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考“狯”的异体字——“■(■)”、“■(■)”、“■”@罗积勇$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潘小丽$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1] 丁福保.说文诂林[M].北京:中华书局,1988. [2] 释空海.篆隶万象名义[M].北京:中华书局,1995. [3] 周祖谟.唐五代韵书集存[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 扬 雄.太玄经[A].四部从刊初编第68册[Z].上海:上海书店,1989. [5] 扬 雄.方言[A].丛书集成初编第1177册[Z].北京:中华书局,1983. [6] 钱 绎.方言笺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7] 许 慎.说文解字[M].…  相似文献   

2.
"阴阳"是中国哲学中极其重要的一对范畴,"四因"说是亚里士多德的一个重要哲学命题。"阴阳"说和"四因"说两大思想虽产生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不同,却存有意味深长的相同或相似之处。两者在内涵及内在逻辑上具有互通性,在对世界谋求整体的把握和形而上层次的认识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作者《贾府书声》中的一章.《贾府书声》一书探讨儒学与《红楼梦》的关系.第三节已见《文史哲》,这里发表的是第一、二节.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作者的“最近德国哲学中的实在主义”一文的一节,全文分(一)心灵哲学;(二)生命哲学;(三)存在哲学;(四)最近的实在主义。下一期我们还将介绍本文的第三节,论存在哲学一篇。西尼德在西德波恩大学任教,著有《识与知》(1949)等书。  相似文献   

5.
有意义的比较来自合理的视角。本文剖释用以比较普通法和成文法的经济效率的若干理论,并建议用"寻租抑制"代替传统的"程序效率"和"规则效率"标准来考察法律体系的经济效率。全文的第一和第二节陈述对两种法律体系作整体比较的困难,第三节提出从三个细分的视角(即"事实认证"、"责任分配"和"理论选择")来作局部优势的比较,第四节指出普通法的优势所面临的寻租行为的侵蚀,第五节指出"抑制寻租活动的能力"应成为法律体系的经济效率的合理标准。  相似文献   

6.
词组和句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文分四节。第一节对汉语句子是“单项实现式”(“词组本位”论)提出异议,指出目前忽视“了”在句中的作用和地位的倾向,提出区分汉语句子的词组成分和句子成分的主张,批评目前只见句法不见句子,把词组成分当句子成分的错误,否认从词组到句子是“实现关系”的观点。第二节论证汉语句子“以至少一个词组为其直接成分”,认为汉语句子必然是“多项组合式”。第三节认为“单项实现”论有一点说服力的原因,在于它只适用于S=P+P、S=W+P两类句式中的少部分实例,因而它不具有理论上的一般性原则。第四节归纳词组与句子在四个方面的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7.
四谓词是亚里士多德所建立的第一个逻辑理论。在四谓词理论中,"本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划分四类谓词的两个标准之一。亚里士多德认为,四类谓词中,属和定义谓述主词的本质,而偶性和特性不谓述主词的本质;本质指的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所有事物的属性;而判断一个谓词是否谓述本质的标准是是否"更在先的"和"更清楚的"。在四谓词中,亚里士多德关注的是类的本质,而非个体的本质。本质在四谓词理论中既是一个本体论的范畴,又是一个认识论的范畴。本质的双重性质,决定了亚里士多德四谓词理论的失败,也体现了现代哲学中本质主义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诗经》服饰二题——“帨”、“缡”解颐@陆华$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93~~~~[1]向熹.诗经词典[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2]汉语大字典(缩印本)[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5. [3]王力.同源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Z].北京:北大出版社,1985. [5]王宁.训诂古音手册[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  相似文献   

