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44至1845年中俄政府间大规模互赠图书是中俄文化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第12届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成员王西里学习藏语和研究藏传佛教是俄国方面索要藏文《甘珠尔》和《丹珠尔》的直接原因,而翌年俄国回赠中国图书是采纳了传教士团领班佟正笏的建议。清政府将一套北京版藏文《甘珠尔》和《丹珠尔》赠予传教士团,而理藩院对俄国赠书最初的整理工作则是在传教士团协助下完成的。国人始终未能很好地利用俄国赠书,而清政府赠书却对于俄国的藏蒙文化及佛教研究产生了推动作用。由于清政府的柔远抚夷策略以及传教士团所具有的外交职能,这件本应对中俄人民互识产生推动作用的文化盛事又不免被披上了一层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2.
从1715年向中国派出首届传教团,俄国政府即开始了对这个特殊驻华机构长达两个多世纪的经营。18世纪圣务院和外务院的指令以规范传教团成员行为和责成其学习满汉语及搜集情报为主旨。从第十届起传教团的活动主要以外交部1818年指令为依据,重心转向中国研究和情报搜集。1861年俄国驻华公使馆设立后,传教团专由圣务院领导,传教布道成为其主要使命。1902年外交部和圣务院等部门决定将第十八届传教团领班晋升为主教,意在满足中国东北地区俄国侨民的宗教需求,同时不放弃北京这个东正教据点。事实表明,占领中国领土和攫取贸易利益始终是俄国政府制定传教团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其在中国的宗教存在不过是实现核心利益的手段而已。  相似文献   

3.
在清代,中俄两国的边界线长达一万多公里,是世界上两国间最长的边界线。在有清一代的260多年间,中俄两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复杂而频繁的关系。清朝初年,俄国曾入侵黑龙江流域,从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后,至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前,中俄两国的关系虽然也有比较紧张的时候,但一般说来,还是比较友好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为西方列强和俄国竞相侵略的对象,俄国和中国的关系,主要是侵略和被侵略的关系。我国对清代中俄关系的研究,如果从康熙时期的萌芽状态算起,至今已有300年的研究史了…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下半叶,中俄两国都处在激烈的社会动荡之中.恰在此时,俄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中国.他们著书立说,介绍中国的文化、历史、哲学,热情支持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由于他们的出色工作,使中俄文化交流向着更广泛的领域迈进了一步,这其中包括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冈察洛夫、契诃夫等人.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学人     
本刊作者李随安,1962年生。1984年毕业于安庆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俄关系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黑龙江省重点学科“中俄关系史”后备带头人,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秘书长。出版《中苏文化交流史(1937-1949)》、《马忠骏及哈尔滨遁园》等专著。主要从事中俄文化关系、黑龙江地域文化研究。在本刊发表论文《试谈50年代的中苏文化交流》(1992年第6期)、《抗日战争时期的中苏文化交流》(1994年第2期)、《苏联文学与中国的抗日战争》(1995年第5期)、《试论黑龙江地区文化的几个特点》(1998年第1期)、《地方政…  相似文献   

6.
郝建恒先生,1928年生,山西榆次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现兼任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顾问、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委员、黑龙江省外语学会理事长、黑龙江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等职。是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教学、科研、翻译工作50年。出版俄语、俄苏文学、俄国历史及中俄关系史等方面的书籍37部,发表论文数十篇。1996年俄罗斯科学院授予荣誉博士称号,“以表彰他在中俄关系史研究和在中国翻译、传播俄罗斯文学和文化作品方面的卓越功绩”。郝建恒先生不仅是中俄关系史专家、翻译家、俄罗斯学家,而且还是文化活动家。有好些媒体称他是“中俄文化交流的使者”。1999年10月6日荣获俄中友协颁发的俄中友谊功勋荣誉章。他的传略被辑入50多种中外辞书和文集。  相似文献   

7.
18世纪是俄国汉学诞生和俄国中国观演变的重要时期。俄国早期汉学家以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为基地,长期在中国生活,学习汉满语言,翻译中国典籍,研究中国历史文化。他们对中国文献中关于上古史的记载深信不疑,对儒家思想和伦理道德充满敬意,对贤明帝王的统御之术和历代名臣的治国思想表现出浓厚兴趣。在早期俄国的中国知识建构和中国历史文化观的形成过程中,俄国汉学家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8.
俄国汉学若干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世纪是俄国汉学的前汉学时期,以后又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8世纪的创立阶段、19世纪上半期的民族化阶段、19世纪下半期到十月革命前的近代化阶段。俄国汉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中实用性、官方性、民族性和手稿多四大特点表现最为明显。俄国汉学家在中俄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俄国思想文化变迁的影响极为有限。  相似文献   

9.
有清一代先后来华的各类外国传教士和传教团体当中,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是比较特殊的一个.  相似文献   

