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量刑是沟通求刑与执刑的桥梁,是实现刑罚惩治犯罪、保障人权、恢复社会秩序的前提。为客观公正的适用量刑,必须加强对量刑适用正当性根据研究。社会危害性从客观方面和人身危险性从主观方面为量刑适用提供内在根据和基础;而刑事政策、法官情感、媒体舆论作为一种外在根据,同样对刑罚裁量发挥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危险驾驶入刑,是公共政策影响刑事立法的产物。危险驾驶罪的处罚上存在量刑失控的危险。危险驾驶罪的量刑路径是实现罪刑均衡与刑罚个别化的统一,将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作为量刑的依据,构建宽严相济、惩罚与预防相结合的量刑程序。  相似文献   

3.
彭辅顺 《兰州学刊》2014,(9):106-112
基准刑是量刑规范化的核心概念.确定基准刑的法律根据是与量刑起点相应的犯罪构成及其相应的法定刑幅度,包括基本构成及其法定刑幅度、加重构成及其法定刑幅度、减轻构成及其法定刑幅度;确定基准刑的事实根据是犯罪构成事实,包括确定量刑起点的事实根据和增加刑罚量的事实根据两部分;而确定基准刑的实质根据则是增加刑罚量的事实根据所反映的社会危害性程度或者人身危险性大小.  相似文献   

4.
喻毅 《云梦学刊》2005,26(2):74-75
我国的量刑中缺少对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的关注,我国刑罚的根据是一般预防。我们主张在量刑中加大人身危险性对量刑的比重。  相似文献   

5.
刘缨 《学术论坛》2004,3(3):157-160
"严打"政策是否正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具有刑法学根据。把从重打击的刑法学根据归结于治安形势影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理由并不充分。治安形势真正影响的是人身危险性中的初犯可能,依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故而要从重打击。从快打击的刑法学根据在于它有利于实现刑罚公正,有利于实现刑罚的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刑罚的非监禁化是指对罪行较轻的犯罪人适用非监禁刑的一种刑罚改革趋势.作为世界性刑法改革运动的一大主题,刑罚非监禁化以人权保障理念、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以及"两极化"刑事政策作为理论基础.在当下的中国,实现刑罚的非监禁化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其一,树立慎用监禁刑的刑罚理念;其二,加强刑事立法;其三,完善量刑方法;其四,推行行刑社会化.  相似文献   

7.
在有具体被害人的犯罪中,犯罪既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也是对私人法益的侵害,因而,应合理设计犯罪惩罚与被害救济之间的平衡。以罪刑均衡为基本原则的量刑应以责任为基础,兼具犯罪预防的基本需要。刑事损害赔偿作为恶害的承担,满足了报应的需要,降低了犯罪的实害程度,从而减轻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实现了犯罪人对自身罪行的部分救赎,确证了法规范的有效性,也有助于犯罪预防的实现,量刑上从轻于法有据。同时,赔偿还兼具犯罪恢复的社会价值,是市民刑法更关注人权、人道与人性的基本践行,因此,刑事损害赔偿应作为刑事司法中重要的量刑情节予以适用。  相似文献   

8.
"量刑公正"是司法公正最敏感的神经,以渎职罪为典型的职务犯罪轻刑化现象所引起的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使得从量刑角度研究渎职犯罪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和法治价值。渎职罪的量刑包含了一个复杂的参照系统,其中,既有基于渎职犯罪自身特征、立法规定等内在根据,也有当前刑罚发展整体态势、主流观念、刑事政策、犯罪现状、量刑原则、量刑主体的个体性要素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后者构成研究渎职罪量刑有关问题的分析背景。  相似文献   

9.
李翔 《理论界》2005,3(12):102-103,148
“情节”一词在刑事法领域被广泛使用。而当前我国刑法学界对情节的认识缺乏统一认识。笔者认为:我国刑法中的情节,是指刑法规定的或者基于刑事政策的考虑对定罪、量刑或者行刑产生影响并反映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及其程度的各种主客观事实。同时认为我国刑法中的情节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及其程度的统一、法定性与酌定性的统一、概括性与具体性的统一、单一性与多样(元)性的统一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新刑法与并合主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首先分析了刑罚理论上的绝对主义 (报应刑论 )、相对主义 (目的刑论 )与并合主义的内涵 ,指出报应刑论与目的刑论的分歧不在于刑罚目的 ,而在于刑罚正当化的根据 ,提出并合主义是理想的刑罚观念 ;其次论证新刑法采取了并合主义 ,认为这样有利于同时保护个人与社会利益 ,有利于适当处理刑罚积极主义与消极主义的关系 ,有利于协调罪刑均衡与刑罚个别化原则 ,有利于使刑罚整体程度适中 ;接着根据并合主义的理念提出刑罚与社会危害性、人身危险性相适应的具体要求 ,主张量刑时不宜过于重视一般预防的需要 ;最后联系中国国情与公民的一般价值观念 ,根据刑罚的本质 ,指出我国目前的刑罚虽然不宜过于严厉 ,但也不能盲目地推崇轻刑化  相似文献   

11.
量刑监督以审查起诉阶段的量刑建议、庭审中的量刑辩论以及对刑事裁判结果的抗诉为重点.为确保量刑监督制度的有效运行,有必要将其延伸到刑罚执行阶段,并以构建与完善检察引导侦查制度、控辩协商制度为保障.  相似文献   

