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澳门政制的演变与前瞻[澳门]吴志良一自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抵达据居后,澳门便逐渐发展成为中国领土内一个独特的商贸文化海港城镇。葡人为巨额贸易利润所吸引,居澳人数日众,并于1583年依葡萄牙中世纪市政组织模式建立议事会,管理内部事务。葡人议事会是自发选...  相似文献   

2.
澳葡政府早期政治架构演变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澳门开埠后不久到1835年议事会被解散,葡萄牙人在澳门建立并实施双重效忠的自治机构为主体的政治架构;第二个阶段是从议事会被解散至彼亚度出任总督之前,葡人内部建立早期殖民政府政治架构;第三个阶段是亚马留出任总督之后,公开完成组建澳葡殖民政府。  相似文献   

3.
嘉庆年间,活跃于珠江口一带的张保仔海盗集团最终在香山县为清政府招安。香山之所以能够成为朝廷剿抚海盗的主要力量,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广东海防中的重要作用是分不开的。清政府此时加强前山寨驻军,既为有效管治居澳葡人,也为动用澳门葡人的武装力量,以夷制盗。而名义上已归化中国的澳葡为巩固自己的既得权益,也不遗余力地协助中国政府军队。以前山寨驻防为中心的海防力量在剿抚张保仔海盗集团的过程中扮演着主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葡萄牙人入居澳门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岗萨雷斯(Gregorio Gonzalez)信函的解读,我们可以肯定葡萄牙人入居澳门的时间应为1554年。此外,从当时朝廷大员的数份奏疏来看,至少在1564或1565年之前,明朝中央政府尚不知葡人已入居澳门,今人所谓明朝政府通过汪柏将葡人迁移到澳门半岛之说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后,葡萄牙强力推行对澳门的殖民管治政策,鼓励居澳华人加入葡籍、接受澳葡政府管治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一政治背景下,华人或逃避清政府的威逼,或为了营生的便利,或出于移民者的从众心态,纷纷加入葡籍。葡籍华人在内地贸易营生,不时涉于诉讼,而辄求助于葡国领事,使之成为中葡外交事件,对清朝的地方行政造成很大的困扰,因而深受世人所诟病。事实上,大多数葡籍华人并没有从文化心理上做一名真正的葡萄牙人,他们热衷于内地事务,维护皇权,谋求清朝官爵,关注内地社会发展,坚守儒家传统,处处彰显其不变的“中国心”。  相似文献   

6.
金国平  吴志良 《学术研究》2003,5(6):124-128
在对待葡萄牙人问题上,霍韬父子对澳门政策的形成作用重大,但尚未引起学界的充分注意与研究,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霍韬出于政本、“成宪”的考虑,力主驱逐,其子霍与瑕却提出了几乎完全相反的“县治”。霍氏父子对待澳葡的态度虽然截然不同,但其主导思想却是一致的:恩威并重,妥善安置、解决澳门葡人问题,为我所用,避免其成为边患和宫廷政治角逐的导火线。他们父子对葡人态度的变化,足以说明早期中葡关系的发展变化及朱明朝廷对澳政策的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7.
胡雪莲 《学术研究》2012,(7):121-126
尽管中国境内第一种近代报刊诞生于澳门,但是70多年后这里才出现中文报刊。那么澳门中文报刊发轫之初是如何面向本地社会的?针对这个问题,专设有"本澳新闻"栏目的《镜海丛报》中文版比《知新报》更具研究价值。据称为澳门第一种中文报刊的《镜海丛报》中文版,本身就是为回应19世纪后半期居澳华人人数激增、华人转归葡人政权管治的新局面而诞生的。它用中文吸引华人读者,力图打破华、葡隔阂,把华人纳入"澳门人"这个概念,营造一个新的既包括葡人又包括华人的以澳门地方利益为本位的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中共、港英当局、澳葡当局的实力及对抗日战争的态度,使中共开展对港英当局和澳葡当局的统战工作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依据战时香港和澳门的实际,中共以"求同存异、互利双赢"的方针为指导,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当然,中共也与澳葡当局及港英当局的对日妥协作斗争,并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中共对港英当局和澳门当局的统战工作,不仅使中共在澳门和香港的力量有所发展,而且促进港英当局和澳葡当局暗中支持中共领导的抗日募捐、宣传及武装抗日行动。  相似文献   

9.
葡人入踞澳门后,其走私逃税、蓄养倭奴、拐卖人口等恶行及后不断擅自扩大自治权,引起明清地方官的关注。为了有效地管治澳门,明清两朝先后制订了《澳夷禁约》、《海防七条》、《澳门约束章程》等重要法规,作为在澳葡人的法律指引,使中葡关系在鸦片战争前基本上能在互利与平稳中发展。这些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不仅表明明清两朝从未停止过行使澳门主权,而且在中国涉外法制史上亦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10.
澳门是中国的领土,自葡萄牙人租居以后,明朝政府对澳门一贯行使主权,进行全面管理,为清朝所沿袭,直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被澳门葡萄牙总督亚马留(JoaoFerreiradoAmaral)所打断。在鸦片战争前近300年间,明清政府对澳门实行有效管理。从澳门管理的层次上看,是一上一下,一主一辅,中国地方政府在上,为主,居澳葡人自治机构在下,为辅;就管理的方式而言,是中西合壁,既是中国传统地方行政管理的延续,又加入了西方城市自治的因素。清承明制,在服从清政府管辖的前提下,允许葡萄牙人交纳地租和船钞…  相似文献   

