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冬里好多人习惯宅家生活,有的老年人久坐不动、沉迷手机,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往往弄得肩酸腰痛。此前,网上发出过一份"老年人不良生活方式排行",其中,久坐不动、缺乏锻炼就挤进了榜内第三的位置。哪些不良生活方式上了榜有调查结果显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有:烧菜过量添加食盐、酱油和糖;经常吃腌制食品、贮存不当的隔夜饭菜;久坐不动,缺乏体育锻炼;吸烟;过量饮酒;轻信网络传言;长时间看电视、打牌、玩麻将;健康意识淡漠,不重视体检;有病不及时就医,不遵医嘱服药;盲目食用保健品,用保健品代替药品。当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生活内容的不断变化,不良方式不止这十条,还有更多潜藏的不良习惯在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使冠心病患者持续有效地接受规范治疗,改善生活方式;降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再发心血管事件再住院率.方法 分析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出院冠心病患者采用规范的"生命网"健康教育流程,通过实施健康教育、管理和监督以使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结果 随访证明,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明显增加,不良生活方式明显改善.结论 实施规范的"生命网"健康教育流程,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及依从性,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膳食营养的科学合理性影响其一生的健康.各地营养调查的资料均表明,大学生不吃早餐、爱吃零食、挑食、偏食等不良的饮食行为和饮食习惯,导致了很多大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对营养知识的不了解是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我国大学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基础着手,从宏观上指导大学生饮食,普及科学的营养知识,大力提供均衡的膳食,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我国大学生的整体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4.
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人的寿命才能延长,不良的生活方式间接或直接影响到生命、生存、生活的质量(qulity of life)。生活方式是由人选择的,取决于人的思维,文化修养和社会背景。随着年龄的增加,需求帮助照顾的老年人在65~69岁,约每10人有1位;85岁以上,则每2人就有1位。因此,只有调整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和控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进步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休闲已成为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改变目前客观存在的不良休闲方式 ,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休闲方式 ,已成为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公众理解科学和休闲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 ,提出在休闲中倡导公众理解科学 ,让人们在休闲中理解科学 ,是促进休闲健康发展 ,实现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双利”之举。  相似文献   

6.
陈声波 《老友》2008,(10):54-54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与身体疾患密切相关。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或减少癌症或其他疾病的发生,而不良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则容易诱致癌症或其他疾病,这已逐渐成为人们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体育教育功能的不断扩展,高校体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也开始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高校体育能够使大学生对闲暇时间有更科学、更合理、更积极的安排,形成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区》2003,(11)
本刊讯 遵照中央文明委开展“三讲一树”活动的部署,中央文明办发出《关于开展“改陋习、树新风”活动的通知》,要求组织动员广大群众自觉革除危害健康、污染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和不良陋习,形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良好风尚。 《通知》指出,在抗击非典的伟大斗争中,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文明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加迫切的追求,革除陋习、健康生活,正成为共识。要抓住时机,深入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生活方式问题及其引导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社会转型期一些不良文化的影响以及对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当代大学生生活方式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创新性学习养成不够,消费结构不合理,交际方式不当,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等.因此,有必要从社会、高校、家庭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不良的本能生活行为方式、社会成瘾生活行为方式两个方面探讨了不良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生活方式即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人的健康状况与体质水平深受这一因素的影响,良好的生活方式能使人精力充沛,延年益寿;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导致多种疾病,严重损害人的健康与寿命。与生活方式有明确因果关系的疾病称为“生活方式病”,其中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血脂异常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镇化对我国居民,尤其是对农村及少数民族居民生产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分析了当前新疆南部三地州少数民族生活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变化,提出了构建文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连云港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中服药人群生活方式,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连云港市赣榆和东海两县农村社区筛选35周岁及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坚持服药者)1 542例,对其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血压测量、体格检查等。结果:吸烟者占16.1%,饮酒者占21.0%,嗜咸者占34.1%,未自我监测血压者占25.2%,自觉压力大者占43.1%,缺乏运动者占78.0%。结论: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欠佳,服药人群的血压控制不理想很可能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提示应对高血压患者施行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加强高血压病的健康管理,努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2007年4月29日,"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实质就是要构建青少年科学体育生活方式.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促进青少年科学体育生活方式的构建:加快健康教育立法,确立健康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重视青少年生活方式教育;建立阳光体育的学校--家庭--社会网络支持系统;构建学校体育促进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有效机制;倡导阳光体育文化,通过体育文化的渗透促进体育生活方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雾霾天气的频发与我国传统粗放型的城市化方式紧密相关。城市空间规模化扩张中的建筑污染、工业型城市化产生大量的污染、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带来的"生活效应"、滞后的城市治理体系都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快推进集约型的城市化道路、构建多途径的城市化道路、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政府科学治理城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污染—疾病科学关系不清及制度安排问题等因素致信息不全,加之村民相关科学知识的缺乏,是村民环境健康风险认知的根本性障碍,但村民并没有如简单预设的那样处于"束手待毙"的状态。在乡村社区,村民利用"熟人社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机制把有限的信息无限利用,有效地应对了信息不全的困境。面对外源性污染,并且无法改变污染现状的格局下,村民根据生活经验和常识策略性地化解健康风险。村落社会中的亲缘、地缘关系结构以及精英—大众结构也影响了村民对环境健康风险的规避。村民化解环境健康风险虽然缺乏成熟的科学指导,却有其独特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以分类随机抽取的3938名中学生为有效被试,对其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行为、应激和认识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地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没有养成锻炼习惯、睡眠不足、运动不足和学习时间过长是目前中学生最为突出的四大不良生活习惯。分析表明:中学生不良生活方式既有民族和传统的原因,更有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中新的原因。对此提出构建"运动生活方式"来改变中学生不良生活方式的最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李洪志歪理邪说的毒害下,一些"法轮功"练习者为追求"上层次"、"求圆满"、"成佛成仙",陷入痴迷状态,酿成了许多人间惨剧,也使一些痴迷者步入了危害社会的深渊.只有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倡导和养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才能脱离"法轮功"的痴迷状态,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有56个民族,要把我国建成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首先要全面了解各民族社会的发展现状。在社会生活中,最能体现一个民族面貌的,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基础上产生,并在诸多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们的活动的典型形式和总体特征。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青年都接受共同的政治思想、社会理想、道德观念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已为不少青年自觉接受。这样,各民族青年在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方面具有不少的共同点。但这种共同点有多少?对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如何引导他们进一步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与此相关的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袁秀英 《社区》2009,(15):44-44
生活在都市丛林的现代人,因工作忙碌,经常在外用餐或者随便乱吃,而忽略了饮食也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延缓衰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良的饮食习惯不仅会影响健康,还会降低工作效率,影响生活质量。在尝试让你身体健康的饮食方法之前,不妨先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