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决定论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它有时指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有时又指事物发展的确定性和可预言性,如此等等。笔者认为决定论有本体论意义上的概念和认识论意义上的概念两种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表述形式,两者不加区别的混同使用是导致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争论的根源,区分这两种含义是澄清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争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孙礼同志《决定论问题的再研究》一文,围绕着对必然性、偶然性及其与因果律的关系等的探讨,力图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作出新的解释和为它在机械决定论面前确立一道最后的分界线。文章一反传统之说,认为这两种决定论的真正分野,并不在于它们对必然性、偶然性和因果联系的相互关系通常所说的不同解释,而是在于是否承认世界上有“超决定论”的“纯粹的”“即无原因的偶然性”。机械决定论之成为机械决定论,就在于看不到此种偶然性,从而得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原本是严格决定了的,亦即绝对必然性的”结论。要同机械决定论最终地划清界限,就必须承认此种不受因果制约的偶然性;否则,就无法摆脱机械决定论的樊篱。因为“只要我们承认万事都有原因,承认因果联系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作者认为科学的革命性进展对哲学观念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进入本世纪以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创立使传统的因果决定论面临着被推翻的危险,科学规律在本质上是因果性的,还是几率性的?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便尖锐地向科学家和哲学家们提了出来。现代物理学和生物学的探索向我们表明:因果之间并不存在着刚性的联系和笔直的通道,而是充满了坎坷、歧路和变幻的烟云;素所被人们推崇的必然性不过是由无数偶然性所汇成的,于是,偶然性、几率性、选择性取代了必然性被推到了思考的首位。二十世纪科学观念的变革昭告人们,既然事物的发展变异方向是从大量偶然性中剥取出来的必然性,那么人的选择、人的开创和主观能动性便对事物的发展方向和未来状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史上,比较系统地提出过一系列科学理论评价思想的自然科学家,应首推爱因斯坦。他在这个问题上不仅有许多独到新颖的见解,而且他与哥本哈根学派长达几十年的关于量子力学的争论,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上是围绕着他关于科学理论的评价的观点展开的。所以他的思想对科学实践已经造成重大影响。我们对他的这些思想作些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决定论描述”、“因果描述”、“概率描述”、“互补描述”的严格分析性定义作出评论。二、简要介绍了决定论的不同形式,强调了严格决定论、决定论、非完全决定论等概念间的区别。三、借助于生物学哲学背景,分析了偶然性作为自然运行一种机制的本体论地位,表明了作者既非严格决定论又非绝对偶然论的立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的不同之处在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识到了偶然性对于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挖掘马克思唯物史观中关于"偶然性"的理论论述,借助阿尔都塞晚年所提出的"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这一概念,可以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作出全新的解释,也能回应理论界对于"历史决定论"与"历史目的论"的批评.  相似文献   

7.
《新学术》2007,(2)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使得人们在认识论上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既然外力是一切运动变化的原因,亦即外力与运动变化有严格的因果关系,那么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被严格决定的,机械决定论由此而产生。但用这种思想解释整体性问题时它的局限性就显示了出来。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非决定论的论战中,有一个不容回避的分歧焦点:如何看待人的自由意志。基于神经科学的里贝特实验,我们的基本结论是:(1)即使当代科学为历史非决定论提供了量子力学的实证依据,也不应当无视一个基本事实,即当代科学也为历史决定论提供了神经科学的实证依据。(2)人们可以从逻辑上拒绝历史决定论,但却不能无视里贝特实验对自由意志所做出的否决性检验。人们可以指责里贝特实验只是刻画了“物理现象”,而忽略了“心智现象”。但是,这种指责若要有说服力,就必须为“心智现象”提供实证检验,而不能仅仅给出“心智现象”的哲学思辨或“意识活动”的逻辑猜想。(3)即便科学实验证伪了自由意志的存在,也并不意味着人们从此就不再对自己的一切行为,包括违反既定的公序良俗甚至违法行为负责。(4)虽然里贝特实验并没有为否定自由意志提供终极判决,但是,里贝特实验的价值就在于,它对那些否定历史决定论的判决提供了相反的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9.
现代科学从不同方面对哲学的“规律”范畴以及与规律范畴相联的必然性、偶然性、因果性、决定论、可能性、现实性与范畴的传统诠释提出了新的问题。二十世纪后出现的量子力学、耗散结构理论、混沌理论、协同学、突变论、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新成就,实际修改着十九世纪以来形成的、在规律范畴上的机械决定论观点,把辨证的思维方式溶入决定论思想中。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法中规律范畴的研究,要求哲学工  相似文献   

10.
在学术界看来,西方科学的方法论精神似乎是不言自明的,比如尊重客观、有效、逻辑、理性等等。这些信念的合理性经常在系统认识论的框架内受到审查。但是,系统认识论的立场往往是科学精神的界限内的理论反思,因此,对科学精神自身的内在本质的揭示是无能为力的。本文从科学的方法论精神的根源处来回答它的实质和限度这一问题。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探讨,打破源于西方文化的知识概念的统治,以促动对知识概念的多文化的考察,这对理解和发扬我们自己民族的知识传统也是一个决定性的步骤。一、从精神活动出发我们用“根源”这个语…  相似文献   

