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文学领域,语言的选择不只限于工具性的意义,在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民族作家采用哪种语言作为创作语言,除了一般采用本民族母语外,更多地受到主体民族的语言价值、社会功能的掣肘。本文试图从双语身份、民族双重视角和文化对话等三个方面分析当代藏族作家的汉语创作。当代藏族作家以双语身份活跃在中华文学百花园中是历史的必然。当代藏族作家的汉语写作,客观上体现出一种双重视角,表现为不同文化的对话与交融,集中体现了当代藏族作家当下的"在场"意识,以及对自身民族文化身份的确认与重建。  相似文献   

2.
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自我确认的最重要的基础与标志之一.日伪为更好地推广殖民政策,削弱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意识,在沦陷区实行日语殖民教育.异族的统治令沦陷区作家强烈地体会到民族语言是精神的原乡,他们在沦陷语境中坚持汉语写作,保存民族意识,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语言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的进程中看似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但实际上其内部的肌理却早已被部分殖民。翻译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中介,其语言是最先被殖民的汉语,带动并影响了中国文学语言的殖民化走向。与此同时,很多清醒的中国人发出了捍卫汉语"纯洁性"的呼声,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文化对汉语的进一步殖民。在后殖民语境下,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文学语言不可避免地成为西方殖民的对象,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民族化建构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论文以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的作品为例,揭示汉语写作怎样成就了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三个方面的独特价值.1.融文人创作和民间故事、传说蕴涵丰富的神话母题素及民歌为一体,为文学史家和民间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叙事性文本形态.2.汉语平台上民族文学中所描写的神话及民间传说、习俗地理特征等地方性知识得到了文学性表现,形成了各民族神话的比较机制及诗性智慧的再发现和启示.3.汉语写作的民族文学作品具有特殊的文化认同意义,民族文化身份认同表现为双重性和动态性.他留给我们的思考在于:在汉语写作平台上,民族作家如何才能在坚守民族身份特征的基础上,坚守作家的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多元文化并存,少数民族作家们的汉语写作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边界性.现代文学时期,蒙古族汉语作家的边界写作呈现出多重文化的冲突、多种语言的混杂及文化身份的模糊等特征.他们的存在解构了汉民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的二元关系,为各民族文化的沟通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空间,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直接、最敏感的要素。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态等诸方面的变化 ,词汇要不断地创新、充实、丰富。从词汇的角度 ,选择俄汉语语言中的新词新语 ,从造词、词语结构和词语使用几个方面 ,探索俄罗斯民族和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印记 ,以说明作为重要文化现象的语言 ,必然受到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汉语外来语音意兼译方式及其文化心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接触日益频繁,汉语对于外来语的吸收,也有了新的变化,即更多地采用了音意兼译的译名方式;同时,汉语还以一些外来词作词根,造出了一系列的新词语.外来词能否融入汉语词汇系统,还要受到民族文化心理中的求新心理、求美心态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直接、最敏感的要素.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态等诸方面的变化,词汇要不断地创新、充实、丰富.从词汇的角度,选择俄汉语语言中的新词新语,从造词、词语结构和词语使用几个方面,探索俄罗斯民族和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印记,以说明作为重要文化现象的语言,必然受到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应有现代口语、改良文言和现代书面语这三类语体,而现代书面语体中尚有现代白话语体、现代规范语体和现代翻译语体的分别。翻译语体在文化实践中主要用于外国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翻译,其在表述风格和语体规范方面有别于已经形成相对稳固的联系与制约关系的汉语白话和现代汉语书面语。汉语文学中的翻译语体,既是注重翻译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必然结果,也是这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对于本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做出的特别贡献。翻译语体及其语言体式的高规格定位是现代汉语重要的语言特色。中国新文学在语言方面最重要的建树是找到了用现代汉语书面语体进行文学表达的路径,而翻译语体是现代汉语书面语体中的特殊形态,反映了中国新文学界对翻译文本特别尊重的心态。翻译语体的形成及其在文学文化建设中的出色应用,使得现代汉语在处理外来文化、引进外来文化和文学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能够发挥更加卓越的作用。现代汉语拥有翻译语体这一文化优势,能够非常成功地将外语语言文学资源转化为汉语语言文学资源。汉语的翻译语体实际上从一个卓有成效的翻译渠道拓展了汉语文学的文本范畴。翻译语体构成了中国新文学语言体式的一个重要分野,其成熟的形态还为现代创作...  相似文献   

