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后国际关系与美国外交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发生的巨大变化是由苏联解体和国际权力结构的失衡所造成的。在失去了苏联的制衡之后,美国的行为越来越表现出肆意妄为和粗暴蛮横的特征。美国用先发制人战略取代威慑和遏制战略是错误的,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政策只能使美国在世界上越来越孤立。国际均势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国际体系的均势最终将会实现。  相似文献   

2.
郭锐 《阴山学刊》2007,20(5):82-85
随着近代国际体系的形成,均势原则作为一种国际关系发展的规律和政治现象日益凸显出来,并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关系理论和颇具影响力的外交战略。从本质上均势自然或不自然地遵循着两项命题假设,并大致形成了三种概念解释或理论假说,状态机能说、政策动机说与权力关系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维也纳体系作为传统均势的典型模式,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均势理论的结构性缺陷和弊端,即所谓"制衡难题"。尽管如此,均势原则仍不失为国际政治的一般原理和现代国家体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均势与联盟,是国际政治理论中的一个被广泛关注的概念,均势的形成需要有联盟体的存在,弱国的联盟往往与国家安全问题联系在一起.联盟出现危机后,弱国对自身安全会选择符合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来行动.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在面临安全困境--联盟的崩溃、合法性的消解--时,对魏发起战争,旨在削弱对方的实力,消除自身的安全隐患,想求得新的均势.由于自身实力和国际政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战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战争行动本身表现了弱国对自身安全考虑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国际政治中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宗友  宋喆  尹荷蓉 《兰州学刊》2003,(1):27-28,15
国际政治中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大学派存在很大分歧。但丁、杜布瓦等人的思想是理想主义理论的主要理论渊源 ,霍布斯、马基雅弗利等人的思想是现实主义的理论渊源。对人的看法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人性善 ,现实主义主张人性恶。对战争的看法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现实主义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维持国际和平的手段和方法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可以通过建立国际机构、国际法和国际公约来实现国际和平 ,现实主义认为均势是维持国际和平的最好手段。对国家利益的看法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 ,国家利益是可以协调的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利益是不可以协调的。对权力的认识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权力是国家矛盾的根源 ,现实主义认为权力是国际政治的精髓。对国际社会和世界的看法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 ,社会和世界“应该如何” ,现实主义认为客观世界“现状如何”  相似文献   

5.
中小国家在传统均势中有不容忽视之作用。它们或利用通达的外交谋略,将自身的“砝码”添置于体系中的强国或国家集团,起到均衡体系强国间权势分布之功能;或维持一种由大国保证的中立地位。充当强国间的安全缓冲地带,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国际体系中“安全两难”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甚或在被大国瓜分、遭受强国集体干涉的过程中,满足各大国的权势欲望,减少体系中的“零和游戏”,保证均势的灵活运行。  相似文献   

6.
国际安全的基本哲理范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认为对现实主义、理性主义、革命主义三大国际关系思想传统的界定 ,提供了构设国际安全基本哲理范式的出发点或框架。借鉴与理性主义传统相关的自然法观念 ,可以对国际安全予以应有的哲理定义 ;现实主义者或理性主义者为追求国际安全而信奉的 (均势、商业和平、民主和平、国际集体安全或法制和平 )基本途径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 ,既有其合理性 ,也存在着弊端 ;从受革命主义传统影响的人类共同体视野来观察 ,国际安全在当今时代急剧扩展。这种国际安全范畴应被纳入一个与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新领域———全球安全  相似文献   

7.
建构和谐世界:关于世界秩序范式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持续不断的战争与动荡促使人们探索建立一种永久和平与稳定的世界秩序。西方各种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从人性、国家属性、国际体系、文化观念入手,试图揭示国际关系的本质及其规律,理论家们从理性主义、权力政治、相互依赖、共有观念等多种视角,提出了各种世界秩序理论范式。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超越传统的权力政治,确立合作共赢的全新理念,在多极均势基础上建立一个和平、和睦、和谐的世界新秩序将是最佳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8.
1815年维也纳均势体系有三个特点:第一,首次以国际会议的方式明确了“均势”的定义:第二,维也纳会议及《最后议定书》等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国际条约所确定的正统主义、均势、补偿与安全诸原则是维也纳均势体系建立的基础;第三,维持均势的方法只能是靠有关国家间的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建立“欧洲协调”式的国际组织,而不是靠《圣经》和教皇及其他个人,更不是靠一两个国家的武力。  相似文献   

9.
传统大国关系是通过对抗性竞争冲突来确定国际权力体系座次表的,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深入推进,国际政治文化的创新发展,不同文明间的交流融合,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日益突出,竞争冲突确立的树状国际权力体系弊端凸显,合作共享权力、积极分担责任成为符合时代发展新要求的国际权力分配新原则。  相似文献   

