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新时期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明显受到西方各种文化学说的影响。本文主要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西方解构理论三个方面,论述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建构与发展的文化渊源。同时指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应在借鉴学习西方各种文化学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具体实际,探索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对认识论中女性主义视角的进一步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对西方传统认识论的批评,主要涉及到知识与表述的问题、知识与理性的中立性、男权的影响和客观性的概念。女性主义对知识构成和认识论的看法,关联着两个有影响力的女性主义立场,即女性主义经验论和女性主义立场论。对这些女性主义观点所遇到的问题、困难和批评的进一步反思,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所谓的‘女性主义认识论’是否可能?"  相似文献   

3.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在美国不仅遭到了男性作家的排斥,还遭到女性主义作家的否定。其原因并非像一些西方白人女性主义批评家所说,在于赛珍珠的作品没有反映出女性主义的文学传统,而在于赛珍珠是一个根植于东西方两个世界的独特的女性主义者。从第三世界女性主义视角来看,赛珍珠虽然身为西方白人中产阶级妇女,谙熟西方白人女性主义的理论,但她由于从小生长在第三世界,十分了解第三世界妇女的真实生存状况,所以她在创作上摆脱了西方白人女性主义的褊狭。作为一位真正的女性主义者,她极具前瞻性的思想现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赞扬。  相似文献   

4.
叙事形式与性别政治——女性主义叙事学评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女性主义叙事学在西方已经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但迄今尚未得到国内文论界的关注。作为跨学科的派别,女性主义叙事学将叙事形式分析与性别政治融为一体,打破了西方文学界形式主义与反形式主义之间的长期对立。鉴于这是国内首篇评介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论文,本文将首先简要概述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发展过程,然后从两个特定角度对其进行评析:一是探讨女性主义叙事学与女性主义文评的差异;二是探讨女性主义叙事学对结构主义叙事学之批评的合理和偏误之处。本文旨在廓清女性主义叙事学的本质特征,厘清其长处和局限性,清理其理论上的某些混乱。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传统女性主义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后现代主义影响下发生“后现代转向”之后的后现代女性主义。以此为基础 ,本文着重探讨了后现代女性主义面临的理论困境 ,分析了其困境的实质和原因 ,并尝试提出了后现代女性主义走出困境的可能出路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在1990年代作为一种先进的西方理论被介绍到中国来。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出现了问题,即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生搬硬套和简单的“拿来”、“拼贴”。中国的女性主义者试图构建起建立在中国本土经验基础上的中国女性主义理论体系,这实际上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即将西方的女性话语资源与中国的本土经验相结合。中西方的女性主义需要开放式的对话,中国的女性主义要对西方女性主义进行对接、整合和再创造。  相似文献   

7.
20世纪西方文论对女性主义批评兴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的原因,国内的相关研究论述大多集中于讨论两位女性主义先驱弗吉尼亚.伍尔芙与西蒙.德.波伏娃的思想启蒙与女权主义运动的直接影响,20世纪西方文论的整体发展趋势与特点对女性主义批评兴起也具有影响。20世纪西方文论与传统的文学理论相比,无论是作为理论出发点的哲学思想还是指导具体批评实践的批评方法都发生了很大改变。新兴的三大理论趋势——对非理性力量的认同、对读者的授权以及政治批评的介入——成为女性主义批评兴起的重要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8.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主体性问题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西方女性主义与翻译相结合,女性主义译者从独特的视角体验并指导着翻译实践,彰显出西方女性主义激进的译者主体性。与西方激进的女性主义翻译相比,中国尚缺乏对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本土运用,国内某些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女译者在翻译中虽能发挥其主动性和能动性,但均采用了具有中式色彩的、比较温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生来就是政治的,围绕着是平等政治还是差异政治的论争而产生了女性主义政治的两难困境:平等与差异的二难困境、差异的僵局以及跨国政治的难题等.通过全面梳理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政治发展的三个阶段与两次转折,揭示女性主义政治走向横向/跨国/团结政治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深入分析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女性解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尝试制定相应的策略,积极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妇女研究的学科化发展和女性问题纳入主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研究,中国女性主义研究学者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经典《第二性》的解读逐渐转向学术化。这一时期,对《第二性》的讨论较80年代更加全面,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女性主义哲学两个视阈呈现出来,拓展了中国女性主义的理论研究,促进了中国女性主义的主体成长。  相似文献   