9.
“第一推动者”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在“第一推动者”这个范畴里,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得到了真正的、完全的统一,实体论、原因论和运动论都殊途同归地走向这里。研究这个范畴对于把握亚里士多德哲学,确定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性质,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本文试图对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推动者”作一剖析,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严格意义上的"哲学"产生于古希腊,并在那里确立了其最初的概念、范畴和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思维方式以及"爱智"精神。古希腊哲学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三个主要的精神特质,即"自由"的好奇和追问精神、非伦理和非宗教精神及强烈的思辨精神;以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为透视镜,对古希腊哲学的精神特征作一番考察,古希腊哲学典型特征的形成、发达和繁荣的背后也具有这"四因"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参考资料[1]中提出的对立信号源分析法,用以分析(刀贝)反馈放大器,克服了经典法难于区分 K、β网络,更难于进行准确开环测试的局限性。本文可作为参考文献[1]的续篇:第一节用对立源法分析了各典型多级(刀贝)反馈放大器,给出了相应的精确计算式;第二节讨论用对立源法作信号流图,这是此方法的又一个用途;第三节讨论(刀贝)反馈放大器开环特性的测试,用该法(?)于测得全部开环参量的准确值。  相似文献   

12.
1.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学术报告[R]著录法[序号]主要作者名.著作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版次.页码.2.古籍著录法[序号][朝代]作者名.书名.篇名.出版朝代年号(公历年历).版本.页码.3.期刊文章[J]著录法[序号]主要作者名.文章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期刊名.出版年.卷(期):页码.4.论文集[C]中析出文献著录法[序号]主要作者名.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论文集作者.论文集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5.报纸文章[N]著录  相似文献   

13.
系统哲学探源──亚里士多德“四因说”新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对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进行一种新的透视,以表明其中所包含但尚未很好发掘的丰富的系统思想。本文试图阐明,“四因说”实际上是一种最原始、最朴素的系统哲学。其基本问题──“形式”与“质料”的关系,实质上是系统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论是“四因说”中真正的合理内核。它像一条红线贯穿于亚里士多德的整个自然哲学,并对西方自然哲学的发展以及系统哲学的产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普通图书[M]、会议录[C]、汇编[G]、学位论文[D]、报告[R][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二)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三)专著中的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四)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五)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六)电子文献[序…  相似文献   

15.
~~戴震《某翁颂辞》、《与某书》考@蔡锦芳$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0436~~~~[1]戴震研究会,等.戴震全集(第五册)[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吴孟复.刘大集(卷八)[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赵玉新.戴震文集(附录)[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4]郑虎文  相似文献   

16.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列为"加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四项内容之一[1].  相似文献   

17.
中庸思想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方法论和全部思想的基石,是贯穿于他的哲学、社会学、伦理学、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的一条重要的红线,也是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的核心."中庸是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这一思想渗透在他的悲剧净化理论、生命美学以及艺术美论之中,中庸是打开亚氏思想宝库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8.
荔浦方言的语法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七节讨论荔浦方言中与普通话不同的语法特点。第一节讨论语缀 ,包括前缀“老、阿”,后缀“仔、佬、婆、家、巴”。第二节讨论重叠形式 ,包括单音名词、单音形容词的重叠及一些生动重叠式。第三节讨论几个特殊的虚词 ,包括“敢、倒、起、几、蛮”。第四节讨论语序问题 ,包括语素构词的一些特殊顺序及句法成分的语序。第五节讨论表被动的“挨”字句的几种格式。第六节讨论疑问句 ,主要是是非问、反复问的形式。第七节讨论比较句 ,包括“A不够 Bx、Ax过 B、Ax得 /不过 B”等形式  相似文献   

19.
萧萐父先生早期启蒙说的核心问题是:"中国是否曾有过自己的哲学启蒙或文艺复兴?"这一问题逻辑地蕴涵了四个层次的追问:第一,什么是"哲学启蒙或文艺复兴"?第二,中国有没有"自己的哲学启蒙或文艺复兴"?第三,如果有,它"是什么"?第四,"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萧先生的启蒙论说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而他的回答对于我们思考"文化现代化"问题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写于十三世纪的第一部蒙古文学文献——《秘史》对于研究十三世纪东西方文学关系具有无可估量的重要意义[4、13、14]。本文想着重探讨一下这部文献中出现的某些情节和内容。《秘史》中有关成吉思汗传说中的祖先之一是这样描述的:“都蛙(锁豁儿)独额中生一只眼。望见三程远地的势物。”(参见《蒙古秘史校堪本》第四节,内蒙古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