11.
"偶然性逻辑"构成了拉克劳、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对偶然性逻辑的理解涉及如下三个方面:偶然性与意外性概念的区分以及偶然性与对抗、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联。偶然性与意外性既相关联,又有差异。偶然性逻辑是建立在具有否定性特征的异质性的基础上,而意外性则与异质性无关,是一种几率极小的可能性。偶然性逻辑是建立在对抗的基础上,而意外性则与对抗和异质性毫不相干;对抗具有一种启示性功能,因为它表明了所有客观性最终的偶然本质。偶然性逻辑并不是与必然性和客观性逻辑相对立的某种逻辑,而是某种纯粹的否定性的逻辑。偶然性与后马克思主义的霸权逻辑密切相关,霸权就是建立在偶然性逻辑基础上的政治链接实践,而意外性则与霸权无涉。  相似文献   

12.
关于量子力学争论的再思考亢一发爱因斯坦和哥本哈根学派的玻尔、海森伯等人关于量子力学解释问题的争论,是科学认识史上最著名的争论之一。科学上的争论过去、现在和今后都有,但不象这场争论那样影响深远,那样地引起注意。为什么这场争论会有如此特殊的地位呢?一方面...  相似文献   

13.
重大的社会危机往往首先表现为道德危机。以梁启超、章太炎、孙中山、陈独秀等人为代表的道德决定论是中国近代重要思潮之一。它产生的理论土壤是意识决定论和社会有机体说,它产生的社会根源是救亡变革的近代历史主题。它与中国古代道德决定论相比在内容上、形式上、目标上都有不同,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并在客观上刺激了传统文化,迫使其不得不迎接近代化与西方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陈国庆 《学术论坛》2006,1(7):43-46
任何物理理论要实现解释与预言的方法论功能,都应当以某种方式与经验相关联。量子力学形式体系是以非直观、非直接数学方式描述物理实在,只有将它们与借助经典物理概念描述的物理实在图景进行比较才能与经验相对应;但量子力学和经典物理语言体系分别蕴涵着不同的本体预设,描述实在的方式也相去甚远,用经典物理语言表述量子现象实在无法摆脱“言不尽意”的命运。因此,我们应以宽容、理性的心态对待量子力学各种解释尤其是对在量子力学创建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哥本哈根学派解释所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正> 决定论是承认一切事物具有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的哲学学说,在哲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历史唯物论,即是历史决定论。资产阶级思想家以“非决定论”来否认人类社会必然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人以“非决定论”和“选择论”来攻击决定论。有人以决定论的近代形态即机械唯物主义形态,来界定决定论的性质与特征,认为它是不科学的东西。同其他哲学范畴和思想观点一样,决定论随着人类科学与哲学的发展,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为了说明决定论的本义及其正确性,对于决定论同非决定论之争作出恰当评价,有必要研究决定论的历史形态。  相似文献   

16.
历史决定论讨论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关于历史决定论的问题,已引起国内学术界的普遍重视,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就讨论中的主要问题中的一些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历史决定论的界说 关于历史决定论的争论,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对历史决定论概念的不同界说的基础之上的。从目前研究的状况来看,对历史决定论概念的界说,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历史决定论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它与唯物史观具有同等的含义。根据这种  相似文献   

17.
1.在现代科学中,由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引发的哲学争论最为激烈,直到今天仍没有迹象表明这场争论会在近期内结束.2.哲学界大多数人都把这场争论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有人认为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是唯心主义的,比如金观涛、何祚庥都认为量子力学否定了客观实在性.金氏赞同唯心主义的立场,何氏批判之.也有人说哥本哈根派的诠释是唯物主义的.之所以会出现“见仁见智”的局面,一方面与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诠释过于深奥有关,另一方面也由于不同的争论者各自戴着不同的“眼镜”——唯物论的、唯心论的、机械论的、辩证论的等等.我认为这场争论的实质并不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而是辩证法与形成上学之争.因此,我们不仅应当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去评价量子力学,还应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研究它的思维方法.很多对于量子力学的哲学误解,都源于忽视其中的辩证法思想.只要我们比较一下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在思维方法上的差异,就会明白玻尔等人的诠释不是唯心主义.而是蕴含着深刻辩证法思想的唯物主义.罗森菲尔德称赞玻尔是辩证法的大师,是实情而非溢美词.范岱年教授曾撰文列举大量材料证明玻尔是唯物主义者.本文通过与经典力学对比着重介绍量了力学思维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8.
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争论旷日持久,它们都有自己的理由与证据。本文试图从决定论的概念、近代科学的要求和逻辑上来说明决定论和非决定论都是不完备的,它们之间只有相互依赖才能相对正确地解释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9.
从根源上看,“强制阐释”现象是西方经验科学下的知识观念在人文学科领域无法获得普遍有效性的结果,经验知识在价值领域的无能为力使西方文学理论最终走向“强制阐释”的歧途。儒家知识观念是一种不同于西方认识论的知识观念,它将“学”理解为个体的成长、体悟过程,所谓为学也即是个体完善自身道德素质、成就个性自我的途径。在这种知识理念之下所生成的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具有鲜明的感悟、体验特色。在当今文化语境下,这种指向人性本身的文学理论观念对于纠正西方认识论话语体系下的文学理论偏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孰是孰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在逻辑起点、处理对象、科学背景及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但它们的对立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它们的结合与互补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出自然界的规律性。与之相联系 ,非因果联系与因果联系一样都是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方式 ,偶然性与必然性一样也都体现自然界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