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芳 《理论界》2009,(2):102-103
后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上强调"偶然性",否定"必然性".他们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完全是偶然的,只能由偶然性逻辑支配,根本不存在马克思主义所谓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规律.后马克思主义否定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历史发展视为"偶然事件"的堆砌,体现了其唯心主义实质.  相似文献   

2.
在以往的历史研究中,分析具体事件发生的原因多简单地从必然这一思路去探索.但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除了必然性外,也存在着偶然性.清朝道光皇帝的宝华峪陵拆迁是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其发生就是偶然和必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超越历史制度主义和理性选择学派对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的解释,在详细阐述后共产主义国家特殊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基础上,路径偶然理论提出政策选择是后共产主义国家制度设计的独立性变量。在偶然性政策选择的基础上,通过制度遗产、国家能力和政策顺序的干预作用,后共产主义国家制度变迁以被动性制度设计或主动性制度设计的方式演进。路径偶然(path contingency)理论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后共产主义国家制度变迁的方式,也反映了制度分析方法的创新,但它同时带有过多主观构想的色彩。  相似文献   

4.
路径依赖理论揭示了收益递增的广泛存在和偶然历史因素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对不同系统中演化扭转点的解释,削弱了它的解释能力和政策价值。路径依赖涉及到自增强的形成、维持和锁定三个过程,它广泛存在于经济系统中,如资产价格、消费品、技术、制度等,由于流动性的差异,在这些不同的层次上,路径依赖的诱导、形成和维持机理并不完全一致,因而在剔除低效率的锁定时,方式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路径依赖、路径创造与中国的经济体制转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经济体制成功地从计划经济逐渐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但主要是一个路径创造的过程。这一新的发展路径是社会经济压力、重大变化事件与内生变迁过程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当前经济转轨所面临的关键时期,需要根据外部情况的变化适时地改变内部的结构,以寻找最优的路径。有效的路径只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内进行,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延伸,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路径依赖理论是近二十年来西方历史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析框架。基于对休厄尔、马奥尼等学者作品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将"路径依赖"理论总结为广义和狭义两个视角,并从理论特点、适用场合、分析方式(解释还是解读)等维度具体比较了两个视角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路径依赖理论不仅把时间性带回了历史社会学,也体现了赵鼎新所说的结构叙事和时间叙事的结合。本文同时认为路径依赖两个视角所蕴含的解释和解读分析其实并不互斥;解释和解读的融合、结构和时间叙事的结合都是历史社会学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7.
偶然性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崭新的哲学范畴,作为认识之网上的纽结,它在人们的认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深入而又具体地研究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相互关系,就必然对偶然性进行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偶然性可以分为十四种类型.从事物自身性质来看,偶然性可分为有利性偶然与有害性偶然.在客观存在的事物中,其自身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偶然因素,事物的发展趋势正是通过无数的偶然现象表现出来的,没有各种偶  相似文献   

8.
新型群体性事件具有触发事件的偶然性、参与主体人员构成的复杂性、事态发展的非线性、冲突的暴烈性和影响的危害性等特征。在群体性事件中,政府的行为和角色之间的行为互动是治理社会风险的重点。有效的治理机制是构建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性治理架构。同时,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包括社会风险、公共危机和触发事件的治理。  相似文献   

9.
《理论界》2016,(10)
九鬼周造在《偶然性的问题》中博采各家之言,在逻辑学和现象学中迂回地进行探索。他认为,"原始偶然"是因果追溯的极限,偶然性支配了世界中重要的一部分;偶然性不是主观的,它在时间特性上属于"现在"。这一"现在"特征导致了"惊异"的情感,而二者是文学和艺术的共同基础。艺术的结构性质和其所反映的内容均有赖于偶然性。综观其论述,或有前后不一致之处,但对于我们认识艺术中的偶然性仍有启发意义。而其论述中的不一致之处也恰恰表明偶然性仍然具有不可回避的主观性质,并提示了偶然性的四种形式,即随机、任意、不可预见和作为基础的模态上的偶然。从偶然事件中得到启示,进而产生新的艺术形式和技艺,在此意义上,偶然性是艺术创造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桑老师,您好!很高兴您接受我的采访。政治学在中国已经有了很大规模、很高层次的发展,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无论是知识界还是社会其他方面,似乎还有很多不了解甚至不认同的地方。首先想请您谈谈,您是如何走向政治学研究的学术之路的?●人生之路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从我的经历来看,走向政治学之学术之路还真有些偶然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走过了60年的历程,与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相比,它是独特的,因为从意识形态和制度安排来看,中国民主模式有自己确定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审视"中国式民主模式".一是它本身60年来的历史发展轨迹,虽然在一段历史时期,中国的民主运行实践偏离了最初设计的制度框架,但总的来看,它还是为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合适的政治支持力.二是怎样看待中国民主制度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从制度设计来看,它已经与传统中国社会发生了决裂,但是我们用"路径依赖"的方法论来审视它的时候,它与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无法彻底决裂,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规避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和汲取它的积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唯物史观的解读往往侧重于强调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必然性,淡化甚至忽视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多样性。阿尔都塞的"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理论,深刻揭示了偶然性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重现了马克思唯物史观中内在的历史偶然性逻辑,为我们重新理解唯物史观提供了一种文化哲学意义上的解读范式。在阿尔都塞看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不是单纯受普遍性和必然性约束的"自然历史过程",而是一个充斥着诸多偶然性和可能性、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真正的历史是属人的历史,是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交互作用、共同创造的历史,是各种偶然性因素相互作用的历史。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的解读,我们不仅要关注历史规律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更应重视历史规律的偶然性,重现人类历史发展的多样化、丰富性和差异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制度变迁的过程中 ,路径依赖理论能较好地解释不同公司、不同国家制度变迁的差异 ,是对长期经济变化做分析性理解的关键。结构驱动的路径依赖与制度驱动的路径依赖在中国公司治理演进中都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此外 ,文化驱动的路径依赖也是中国公司治理路径依赖的重要方面。单纯的制度引进无法解决公司治理中的现实问题。只有立足于中国的社会基础、制度体系和文化特征 ,构筑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模式 ,才能培育出中国的现代企业。  相似文献   

