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马克思的原文和权威译文的表述看,“社会意识形式”、“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形式”三个概念是有严格区别的。马克思没有把“社会意识形式”与“意识形态”相等同,更没有把文学简单界说为“意识形态”。文学应归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极为复杂,将“审美”和“意识形态”组合成“审美意识形态”概念,并用此作为对文学本质的界定,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2.
陈鹤琴先生的幼儿园活动中的“五指活动”观念为指导、立足幼儿文学作品编写的幼儿教材文本,探讨幼儿教育在语文活动中体现的独特审美本质,以及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其承担的作用,进一步反思在幼儿文学自身特性和市场商业化利用、成人化的误导现状,指出幼儿文学的创作价值取向对幼儿教育利弊影响。  相似文献   

3.
很长时间里,文学理论上一直认为文学是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即Ideologie.而实际上,在汉语中,"意识形态"(Ideologie)与"意识"(Bewusstseins)、"社会意识形式"(gesellschaftliche Bewusstseinsformen)长期以来是混同的.人们把Ideologie译为"意识形态",但在一些影响很大的文学理论教材和论著中,"意识形态"一词又多指"意识形式"(Bewusstseinsformen).不同的译法和用法,导致了"意识形态"这一汉语词在当代文学理论中的复义性状况.如果依据已广为流通的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则只能说文学是可以具有"意识形态性"(ideologischer Natur)的"社会意识形式",而不能简单说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文学本质问题的研究一直都是文学理论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尤其在今天文学理论界过分追求新奇话语而忽略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的背景下,再次强调对文学本质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文学理论在不断走向丰富与发展的过程中,既有因为摆脱了本体论研究束缚而产生的对于文学现象研究的丰富多彩,同时也出现了因忽略本体论研究而产生的迷惘与困惑。经过近30年多元化历程的文学理论研究,如今面临的似乎又要回到问题的原点:文学本质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学本性认识的核心在“关系”,这种“关系”的初始内涵需要回到现代起始理论“表现说”下的“审美形式”思想中去考察。审美形式创造并非作家心灵的纯然表现,而体现为一种“反思性直觉”的创造方式,它内含了丰富的历史、社会、文化、心理等内涵。审美在性质上是一种“主体性关系话语”,“主体性”、“关系性”、“话语性”构成了审美形式认识的三个层次,而“关系性”既是审美形式的主体性和话语性中介,也是审美形式认识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话语实践与美和审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实践美学认为,话语生产是人类社会实践之一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虽然没有直接提出"话语生产"的概念,但是,在有关"语言"的一系列论述之中,已经包含了"话语生产"的内涵,在现代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视野里,"话语实践"或"话语生产"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范畴。话语生产(话语实践)不仅作为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的整体的一个成分对美和审美以及艺术起着总结作用,而且对于美和审美以及艺术有着直接的作用,尤其是对文学生产有着关键性意义,而且话语生产的类型变化也直接影响到美和审美以及艺术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学源于现实,文学的理想也在于达成与现实的审美对话,召唤世界向美生成。随着现代性的推进,对文学审美理想所持的乐观态度愈演愈烈,终于进一步扩展成审美主义的艺术期待。然而,文学审美果真意味着福音?事实上,由于文学中的符号隔离,以及主体审美态度的多样性,文学的审美理想与审美实践经常会出现偏差:审美有时非但没有导向解放与拯救之途,甚至还给人生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自由话语与必然话语构成了人类话语的两大体系。从权力存在形态的双面性即真理性与疯狂性、合法性与非法性,可以清楚地看到审美话语与必然话语之间特别是话语与寂力之间的紧张与默契;从文学与历史的话语本质差异与复杂关系,可以进一步揭示出文学作为审美话语的自由特性。  相似文献   

9.
文学的本质是形象。因为第一,文学语言的特性是它的构象性,本身并不是自足的,而是措向外部世界,目的在塑造形象,表现生活的感性形态,因此语言不能成为文学的本质;第二,文学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存在形式都是形象。认为文学的本质是形象,可能碰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反驳:一是认为形象没有普遍性,一是认为形象牲有非凡性。但认真分析,这两种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文艺学研究方向,应该走向自身,走向对人类文学的内在审美规律的存在性检讨和生态学探索.以此,文艺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应该是构建文艺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似该是文学话语形态.文学话语形态是由文学话语的文体形态、文本形态、时空形态、语词书写形态和生存修辞形态的网络构成.以此构成文学话语形态的网络生存的整体状态就是文学形态语义场.文学形态语义场是历史化的时代文学话语行为生成演变的动力场源.  相似文献   