10.
自台湾新文学诞生以来,其乡土小说中一直存在明显的"杂语"现象,即其普通话中混杂了较多的方言、文言和外来语成分。台湾乡土小说中的"杂语"现象除了源自日据时期汉语传统的中断外,还与新文学发生时新旧语言转换不彻底、语言建设过多地倚重方言有很大关系。而作为一种"症候","杂语"现象背后又反映了意识形态的混杂,即不同语体中更多地包含了民族的、文化的或政治的诉求。另外,语言是一个作家身份认同最明显的标志,这种"杂语"现象也显示了一些作家身份认同上的迷惘与混乱。  相似文献   

11.
从翻译研究角度探讨汉语语言文化之反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西方英语语言文化的强势殖民渗透,汉语语言文化日渐欧化、殖民化。中国语言文化面临被边缘化、被殖民化甚至是被抛弃之危险。论文着重探讨如何从翻译研究的角度进行汉语语言文化的反渗透,解殖民化运动,以推广和弘扬大中华文化之精髓,确立汉语语言文化屹立世界语言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12.
汉语成语和俄语成语都是语言的精华,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分别记录了本民族的政治历史,反映了本民族的经济生活,透视了本民族的文化心态。从它们的特征和数量入手,研究汉语成语和俄语成语的语源,研究汉语成语和俄语成语所涉及的对象,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对创作经验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汪曾祺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文学语言观.他从对汉字及汉语独特现象的分析入手,对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文化性、流动性和暗示性等总体特征进行了阐释,确立起了准确平淡、俗不伤雅的审美标准.其理论的突出特点是发挥了汉语的特长,续接了民族文化传统,带有强烈的本土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张卫中 《兰州学刊》2010,(3):163-165
“五四”与新时期是20世纪中国文学语言成就最大的两个时期,二者之间很难做出孰优孰劣的判断。但“五四”时期,汉语刚刚经历剧烈的语言转型,难免有粗糙、混杂之弊。新时期的文学语言有两个明显进步:首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融合与协调,汉语克服了早期语言的混杂与生涩,充分显示了融合与成熟。其次,与现代30年文学语言整体的朴素与平实相比,莫言、苏童、林白等作家创造了绚烂与富丽等多种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语言学角度看,语言不仅仅是表达的工具,更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构建着后人的主观经验和文化世界。如果说,民族语言积淀着民族的文化和世界观并以此构建民族成员的文化和世界观的话,那么,民族的文学语言主要积淀本民族的以审美情感、经验为核心的审美文化,并以此构建本民族成员的审美经验和审美观。因此,植根于民族语言传统,且能将这种语言传统中的民族审美文化内涵与自身当下人生经验和情感融通起来的作家,其创作的作品在表达个人当下独特的人生经验和情感的同时,往往积淀着丰厚的民族审美文化意蕴,显得浑厚自然。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我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是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奠基人.他不仅在小说、诗歌、杂文的创作中,为汉民族共同语的丰富与规范化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文学语言问题上所发表的一系列精辟见解,以及为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确立所进行的斗争,对于我国语文改革运动的发展,也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鲁迅关于文学语言问题的这些重要论述与可贵实践,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17.
胡志明  秦世琼 《江淮论坛》2010,(6):162-169,175
阿来作为藏民族作家,深受藏汉文化的双重滋养。其藏地系列作品以鲜明的人类学叙事风格,对藏地社会的地域文化进行了一场民族志式的文化书写。以文学的语言之美表现人类学文化事像之真,其作品既是一组展示文学语言之美的"艺术创作",也是一系列关于藏族社会历史与文化事象的人类学的"深描"。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流亡日本后,潜心学习和钻研日语,在译介西方思想文化的过程中,大量使用日语词汇,这些从日语借用过来的词汇不仅使汉语词汇更加丰富,同时也给我们在接受近代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过日文报刊、书籍,借用日语词汇,进行思想启蒙,不仅加快了新思想的传播速度,而且也大大地丰富了祖国的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19.
延安文学语言变革是20世纪中国文学语言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纠正了“五四”以来汉语书面语过分欧化的倾向,通过引入方言土语给现代白话注入活力.1940年代解放区领导人本来是想通过改变语言使文学更好地为政治服务,但这种政治的强力介入倒有效地纠正了现代白话的某些弊端.毛泽东在《讲话》中对工农兵方向的确立,督促作家立场与身份认同的转变,以及解放区“本土”作家的加入对文学语言的转型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语言焦虑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一大障碍,我们对教学对象的语言焦虑研究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文章从民族心理、文化差异及韩语、日语和汉语的同源关系等方面分析了韩日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特语言焦虑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进而减轻他们的焦虑,促进他们的汉语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