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选取资本( K)、劳动力( L)、外商直接投资( FDI)作为投入变量,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GDP )作为产出变量,采用面板回归和 DEA 分析FDI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绩效。结果表明, FDI与我国经济增长呈正向相关,弹性系数明显小于资本与劳动力。我国的经济系统中,纯技术效率小于规模效率,总体技术效率不高。近年来FDI利用率越来越高,东中西部地区FDI利用率差异不显著。 FDI、资本、劳动力的利用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不断推进,其增长效应引发大量学术讨论,但未获得稳健的理论与现实支撑。从理论上分析资本账户开放的直接、间接影响路径与东道国经济增长动力之间的映射关系,增长效应与增长动力的结构性适配是关键所在。基于此,构建中介效应系统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规模扩张、追赶型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资本流入表现出对经济规模扩张、追赶型技术进步的显著推动作用,而资本流出的作用则不显著;当前,中国资本账户开放政策具备持续3年的短期增长效应,而追赶型技术进步增长红利的持续释放会对冲规模扩张的不利影响,于第6年开始保持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因此,结构化、周期化、叠加性的资本账户开放政策能够充分适配增长效应和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3.
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81—2007)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资本分为建筑资本和设备资本两类,利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阐释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利用资本质量指数调整设备资本存量,考察资本即期服务效率调整后的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设备资本投资中的体现式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4.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6%,占资本贡献的14.8%。技术进步贡献呈阶段性变化,且不同类型技术进步贡献出现分化。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贡献呈平缓下降趋势,而中性技术进步贡献呈现先降后升的V型变化特征,但降幅大、升幅小。因此若不从根本上扭转技术进步贡献的下降趋势,经济高增长将无法长期持续。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生产开放性和要素异质性的前提下,将内外资要素共同融入到生产函数中,运用1995—2003年28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考察转型期结构调整的绩效。我们发现,这一时期我国制造业结构变动引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较明显,而与一些文献认为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效率改善最明显的结论不同,本文发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大。从要素产出水平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规模效应不显著,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则处于扩大增长的阶段。劳动要素尤其是内资劳动要素在生产中的产出弹性普遍较高,这启示我国制造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不同要素使用比例,更加重视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在扩大吸引外资过程中,由注重引进物质资本转向重视外资对我国人才培养和管理理念熏陶。  相似文献   

5.
利用我国31个省区1997—2009年面板数据建立随机生产边界模型,运用K-L方法进行税收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结果表明:我国税收征管效率连年大幅提高是税收超增长的主要原因,潜在税基的扩张(即前沿面的外移)是税收超增长的第二推动力量;而从规模效率上来看,税收增长表现出经济发展的规模效率和人力投入的规模无效率,总体贡献值在2000年以后常年为负。应提高税收征管技术效率,进一步发挥技术进步在税收增长中的作用;并精简机构,控制税务人员数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高增长高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关于技术进步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本文采用可分劳动DSGE模型分析框架,模拟技术进步对我国产出和就业的作用。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产出和就业增长影响的不同步性是我国高增长高失业并存的重要原因,即技术进步促进产出增长的同时就业人数没有同等幅度增加,产出增长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相对减弱。模拟结果还表明,技术进步会使投资增加,资本会替代劳动,但即使去掉技术进步造成的资本对就业的不利影响,技术进步依然促进了就业的净增加。技术进步不是我国高增长高失业并存的原因,相反,技术进步促进了产出和就业的共同增加。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全要素生产率(TFP)估算的方法,分离并推算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对湖北经济长期增长的贡献,实证的结果表明:资本要素投入是主导湖北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力量,劳动力要素投入对湖北经济增长的作用微弱且呈持续下降趋势,技术进步对湖北经济增长的作用起伏很大,但近年来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增强;而且湖北经济增长主导力量目前正由资本要素投入转向技术进步.因此,要进一步促进湖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提高资本投资效率和人力资源素质.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技术创新的商业化转换,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8.
李爱  盖骁敏 《西部论坛》2021,31(6):34-48
生产资料的不断积累和更新带来经济系统中各产业的资本深化,资本深化又带来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有偏技术进步则使不同要素的技术效率发生不同的变化,影响各要素的投入结构和产出效率,进而推动产业升级.采用1998—2019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程估计要素替代弹性,并测算各行业的劳动技术效率和资本技...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随机前沿的方法,对1993-2006年中国全部二位数工业子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进行了重新估算和分解。我们发现:(1)由随机前沿的方法估计出来的工业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明显低于现有的研究;(2)我们将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解之后发现,只有技术进步(TC)是持续改善的贡献因子;(3)资本和劳动要素配置效应的变化(AEC)明显受到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尤其是在1990年代后期国有部门的战略重组之后,工业部门的劳动配置的扭曲主要为资本的持续扩张和就业负增长所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80-2007年期间的数据对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支持内生增长模型。它表明:(1)总量生产函数表现出规模收益递增;(2)企业投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巨大、显著的;(3)政府投资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正的效应;(4)人力资本在产出扩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物质资本积累与人力资本积累能够产生正的外部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整体技术效率呈现波动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差距在缩小;整体技术进步则始终呈现上升趋势,但差距在拉大.中国城市劳均GDP与劳均资本、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从长期看,劳均资本、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总体上对城市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对比短期调整效应后可以发现,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资本集聚效率并不均衡,吸收大量资本的发达城市并没有表现出更高的投资效率.而且,由于发达窗口城市经济增长绩效的长期均衡关系具有"超强稳定性",最终将会使得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绩效差距更难以收敛.  相似文献   