14.
(一 )现代机遇思想的发端 加拿大哲学家、科学家本格曾指出 :“至于或然论 ,或那种认为存在客观的机遇或偶然性 (尽管总是有规律的 )的论点 ,是一种较为现代的观点 ,它的出现不会早于安东尼·奥古斯丁·库尔诺。”1库尔诺 ( A.A.Cournot) ,法国哲学家。他对偶然性学说的创见在于把偶然性解释为两个独立的原因级数所不能预测的巧合 ,从而赋予偶然性与原因同样的质的规定性。他认为 ,历史所研究的是代表着必然事件和偶然事件的混合物的那种资料。人类历史中的偶然性现象要比自然界中的偶然现象多而且影响深远。在历史学领域提出现代机遇思…  相似文献   

15.
试论路径依赖与竞争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演变和制度变迁存在路径依赖的性质。本文对路径依赖与竞争优势的关系作了一般分析 ,然后将路径依赖区分为外部路径依赖与内部路径依赖 ,并对它们对先发优势与后发优势的影响作了论述。在此基础上 ,得出了应重新审视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系 ,要获得竞争优势应特别注意初始的路径选择和微小事件、随机事件的影响 ,这些对我国的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郭华 《理论界》2013,(6):99-101
学术界将阿尔都塞看作为"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然而,晚期阿尔都塞提出了"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对结构主义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以阿尔都塞中、晚期对马克思生产方式的不同解读为切入点,全面呈现他与结构主义的复杂关系。阿尔都塞中期对生产方式及生产关系的分析是静态的、同时性的结构性分析,强调结构对要素的支配地位,是名符其实的结构主义者。晚期阿尔都塞从偶然唯物论的视角解读生产方式,称之为"历史偶然论"的生产方式,关注要素的偶然发展及生产方式结构形成的偶然性,强调要素对结构的优先性。晚期阿尔都塞的研究虽然在术语上具有结构主义色彩,但在理论本质上已经与结构主义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17.
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既是一个科学前沿问题,也是一个古老而现实的话题.有系统演变就有路径依赖.系统要想健康地发展,就必须时刻审视自己的路径问题.路径依赖的存在是客观的,用好了用坏了都会发生不易逆转的效用,它的两重性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8.
从疫病演变的自然界发展逻辑来看,史前的“地方性”疫病发展到“区域性”疫病,进而演变到全球“公共性”疫病,成为威胁整个人类生命健康的现实问题。从国际社会应对疫病的实践逻辑来看,“区域性合作”发展到“全球性合作”,大国合作而非大国地缘政治竞争,是战胜疫病的历史选择。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发展到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揭示了各国相互联系、依赖不断加深的“客观规律”,文章指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应对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解决全球“公共性”疫病问题的根本路径。根据上述逻辑理路,当今国际社会应当顺势而为,加强交流合作,共同维护人类健康福祉和全球卫生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是中国转型时期社会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从行动者视角看,"流言与暗示"、"话语意识与共意达成"构成了群体性事件的触发及动员过程;从社会政治结构视角看,社会结构紧张与利益表达渠道的相对封闭形成了群体性事件的结构性张力.同时,"行动"与"结构"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在事件的触发和演变过程中,结构压力不断显现出来;另一方面,"行动"推动了"结构"变化和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20.
在文学批评的价值维度及其价值观念系统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文学的社会历史观问题.文学批评的社会历史观,关涉真实性价值观、人民性价值观以及“历史观点”中所包含的历史理性和历史进步价值观等问题.从当代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历史观来看,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注重文学的想象虚构性而颠覆历史的真实性;张扬历史事件的偶然性而颠覆历史的规律性;将历史戏剧化而遮蔽其中的是非善恶;将历史游戏化而消解历史理性,以及宣扬英雄、帝王史观等等,对此值得加以观照与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