11.
道学与后现代女性主义虽然分别诞生在传统中国社会和现代西方社会,但其性别观却存在契合。它们都采取整合的思维模式,倡导性别差异基础上的平等,追求男女两性的和谐统一。这种契合既反映了道学思想的时空超越性,也反映了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反思精神。  相似文献   

12.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女性文学作品进行解析的一种批评方法。女性主义学者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重建文学史的大厦,阐发对女性文本隐喻与象征理解上的共性与亲密关系,标志着女性学者性别主体意识的觉醒,及她们颇具特色的思维习惯与不同的责任关注,显示了女性主义批评的学术创新活力与理论先锋激情。探讨西方文论对女性主义批评兴起的影响,有助于读者更好的理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促进当代文学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中东女性主义与西方女性主义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又使女性主义的可见性大打折扣。埃及是中东地区现代化启动较早的国家,埃及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也走在其它中东国家前列,成为其它国家女性主义运动发展的楷模,从埃及女性主义发展的历程来看,其女性主义的内涵和斗争方式都有别于西方。埃及是“民族主义的女性主义”,不同于西方的“女性主义”,本文试图对“七月革命”以来埃及女性主义的演变轨迹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引入中国后,引起了国内对翻译研究的性别视角的关注。试图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实践探索以及对这一理论的批判与修正这三个方面论述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本土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生态女性主义一词由法国学者迪邦娜(Franqoised’Eaubonne)在1974年所创,它结合了女性主义与生态运动的反思。生态女性主义虽然在西方已流行了30年,但是在华文世界中仍缺乏专著和较深入的讨论。电子女性主义(cyberfeminism)者哈乐葳(DonnaHaraway)提出以有机机械人(cyborg)作为未来女性主义的象征,女性主义者若需要启发的话,应该向前看,从科技和有机机械人的形象寻找启示,而非回到古老的属灵生态女性主义(SpiritualEcofeminism)。虽然两种女性主义看似大相径庭,但电子女性主义可以帮助生态女性主义走出自然/文化、人类/动物,甚至是男性/女性的二元思想。较哈乐葳的有机机械人和西方神话的女神,中国化的观世音更加适合作为生态女性主义的象征。从观世音出发可以发现,法国哲学家德勒兹(Gilles Deleuze)的转化生成与生态伦理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反对性别本质主义的道路上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模糊两性差异,强调两性之共同人性及承认两性差异,强调女性的特殊性。在长期的论争与批评实践中,西方的学者更多地选择了前者,而中国的学者更易于接受后者。其差异的原因:一是西方的二元对立与中国的阴阳调和对女性主义批评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二是中国传统的"孝亲"观对女性主义批评的影响;三是中西文明发展逻辑的差异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文化落差的影响)。另外,除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中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不同背景也是其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女性主义电影批评都处在学界的边缘, 但是此“边缘”非彼“边缘”, 西方与中国的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在各自产生的文化历史语境、关注的内容和使用的理论、所处的地位和产生的影响方面均有着极大的差别。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研究的比较, 希望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交流, 尤其是希望借此研究能让中国女性主义电影研究者认识差异、从西方的理论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将我国的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研究发展壮大, 走出一条既能展现真实的自我又能与国际接轨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乔治·艾略特的作品有两个突出的特点:深刻的道德说教和折中的女性主义,将艾略特作品中这两个特点结合起来研究的还不多见。本文将艾略特的女性观和宗教观结合起来分析小说《亚当·贝德》,在小说的细节中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以此来探析艾略特的女性主义和宗教观。  相似文献   

19.
回顾社会发展进程,女性主义对西方各国的女性文学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经不断的创新、挑战、质疑与突破,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和思想活力。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女性主义戏剧批评出现了一种新的发展动向,即对被认定为女性主义的戏剧进行重估。重估女性主义戏剧,主要是从三个层面展开的:一是对被主流文化认同的女性主义戏剧作品进行重估,检视它是否与女性主义戏剧观念相一致;二是对被认定为是女性主义戏剧的作品进行重估,检视它是否能成为“一个女性主义事件”;三是对女性主义戏剧批评进行重估,检视它是否运用了女性主义戏剧理论和方法来观察戏剧历史、戏剧创作、戏剧文本、戏剧表演、戏剧体制和戏剧团体等问题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