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宪法解释研究的现状及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宪法解释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被冷落到被关注的过程,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宪法解释的概念、性质、效力和方法等四个方面。我国宪法解释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具体问题的研究仍待深入。宪法解释研究的价值和宪法解释方法论问题是目前我国宪法解释研究中的两个主要问题。如不解决第一个问题,宪法解释学的研究就丧失了现实起点;如不解决第二个问题,宪法解释学则无法发挥其作为一种宪法方法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传统宪法学研究是一种宪法解释活动,这一研究既有其历史合理性,也有时代局限性,还有可资借鉴之处。如果宪法解释学是一种可欲价值,则中国宪法解释学须实现宪法解释的规范转向,由政治统治的正当性证明转化为发现宪法规范的命题陈述。这需要辨析“法”上之理,增强宪法解释的说理性与论辩性。为此,宪法解释学的中国使命表现为确立宪法解释的“法”上之力的学术努力过程。  相似文献   

3.
宪法解释的方法体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宪法解释中的不同方法、技术与规则 ,构成宪法解释方法论。从现代宪法解释的理论 ,尤其我国宪法解释案例运用的解释技术、规则与方法的实际情况来看 ,文本解释方法、原旨解释方法、结构解释方法、平衡解释方法、目的解释方法 ,构成我国宪法解释学中宪法解释具体方法体系。认识和研究我国宪法解释中的解释方法学 ,是启动和开展宪法解释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贫困问题的研究应顺应贫困研究的国际趋势及其中国贫困走向的调整 ,即顺应贫困演变趋势。从研究绝对贫困向研究相对贫困转化 ;改变政策取向 ,从关注集体贫困向关注个体贫困转化 ;拓宽研究范围 ,从研究物质贫困向人文贫困转化 ;转变研究方法 ,从一般经济学分析拓宽到制度经济学分析。在对策设计上 ,应从加强反贫困制度建设、实行瞄准贫困人口的扶贫政策、缩小收入差距和关注人文贫困等方面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5.
杨治坤 《江汉论坛》2022,(8):123-130
在宪制结构中,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及其权力配置直接制约着检察职能的发挥。我国检察机关的职能定位已实现从“一般监督”到“法律监督”的转变,但在法治实践中其却被限缩为“诉讼监督”。这一实践格局严重影响到了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和宪制结构中的权力架构,检察机关的检察职能应当向宪法回归。随着检察制度改革的深入,检察机关的行政检察结构开始分化,逐步从行政诉讼监督向行政执法监督拓展。在此背景下,需要正视行政检察与行政执法衔接机制存在的问题,革新观念,健全行政检察与行政执法衔接工作机制,确立衔接原则,优化具体衔接制度机制,实现行政检察对行政执法的同步、全过程监督,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保障国家法治统一。  相似文献   

6.
地价税制度被孙中山构想为解决近代中国土地问题的制度安排。于是,民国时期地价税制度得到深入的研究,国民政府开始自上而下威权式地推进地价税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地价税法律体系,并在上海等地区开展了地价税征收实践。然而,地价税制度没有能够完成孙中山设定的改革使命。除了竞争性制度安排、技术障碍、国民政府与土地所有者关系、不稳定的社会环境外,孙中山设定地价税职能也存在空想的成分,扭曲了土地升值再分配机制的制度职能。从涨价归公思想到地价税实践展现了一个完整的经济思想制度化历程,窥探近代中国制度变迁障碍与挑战。近代地价税制度变革值得当前房产税制度改革借鉴。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正式制度的安排,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的过程与格局必然受到一定制度环境的影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正式制度对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的保障作用:以宪法、法律等制度性安排保障各级政府独立的财政地位;以法律的形式对政府间达成的财政支出划分进行明确界定;对上级政府进行财政支出责任的承担提供一定的制度安排、以制度保证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的公平性及整体性.同时,对影响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的非正式制度的负效应通过构建财政文化氛围予以化解:把历史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融入到财政文化中来;使财政文化成为普遍接受的制度安排;把以民为本的理念注入到财政文化中;构建相关机制来增强民众的偏好揭示.  相似文献   

8.
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权利的保障——以宪政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我国宪法对农村的经济体制、土地制度以及农村基层自治制度进行了基础性的规定。这些规定为我国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提供了宪法保障。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宪法和相关法律在制度安排上也存在着对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方面的不足。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的主体地位能否得到确立、农民的各种权利能否得到尊重,是新农村建设得失成败的最终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西方解释学经历了从作者中心论、读者中心论向文本中心论的重心转移,经历了从方法论解释学、本体论解释学再到方法论与本体论相统一的解释学范式转换。解释学知识谱系的这一发展历程,明确了本体与方法相统一的解释学立场。解释学这样的重心转移与范式转换,对于法律解释研究而言,意味着其应该实现诠释学思维在法律解释研究中的方法论转换,将法律解释的方法论纳入本体论的框架下理解。  相似文献   