11.
虽然每一部关于文学原理的教材都从各个角度对文学本质作出阐释,但是迄今仍然没有一个令所有人都认同的答案,然而这不但没有击退反而激发了今天众多的学者力图对文学本质进行说明的热情。21世纪的头10年来中国文艺理论界围绕文学与上层建筑关系问题进行了两次大争论,关于文学本质的问题仍旧是充满了讨论可能性。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图示为文学本质问题思考多元化,提供了更多讨论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深层审美心理对于人类关于艺术本质的认识具有深刻的影响。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的审美无意识,审美潜意识使得人们逐步认识到艺术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艺术的“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艺术的生产性;艺术的现实反映性。这些都在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中得到了如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世界文学语境的角度,论证了各文化区域文学审美特质与世界文学的关系。人类尽管在语言、文化与文学传统存在着差异,但是人类在情感上存在着相通性,这种相通性奠定了不同文学表述融合的基础,而这一基础的不断延伸又在于文学审美的独特性。这一关系是一种横向互动的和互补的关系。由于文学是人的审美创造,是人在审美意义上对于自身和世界的再现,所以,世界文学的基本模式就绝不是一体化的单一构成,而是以人的审美活动方式个体化为基础的、由无数样式为基本方式的文学形式。这种基础和样式并非是个体审美活动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人类突破时空界限所构成的新的精神生存和发展模式。人在更高形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基础上将不断获得更高意义上的精神解放。由此,人的审美能力、审美选择和审美情趣等审美个性将得到空前的尊重和实现。换言之世界文学提供了结构性的一体化,但在审美方式上则是极具个性化的时代。而具有世界眼光、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把握审美特质对于文学研究而言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学的审美本质和社会本质是文学不同层面的本质。以社会需要为基础的审美需要是人的高级精神需要 ,以社会生活为内容的审美关系是作家与生活、读者与作品的本质关系。作家个体审美意识的形成是社会群体审美意识长期“积淀”的结果。文学审美本质和社会本质的共同实现是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论意识形态的文学审美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理论已经深入人心。这一理论生成于20世纪50年代,是前苏联学者对教条主义和庸俗化倾向给文学理论产生的危害进行反思时提出的一个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我国学者在反思“文学为政治服务”这个口号的失误时也提出了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或“审美反映”的理论观点。如果对这一理论再进行反思也可看出它的未尽人意之处:它忽视了审美是艺术活动的一种自主性、自觉性意识;它没有看到审美本身也是一种意识;它把审美意识形态和其它意识形态看成平行并列关系是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它没有看到审美意识不光文学艺术具有,生活中也有审美意识;它没有看到文学除了有审美意识之外,还有非审美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庄子思想产生于诸侯混战的战国,他关注人的个体生存价值及其意义,不以社会取向衡量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仅以隐士思想解读庄子,便放大了其逃避现实的一面,忽视了绝大悲悯与批判的另一面。庄子认为社会的破坏力量源于精神上的遮蔽,他称之为“天刑”,这是人类最大的桎梏。然而,人虽然非本质化了,人的本性却是美的,人可以“复其初”,审美生存是人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7.
"五四”前后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探讨,深深地烙刻着"五四”文学革命的印记,并对20世纪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文学研究产生了至为深远的影响.站在21世纪的今天,对这一时期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探讨进行一番回顾,无论是对于总结上个世纪文学研究的历史,还是为21世纪的文学研究提供资鉴,都应该说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8.
从强悍民风中汲取力量,高扬刚烈雄强的新格调,是战时中国文学的一种寻求。作家对战时中国文学所作的多方面的开掘,既有将抗战激情直接转化为人物形象的刚健,更延续了“五四”以来对民族尚柔传统的反思,从而以一种巨大的现实渗透力充盈于战时中国文学的整个空间,使雄强成为“提升并迷住灵魂”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9.
论新历史小说的话语意义与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历史观念、导向、叙述形态三个方面切入文本,全面论证了新历史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不同,从而总结出新历史小说的话语意义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文学的本质是严肃的"游戏".以游戏为特征的艺术,正是人类获得自由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这包括三个方面:(1)游戏是人生命本能的一部分,是人类生存意识的一种体现;(2)游戏是怡情悦性的心灵享受,是自由和谐的审美境界;(3)游戏本身是手段也是目的.文学的游戏中包含着更高的旨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