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把爱渗透于教育的全过程,把教育事业真正作为爱的事业,这是每一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努力实践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教育智慧属于思维领域,是教育情感和教育思维融合的产物,是具有爱的教育思维,表现为具有爱的教育观及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具有爱的教育观,是形成教育智慧的前提,只有以爱的视野理解了教育是什么,才能以爱的情怀设计教育怎么做;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是教育智慧的核心,只有形成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我们才能达到形成教育智慧的目标。教育智慧的形成,最终体现为教育者遵循具有爱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爱心,培养出爱人如己的人,培养出自觉地无私地施爱于人、施爱于所有存在的人。知识的传授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施爱的工具。故而,仅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从认识爱、知道爱、发现爱、学会施爱这几个方面对教育之爱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苏格拉底会爱一个人吗?问题有两重含义,一是怀疑苏格拉底是否知道如何去爱一个人,重点在“爱”上;二是怀疑苏格拉底是否能真的爱上“一个人”,重点在爱的对象上;同时责问背后还在质疑这种爱的效果能否为其正当性辩护。值得追问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式的爱究竟与一个具体的人有何关系,爱的对象有哪些,进而追问哲学对个人的教育如何可能,哲人如何在个体与普遍的困境中得以自适。  相似文献   

5.
"知人"、"爱智"分别体现了中西方哲学的不同特色,"知人"把人类生命的安顿作为反思的中心;"爱智"则把物质世界和人类自身的知识作为探索的对象,由此形成了哲学理念上的不同走向.以"实践"为建构原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实现了突破性的变革,完成了对其他一切哲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论蒂里希关于“爱”的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罗·蒂里希是当代著名哲学家,他提出的"终极关怀"思想是当今人文科学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蒂里希从本体论方面论述了伦理学,其伦理学的中心范畴是"爱"的思想.他把伦理学中"爱"的思想与历史上的情感主义、道德主义区分开来.蒂里希伦理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存在论的伦理学、人格主义的伦理学和原则主义的伦理学.蒂里希分析论述了爱的四个性质:"eros" 表示人类隐秘的本能爱欲;"philia" 指的是友谊之爱,即人们对于相似的和美好的人和事物的喜爱;"epithymia"指的是生命的自我实现的爱,它与"eros"既有同一的方面,也有不同的即超越本能的方面;"agape"指的是神圣的爱,是上帝对一切人的无条件的爱和利他主义的爱.  相似文献   

7.
将"新常态"一词应用于教育领域,探讨新常态下爱的教育内涵和实践,从而更好地发挥教育爱的作用,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教育的新常态可以概括为:从注重效率向注重公平转向;从追求教育普及向普及基础上的质量提升转变;从同质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型.新常态下教育爱是政府、学校、教师的合力之爱,是爱的情感、行动与智慧,是具有精神品性的爱.为更好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需要实施爱的教育,即政府要为教育服务,推进教育公平;学校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幸福奠基;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和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哲学各有不同的特色,中国哲学的实质在于“知人”,把人际关系作为反思的中心;西方哲学的实质在于“爱智”,把物质世界及人类自身的知识作为探索对象,由此形成了中、西方哲学理念上的重大差别。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建构原则,实现了哲学主题的根本转换,完成了对中西方哲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教育爱是一个涵概各学科的教育哲学话题。随着情感教育渐渐成为外语教学中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开始关注外语教学中的爱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外语教学中爱的氛围、外语教材中爱的内容、外语教学中爱的手段和方法等等问题的探讨,阐述了解教育爱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和运用。  相似文献   

10.
教育爱是师德的核心和精髓,实现教育爱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学生、了解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和实现教学相长;本文阐述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提高教书育人效果的基本要素是正确认识和把握教书与育人的关系、科学改革和创新教书育人的方法、增强教书育人工作的艺术性;提出提高师德修养,强化。爱与责任”,必须立德修身。以身立教,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1.
爱对于我们与其说是一种情感,不如说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它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习得。应该让"爱"充满每一个孩子的心中。但是现在我们对此还只能"心向往之",现在社会处处以利益为先,常常会阻隔我们通向爱的道路,从而使之变得异常荒芜,荆棘丛生。在现代信息化技术浪潮中,儿童的生活却越来越远离了自然、嬉戏、童话与梦想。这使我们清楚的意识到,让孩子们活在爱的氛围中是多么重要,让孩子们享受爱的教育,沐浴在爱的阳光里。  相似文献   

