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化专有项翻译从来都不是语言层面上的简单转换,译者在文化专有项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文化建构的能动性。如《红楼梦》两个经典英译本中“红”字的翻译,霍克舍弃了“红”字所包含的文化意象,将其换成了英语国家人们所熟悉和能接受的“绿色”和“金色”,而杨氏夫妇在翻译“红”字时基本采用直译来保存“红”字所包含的特有的文化意蕴,就显示出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化差异是造成英译汉困难的重要原因,如何处理文化差异,向来是翻译理论所关注的一个焦点。西班牙翻译工作者哈唯.佛朗歌.艾克西拉从翻译作品中归纳出十一种处理文化专有项(Culture-specificitem)的翻译策略分类法。以常见的文外解释(文外加注)和文内解释(文内加注)为例来说明文化专有项翻译方法如何在英译汉翻译实践中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3.
文化专有项是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在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生活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文化缺省的产物,它给文本的翻译带来许多障碍.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提供了新的语用学视角.由于语言本身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的特点,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并作出变通抉择的过程.因此,文本翻译中可优选灵活的、动态的翻译策略来成功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我们在研究和从事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文化因素.随着翻译对文化的重视,"文化翻译"一词应运而生.译者要增强文化意识,面对原文文本时及时析出文化形态表现;处理文化形态表现时尽量保留原作的原汁原味;以及在转换具体的文化信息时要进行原文与译文双向变通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互文性理论,对《喜福会》的三个中译本的中国文化专有项的翻译进行比较,论证了互文性对翻译文化专有项的借鉴意义。作者认为:翻译本身就是一项互文活动,要使译文表达原文的深刻内涵同时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译者应该有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在平时应尽可能积累有关本国和国外的社会历史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6.
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角度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霍克斯译本)中的文化专有项进行研究,主要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以及语言文化五个方面,对比和分析杨译本和霍译本对于文化专有项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和方法,并进一步探讨语言(英美强势语言和外来文本)与权力对于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化翻译"这一术语使用混乱之现状所引发的困惑可以通过厘清文化翻译实践背后的文化逻辑加以解决。欲厘清文化翻译实践背后之文化逻辑,就须首先厘清对于文化翻译这一概念不同人类群体共享的假设。这些假设可通过把"文化"这一概念之逻辑意义与"翻译"这一概念之逻辑意义组合成对形成的概念矩阵而获得,具体表现为文化翻译之三种模式,即:文化翻译乃是对异域诠释视域之诠释;文化翻译乃是对另一社会成员诠释某一对象或事件的方式之诠释;文化翻译乃是对把社会凝聚在一起的文化惯约之诠释。基于文化翻译的这三种模式,以《孙子兵法》文化专有项英译的经验分析为例,阐明了文化翻译之本质、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语际间的翻译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种语言都从文化中获得生命和营养,所以我们不能只注意如何将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而要力求表达两种文化思维方式与表达情感方面的习惯.因此,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转换形式,更是不同文化的移植活动,翻译所涉及的不仅是两种语言,更是两种文化.译者不仅要掌握两种语言.还必须熟悉两种文化,以期作出更好译文.  相似文献   

9.
随着涉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提高汉译英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文化的巨大差异,传达含有文化因素的信息成为这类翻译工作的难点。艾克西拉采用了面向目标系统的描述性态度,其针对文化差异所提出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分类比较全面细致。对其策略在旅游宣传资料汉译英实践中的应用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文化专有项为切入点,从翻译过程的角度,采用即时回顾法,研究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策略,学生主要运用了10种翻译策略,分别是标准译法,文化对应译法,字面翻译,释义,近义词代替,改写,加注,音译,删除和移译。文化因素对翻译策略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零翻译"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来词语不经任何形式的翻译直接进入汉语被称为"零翻译".零翻译在语言层面上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和统一性,在文化方面起到了一种潜移默化的颠覆作用.对于零翻译的熟视无睹和"开放、宽容、兼收并蓄"的态度造成了汉语语言的"集体无意识".如果不能正视这种"无意识",中国的语言及文化将成为西方语言及文化的殖民地.语言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纽带,是民族文化认同的最典型标志.在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时候,必须强化语言的民族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文化负载词是一个民族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本文主要探讨文化负载词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递,认为在翻译中,译者必须了解这类词所包含的文化信息,正确理解其在具体语篇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在翻译中采用释义、加注、信息的增删等方法传达文化信息,以使译文符合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文化接受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二者关系密切.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 也涉及文化问题,现今翻译被认为是一种以跨文化活动为目的活动.因此,翻译研究无疑应置于文化研究的大环境之下.而所谓的文化翻译就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各民族间的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结构"与"超结构"的共性和个性进行研究,探讨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翻译中存在着大文化与小文化的问题入手,论述了大文化就是文本整体所反映的或蕴含的文化,这个文本文化根植于某个民族、某个社会的整体文化之中;小文化就是蕴含在语言各层面的文化因素.一个文本的大文化是由整个文本的一个个小文化积累起来的,文本反映的整体文化及其植根于其中的社会文化只能移植或传递,不能翻译;词语和表达法中包含的文化因素可以翻译,也可以移植或传递.  相似文献   

15.
德里达“延异”翻译观启示下的武术专有项英译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专有项是武术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武术对外传播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德里达的"延异"翻译观对武术专有项英译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一方面,德里达的"延异"翻译观认为翻译过程中要更多体现对异质的包容,翻译的目的不是"求同"而是"存异";另一方面,武术专有项的文化性、形象性和专业性特征决定了武术中存在着大量英语文化中没有的内容和现象,构成了武术专有项的异质性,翻译时应该保存这种异质性,传达其中的民族文化内涵。为达到此目的宜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具体实践中可采用直译法、音译法或音译加注释法以及混译法。  相似文献   

16.
隐喻所包含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对翻译的影响不可以一言概括之,中西方学者在隐喻翻译方面的见解既有共识也有分歧,但既然翻译的初衷是交流不同文化中本来存在的东西,那么在隐喻翻译中还是提倡采用外国化的处理方式保留它本来文化中的内涵。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分析隐喻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仅仅一个"红"字就出现过许多次,人名、书名、地名、词曲和诗词中反复出现。而"红"字的涵义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对其翻译构成巨大挑战,从巴斯奈特领军的文化翻译学派对翻译活动中文化传递的主张来看,杨宪益翻译《红楼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异化策略,目的是为了保存民族文化;而西方翻译家霍克斯受当时西方社会文化的影响,更注重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更迎合西方读者的口味。  相似文献   

18.
商标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涵义.商标的翻译同任何翻译一样,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形式."归化"和"异化"是翻译实践中对文化因素处理的两种不同的策略和方法,由于地域文化不同及商业功利性目的的制约,对引起不同文化联想的商标词的翻译宜采用"归化"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语际间的翻译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种语言都从文化中获得生命和营养。所以我们不能只注意如何将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而要力求表达两种文化思维方式与表达情感方面的习惯。因此,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转换形式,更是不同文化的移植活动.翻译所涉及的不仅是两种语言,更是两种文化。译者不仅要掌握两种语言,还必须熟悉两种文化,以期作出更好译文。  相似文献   

20.
通过译例比较分析《红楼梦》杨宪益夫妇和戴维·霍克斯、约翰·阂福德两个完整英译本在文化词语处理时采取的不同方法以及达到的不同效果,我们可以认识到,在翻译行为中,译者应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和翻译要求,对文化专有项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从而取得特定翻译目的所要求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