10.
劳动权是宪法中的基本权利,也是宪法学上劳动问题研究的核心范畴。以"劳动权"为基点,可以从客体、主体、种类、性质、效力等维度,分别延展为"劳动"、"劳动者"、"各类具体劳动权"、"劳动权保障"等一套劳动问题理论框架。经过梳理后可以发现,宪法视域下劳动权的研究正在经历三重研究范式的转变,即从"以劳动法解释宪法"到"以宪法解释宪法";从"照搬西方宪法理论"到"立足我国宪法规范";从"单一的文义解释"到"多种解释方法并用"。上述研究范式的变迁引领着宪法中劳动的概念拓展、公民与劳动者的外延界分、宪法劳动权的属性突破、劳动权保障的深入探索、劳动权谱系的细化延伸等,也为今后劳动权理论建构的推进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述评——基于政策分析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自提出之日起就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涵义、供给模式、现状、存在问题、制度保障、国际比较等内容.学术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梳理现有研究,从公共政策的本质特点出发,这些研究可以从价值取向、政策制定和行政执行三个维度加以回顾和评述.  相似文献   

12.
论征收制度中认定公共利益的程序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利益的实质应是一种制度化的普遍正当利益,具有主体广泛性及不确定性、利益的正当性、可直接享受性、充足优位性和必要性等特征。公共利益的制度化是保障其发挥实践功能的重要手段。从其制度化的程序性设计视角观之,法律最好选择权力机关作为认定公共利益的主体,并建立诸如听证制度等公众参与机制以保障公共利益认定的公正与客观。  相似文献   

13.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实施对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某些地区最低生活保障附加优惠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最低生活保障似乎逐渐从一种单纯维持生活困难居民最低生活水平的手段向一种可以享受多种优惠与福利政策的身份标签转变,即最低生活保障"身份化".这一现象是由宏观、制度及人为等多方因素共同造就的,在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对其进行制度化、科学化的定位及安排将是今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正义与科学,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价值取向.从制度层面来看,政治文明要求制度的设计和安排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充分体现政治公平和政治正确;从政治运作层面来看,政治文明要求政治发展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并通过法治实现政治的正义性与科学性.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原则,则是其价值取向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5.
正义与科学,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价值取向。从制度层面来看,政治文明要求制度的设计和安排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充分体现政治公平和政治正确;从政治运作层面来看,政治文明要求政治发展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并通过法治实现政治的正义性与科学性。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原则,则是其价值取向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东岳论丛》2016,(4):42-47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央提出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社会政策如何托底关涉两个核心问题。一是社会政策托底的理念原则,从底线公平还是底线需求,从补救性还是发展性等不同理念视角出发将引发底线项目、底线标准及政策方向的不同选择。二是政策体系的良性发育与运作。社会政策是一项整体的系统工程,各项政策或制度互相制肘,需要顶层设计全盘考虑,摒弃碎片化倾向,更多关注制度衔接、制度漏洞及整体制度体系的设计与发展。这不仅需要做好不同政策项目优先次序、轻重缓急以及短期长期不同发展时期的设计规划,明确各项政策的功能及在大的制度体系及制度安排中的定位,也包括具体政策或项目的良好设计与规范运转。  相似文献   

17.
作为"显学"的解释学研究已具有某种世界性的广泛性。针对目前国内解释学研究上的若干问题,张能为教授从从事解释学研究的缘起以及哲学意义、解释学与修辞学、想象力、方法论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解释学的实践哲学、解释学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从应用性层面对能否创建中国解释学、中国哲学的真正特质和解释学与马克思主义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意义理解和看法见识。  相似文献   

18.
地方法治建设的公民参与这个命题,无论是法理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尚有许多的问题亟待研究和探讨.虽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性制度,以及我国加入的国际公约等对公民参与都有一些基本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并没有完全在地方法治建设层面得到实体性和程序性的制度保障,这其中不难看出,公民参与的地方性制度和机制安排的缺失是一个关键性问题.由此,构建公民参与的制度和机制体系也就成了地方法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王峰 《理论界》2011,(2):79-81
文章以清末报律为研究视角,探讨清末宪法性文件、部门立法、部门法实践一步步将宪政实践虚化的过程。要真正实现宪政,必须通过制度设计和法律实践,保障各项宪法权利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繁荣社会科学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立健全社会科学研究的制度保障社会科学是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客观上需要有与这种活动相适应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当前,可从国家对社会科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入手。我们党长期倡导的“双百”方针是一个极为科学的大政策。但是贯彻、落实好“双百”的具体政策、措施还不配套,缺少可供实施操作的具体“中介”,缺少具体的制度。国家首先要有有关社会科学各项管理、学术研究方面的基本制度规定,在此基础上可根据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专业研究和政策研究及不同学科,分门别类地制订相关的政策法规,逐步配套健全。这是发展社会科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