12.
爱对于我们与其说是一种情感,不如说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它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习得.应该让"爱"充满每一个孩子的心中.但是现在我们对此还只能"心向往之",现在社会处处以利益为先,常常会阻隔我们通向爱的道路,从而使之变得异常荒芜,荆棘丛生.在现代信息化技术浪潮中,儿童的生活却越来越远离了自然、嬉戏、童话与梦想.这使我们清楚的意识到,让孩子们活在爱的氛围中是多么重要,让孩子们享受爱的教育,沐浴在爱的阳光里.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回到"爱智慧"的源头,正本清源,揭示"智慧"的基本内涵,进而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哲学"(爱智慧)之本义。论文通过分析智慧的两个要素:共相与原因,证明哲学是广义的科学,即遵循理性和论证规则的知识;但绝不能与狭义的、实证的科学混为一谈。哲学以存在本身为对象,探究其终极原因,从而形成自身的特点:人没有智慧,只能爱智慧;唯独哲学是自由的;唯独哲学是真正追求真理的科学。  相似文献   

14.
冰心是爱的哲学的典范代表。五四时期儿童的发现 ,赋予了冰心儿童的眼光、儿童的思维模式以及一份稚拙的童心 ,使她能从童年经验、基督教教义和泰戈尔哲学中提炼形成自己的爱的哲学 ,并在母爱、童心、自然这爱的哲学的表达模式中处处浸润着晶莹剔透、天真烂熳的童心 ,透示出单纯明朗、活泼跳动的儿童视角  相似文献   

15.
教育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教育事业和自我的普遍而持久的爱,教育爱对师范生能力和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目前的师范教育中,教育爱常常处于缺失的状态。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转变教育价值取向、增加教师职业情感课程、突出大学教师榜样示范和改革教育实践等措施来完善师范生教育爱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正如作家能生于爱才能文一样,教师也是能生于爱才能教。教育爱是教师的职业需要,是教育的社会责任。幼儿教师的教育爱应具备三个特征,即:施爱目的的明确性、施爱对象的广泛性和施爱内容的整体性。幼儿教师要实施教育爱必须做到三个统一:一是在教师的自身修养上,要做到政治的坚定性与道德的纯洁性的统一;二是在教师业务素质上,要做到知识的渊博性和教育的艺术性的统一;三是在教育教学的安排上,要做到内容的基础性和施教的序列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知识社会带来知识地位的改变,同时也带来人与知识关系的改变。教育是知识社会中人与知识关系的重要促进力量,表现为择取最有价值的知识"与人相遇",促进知识与人的双向转化。但当代教育也引发人与知识关系的异化,如亲密变为疏离、协同变为附从、共生变为操控。在知识社会里,人与知识的互爱是人与知识关系向善的基础,爱的教育是促进人与知识互爱的基本力量。  相似文献   

18.
从"爱"字的形义及其演变来看,"爱"的本义似应为"深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爱"是指一种深厚的情感,往往因爱的对象和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情感;从美学角度来看,"爱"与"美"密切相关。"爱"虽是人类美好的情感和追求,但"爱"也是具有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的情感。如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但在私有制条件下,爱情却可能是悲剧故事的缘起。只有在消灭了私有制的大同世界或者共产主义世界里,爱情才可能真正显示出其美好的形态。爱国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种高尚感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爱"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可以凝聚起不同人群的爱心共同为建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而奋斗。  相似文献   

19.
童话是一种特别的儿童文学品类,是有符合儿童心理、生理和想象特点的文学形式,是每个人心灵成长的起点。本文探讨童话中爱的主题书写对“真”、“善”、“美”的诠释和表达。“爱”作为童话不朽的主题之一,在情感价值观上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童话以幻想的形式出现,却寄寓了丰富的情感,“爱”成为幻想世界融入现实的精神载体,并成为生命存在的最终意义。  相似文献   

20.
爱是现代伦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众多思想家都对现代社会中的爱的问题展开过研究。爱在伦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现代社会给爱带来的种种变化,使得对中西爱的伦理学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具有重要意义。现代以来,中西方有关爱的伦理学研究在"性爱—灵与肉的纠缠"和"圣爱—超越之爱"两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