12.
我国量刑的合理性与规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量刑活动中存在以下三大问题:量刑偏差、量刑失衡、量刑程序与定罪程序的混淆。通过借鉴美国量刑改革的一些做法,提出保障我国量刑活动实现合理性与规范性要求的建议:修改和完善我国的刑事法律法规;制定中国式的规范量刑指导意见;改善法官传统的报应主义刑罚观;提高审判人员的综合素质;正确处理好"严打"刑事政策与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为保障我国司法审判人员作到量刑公正,最终实现刑事正义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张熙照  李晓林 《理论界》2012,(12):48-50
量刑适当与否,是衡量刑事审判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直接影响刑罚目的的有效实现,如何使量刑得到规范化操作是实现司法公正的表现之一,也是各国学者普遍研究的课题,本文在此趋势下,结合我国量刑规范化的实际情况,就量刑规范化的主要内容及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阐述和分析,以供广大学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一则杀害双亲案为例说明,量刑情节冲突问题实质是个人权利与社会利益冲突的问题,其解决方法在于兼顾个人权利与社会利益实现社会实践效果最大化;无论是刑事法律规定,还是法学理论上的报应主义、功利主义与并合主义都是说明复杂的法律现实的抽象理论,量刑的根据并不在于这些抽象的思维,而是在于社会实践本身,在于人本身,社会实践效果最大化是刑罚的最终根据,是量刑的真谛。  相似文献   

15.
赵坦 《天府新论》2023,(6):106-121
犯罪附随后果给犯罪人带来严重的不利益,其与刑罚之叠加或已超出犯罪人应受制裁的总量,从而“罪”与“刑”原本的平衡出现动摇。从保护公民的立场出发,判断一种制裁是否为刑事制裁应当采取实质主义的刑事制裁观,从犯罪人视角对其所受制裁的实质性影响进行分析,而不拘囿于“刑法法定性”。在实质主义的刑事制裁观看来,公民身份理论发现了包括犯罪人在内的每个自然人的身份利益,由此揭示出犯罪附随后果以具有长期社会嵌入性的“身份惩罚”对犯罪人进行实质的刑事制裁,是隐性的刑事制裁方式。隐性的刑事制裁方式充实了罪刑关系中“刑”的内容,此时若要达致罪与刑的实质均衡,则犯罪附随后果与法定刑事制裁相叠加不应致使犯罪人承受的刑事制裁总量溢出,从而犯罪附随后果应当载有抵消部分量刑的功能。犯罪附随后果抵消量刑以自由裁量权为实践基础,我国《刑法》第61条中的“情节”为犯罪附随后果作为酌定量刑情节提供了规范依据。作为酌定从宽量刑情节的犯罪附随后果的识别以可衡量性为原则,具体规则的展开以犯罪附随后果侵犯的利益类型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家庭暴力下受暴妇女犯罪的定罪及刑事责任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将"受虐妇女综合征"作为正当防卫要件的突破而宣布犯罪女性无罪的做法,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尚需谨慎;期待可能性理论为受暴妇女犯罪的免除或者减轻罪责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以此为基础,我们应当联系受暴女性犯罪的人身危险性及现实状况,在满足社区矫正执行方式的条件下,尽量适用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方式,以达到真正的再社会化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人身危险性源于犯罪学对犯罪原因的研究,后进入刑法学领域,在刑法学领域对人身危险性内涵的理解应该立足于定罪量刑。同时在评价人身危险性时,也要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评价相区别,既要避免将二者混同,又要避免重复评价。最后,强调人身危险性的作用并不必然地违背罪刑法定原则,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韩轶 《江淮论坛》2010,(5):101-107
完善刑事实体法中量刑基准的立法规定并在刑事程序法中确立被害人的量刑建议权具有法理依据和现实意义。量刑建议制度应是一项有多方主体参与刑罚裁量过程的互动制约机制,被害人的量刑建议权不仅存在于自诉案件中,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也应享有量刑建议权。我国的量刑基准的立法中应增加规定:在侵犯个人法益的犯罪中,法院在量刑时,应考虑犯罪人为补偿损害和被害方达成协议所做的努力,并应合理考量被害人提出的对犯罪人量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黄福涛  张爱晓 《理论界》2010,(10):72-74
关于中止犯减免刑罚的根据,学理上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综观德日刑法之种种学说,可以发现,这些学说尽管表面上见解分歧,但其实都在围绕者一个相同的点在探求原因:决定、影响科处刑罚的因素。这不失为一个恰当的立足点。以此来看,在我国刑法体系下,中止犯减免刑罚的根据在于社会危害性的减小、刑罚目的的(部分)实现以及刑事政策的引导。  相似文献   

20.
激情犯罪问题受到一定的量刑因子影响,其背后有一定的责任理论作为正当性根据。功能责任论的基本观点是行为人是否具有责任,要根据行为人对法规范的忠诚和社会解决冲突的可能性决定,是在通说的规范责任论基础上的进步观念。以功能责任论为视角对于激情犯罪的量刑受到影响的正当性进行分析,相较于之前的责任观念,更为凸显责任的社会机能,有利于从预防的角度,有力地支持激情犯罪量刑从轻或者减轻,对于激情犯罪问题在我国法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