好:慈善组织研究进一步深入;慈善人物、思想的研究更加细化,慈善法制的研究也逐渐展开;区域慈善史研究的成果更加丰富;义赈研究持续深入,灾荒与救济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然而,内容上的同质化、话语建构比较单一、区域研究不平衡、研究方法比较简单陈旧、研究思路和框架重复等问题依然存在。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挖掘整理史料、夯实研究基础,创新研究理论、尝试新的研究方法,拓宽研究视野、密切关注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正> 有清一代,以一八四○年为界分为两个历史阶段:一六四四年至一八四○年是清朝前期的历史;一八四○至一九一一年是清朝后期的历史,习惯上属于近代史的研究范围。这里所说的清史,主要是指清代前期,也包括入关前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近年来,清史研究有了较大的开展。就宏观方面来说,业已出版的作为断代史的《简明清史》、《清史简编》等,都是力求从纵的方面探索清代的历史过程,对有清一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作综合的阐述。除此之外,一些关于满族社会发展,清代早期历史地位的专文,也属于这类研究领域。而更多的论文则是对一些具体问题或者说微观领域(当然也有不少是大问  相似文献   

16.
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方法很多,但训诂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方法。如果没有清代乾嘉考据学的兴起,也许就没有中国逻辑史之比较研究的兴起,就没有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兴起。反观中国逻辑史研究百余年的历史,我们不能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逻辑史研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训诂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还中国逻辑史以本来面目,重建中国逻辑史的新体系,同样,重视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训诂问题也可以使中国逻辑史研究和训诂学研究在某些方面实现交叉学科研究的会通,从而进一步促进这个研究领域的拓展。  相似文献   

17.
筹资是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的基础,而筹资机构的选择是社会保险制度设计的关键环节。在中国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中,地方税务机构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并存,形成二元征缴局面。新通过的《社会保险法》也未能终结征缴主体之争。为什么这一权力分散的格局得以延续十余年?由谁征收社会保险费更有利于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事实上,两种征缴方式各具优势,与征缴相对应的权力以及征缴所带来的资金流和人事编制才是双方相持不下的动因。本研究追踪了1999至2008年各省级单位征缴主体的变迁,并构建了一个历时10年的面板数据库。统计分析发现,地方税务机构征收社会保险费更有利于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有利于促进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增长。作为独立的经验研究,分析结果有助于终结长达十余年的征缴主体之争;同时,部门利益的分析框架也可应用于对其他政府机构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刘江  文茂群 《学术研究》2023,(7):130-142
2022年,国内的近代史研究成果内容丰富且各具特点。政治史领域持续关注国家治理、政策制度等重大论题,思想史研究在注重精英人物和经典著作的基础上也聚焦于民众和基层,经济史成果则从财政预算、关税调整、传统经济转型等方面呈现多点开花的趋势。其他如环境史、医疗史、性别史、食品史等社会史领域的成果也鲜活生动。总体而言,该年度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呈现出关注学科交叉、重视中外文史料、建设本土话语理论,以及在细致考辨基础上追求宏大叙事和价值取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随着毒品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术界对中国禁毒史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和广泛,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无论在总的禁毒历程方面,还是在阶段性禁毒史方面以及区域性禁毒斗争方面都有了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禁毒史的研究领域,开阔了研究视野,为今天的禁毒斗争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但也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在研究的力度以及一些细节方面,仍有急需改进和深化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近30年来中国学者的海外中国学研究:收获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者对海外中国学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主要表现在大量海外重要中国学著作的翻译和出版、开展这一研究所需要的基础工具和文献资料的建设,以及一批对海外中国学研究专著的出现。此外,一支全国性优秀研究团队的形成,以及一批专门研究机构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内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发展态势,而在研究中,不断调整和提升自己的研究理念也相当重要。文章强调,要更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会面临一系列学科建设的理论问题,包括对近百年研究史的总结、对这一学科理论体系的探讨,以及做好国内外这一研究学术前沿的探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