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位是标志高等教育各层次所达到的学术水平的学术称号。国家为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当他们的学术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授予其相应的学术称号,例如学士、硕士、博士等称号。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大多数国家已建立起学位制度。各国学位分级不完全相同。大多数为“三级制”(即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如英国、法国、日本等国;也有“四级制”的,如美国就分为副学士(协主)、学土、硕士、博士四级;前苏联则分为副博士两级;而德国和一些欧洲国家”一般只有博士学位一级。另外,各国的学位授予要求也不相同,法国以学士为中学教育学位…  相似文献   

2.
学位是学术合格的凭证,也是走向社会工作的通行证,关乎学生的长远利益,学位纠纷近年来出现火热化,究其原因,一方面,作为学位规范“母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已显滞后。另一方面,高校特殊的“学术自由”地位,充当着学位“授予”,“拒绝授予”及“撤销”的主体,易与上位法律法规出现冲突。高校在行使行为、做出决定时应遵循“依据合法、程序公平、救济畅通”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一、学位概念的内涵及其本质、特点学位的基本内涵是学位获得者的受教育程度(及质量)、学术水平或专业技术水平、知识能力等级(或某门知识领域的学术等级)等的标志和称号。学位还是一种授予个人的体现其知识能力等级的头衔,是一种对个人终生有效的学术称号。学位的本质及特点。学位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但是,它所指示的内容(尤其是对与研究生教育相对应的高级学位——包括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来说)无疑具有交叉性。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关系辨析1.“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专用名词。2.学位(学位制度、学位工作)与研究生教育是共同生长和…  相似文献   

4.
房存 《成才与就业》2023,(10):42-42
讲诚信、不抄袭,坚持原创、不弄虚作假,是学术研究应当遵循的底线。我国的学位法草案近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草案明确,已经获得学位者的学位论文或者实践成果存在抄袭、剽窃、伪造、数据造假、人工智能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的,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决定,由学位授予单位撤销学位证书。这则消息一出,“诚信做人、扎实为学”的倡议再次被诸多网友提起。  相似文献   

5.
“双学位”是目前存在于许多高校实践中,却未在中央政策文件中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形式。各地对其都有所探索,但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对“双学位”效力不予承认的现象,损害了学位的权威性。文章从行政法的视角,将高校授予学位的权力作为一种行政权进行探讨,比较“双学位”的学位概念与一般学位概念,从学位自身特点、学位授予行为的性质、学位申请行为的性质三个方面,论证双学位之“学位”的合法性,找出现有问题原因,并为解决学位的社会承认问题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指出应当最终推动学位制度改革,将国家学位制度向大学学位制度演变,提高学位授予的自主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6.
专业学位是区别于学术学位的另一种学位类型,专业学位教育晚于学术学位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最早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独特的、完善的培养体系。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开展较晚,但发展较快,其进一步发展既面临挑战,也面临机遇。  相似文献   

7.
日本是个法制化较强的国家。在教育方面,日本政府颁布了《学制》、《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等;在研究生院方面,也颁布了《研究生院设置标准》、《研究生院设置审查标准要点》;在学位方面,颁布了《学位令》、《学位规则》。我们通过日本有关学位的法令、规则等的演变,看其学位的沿革。 一、颁布学位令、不断修订、日趋完善 日本于1868年进行明治维新,为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学习和引进欧洲的教育制度,在1872年颁布了《新学制》,开始了日本历史上第一次教育改革。为加强国家对学位授予权的控制,于1887年颁布了第一个《学位令》和《学位细则》,开始建立起学位制度。  相似文献   

8.
自实行学位制以来,到去年年底,我国共有1149名女性获得博士学位。而1983年只有一位。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一段时间,我国没有实行学位制。1981年,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制条例》,才开始实行学位制。12年来,荣获博士桂冠的人数达到12095人。我国女博士同男性相比,虽然数量不多,但就女性受教育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来说,仍然是非常可喜的。 这些女博士有三个特点:一是覆盖面广。除军事学门类因实行学位制较晚,尚未授予博士外,这  相似文献   

