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是如何实现人类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的 ?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 ?在经过了 2 0多年“恢复马克思哲学真精神”、对马克思哲学进行“返本开新”的阐释和解读之后 ,对第一个问题我国哲学界已经在学理上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且基本上达成共识 :马克思哲学是一种具有当代意义和价值的“现代哲学”。可是 ,在对具有现代哲学特征的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属性的具体理解上 ,哲学界却出现了以王南的“现代实践哲学”(或“人类学哲学”)和高清海的“人学”为主要代表的两种各自表述的理论路向。这表明 ,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属性问题 ,迄今仍悬而未决。笔者认为 ,“现代实践哲学”论与“人学”论是内在一致的 ,二者实际上指向的都是一种“价值论哲学”。将马克思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有’‘无’之辨”(即西方哲学中的“存在论问题”)和以“语言学转向”、“后现代哲学”为标志的现当代西方哲学联系起来 ,表明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价值论哲学。确认马克思哲学的价值论哲学属性 ,是时代给中国哲学提出的一个必然要求 ;将马克思哲学理解为一种价值论哲学 ,就是对第二个问题的合理解答 ;确认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价值论哲学 ,其意义相当深远。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中的“人文关怀”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概念。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说明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基础的总体性概念 ,应从世界观、认识论、历史学的各个层次上给予考察 ,不能出现任何一种考察的缺位。马克思的实践论作为科学范导和人文关怀相统一的哲学思想 ,实现了对人文关怀维度的真正敞开。用科学主义态度片面理解人的实践 ,把社会实践看成是物质运动过程 ,这种对实践解释的“人学缺位”才是马克思哲学中人文关怀维度被遮蔽的真正原因。马克思的实践论是他的哲学中的一以贯之的理论硬核 ,它之所以长期被限制在认识论中 ,这既有历史的客观原因 ,又有哲学理解上的缺陷。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上规定为物质本体论哲学 ,这是实践论被“囚禁”在认识论中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如何在新的视阈下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是当下中国的马克思哲学研究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而要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必然涉及到下述基本问题:如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尤其是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马克思与思格斯哲学思想的关系;成熟时期马克思哲学与青年时期马克思哲学的关系等等。为此,我们特别约请了教育部首届人文社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85工程”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国家创新基地(“大基地”)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小基地”)主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俞吾金先生与“大小基地”研究员、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凤才教授,以对话形式对上述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如何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格尔哲学是形而上学的集大成者和发展顶峰。全部现代西方哲学就是从批判黑格尔哲学、拒斥形而上学开始的。正是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 ,马克思举起了反对形而上学的旗帜 ,从人的存在出发批判形而上学 ,解读存在的意义 ,并凸现了存在的根本特性———历史性。从根本上说 ,马克思哲学是生存论的本体论 ,即实践本体论 ,马克思批判并终结形而上学的工作就是从本体论层面上发动并展开的 ,从而为西方哲学开辟了一条“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 ,实现了哲学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轨。马克思由此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形而上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育林 《学术研究》2006,2(8):41-47
一部西方哲学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形而上学的发展史。古代形而上学是纯客观的实体形而上学,近代形而上学是思辨的主体形而上学。马克思哲学批判地继承、改造了古代和近代的形而上学,以实践为基础,创立了实践形而上学。实践形而上学认为真正的本体性存在是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创造的现实生活。实践形而上学不仅开启了形而上学的现代转型,而且其思想涵盖了当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复兴”和“重建”形而上学的基本视域,是现代形而上学的真正重塑。  相似文献   

6.
陈金美 《江汉论坛》2005,4(8):61-64
马克思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始创理论,恩格斯哲学、列宁哲学是对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它们既具有“个性”特征,又与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相一致。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是批判创新精神、实践精神、科学求实精神和人本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要改革理论体系、关注时代性问题、加强“文本”研究、与当代西方哲学“对话”,但必须坚持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有了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理路,我们就能实现“返本”与“开新”的统一,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类”概念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核心概念,是对人的本质的表征。费尔巴哈是基于两种基本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和人与动物的关系)从两个方面(精神性方面和社会性方面)对“类”概念以哲学规定的。“类”概念导源于黑格尔的生命辩证法思想。马克思在《手稿》中以新的实践方式,揭示了人的本质,超越了费尔巴哈“类”概念的内涵。马克思的“类”思想具有逻辑合理性和现实合理性,应作为马克思的人学思想的重要内容给予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实践概念的理解使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不同于传统的西方哲学而具有人本主义的内涵。在马克思那里,实践是建立在感性活动基础上的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不断拓展和延伸。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以杜威哲学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哲学也具有明显的实践哲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的形而上学基础是意识哲学。意识哲学的最大特点是思辨理性的抽象逻辑演绎构造了一个概念帝国,内在困境在于意识始终无法切中外在的超越之物。马克思生存论突破意识哲学的藩篱,扭转了哲学的方向,哲学出发点实现了从“我思”向“现实的个人”的移居,重心从抽象概念王国转向现实生活世界,强调的是实践关系相对于理论关系的逻辑优先性。马克思生存论的现实呈现就是资本批判,其结果是共产主义视域的敞开。在此,现代性的历史边界得以划定。然而,指出现代性的未来宿命并不意味着否定它的当代价值及其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0.
理解马克思:回到马克思还是回到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苑华 《学术界》2007,1(2):152-157
在“理解马克思”问题上,我们提出“回到马克思”与“回到实践”两种路径,前者虽然具有积极意义却也遭遇不少困境,后者虽抓住了马克思学说的一个核心范畴却又陷进从概念到概念的理论阐释而没有回到实践活动中去,没有在现实生活中理解本真的马克思。我们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跟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这是理解本真马克思和推进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当代进路。  相似文献   

