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9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调整了外交政策重心,在重返亚太的同时将目光投向到其"后院"拉丁美洲,并将对古巴关系作为改善美拉关系的突破口,寻求开启和古巴关系的"新开端"。本文试从美古关系正常化背景出发对美古关系走向进行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2.
刘坤一与广东同孚洋行拐招华工案─—兼论洋务派对华工出洋的态度崔运武中国的契约华工出洋,始于18世纪之后,在19世纪50年代后进入高潮,至20世纪30年代才告结束。在这前后约200年的时间里,出国的华工逾一千万人次,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厦门开埠初期华工出国人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五口通商早期,厦门曾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掠卖华工的主要口岸之一.1845年,法国率先从这里掳掠了180名华工,运往马达加斯加东岸的法属布尔邦岛.此后,西方列强纷涌而至,从厦门贩运到古巴、秘鲁和澳大利亚等地的华工人数不断增加,到1852年已高达9,211人.这一年十一月,厦门人民掀起了一场规模颇大的反对掠卖华工的斗争,给外国人口  相似文献   

4.
从<北京条约>到<中西和好贸易条约>的签订,从陈兰彬使团的派出到<会订古巴华工条款>的签订,以及向古巴遣使设领等,晚清政府海外华人政策的演变,经历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与此同时,在处理由华工问题而引起外交纠纷时,清政府也开始采纳近代国际关系中的行为规范,步入外交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5.
汪莉 《学术界》2005,(6):248-250
契约自由是意志自治原则在契约领域的本质要求,契约正义为调控契约自由的过度滥用,与契约正义相伴而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各自地位不相同。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肇始于古罗马法;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契约自由被绝对化,契约自由即契约正义;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契约自由受到规制,契约正义也从形式正义走向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6.
澳洲华人新移民的崛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由于从香港、大陆、台湾和东南亚的华人移民迅速增加,目前,澳大利亚华人总数已达40万左右,仅少于美国和新西兰人,居第三位。这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济基础的华人新移民队伍,已日渐成长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科技文化教育领域的生力军。历史的回顾自1848年第一艘装载着120名“契约华工”的英国远洋轮从厦门驶抵悉尼后,载至1853年3月共有3685名福建华工先后到达悉尼,并分别被运往采珠场、牧羊站和建筑工地。1851年厦门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反英运动后,由于种种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福建几乎不再有华工赴澳洲谋生。只有少…  相似文献   

7.
刘登翰 《东南学术》2006,(6):137-144
中国的海外移民及其世界性的生存经验,是海外华文文学发生的基础.本文从19世纪中叶华工赴美的历史入手,探索美国华文文学的源头;以反美华工禁约文学运动中涌现的作品为讨论对象,指出1905年出版的小说<苦社会>,系"旅美之人,述旅美之事"的第一部美华文学的开山之作,分析了美华文学的血泪开篇及对百年来美华文学发展的潜隐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0月29日,"丝绸之路出土民族契约研究国际学术论坛"在吐鲁番召开,参与论坛的有国内外专家学者60余人,提交学术论文40余篇。大家就丝绸之路沿线新发现的民族契约作了交流和释读;对契约的社会功能及其理论进行探讨;学者们围绕古丝绸之路上各民族契约研究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作用和价值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契约文化在中国已有六千五百年的历史,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契约”只被表述为“契”或是“文约”,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演变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契约制度。文章从理解西方契约理念着手,以中国四川自贡地区特有的盐业契约为例,探析我国传统契约中的契约理念,将其与我国现代合同法的基本原则进行对比分析,发掘传统文化领域中优秀的盐业契约法律文化并充实我国契约理论,寻求传统契约理念对现实立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占美国人口不到1%的古巴裔关国人,对冷战后美国的古巴政策发挥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凭借人口分布集中、投票倾向一致和游说组织活跃的优势,利用芙国政治制度,尤其是选举制度的特点,极力推动美国出台《古巴民主法》与《赫尔姆斯一伯顿法》,维持并强化了美国对古巴的制裁政策,使美古关系的正常化变得异常困难。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契约精神,是对契约的敬畏,将约定等同于法律;是对契约的尊重,视约定优先于规定;更主要也更为基础性的是,中国人对契约的理解,本来是将其作为一种制度性安排,以为契约是"立信"、"结信"、"征信"的。古代中国社会与国家的结构方式,政治等级、社会等级、家庭内部等级的存在,并没能消灭经济生活中的契约的平等,古代的中国也是一个契约社会,契约本身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中国人的契约精神,既是一种法律精神,也是一种文化精神。它完全可以与西方法律精神相衔接,成为构建新型法治的"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12.
