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满族家谱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若干满族家谱资料的分析研究,探讨了满族修谱的原因、满族家谱的演变过程及抢救满族家谱的意义。重点分析了满族家谱的不同发展阶段及各其特点。  相似文献   

2.
瓜尔佳氏是满洲历史上的大姓,其中苏完地方瓜尔佳氏尢著,而苏完瓜尔佳中费英东家族最为显赫。,根据相关族谱、传记及《清实录》等文献,考察了满洲瓜尔佳氏基本慨况,继而考证了费英东家族中代表性人物的事迹。  相似文献   

3.
媒体求解满族传统老姓"瓜勒佳"和"瓜尔佳"是什么关系.文章在此全面介绍了满族传统老姓的概念,从而说明了"瓜勒佳"就是"瓜尔佳",是满族第2姓.  相似文献   

4.
满族素有龙虎年修谱祭祖之俗,这一民俗活动承载着重要的满族文化意涵。考察九台莽卡满族乡关氏、杨氏、佟氏等满族世家壬辰龙年祭祖修谱活动,体现出这一民俗活动具有的规范族人行为、凝聚家族关系、实现道德教化和增强民族认同的社会功能,其仪式的历史演化也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家谱中的“欧苏法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苏法式”是欧阳修、苏洵所创立的谱法模式。欧阳修创立“五世一提”的谱图法,分阶段图列宗族世系的变迁,强调不同辈分之间的亲疏之别和承传关系;苏洵创立了“大宗谱法”,谱记以世代为主线,直系、旁系有别。欧苏谱法在唐末以后谱学衰败的形势下,引导了一个谱学新时代的潮流。其修谱的重教功能,成为后世修谱的一个主导思想,从而使私谱修撰的义例和原则才真正具有了独立性。欧苏都具有重振谱学的共同愿望,并在当时已促成了两家谱法的合流,后世乃奉为“欧苏法式”,作为家谱修撰所效仿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神歌是满族萨满文化研究的对象。新发现的吉林乌拉满洲舒舒瓜尔佳哈拉满文神歌《倭车库特勒京》将成为满族萨满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解读其名称和抄写形成时间,分析其内容和资料价值,与现有神歌进行比较研究,对于促进萨满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满族语言、历史、民俗等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满族民间既有与家谱续修相关的祖先祭拜习俗,也有与家族神灵相关的“祖爷”祭祀活动.由于两种祖先信仰系统的共存,长期以来,造成了人们对于满族祖先信仰的一些误解.本文通过对这两种信仰的面貌、异同、相互关系的揭示,以及对“祖爷”族群身份的剖析,提出理解满族祖先信仰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满族作家叶广芩在其京味小说中,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传统女性形象。有独断专权的大家长:舅太太、瓜尔佳母亲和惠生老太太,有封建文化的“守护者”:舅姨太太、二格格和莫姜。作家对前者虽然给予了一定的理解,对她们身上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的痼弊进行了犀利的批判,而对后者在进行批判的同时,又寄予了深切的理解与同情。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家谱、宗谱,古代称之为谱牒,今也称作家谱档案。家谱档案资料对于研究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应该重视家谱档案的修篡、保护和利用。但从目前的状况看,这方面做得还不够。通过对宁波史氏、楼氏两大家族的研究,就利用家谱档案解释这两大家族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一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私修家谱自宋代以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特点的书法。家谱的书法可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狭义的书法是指家谱表述内容的书写规则,广义的书法则同时包括对家谱内容记载范围的规定。本文首先讨论家谱书法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进而探讨形成这些书法特点的内在原因,指出家谱书法的形成与家谱的收族宗旨和纂修者自身的文化修养有直接的关系。文章最后从家谱书法的演变过程,论述了家谱书法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清代以降,意识形态的变化逐渐深入至中国基层社会,有力的挑战了地方士绅与知识分子原本的家族认识体系。安徽绩溪作为近代中国早期开放区域的延伸,这种挑战此时已然出现。家谱为传统家族社会意识形态的集成,不可避免对这种挑战有所反映,并在家谱谱序中表现出来。这些基层社会统治阶层所撰写的谱序直接代表了基层社会运行机制的应对,并从侧面反映出的当时基层社会深层的复杂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以吉林师范大学八旗谱牒馆中现存的满族民间家谱为史料载体,依据满族谱书中记载家训篇章作为研究对象。从忠君爱国、尊老敬上、睦亲和顺、家庭管理、处世方法、家庭教育、生活习俗等方面来研究满族家训内容文化。  相似文献   

