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公正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公正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他们揭示了在阶级社会中,尽管公正的要求和阐述层出不穷,但实际上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公正;所有以往哲学家、政治家的正义观念,无一不是社会生产和交往方式的反映,无一不是阶级利益的代言。他们指出社会公正正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所在,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彻底实现人人自由而平等。他们还论证了社会公正的实现是渐进的,指出资本主义是社会公正历史前进的重要阶段;强调即便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也不可能存在“不折不扣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曾经设想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关系,采取社会所有制形式。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谈到的这种所有制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单一的社会所有制,按劳分配,没有商品货币关系,消灭了剥削和阶级。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对社会所有制的基本点也作了论述。他们所论证的社会所有制关系,是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资本主义化为前提条件的。在这个基础上所建成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成熟的或者叫做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目前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没有一个具备了这样成熟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 一关于中国的农业乌托邦主义思想的由来、实质、历史作用及其危害,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9页)所以,任何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同过去的历史有着渊源关系的。乌托邦主义,或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同原始共产主义思想有着异化残余的关系。人们到了阶级社会,虽然离开无阶级社会已经有了一段遥远的历史,但由于广大的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群众,终日在死亡线上痛苦地挣扎着,很自然地会保留和复活原始共产主义时代的异化现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人们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主要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是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人所共知,在原始公社社会里,是没有任何阶级的.后来,只是由于生产力有了发展,劳动生产率有了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才出现了占有他人的劳动和劳动成果的可能性,即为阶级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同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出现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于是通过原始公社内部贫富分化等途径,使这种可能变成了现实.可见,私有制是阶级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这部著作中,对社会经  相似文献   

5.
过渡时期:向哪里过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镇平 《河北学刊》2005,25(6):10-16
马克思所说的过渡时期是向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过渡,而不是向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过渡;而向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过渡,仅仅完成消灭剥削阶级的任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完成消灭阶级的历史任务。20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实践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提前宣布进入社会主义,混淆了过渡时期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界限,造成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严重错位。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历史存在两次根本性变革的历史过渡,一次是由原始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一次是由阶级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第一次历史过渡历时万载,孕育了整个人类的原始文明,我们认为有必要把这一历史发展阶段认识为社会发展史上的第二种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7.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两种社会形态说是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讨论中的诸多说法之一。它认为:“亚细亚所有制形式——即土地公有或半公有的农业村社制度,既可以存在于原始的无阶级社会中,也可以存在于后来的阶级社会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文中提出的“广义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及其历史延伸形态”的观点,很是耐人寻味。试就这种看法谈几点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石镇平 《江汉论坛》2006,1(7):17-21
过渡时期的历史总任务就是消灭阶级,而不仅仅是消灭剥削阶级。也就是说,只有彻底消灭了阶级而不仅仅是消灭剥削阶级才算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20世纪以来的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的标准,在刚刚消灭了剥削阶级、远未消灭阶级的情况下,就过早地提前宣布进入了社会主义,犯了超越阶段的错误。因此,现实各国的社会主义还不是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而是尚未完成马克思过渡时期历史任务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指在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进程中,无产阶级在世界历史上的特殊作用。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论述的精神,这种特殊作用表现在无产阶级要改变资本主义旧世界,创建共产主义新世界,要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要为本民族的解放以及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要在按照本阶级的面貌改变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  相似文献   

10.
党的建设从来都是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组建自己的政党,“为的是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这一革命的最终目标——消灭阶级。”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要经历许多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中,党都要把马克思主义同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结合起来,制定出这一时期的政治  相似文献   

11.
<正> 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最崇高、最纯洁的美德。要把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变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共产主义道德的宣传教育和自我修养。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道德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 道德榜样,就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理想人格(或道德理想)的典范、楷模,是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具体人物身上的集中反映。道德榜样也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它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  相似文献   

12.
从原始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从阶级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过渡,都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长达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本文拟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论述过渡时期的长期性和划出过渡形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共产主义制度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将高度发达,产品极大丰富;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或社会所有制是唯一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实行完全单一的计划经济和按需分配;三大差别消灭了,劳动者得到全面发展,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不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这是一种实现了国家与社会、产权与民权、个体与类(集体)的趋同的大同社会。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包含着历史的、社会的以及人学的理解。在此意义上 ,马克思把制度理解为个人交往的历史的产物 ,把制度变迁理解为经济制度、社会制度以及人的存在和发展制度的互动变迁。马克思通过对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 ,揭示了人类社会三种所有制度的存在形式 :原始个人所有制——异己所有制——社会个人所有制。由是 ,马克思制度变迁的基本思想为 :生产力要素、生产关系要素以及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形态的变迁 ,其核心是重建“社会个人所有制”。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的构想与现行“教科书”关于共产主义公有制不同。这一构想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具有重要的制度哲学和唯物史观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于瑾先生在1990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世界历史”的总论,提出了目前我国世界史学界的新理论: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应分三个形态,即原始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奴隶制、封建制、资木主义制)、高级无阶级社会(社会主义制、共产主义制).传统的“五阶段论”以阶级斗争为主导,把“亚细亚社会”称为原始公社制,把古代社会称为奴隶制.“三形态论”从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出发,认为“亚细亚社会”不专指原始社会,而是指在东方存在的自然经济社会.亚细亚生产方  相似文献   

16.
马恩在谈到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时明确地指出:“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的东西,才能成为社会的新基础。”(《马恩选集》第1卷第77页)又说:“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马恩选集》第1卷第271~272页)这就告诉我们:革命,既要推翻反动统治阶级,夺取政权,还要改造革命者本身的素质;不但要消灭统治阶级的物质基础,而且要革除革命阶级的落后传统观念。只有这样,才能造成新社会的崭新而牢固的基础。近代中国人民不但受帝封官三座大山的压迫,而且被以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还灵不灵?阶级斗争是到处存在?还是只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暂时的存在,还是长期存在?这是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出的新课题。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点历史的观察和思考。一、革命导师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回顾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级相联系;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卷,第333页)这就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18.
如何理解阶级对立社会中的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是当前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讨论中的一个焦点。正确理解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对完整、准确地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发展与繁荣历史科学极为重要。(一) 自原始公社解体以来,人类社会是在阶级对抗中前进的,社会生产也是在阶级对抗中发展起来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指出,除原始公社外,以往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这些阶级的斗争决定着社会的发展”,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但是,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动力的同时,总是提醒人们注意: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阶  相似文献   

19.
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只有当社会物质生活发展已在社会面前提出新的任务时,才会产生出来。《共产党宣言》(简称《宣言》)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历史条件下适应这种新的历史需要而产生的。这时《宣言》产生的社会、阶级和历史条件已经具备。当时的历史发展和民族运动的开展迫切需要革命理论来指导。一时流行的五花八门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如魏特林的共产主义、蒲鲁东的社会主义等充斥于世,亟需要有一种真正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革命斗争和民族运动,以代替冒牌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期间写成了《宣言》,1848年2月第一次以单行本形式在伦敦出版。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同时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道德:有封建的,资产阶级的道德,也有小资产阶级和其他中间阶级的道德,而占统治地位的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它是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封建、资产阶级的道德代表着过去;小资产阶级和其他中间阶级的道德也正在改造中;唯有共产主义道德才代表着现在和未来,具有光明而远大的前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