10.
杨紫翔 《理论界》2013,(11):10-12
“均势”既指代国际关系中的客观态势,也指代行为体的行为策略.三国时期的均势体系是有代表性的均势模型,其存在形式表现为吴蜀的结盟行为和蜀魏的南北对抗,并由此产生了对当代具有参考意义的均势战略行为与思想.文章基于对以陈寿《三国志》为代表的官修史书解读,认为三国时期的均势理论与战略行为可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即国家实力、地缘政治、身份认知与结盟压力.三国时期在均势理论视角下衍生的战略思想及战略行为,值得在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秩序演变进化的过程中,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和自助体系、以权力分配为基础的现实主义的均势与霸权,一直是维持国际秩序的基本模式。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发展,国家间相互依存和交往合作的加强,规范和制度可以帮助我们走出"现实主义困境",通过国际组织这一规范和制度的载体,构建和维系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12.
国际体系由其内部各单元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而结构形成,结构单元的性质以及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方式,决定了体系结构和体系模式。在国际体系中,主权国家作为主要结构单元彼此之间互动,对国际体系的内部权力分配产生影响并作用于国际体系的权力结构。权力模式形成于行为体间的互动关系之中,表现为一定的稳定性、持久性和行为上的可预期性。特定的权力模式,建构起国际行为体间特定的关系形态,从而实现了国际体系中权力与生产性要素的分布态势与流动模式。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从宏观的体系运行态势还是从相对微观的行为体互动结果来看,对权力模式的理解与分析都可以成为透视国际政治迷局的重要的理论钥匙。鉴于主权国家是国际体系中的主导结构单元,人们可以通过对主权国家持有的国家权力规模和其他主权国家间权力指向冲突与利益关系的分析,对国际体系的特征做出基本描述。国际体系结构单元的权力互动主要体现为大国间的权力互动过程,在互动过程中,大国的权力欲望伴随着自身实力的不断积累而持续膨胀,进而产生对已有国际体系内的权力结构和政治安排进行调整和改变的企图和行为。  相似文献   

13.
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之为维也纳体系。英俄相争促成了1814—1848年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政治形势。纵观国际体系的历史演变,国际和平都是一种诸多力量或因素相博弈的结果。而作为一种地缘政治下的历史现实,边缘大国博弈下的多极均势更有利于国际和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新学术》2007,(5)
俾斯麦在任宰相二十年间,从普法战争后德国的国际环境出发,采取自制政策,大搞均势外交,建立了大陆同盟体系,有效地保证了德国的安全与稳定,维持了欧洲均势的局面。总体上,大陆政策的推行是成功的,但其中也有不可克服的弱点  相似文献   

15.
略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利益均势协调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又贤 《东南学术》2005,2(6):11-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建立健全利益均势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利益均势协调机制的前提,是必须切实输通各阶层、各群体、各方面利益的诉求渠道.其基本任务,一是完善物质利益均势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国家和地方政策、部门或单位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在协调物质利益中的调适作用;二是建立政治利益均势协调机制,从宏观上努力形成各种群体性主体政治利益的均势,从微观上努力形成各种个体性主体政治利益的均势;三是健全文化利益均势协调机制,努力协调和解决文化教育权利、文化生活条件、文化交往关系、文化知识价值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均势理论、均势体系与多极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均势是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基本主张 ,但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均势是一个有多重含义的概念 ,分状态、体系、政策三个层面。就体系层面而言 ,历史上经历了古典均势和现代均势两个基本阶段 ,并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冷战结束后 ,均势更趋复杂 ,但总的趋势是两极均势向多极均势转移 ,特别是在亚太地区 ,已形成多极均势的雏形  相似文献   

17.
在亚洲地缘政治中 ,弹性均势理论较好地揭示了美中印三角关系的结构特征。在这一均势体系中 ,每个国家都可被视为试图发挥居间制衡作用的平衡者 ,每个国家都不可能与另一国结成正式同盟 ,每一国都试图在共同利益基础上扩大与其他两国的关系 ,同时当利益一致且发现两国立场相同时 ,它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进行合作以促进共同利益 ,反对第三方。当前 ,美中印关系中表现得特别明显的国际警觉印证了弹性均势论的合理性 ,但同时这一理论也存在着重大的学理缺陷。第一 ,美中印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有着坚实的基础 ,第三国因素还远未达到足以超越双边关系的战略地位 ;第二 ,三角关系中的均势论明显地忽视了其他大国的作用 ,而这些大国足以对三角关系施加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第三 ,当战略因素中渗透了历史、意识形态和国内政治因素后 ,三角关系不可避免地变得更加复杂起来 ,这也决定了均势论的解释力度还相当有限 ;第四 ,三角关系的存在并不像均势论所揭示的那样必然地使一个国家对其他两个国家事态的发展作出机械的、单维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当前,腐败不仅成为我国许多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直接原因,而且还动摇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威胁党的执政安全。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当权力失去监督,利益冲突就会恶化,这是腐败发生的重要根源。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廉政制度体系,实质上是以防止利益冲突为理论基础构建起来的。从防止利益冲突的视角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和创新,是结合中国实际,借鉴国际经验,建设中国特色廉洁政治,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基辛格通过对传统均势理论的推崇、继承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均势战略。与传统均势理论不同,基辛格均势战略不仅包含现实主义政治观,也包含一定程度的理想主义色彩,这一点被很多学者忽视了。本文认为其对战略目标、社会主义以及结盟手段的分析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对建立稳定的国际秩序和实现持久和平抱有理想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0.
日益高涨的全球粮食价格引发广泛关注,众多研究粮食价格波动的文献多以市场为中心,对国际体系中的权力因素关注不够,要全面理解全球粮食价格的波动趋势还需要分析全球粮食市场的市场结构以及塑造这种结构的政治权力因素.粮食制度理论通过分析政治权力在国际粮食生产与消费体系形成与变更中的作用,指出世界体系中主导国家的农业部门及以其为中心结成的政治权力联盟塑造了世界粮食制度的基本形态.粮食体系周期的变化源于这种权力周期的变更,而粮食危机便是体系内在权力关系失衡的极端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