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的犯罪治理活动主要是在运动式治罪和日常性治理这两种犯罪治理模式的组织、设计与引导下运作和开展的。从文化视角出发、以文化的规范性为分析工具,着重对运动式治罪模式和日常性治理模式进行文化研究,并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制度、文本或话语四个层面上对前述两种犯罪治理模式进行文化规范性反思与解读,从而开放出"运动式治罪的式微与日常性治理的兴起"这一关涉犯罪治理发展规律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城市文化治理是在一定范围的城市空间内,政府、社会和市民个体在价值观、生活实践和物质实体等层面多元合作、协商共治的过程。城市文化治理的空间谱系研究从中观和微观层面将城市文化治理视为具有空间上的连续性,挖掘其在不同层级但又相互关联的城市空间中的开展过程。随着城市"微更新"的发展,我国的城市文化治理逐渐从大尺度空间向基层空间下沉,街区、社区和楼道构成了城市文化治理的空间谱系。城市文化治理在街区空间注重官方意识形态的引导,在社区空间注重社群文化和社区共同体的建构,在楼道空间注重居民个体文化参与行动的激发,三者共同构成了国家、城市、社群和居民个体之间多元互动与协商合作的空间治理实践。  相似文献   

3.
伴随网络犯罪的逐渐高发,网络犯罪的罪名体系不断扩张,对于制裁不断异化的网络犯罪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网络犯罪的急速变异,刑法对于网络犯罪的制裁与评价却相对滞后,罪情与法情的现实尴尬不断呼唤刑法新罪名的制定。《刑法修正案(九)》在以往立法经验的基础上,从制裁以信息网络为对象的犯罪,转而同时制裁以网络为工具和以网络为平台的犯罪,尤其关于网络犯罪治理的空间思维不断增强。面对网络犯罪罪名体系的扩张,网络越轨行为的犯罪化根据迫切成为当前亟需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空间重组与新产业价值链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产业价值链被中国发达城市"切割",导致由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聚集而成的新产业空间快速生长,并成为统领城市和区域空间重组的主导力量。不同类型、主题的产业空间通过集聚—扩散—升级—再集聚—再扩散,构成开放型的新产业价值链空间,优化了城市产业空间布局,提升了城市空间价值,并推动了城市空间的多元重构,促进了当代中国城市的发展转型与能级提升。  相似文献   

5.
仇恨犯罪是对社会具有强烈负面影响,对社会安全与稳定造成严重冲击的类型化刑事案件。基于这种理解,现阶段我国社会频繁出现的、带有明显的仇恨动机的报复社会性犯罪和群体性暴力事件都属于仇恨犯罪的范畴。对2010年以来国内发生的35起典型仇恨犯罪案例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发现仇恨犯罪的深层次影响因素:社会结构性失衡是社会个体仇恨情绪的逻辑起点;社会底层的病态心理是促生仇恨动机的初始形态;传统的法外复仇文化对仇恨犯罪具有发酵作用;现阶段社会治理中的"压力控制型"治理模式则对仇恨犯罪具有反向激励作用。在全面、客观认识仇恨犯罪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当下我国仇恨犯罪的预防应遵循治标与治本结合、打击与预防并举的方针,具体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国家治理现代化聚焦于网络犯罪领域可概称为“网络犯罪治理现代化”。网络犯罪治理现代化囊括了网络刑法规范体系的现代化和网络刑事司法体系的现代化,网络刑法规范体系的现代化是网络刑事司法体系的现代化的前提。网络犯罪治理现代化的立法实践经历了迷失、兴起以及完善的演变历程,这实则是计算机犯罪、网络犯罪和网络空间犯罪因应变化治理过程的体现。网络犯罪治理现代化的立法实践在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历程中蕴含了维护秩序、保护法益以及保障人权三大功能。网络犯罪治理现代化在立法过程中存在着立法理念滞后、罪质存在缺陷以及罪量存在失衡等诸多现实问题。新时代网络犯罪治理现代化的治理方案应从两个维度展开:既包括转变网络犯罪立法理念,适度扩张网络犯罪圈层;又包括修改现行网络犯罪条款,使罪质与罪量的规定得以规范。  相似文献   