10.
喀什噶尔瑞典传教团是瑞典行道会派往中国传教的诸多传教组织之一.从1892年抵达喀什噶尔传教到1938年被盛世才驱逐,瑞典传教团在喀什噶尔进行传教和社会慈善活动近半个世纪.《中亚的传教与变革》是这一历史的缩影,反映了传教团的传教活动历史和传教士视角中的近代喀什噶尔社会.这些史料和数据为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19世纪末和20世纪头40年喀什噶尔社会状况提供了许多素材.  相似文献   

11.
俄国修道院是修道士居住、修行和学习的场所。修道院在发挥传教、教化、社会保障、经济、政治和防御等多重作用时,也担当着重要的文化职能。革命前,俄国修道院致力于创办学校,发展大众教育和职业教育,修道院在图书的抄写、撰写和保存以及教会文物保护方面都作出重大贡献。修道院积极从事手工制作活动,既传播了东正教信仰,又传承了俄国的手工艺术传统。修道院的文化教育活动,保护了俄国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了俄国的文化传统,完善了俄国的历史文化体系,修道院也因此在俄罗斯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王智娟 《西域研究》2007,(1):116-120
浩罕国,一个已消逝了的中亚汗国,鲜为人知,但它在中亚史、新疆史及中国边疆史上却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了中国西部地区与俄国共同边界大致走向为:“沙宾达巴哈之界牌末处走,往西直至斋桑淖尔湖,自此往西南,顺天山之特穆尔图淖尔,南至浩罕边界为界。”①问题便是,浩罕是个什么政权?它的来龙去脉是什么?与清代中国有什么关系?这是研究中亚史、新疆史、中国西部边界沿革和中俄关系史时不容回避的问题。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潘志平研究员以“十年磨一剑”的功夫撰写了《中亚浩罕国与清代新疆》,于1991年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基督教文化的研究有相当大的进展,究其动因,一是得益于国人对基督教认识的深化,二是得益于东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展开。最近读到王晓朝教授在英国留学期间完成的博士论文的中译本《基督教与帝国文化:关于希腊罗马护教论与中国护教论的比较研究》(东方出版社,1997年9月版),总的印象是,该书的理论架构有创新建树,方法论值得学问中人借鉴。基督教是一个传教性极强的世界性宗教,它几乎从一开始就越出民族的范围进行传教活动,想把其福音信仰传给世界上的每一个民族。基督教福音传播的历程充满着这种宗教与各种民族…  相似文献   

14.
中俄是两个相邻的大国,在近三百年的交往中茶叶贸易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中俄两国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因此,探索一下中俄茶叶贸易的历史,对于研究中俄经济史乃至中俄关系史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十六世纪初,随着西方殖民者的东浙,茶叶很快传入欧洲。1618年中国茶叶首先经荷兰商人由海路传入俄国,1638—1640年俄国使臣到达我国西北地区,阿勒  相似文献   

15.
基于历史原因,俄罗斯侨民在很久以前便来到中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居住在黑龙江畔的俄国侨民和中国居民之间的各种问接交流所显示出来的影响越来越大。正是通过这些俄国侨民,中国居民了解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教育方式,也对此后中俄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有着很大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何小莲 《社会科学》2003,13(3):104-109
藉医传教是传教士间接传教的重要方面 ,来华传教士在这方面进行了艰苦努力 ,结果 ,西医开始越来越多地为中国民众所接受 ,科学的观念也渐入人心 ,而传教方面并未达到他们预期的目的。本文通过对《中美望厦条约》谈判重要细节、林则徐请伯驾治病、李鸿章资助教会医院、谭继洵妾为传教士立碑等事件的分析 ,说明西医何以具有巨大的文化穿透力 ,进而阐释异质文化交流中的共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东北亚区域的中俄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肃 《理论界》2005,(5):154-154,210
随着各国间经济和社会活动的频繁交往,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意义。在中国东北地区,中俄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对双方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和借鉴作用。在当今时代,中俄文化交流对中国的东北地区文化进步亦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维特与1895年中俄四厘贷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95年的中俄《四厘借款合同》和《声明文件》,是俄国对华经济侵略方式发生转变的标志,是中俄经济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特点;沙皇政府和维特在中俄四厘贷款中的决定作用;中俄四厘贷款的性质及其历史后果,并对维特本人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林乐知在华的文化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美国传教士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在华活动及其特点可以看到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个特殊现象,这就是众多的传教士到中国传教,结果是其追求的基督教文化并未真正在中国生根开花,而服务其传教目的的那些西方的教育、科技、新闻出版等先进的文化却得到广泛的传播.这种"种瓜得豆"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世界文化交流中较特殊的一面,也说明宗教文化的传播必须有科学的传播机制和良好的接收机制,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0.
<正>海外汉学,顾名思义,就是海外学者对中国文化所作出的研究。他们运用西方的理论和学说,通过独特的视角和见解,对我国文化学说进行研究。阎国栋教授著的《俄罗斯汉学三百年》就是这样一本书,他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客观的立场,由中俄文化交流开始,引发了俄罗斯对汉学研究的开始。《俄罗斯汉学三百年》是学术丛书《列国汉学史书系》中的一部,由学苑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系我国学术史上第一套汉学史书系。该书由阎纯德教授、吴志良博士主编,汇集了一批既谙熟外语,又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