9.
学位授予的特点决定学位授予权是一种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共同作用的行政权。论文答辩委员会是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只对论文质量负责,学位评定委员会与论文答辩委员会是专业评价的委托关系。学位评定委员会把专属于自己的学位评定权力让渡给了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两者地位相等,责权一致,不存在隶属或者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经全体成员过半数通过”是以所有委员为计算依据,而不是实到委员的投票数为依据。学位评定过程中不应投弃权票,或者通过技术设计避免弃权票难题,在计票时弃权票不应计算了总票数之内。司法介入学位评定有其必要性,但司法审查仅限除纯学术评价内容之外的其他事项,还应允许学位申请人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10.
“学位”与“学力”迥然有异。“学位”是根据专门人才学业水平所给予的称号。“学力”是文化程度与学术造诣。按常规而言“,学位”高自然“学力”亦高,“学位”低“学力”不用说亦低。然而,纵观今昔,两者之间却不时出现反差:也有“学位”虽低甚至没有“学位”,但“学力”却超越高“学位”者;也有“学位”虽高,“学力”却低得出人意料者。昔日,鲁迅并没有“学位”,但凭其“学力”却当上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的讲师、教授。齐白石老人没有“学位”,连小学亦未毕业,却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他们之所以没有“学位”反被社会器…  相似文献   

11.
2009年7月10日,沈文钦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如何处理学术与行政的关系,这是世界各国大学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早期的大学一般规模都不大,往往实行“教授治校”的制度。蔡元培任校长时期的北京大学,由教授们组成的评议会不仅掌管专业设置、学位授予等学术事务,同时还负责经费预算、机构设置等行政事务。  相似文献   

12.
美国目前实行准学士、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分别代表本科和研究生两大类教育4级不同的学术水平。由于准学士学位只是读完2年初级或社区学院的资格证明,不是攻读学士学位的必经阶段,因此美国的学位制基本上还是3级水平结构。美国高等院校设置的学科专业名目繁多,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层出不穷,因此美国的学位五花八门,达2000种左右,但按学位性质,不外乎学术(研究)学位和专业(专科)学位两种。此外美国大学还颁授荣誉学位,此种学位并不反映学术成就,而是对那些对社会有杰出贡献者的承认。在美国,各高等院校之间的学位水平是很不一致的。准学士…  相似文献   

13.
学术评价权反映了高校学位授予权的本质属性,属于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中国现行学位授予权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导致学术权力被边缘化,相关主体权力行使界限模糊、权力运行规则不合理制约了高校学位授予权的有效实施。为此,需要加强大学章程建设,实现权力配置科学化、权力行使规范化、权力运行程序化,确立以教授治学为载体的学术权力在高校学位授予中的法律地位,突出学术权力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明晰学术评价权运行的程序性规则,公开学术评价的标准和内容,完善校内申诉制度,确保高校学位授予权的自主且合法运行。  相似文献   

14.
宁树藩教授,1920年10月生于安徽省青阳县,1946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现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位委员会主席、学术委员会成员,民盟复旦大学总支委员。宁先生从事新闻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已有三十多年历史,擅长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文革”前,宁先生参加了解放后最早的高校中国新  相似文献   

15.
授予同等学力人员学位工作是国家现行的向毕业研究生授予学位的渠道之外开辟的一条使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获得学位的渠道,为保证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工作的质量,提高此项工作的管理水平,必须建立学位授予单位内部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1998年10月17日南京大学内,一位在中国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的美国人与一位在美国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的中国人手握在了一起。闪烁的照相机和摄像机把这一幕变成了永恒。照片展示了那一刻的聚焦人物:前者是美国前总统布什先生,后者是一项“香港之最”的创造者、香港青年实业家林健忠先生。 林博士为何出现在南大授予布什名誉博士学位的仪式上?1999年11月12日,我踏进母校,南大发展委员会叶俊副主任和张士朗秘书长的介绍把我吸引住了。林博士把自己当作南大一员的动人故事。如一个个大特写镜头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17.
授予同等学力人员学位工作是国家现行的向毕业研究生授予学位的渠道之外开辟的一条使具有研 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获得学位的渠道,为保证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工作的质量,提高此项工作的管理水 平,必须建立学位授予单位内部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史上,国际中国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它是在国际文化关系中以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独特的学术,具有双边文化性质。一般说来,包括汉字文化圈在内,欧洲在世界上最早形成了具有近代形态的“中国学”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学位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和开发了一套功能完善的研究生学位申请及学位授予管理信息系统。学位管理作为研究生管理的一个子系统或大软件系统中的一个模块,开发研究生学位申请及学位授予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管理的整体效率。首先简述了开发研究生学位申请及学位授予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出研究生学位申请及学位授予流程。开发了研究生学位申请及学位授予管理信息系统,旨在优化工作流程,实行科学管理,提高办公效率。将该系统应用于高校学位管理,最后对该系统作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对研究生教育的有益补充 ,同等学力申请学位已成为提高在职人员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 ,满足用人单位对高层次人才迫切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对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研究 ,作者认为 :为确保学位授予质量 ,严把资格审查关、保证生源质量是基础 ;强化目标管理 ,确保学术水平是根本 ;健全规章制度 ,完善管理体制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