13.
老舍是满族作家,并不只是因为出身于满族,而是他确实写过反映满族生活的作品。但老舍又跟其他少数民族作家有一个显著的不同,他的全部作品,反映汉族生活的占绝大多数。因此,使研究者碰到了一个难题:如果把老舍只作为满族作家的代表,实际上降低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果因为老舍跟汉族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而否认他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满族特色,也不完全符合实际,为许多少数民族同志所不同意。老舍的作品题材多样,形式多样,古今中外无不涉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有卓越成就的多产作家。我们选择了《茶馆》和《正红旗下》两部满族特色最鲜明的作品,探讨一下老舍作品中满、汉文化交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徽州家谱是中国家谱中的重要遗产。关于徽州家谱的研究始于上世纪末,近年来愈益受到学人的重视。学术界在馆藏徽谱资源的揭示,徽谱文献的特点与价值、谱法与谱体的理论阐析以及徽州家谱文献的个案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家谱与宗族社会研究、家谱的专题内容研究、民国徽州家谱研究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在光绪年间所修的浙江、江苏两地的两部蒋氏族谱中,出现了署名王羲之的谱序和传文,但是谱序中记载,在永和十年兰亭修禊之时有蒋家的人向他求序,而求序人的姓名在两篇序文中都不一样,这说明曾经有两批求序者,或者在这一年里有过两次修禊活动,显然是不能成立的。传文中所提到的蒋奕史书里没有任何记载,西晋时期的冠军将军和会稽、吴兴都督也与他无关,可见这些事迹甚至蒋奕这个人都是杜撰的。因此,这几篇署名王羲之的文章,其实都是伪托之作。我们使用族谱资料时,特别是对待其中有关历史名人的资料时,一定要格外谨慎,不可盲从。  相似文献   

16.
潘光旦是我国现代家谱学的创立者之一。他率先对家谱学史予以梳理,并从家谱与宗法的关系、家谱的效用、家谱方法论三个方面提出了新的家谱学理论。同时,他从人文生物学的立场,利用家谱资料和谱学方法进行了历史上人才问题的研究,阐释了优生和遗传因素的重要作用。其家谱学理论和研究实践,对当前家谱学研究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世谱、宗谱、家谱,总称谱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正史、方志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此文着重分析了绍兴《姒氏世谱》的史料价值,认为该谱所载史事与正史、地志基本一致,对先人业绩并无夸张过誉之辞,所以可靠性较大;该谱叙述世系清楚完整,为他书所未见,可补正史、地志之缺;该谱还蕴含人口学、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学方面的资料,更可拓宽越文化研究的领域。由此可见,搜集、整理和研究大禹后裔宗谱,任务急迫,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清代和民国时期所修的满族谱书都记载了满族养亲敬亲、尊祖敬宗等方面的孝道内容.进而反映了满族从宗教伦理到家庭伦理再到政治伦理的孝思转变,以及从养亲到敬亲的孝行转变。在转变过程中满族孝道被赋予了一系列新的特征,即借鉴性、民族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19.
满族字辈谱出现较晚,在发展过程中借鉴和继承了汉族字辈谱。本文就满族字辈谱的产生、发展及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从中可以看出满族字辈谱与汉族字辈谱一脉相承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0.
编修族谱是明清时期徽州各宗族的一项重要活动,即使是一个普通家族,也有强烈的编修族谱的愿望。歙县虬川黄氏以刻书技艺精湛闻名于世,族中没有出现过富商大贾和显赫官员,成员大多生活并不富裕,是徽州地位比较低微的平民家族。该族十分重视家谱的纂修,历经几代人的努力,于清道光年间纂成《虬川黄氏宗谱》。与其他许多宗族相似,虬川黄氏修谱也存在虚构世系和攀附贵胄等现象,《虬川黄氏宗谱》通过对宗族远代世系和祖先小传的构建,将本族列为望族之后,希望以此抬高自身的社会地位。虽然普通家族所修族谱比较简单,却真实地展现了中下层家族宗谱的编修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