12.
随着广西工业规模迅速扩大,工业能源消费量快速增长.在工业能源密度下降过程中,技术效应贡献较大,而结构效应促使能源密度上升,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内部行业结构不合理,能源密集型行业投资过快增长.新型工业化能从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两个方面提高能源效率,因此,要做好广西节能工作,应推进新型工业化.  相似文献   

13.
从产业和行业层面解析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产业和行业在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中发挥了不同作用。总体来看,就业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小于资本扩张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产业层面分析,第一产业基本呈经济偏向型,第二产业呈显著经济偏向型,而第三产业则呈就业偏向型;农业技术进步加快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村第三产业在就业弹性下降的同时吸纳就业能力却在增强。从行业层面看,农林牧渔服务业从业人数增势明显,农业从业人数迅速减少;工业内部各行业基本呈经济偏向型,建筑业则呈就业偏向型特征;第三产业各行业,除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以及其他行业外,其余行业均呈经济偏向型特征。从社会需求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社会服务业目前虽呈经济偏向型,但未来吸纳就业的潜力却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14.
李平  陈星星 《东南学术》2021,(2):97-11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新能源产业前景广阔,“十四五”期间有望加速迈进.新能源资源能否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全要素生产率如何变化,其驱动因素又具有何种特征,都对未来新能源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企业数增加近40倍,新能源行业规模迅速扩张,技术效率值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M”形趋势.中国新能源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呈现相反趋势,技术进步变化对新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高于技术效率变化,新能源企业技术尚未达到生产前沿面.从新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因素看,工业增加值与开放程度对新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研发投入和政府规模对新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外商直接投资和城镇化水平均对新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产业结构演进的角度对新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进行因素分析。主要结论:一是新疆总体的产业结构演进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整体贡献度偏低。二是近10年来,全国产业结构演进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下降趋势有所减缓的同时,新疆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构演进效应达到峰值。三是2000年后,资本增长对新疆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出现明显下降,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则高达54.48%。四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过程中,新疆产业结构演进效应将逐步让位于净技术进步效应。基于此,文章认为应从增量调整的角度来提升产业结构演进效应对新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作用,不断加大技术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管理改善等广义的技术进步作用,使新疆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历史数据,构建了新疆 C-D 生产函数。采用 HP 滤波法估计潜在就业人数、趋势要素生产率,计算潜在产出。通过比较潜在产出与实际产出的大小,将1979~2011年新疆经济波动划分为三个周期共七个阶段,深入分析每个阶段经济的波动及经济增长的源泉。分析得出:新疆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技术进步增长率和贡献率上升时,资本贡献率下降,经济增速上升;技术进步增长率和贡献率下降时,资本贡献率上升,经济增速下降;技术进步的年均贡献率低于2%,新疆经济增长方式属于粗放式增长。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效率的重要指标,推动四川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通过测算1998—2016年四川省全要素生产率,对四川省经济增长源泉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资本因素、劳动力因素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基于四川省经济发展现状,提出资本转移和劳动转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数据经过采集、清洗、存储、加工等各环节,不断积累价值形成数据资本。基于数据价值链的视角,使用成本法和增值法估算价值层面的数据资本形成额与数据资本存量,用存储规模法估算物理层面的数据规模,基于数据资本估算结果利用省级面板模型估计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发现:2003—2020年间,我国数据资本形成额、数据资本存量在总量和人均上均实现大幅度增长,增速明显快于GDP增速;2011年后,数据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和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均明显超过之前阶段,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重要动能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方法),开展对中国经济增长中金融贡献分解的研究.通过构建GDP总量分解模型,把银行业金融贷款L(Loan)总量投放对GDP变动的总影响拆分为活动效应、结构效应、效率效应等,以深入揭示和分析二者之间内在的动态因果驱动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金融对经济的支持视角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投放活动效应对GDP变动总效应的贡献最大,是主要驱动力;结构效应则对GDP变动产生较不明显的负向影响,主要原因是由于信贷规模向东部的集中;效率效应在正常年份对GDP增长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适宜技术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我国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中典型省份近年来在资本、劳动力上的投入和经济增长率相关数据的整理,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模型,用E-views软件对样本进行了计量回归分析,计算得出了各省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资本贡献率及劳动力贡献率;然后结合各省自身要素禀赋的特点,深入细致的比较分析了不同地区技术贡献和经济增长存在差异的原因;最后作了总结并得出结论,指出在技术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要采用适宜技术才能使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经济得到最大程度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