1959年古巴革命的成功,既是对古巴人民一个多世纪以来争取民族独立运动和反独裁斗争的历史性肯定,同时也标志着古巴开始走向了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革命成功仅仅意味着政权掌握在革命力量手中,而革命成果的巩固和发展则需要更加成熟的革命领导力量和更加鲜明的革命纲领.古巴革命的独特性,就在于"先执政、后建党",在维护革命政权的前提下,通过革命力量的自我整合与完善,最终实现无产阶级政党的统一领导.同时,古巴革命的历史特点,还在于"先革命、后举旗",在坚持不断革命的前提下,采取灵活的对敌策略,保护革命成果,从而实现了革命的阶段性、过渡性和长期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契约自由"的历史发展的介绍,以及对"契约自由"的内涵界定和对"契约自由"与"社会公正"关系的理论分析,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明确了"中国合同法的发展与西方市场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强烈的反差",提出了"契约自由是我国合同法的核心与灵魂,社会公正不能否定或取代契约自由"观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对我国合同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几条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契约神学是"清教主义的精髓",是清教徒时正统加尔文主义的创造性修正,尤其在清教徒移民美洲的过程中起到了确立身份、稳定社会和促进本土化的独特作用.本文从契约神学的内容、表现形式以及发展过程论述了契约神学作为美洲清教徒本土化的心理机制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永昌新著《旅俄华工与十月革命》,即将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十八章,计26万言,大32开本软第装,由著名历史学家黎澎题写书名.《旅俄华工与十月革命》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和研究华工旅俄历史的论著,作者运用大量中苏档案(多为首次公布)、书刊资料,向读者介绍了数十万中国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6,(7):184-190
关系契约理论从社会学的视角对现实生活中的契约现象进行事实描述,对"契约死亡论"进行回应。其理论功能在于将古典契约法理论无法容纳或者已经排挤出去的契约现象进行统一说明,并立足于社会,超越实定法规范的单一作用,引入关系性规范解决契约纠纷。现实生活中发生了很多关系契约现象,在实定法上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充分认识关系契约的理论功能必将对日益复杂的契约现象提供解释说明,有利于人们适应不断变动的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17.
张首先 《北方论丛》2014,(2):128-131
罗尔斯通过坚守契约主义的原则立场,以最精致、最理想化的设计建构了一幅由契约主体选择两个正义原则的"完美"图景——"原初状态",这一状态虽然超越了古典社会契约论者关于"自然状态"的种种叙事,但是,原初状态中契约主体"自我"的丧失、契约环境的过分理性化、影响契约因素的过分理想化,导致原初状态的主体无法担当"公共反思和自我澄清"的能力,从而使这一重要的正义理论在彰显契约主义的理论优势时,也暴露了其自身具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古巴共产党是古巴的执政党,也是古巴唯一的合法政党.苏东解体,使古巴失去了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依托,美国也加大了对古巴的封锁与"和平演变"的力度.在非常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古共坚定不移地走具有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应对挑战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稳步推进改革开放,坚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在调整宗教和侨务政策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和各种政治组织的作用,狠抓党员队伍建设和党员权利保障工作,高度重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坚持不懈地抓党风廉政建设,始终不渝地改善民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保证了古巴这个西半球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红旗不倒.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梁士诒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拟定"以工代兵"策略,输出华工赴欧帮助协约国作战。从1916年起,中国先后输往欧洲战场14万余华工,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此举为中国赢得了参加巴黎和会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也对中外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梁士诒是发起华工赴欧参战的第一人,他的举动体现了同时代人少有的远见和胆识,有利于实现中国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0.
学术动态     
最近,由教育部批准我校成立华侨研究所,由著名史学家朱杰勤教授和老教育家胡一声、张泉林等担任领导。其宗旨主要研究华侨的经济、文化、教育等问题。我校华侨研究所于十一月初编印了《华侨史论文集》第一、二集。该论文集内容包括华侨的历史与社会、华侨在侨居国的作用、地位和华侨对祖国的贡献等,共五十万字。其中第一集收有朱杰勤教授的《十九世纪中期在印度尼西亚的契约华工》、戴学稷副教授的《华侨爱国学者之翘楚——容闳》、杨嘉教授的《郁达夫之魂》和美国加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