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办学机制创新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学校的办学机制是体现高等学校办学理念、发挥高等学校办学体制功能、激发高等学校办学活力、实现高等学校办学目标的运作模式和调节方式 ,是高等学校办学的关键要素之一。高等学校的办学机制与办学体制是“软件”与“硬件”的关系 ,受办学理念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 ,高等学校要主动适应新的形势和环境 ,不断创新办学机制 ,建立起以院 (系 )为重心 ,以教师、学生为主体的高校管理运行机制 ,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高校质量保证机制 ,适应现代大学的高校科研运行机制 ,富有活力的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 ,以及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功能互补、协同运作的高校权力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是高等学校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所关注的话题,这些研究主要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和组织结构的角度,揭示了大学内部不同利益间的权力分配和相互作用。大学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结构设计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保持知识与权力的匹配。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具有特殊的组织结构特性。在高校内部的组织创新中,要特别注意建立自由民主的学术组织和严谨有序的行政组织,并使二者运行不悖。深化以学院制管理的改革,实现学术组织与行政组织的优化与协调,建立良性运行机制,使学校的改革既有利于学科发展,又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4.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构成了大学治理中的二元权力结构,既相互制约和补充,又相互冲突和交锋。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存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挤压,导致了行政权力的泛化和学术权力的缺失。行政学术化遵循以学术为本位的思路,以构筑具有学术背景的学术行政管理阶层为中心,是对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协调发展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构成了大学治理中的二元权力结构,既相互制约和补充,又相互冲突和交锋。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存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挤压,导致了行政权力的泛化和学术权力的缺失。行政学术化遵循以学术为本位的思路,以构筑具有学术背景的学术行政管理阶层为中心,是对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协调发展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论建构以学术管理为核心的高等学校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管理模式的二元结构体现在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对立统一关系之中,两者各有特点和功能,但学术管理更能体现一个学校的本质,应起到核心作用。当前高校以行政管理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应该从创造学术管理的良好环境、调动教师参与学术管理的积极性等方面着手,建构以学术管理为核心的高等学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立高等学校法人自设立之日即存在着各种矛盾,学校法人主体地位不清、政府干预过度、配套制度滞后、政府和学校之间产权界限模糊,使高等教育传统理论在我国大学发展中遭遇碰撞,高等学校在办学实践中法人权利与政府行政权力、与社会力量之间矛盾冲突不断,高等学校法人内部也存在诸多困惑,大学"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的传统在我国本土化发展与适用中遭遇困境。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学校内部权力主要包括以高校各级学术委员会为中心的学术权力、以高校校长为首的行政组织掌握的行政权力和以高校党委书记为核心的政党组织拥有的政治权力。但在权力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权力固有的负面作用与扩张本能,高校自主权的双重属性与特殊地位,导致我国高校内部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与监督。因此,应构建以制度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监督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等为一体的高校内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应该建立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旨在提高社会性别意识的高等学校行政管理效率.高等学校女大学生出现学业优势、就业劣势现象,其重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体系中社会性别教育滞后和高等学校行政主流决策中社会性别意识严重缺失.社会性别意识的缺失制约了大学行政管理的公平与效率.因此,形成社会性别视角下高等学校行政管理效率的主要思路,应准确地理解社会性别意识,建立明确的性别预算机制;推动高等教育的性别平等意识,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社会性别主流化;把社会性别意识细化到行政管理体系中,建立一套实现高等学校性别平等的有效机制;以现实性社会性别需求为抓手,推动实现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行政主体理论存在概念界定混乱、范围模糊、责任主体虚设等诸多缺陷,传统理论中一般认为行政主体只包括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第三形态是社会治理模式发展的新选择,是基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国家职能的转变而建构的,行政主体理论应随之革新。比较与借鉴西方主要国家的行政主体理论,在以民主为核心的第三形态视角下重构行政主体,应将行政主体范畴从传统理论上的“行政机关与授权组织”扩充到行政法第三形态视角下的“行政机关、授权主体以及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其他组织”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转型期,在行政法治理念的要求下,妇联组织的组织创新和功能定位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妇联组织的法律地位的模棱两可,使妇联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在行政主体多元化的今天,有必要从行政主体的角度重新界定妇联的法律地位,以理顺妇联和政府以及社会的关系,为妇联的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公立高等学校由于法律、法规的授权取得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成为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主体,使其行政行为具有可诉性.对公立高等学校行政主体资格的研究,有利于保护高等学校和相对方(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提高高等学校的依法行政水平.  相似文献   

13.
西方国家公立高校作为“公法人”,一般纳入行政法范畴内的行政主体。我国相关法律将我国国办高校定位为事业单位法人是有缺陷的。在我国,公立高等学校属于行政主体中的“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应具有行政主体的地位。从法律的视角来看,在高校与学生间实际上存在着两类性质不同的法律关系:一类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另一类则属于...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由不同院系和职能部门组成了一个复杂的组织系统,学术组织和行政组织必须进行系统全面的合作,共同参与学校的治理,才会在和谐的氛围中增强内部的凝聚力,实现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论高等学校学报编辑策划主体和客体的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学报编辑策划是策划主体通过预先科学合理地设计刊本、组稿、编辑、出版、发行等一系列过程,使策划客体得到完美表达的编辑行为。编辑策划以策划主体的构思、分析、归纳、判断逻辑过程为起点,进而预定目标模本,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实现目标,最终以策划客体作为载体而结束。一本学报,是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的有机结合。要提高学报的质量,实现高等学校学报“学术窗口,科研阵地,信息平台,人才基地”的功能,必须建设高素质编辑策划主体队伍,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学术资源,实现编辑策划主体与编辑策划客体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正在经历着从"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农村纠纷呈现出主体多元化、规模群体化、内容多样化和解决方式极端化的发展趋势。面对不断频发的农村纠纷,传统宗法组织逐渐解体,乡村自治组织日趋弱化,基层行政组织捉襟见肘,基层司法机关力不从心。这要求我们立足农村现实,完善以基层法院为核心的司法解决制度,构建以民调组织为平台的民间调解制度,健全以乡镇司法所为基础的行政解纷制度,建立以当事人为主体的协商和解制度,促进农村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行政垄断主体是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和阻碍市场竞争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以及获得行政授权的组织;行政垄断主体具有组织性、行政性和违法性等特征;其范围包括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以及经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构、公务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特殊企业和特定的普通企业等。  相似文献   

18.
统筹兼顾是党长期坚持的工作指导方针,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在高等学校管理实践中,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统筹兼顾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四项指标,统筹兼顾政治、行政、学术和民主四种权力等,妥善处理各方面关系,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组织结构及其创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组织结构在纵向的管理层次上由战略决策、职能管理、基层运行、制度监督、支持保障、社会服务六个方面组成。根据高校组织结构的现有形式分析,高校组织结构的创新路径应从五个方面去把握:与办学特色、办学规模和发展战略相适应;与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之间的利益调整相适应;与学校、院系之间的职能划分相适应;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相适应;与高效管理和知识创新的要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行政法治观念下,我国公共行政主体正由一元向多元扩张。治理理论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政府管理,也更多地强调了公共管理的社会化。为了达到共同的社会秩序目标,国家把越来越多的公共管理活动交给非政府组织去完成,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这就必然促使了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我们将这种多元化的行政主体称为社会行政主体。社会行政主体在形成之初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社会行政主体的救济制度,以促进我国公共行政主体多元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