11.
研究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正本清源"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敦华 《学术研究》2006,12(3):14-22
本文分析了我国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关系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正本清源”的方案,即,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根本,厘清这些根本思想的历史根源。本文进一步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是马克思的新唯物论、人本主义和自由解放理论的观点,并初步表明这些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显性的和隐性的来源,指出了马克思哲学的根本变革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两种不同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问题。“推广论”认为,马克思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把辩证唯物主义推广到社会历史领域的结果。“基础和核心论”则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哲学的基础和核心,这一见解实际上倡导了一种逆向的“推广论”,即把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基础理论应用到自然界,从而推广出辩证唯物主义。这两种见解的共同点是:把哲学的世界整体图景抽象地分割为自然、社会、思维三大块,辩证唯物主义对应的是“自然”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对应的则是“社会”部分,这就把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性破坏了。本文认为,这两种见解坚持的都是“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对应于狭义的社会概念。实际上,马克思哲学就是“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这一概念对应于广义的社会或社会生活(即在人的生存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整体世界),借助这一概念,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性和本真精神得到了恢复。  相似文献   

13.
一“实践论转向”对本体论问题的遗忘一般认为 ,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 ,是从传统哲学的“本体论”转向了“实践论”。这种概括在学术界一度曾被指认为“实践论转向”。似乎人们总是习惯于抓住马克思哲学中的这一根基性范畴 ,即“实践” ,来以此寻求、确认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性质。比如人们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辩证法” ,“实践的思维方式”等。人们所以把马克思哲学视为“实践论转向” ,大致出于以下三种考虑 :第一 ,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作为新哲学的基本理论范畴 ,因而超越了本体论。人们所以把马克思哲学称为“实践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哲学中的"实践"是说明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基础的核心概念,在马克思哲学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人学空场"是对马克思实践观的误读。只有以整个西方哲学为背景,从马克思创立新世界观即实践唯物主义的历史进程出发,才能充分揭示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本真内涵,凸显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人文关怀及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萨特曾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可超越的,其辩证法哲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这种哲学的“亲近”。为此,重新阐释萨特辩证法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将有利于澄清这种“亲近”关系。萨特辩证法可以通过物质、对象和超越性这三个概念来加以重构,并据此说明萨特关于超越性的含义、物质与超越性的关系以及物质与对象的实在关联方式这三个问题。但是,萨特和马克思哲学在辩证法的整体化方向、物质概念的基础、对物质超越性的理解以及物质与对象的关联方式上存在着重要区分。萨特对马克思哲学的“亲近”其实蕴藏着真正的界限。这种“偏离”或者“误读”主要根源于萨特“实践”概念的虚弱及其对辩证法范围的窄化。  相似文献   

16.
郝立忠 《东岳论丛》2004,25(1):37-44
寻求一个能够把马克思哲学与传统形而上学,与现当代西方哲学区分开来的哲学形态划分标准,正确解读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未能予以解决的重大问题。但不论是把哲学上的"两个对子"作为哲学评价标准的传统方法,还是近几年来一些学者用现代西方哲学或各种各样的"本体论哲学"来诠释马克思哲学的"新"方法,都不能使这一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理论与实际关系问题是解读马克思哲学基本精神的关键,也是划分两大哲学基本形态、区分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哲学的可靠标准。从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出发,迄今为止的一切哲学,都可以划归传统形而上学和唯物主义辩证法(真正的马克思哲学)这两大哲学基本形态。只有从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入手,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正确理解马克思理论的整体性,从哲学形态的高度把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哲学区分开来,使目前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本体论情结"得到化解。  相似文献   

17.
对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受传统见解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缺乏认真的反思 ,而这方面反思的缺席无论是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还是对西方哲学的研究说来都造成了一定的消极的影响。今天 ,重新反思这一关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已成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共识。一对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关系的误解和误导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种类型 :片面地强调马克思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 ,不是哲学家 ,或至少认为他在西方哲学史上是没有重要地位的。比如 ,德国著名哲学史家库诺·费舍 (Kuno Fischer)在其两卷本的《新哲学史》中只有两行…  相似文献   

18.
青年马克思对实践理解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范畴。但对马克思实践范畴的确切把握却依赖于:青年马克思探讨实践理论的思想底蕴、深层关怀;青年马克思对实践范畴理解的演化过程。本文试图由此把握马克思实践范畴的科学涵蕴。 一、青年马克思的深层哲学探讨:思维和存在的统一问题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思想来源之一是理论界的共识。这至少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德国古典哲学,如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直接为马克思所吸收利用;二是“问题哲学”,也就是那些仅仅为德国古典哲学家们所提出的而没有能够(或者不可能完美的)给予回答的疑问,这些困惑古典哲学大师们的问题诱导、启发了青年马克思的思考,使马克思对这些问题作出了自己独特的思考。 贯穿德国古典哲学整个发展过程的最重要的线索,就是思维和存在如何统一的问题。作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概念终结了实践哲学,开辟了哲学实践。马克思在人的感性的对象性活动中,不是创建了实践哲学,而是丰富了哲学实践。通过人的感性的对象性的社会活动、历史活动和世界活动,哲学政治化,政治哲学化,这是我们思考马克思哲学实践概念必须面对的,也是我们探讨当今全球社会实践无法回避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特质就在于它特有的历史的观念或历史的原则.研究马克思哲学的关键在于,不应该用西方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的解释原则去诠释和重构马克思哲学,也不应该用西方现代哲学某些哲学派别的解释原则去诠释和改造马克思哲学.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是生活(实践)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与此相适应,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不是“物质(自然)决定意识”的旧唯物主义,而是生活(实践)决定意识的新唯物主义,即历史的唯物主义.这种新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的存在论”——“历史生存论”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