7.
城市治理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政 《学术研究》2007,(7):63-68
城市治理近年来成为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在对城市治理的含义、城市治理的理论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市治理与普通意义上治理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并对中国城市治理的实践作了探讨,分析了中国的城市治理在实践上的如下方面治理的实施在发展时序和空间上有别于农村;城市治理的政治体制背景;城市治理的实际操作模式;最后,文章提出了今后中国城市治理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律保障,梳理我国环境犯罪研究脉络与研究重点对后续理论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1992--2022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614篇刊载于核心期刊的环境犯罪研究论文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与可视化技术,运用作者关键词耦合分析、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等方法,对样本数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了分析处理,得出了时段内国内环境犯罪研究现状、重点与发展脉络。结果表明,国内环境犯罪研究经历了明显的三个阶段;环境犯罪研究存在核心作者群,研究主题趋于集中,但作者间的合作程度较低,研究机构集中于高校,实务部门的参与程度较低;环境犯罪研究的热点与重点主题,集中于环境犯罪的基础理论研究与犯罪治理对策研究,这与国内刑法学研究范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暗网的匿名性、加密性和跨国性特征,使暗网犯罪较一般网络犯罪更具特殊性。一般性国际刑事规则和网络犯罪国际刑事规则存在的局限性,国际软法法律拘束力的缺失,影响暗网犯罪国际法规制的效能。解决暗网犯罪国际法规制问题对技术治理、顶层设计和执法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应确立技术和法治相结合的原则,以法律促进和保障技术发展,以技术拓展法律的规制范式;并建构和完善暗网犯罪国际治理的顶层设计,推动网络犯罪国际刑事规则中增加规定“暗网犯罪”条款和暗网犯罪国内法规制的具体化;且继续强化打击暗网犯罪国际执法合作,并将发展中国家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10.
王发曾 《中州学刊》2008,(1):100-105
从空间地域的角度看,城市是当今社会犯罪问题发生的主要舞台;从危害程度的角度看,城市犯罪直接危及当今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中心,城市犯罪问题已成为犯罪社会学关注的焦点.城市的区域化发展和个性化发展都会对城市犯罪产生重大影响,城市发展的水平在城市犯罪问题的形成机制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11.
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原因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4,(9):202-207
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作为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遏制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上升,是城市管理中亟待破解的难题。通过对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群体与本地青少年犯罪群体的比较分析可知: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变、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缺位、流入地城市社会管理的滞后等因素,是导致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主要原因。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入手,打破城乡户籍制度的樊篱,着力完善外来未成年人权益保障体系,消除青少年犯罪的成因,能够实现从源头上预防与减少城市流动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2.
网络犯罪的代际演变与刑事立法、理论之回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计算机犯罪"发展到"网络犯罪"是一个历史过程,网络犯罪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基本类型:网络作为"犯罪对象"的网络犯罪、网络作为"犯罪工具"的网络犯罪、网络作为"犯罪空间"的网络犯罪,它们在不同阶段分别在不同侧面、不同方向对于刑事立法、司法和刑法理论提出了重大冲击和挑战,在现阶段属于共存的状态。回顾这一回应过程,在网络犯罪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刑事立法、理论的回应一直是被动反应式的,缺乏科学化、系统化的反应体系。未来的应对思路,应当以网络犯罪的三种基本类型为基本背景,确立"网络犯罪"在刑法分则中的独立章节地位,甚至在适当时制定独立的"反网络犯罪法"。  相似文献   

13.
英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犯罪活动猖獗,犯罪率持续上升,侵犯财产犯罪成为犯罪的主要类型,青少年犯罪不断增长并呈低龄化趋势。贫困、糟糕的城市环境、传统管理制度失效等因素是工业化时期英国犯罪快速增长的主要社会原因。面对犯罪问题的不断恶化及其引发的各种危害,人们开始采取措施对犯罪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4.
阶层式犯罪论体系认为,犯罪是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并且有责的行为,从认定犯罪的顺序上可以看出,行为应当是贯穿于阶层式犯罪论体系的要素,独立于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与责任,作为一个单元位于阶层式犯罪论体系的最前端。采纳这种体系的理论被称为"裸的行为论"。关于构成要件符合性与违法性的关系,存在"分离说"与"一体说"之争,鉴于违法性阶段只有违法性阻却事由,所以"一体说"的理论优势更为明显。除此之外,目的行为论的犯罪论体系、故意过失二分法的犯罪论体系以及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的犯罪论体系都存在较大的弊端。因此,"行为·不法·责任"体系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食品安全丑闻迭出,重典治乱已成食品安全治理之共识。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两会"期间的讲话表明了国家重典治乱的态度与决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刑法修正案虽然对我国食品安全丑闻做出了法律回应,但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却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本文从食品安全犯罪之法律归属及客观要件的分析入手,提出应将食品安全犯罪列入危害公共安全犯罪范畴,并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客观要件予以扩充:应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中的"掺入"行为扩大为"使用"行为;法律界定应将食品添加剂纳入"食品"的概念范畴;强化专供特定人群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  相似文献   

16.
新刑法颁布后,刑法学界对单位犯罪的概念进行了多种界定。笔者从犯罪构成的角度将单位犯罪的概念定义为: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经单位集体决定或负责人决定,为本单位谋取利益,故意或过失实施的危害社会,依照法律规定为犯罪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并对单位犯罪的构成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论环境犯罪的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犯罪是刑法学和刑事司法领域的新型犯罪 ,环境犯罪构成由环境犯罪主体、环境犯罪主观方面、环境犯罪客体、环境犯罪客观方面四个要件构成。从总体上把握环境犯罪的构成 ,对于准确地确认和追究环境刑事责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行贿犯罪是现代社会久治不愈的顽疾,也是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的主要形态,并呈现出刑罚处罚相对较轻、案发环节分布广泛与犯罪潜伏期较长等典型特征。立于宏观、中观和微观多元视角解释民营企业家行贿犯罪的典型特征,不仅有助于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民营企业行贿犯罪多发频发的诱因,而且更是寻求科学治理对策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传统反腐败理论与实践,主要聚焦于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腐败治理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深入研究民营企业行贿犯罪的特征与成因,无论是基于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还是出于推动全面反腐的深入开展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贿赂犯罪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贿赂犯罪成本角度,分析了贿赂犯罪的成本构成和收益形成,论述了贿赂犯罪的经济学症结,并结合贿赂犯罪查处实践,分析了贿赂犯罪存在的诸如黑数大、法律成本低以及对贿赂惩治不力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贿赂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重点集中于青少年犯罪现状、犯罪特征、犯罪原因以及犯罪预防这四个方面。多数学者根据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来概括犯罪特征,并从网络、社会环境、文化与社会排斥等方面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提出完善立法、净化社会环境、刑罚矫正与有效社区管理等预防和治理措施。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将给我们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犯罪带来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