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里心"审判方式形成的社会背景、审判特点及成功秘诀的分析,展示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审判方式,以期对中国审判方式的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刑事审判方式改革,始终是我国刑事诉讼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必须明确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路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内容和改革的争议问题,使刑事诉讼审判方式适应国情,符合现代刑事诉讼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审判方式改革的必然性 ,阐述了审判方式改革的实质、目标及其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审判委员会作为重大、疑难案件的讨论决定机关,有其特定的产生过程。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审判委员会制度固有的弊端日益凸现。尽管如此,在当前司法制度不够健全,法官司法能力尚待提高的情形下,保留审判委员会制度仍有必要。但必须采取措施对审判委员会制度进行改革,以发挥其审判职能。一方面,必须确保资深法官和相关专家加入审判委员会行列,使其组成人员专职化和专业化;另一方面,确保直接言词原则的落实,改“讨论决定制”为“公开审理制”,实现其审判职能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认为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应着眼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其前提是修改民诉法和更新司法观念,中心环节是庭审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裁判文书写作改革是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裁判文书写作质量 ,对于保证个案的审判质量 ,以及维护人民法院的公正执法形象和树立国家法律的权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份高质量的裁判文书应体现人民法院判决的权威性、公正性 ,应当反映诉辩式的审判过程 ,应当反映当事人举证、质证情况及法院认证意见 ,应当对所适用的法律做出透彻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定性,认为在现今社会,其作为整体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或是精神实质远远大于其作为具体操作层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锡五审判方式在民事审判的实践和立法中历经起伏。重提马锡五审判方式,应主要从当下的时代意蕴去思考。重提马锡五审判方式反映了社会对于司法正当性的需求,而司法需求又有阶段性、适域性、异存性的特点。把握司法需求要考虑其所处法治时代的特征:熟人社会时代向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并存时代的演进;法律创制主导时代向法律创制、法律改进、司法并重时代的演进。司法改革要从司法本身和司法之外时待司法正当性。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90年代审判方式改革到本世纪初全面司法改革,当代中国的司法改革之路已走了将近二十余载。回顾这一历程,有经验,也有教训。当下,我们应更进一步掌握改革的路径和方法,找准改革的突破口,稳步推进和全面深化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90年代审判方式改革到本世纪初全面司法改革,当代中国的司法改革之路已走了将近二十余载。回顾这一历程,有经验,也有教训。当下,我们应更进一步掌握改革的路径和方法,找准改革的突破口,稳步推进和全面深化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11.
本土文化和现实条件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的法治进程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特点。审判委员会制度是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审判委员会存在的问题凸现。从如下方面探讨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明确提交审判委员会案件的范围,成立专业委员会,将法院研究室作为审判委员会办事机构,对审判委员会委员实行考核和任期制度,完善审判委员会运作方式的设计,其对于法院改革和立法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马锡五审判方式向来被视为革命根据地时期的重要法制传统之一,不过,考诸史实,这一审判方式在当时并未普遍推行,也没有取得后来宣传那样的理想效果,之所以推出这一审判方式,是因为它符合当时引导边区司法工作转向的需要,有助于平衡本地干部与外来干部、党政干部与司法干部之间关系,更是展现边区崭新司法形象的良好范例。边区各地司法干部虽然能认识这一审判方式的优点,但这一审判方式对司法资源的消耗较大,对审判者素质要求相当高,未能得以广泛推行。马锡五审判方式也不是一种全新的创造,其审判与调解相结合、巡回审判与就地审判、群众参与司法等都曾在中共苏区时期或国民政府的司法中出现过。  相似文献   

13.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过程是追求程序正义,发挥程序正义功能的过程,程序正义构成了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主旋律,其他的制度设计都依此进行。在证明模式方面,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相比更直接地体现了对程序正义的追求,而证据制度的完善是有效实施法律真实模式的制度基础。法院职权的弱化与强化则映射出国家与诉讼当事人在程序正义追求方面的冲突与衡平。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高效、快速的审判机制。本文认为,建立此种审判机制,首先应科学调整民事诉讼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推进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全方位展开  相似文献   

15.
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于经济落后的陕甘宁边区,并切合以伦理为本位的传统正义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马锡五审判方式也显现出一些弊端,并在司法改革中遭到弃除.笔者认为,目前中国社会呈现出一种"城乡二元化"的生态结构,在中国的农村,马锡五审判方式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作为上层建筑的司法制度也必然会进行变革。信息社会为司法的变革提供了物质基础,已经相对成熟的远程视频通讯技术使法官身处异地审判成为可能。我们设想由随机产生的不同地域的法官组成合议庭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审理案件,并当庭作出判决,将法官从熟人社会中彻底解脱出来,完全不受人情、金钱和权力的影响,只凭证据和法律作出判断。但远程视频审判的实现有赖于一个比较充分的庭前准备,只有双方在庭审前充分的交流,包括证据和意见的展示,才可以使庭审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审判程序与当事人实体权利义务、法院的工作效率密切相关。作为“民告官”的行政审判活动对程序公正、科学、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拟从司法实践和法律相关规定中探讨行政审判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刑事审判是以人为对象的司法活动,必须重视对人的价值和需要的尊重,这是增进司法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必然要求。为此,刑事审判的方式应当立足于人性化,以体现人的主体性、实现人的价值性和维护人的伦理性。在具体的制度建构中,要遵守必要的原则或要求,即其前提是遵守法律,内容是尊重正当需求,关键是保障精神利益,重点是关注弱势群体,限度是法律、权利与情理的切合。  相似文献   

19.
马锡五审判方式创新了事实探知手段,树立了司法为民的理念,贯彻了陕甘宁边区的司法原则和目的,树立了人民审判工作的典范.借鉴马锡五审判方式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司法公正,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20.
论审判公开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是贯彻审判公开原则。但实践中审判公开仍然流于形式,存在着暗箱操作。完善审判公开制度,程序上包括一审和二审公开;对象上包括向社会和当事人公开;环节上包括审前程序的公开、庭审公开、宣判公开;内容上包括合议庭评议意见的公开、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公开、审判资料的公开。审判公开是一项具有普遍意义的司法原则,是司法公正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