11.
1910年5月,以路环岛为巢穴的梁义华海盗团伙,掳走广东新宁县十几个学童至岛上勒索.因时值中葡划界谈判破裂,路环岛属争议地区,广东官员在清廷"维持旧状,勿生事端"指示下,不敢作为.学童家长乃于7月转向澳门总督求助,澳督派兵前去路环解救,却因海盗开枪抵抗而致葡兵死伤.澳葡随即派出大批军队、炮艇支援,连日轰炸岛上村落,又火烧村落、山林,使大量无辜村民、渔民遭殃惨死,史称"路环血案".澳葡事后借机扩大在路环岛的殖民侵占,从象征、军事、民政等方面着手实现对全岛的实质管理,形成20世纪葡人管治澳门半岛,以及氹仔、路环两个离岛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晚清民国时期,澳葡政府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和扩展旅游业,以吸引埠外尤其周边地区的游客进入。无论游客人数、旅游类型、出行方式,还是服务质量、游客体验,皆呈现出近代澳门旅游业从无到有、从简单到规范、从模糊到清晰,且不断走向实践"全域旅游"的良性演变。在以旅游业为代表的多元产业的带动下,埠外对于澳门,一改"东方蒙特卡罗"之印象,将其誉为"东方罗马",甚至以"小澳门"之名称呼周边市县商贸繁盛之地,澳门对外形象从而成功赢得相当程度的改变。这一改变本身,既透露出澳葡政府、华商及民间社会多方力量的参与,更折射出近代澳门在城市定位上的探索与努力。  相似文献   

13.
香港开埠初期,一度成为苦力贸易的主要集散地,但在秉持人道主义、废奴主义理念的英国朝野人士的反对下,港英政府开始对苦力贸易实行严格管控,使从香港出洋的华工人数逐年递减。澳门的苦力贸易早于香港,在暴利驱使下,澳葡政府对苦力贸易采取包庇纵容态度,促成这一行业在澳门日益兴盛,并且一度引领当地经济走出萧条而达至畸形繁荣。但是,这一行业将人当作商品贩运、虐待的特性,势必不断造成死亡的惨剧,最终激起中外舆论乃至港英政府的反制,促使澳葡政府颁令取缔。港英政府与澳葡政府对于苦力贸易的态度,体现了两者所分别代表的新、老殖民资本主义对"文明"与"野蛮"的观念之争。澳门苦力贸易的兴衰,亦可视为澳门成为自由港之后,以试错汰选的方式,探求引领本地经济发展的主导行业的首次尝试。  相似文献   

14.
近代澳门城市化发展颇受中葡两国关系的影响。自鸦片战争至19世纪末,澳葡政府对澳门北部华人村落田地的开发速度缓慢。20世纪初,中葡两国共和鼎建,澳葡政府开展兴建大型人工港口的蓝图工程,北部填海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北部填海工程招徕中国政府的抗议,从而引发了一场持续六年的中葡谈判。在这场中葡纠纷中,澳督及葡萄牙外交大使采取极其灵活的外交手腕,并利用当时中国南北分裂的局面,在北京政府外交部和广东军政府外交部之间迂回周旋,妥善解决了填海外交问题,使北部填海工程顺利进行,大片填海地逐渐发展为工业、住宅和娱乐功能齐备的城市化区域。  相似文献   

15.
亚马留是第一个为澳葡当局建立新税收体制的总督。1846年他发布第22号总督训令,核准《澳门公钞估议抽收章程》,规定了澳门公钞的征收原则和税收计划编制的工作方针。澳葡当局财政运作中使用的货币Pataca是墨西哥元(或西班牙元),而非“澳门元”或“澳门币”。早期澳葡财政运作中广泛使用中国“两”,以此来统计财政收支数据。1847年第46号总督训令和修订的《澳门公钞估议章程》将议事公局排除在公钞估议活动之外,由此设立了一个独立于议事公局而从属于澳门总督的政府部门——公钞会公所。亚马留政府尝试对澳门华人征税,并部分达到了目的,但尚未建议起一套专门针对华人的征税制度。  相似文献   

16.
自公元1553年葡萄牙人居留澳门,明政府就加强了对澳门的管辖,对澳实施全面主权,葡萄牙人也表现得较为恭顺。清军人关后,葡萄牙人面临着同新的中国统治者交往,在此过程中又出现新的特点和态势。中国统治者也对葡萄牙人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倾向。本文将重点考察清军人关至鸦片战争前的196年中,清政府对澳葡政策的发展沿革、特点及对澳门发展的影响。一、清政府对澳葡政策的演变过程从顺治元年(1644年)到道光二十年(1840年)近二百年时间里,清政府对葡萄牙人的政策及葡萄牙人对清政府的态度,根据不同的时代特色和不同的形势发展,呈现…  相似文献   

17.
自1514年葡萄牙船队到达我国闽、广沿海后,多行不法,引起明政府的警惕并派兵荡击。葡萄牙官方曾多次要求与中国遣使通商,均遭明政府拒绝。但为高额商业利润的驱使及对中国广大市场的垂涎,葡商仍长期活跃于我国闽、广沿海,从事或合法或非法的贸易活动,并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贿赂海道副使汪柏,租借虫豪镜澳作居留之地,“岁输课二万金,地租五百两。”虫豪镜澳由此成为葡商的对华贸易基地。但终明之世,葡商寓居虫豪镜澳并未得到明政府的批准,只是民间行为而非政治协议,明政府对虫豪镜澳仍行使着绝对主权,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司法等主权。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末的1999年是不平常的一年。举国上下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华诞,喜迎澳门回归,令人感慨万千。说起澳门,历来是中国的领土。早在公元前206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版图上,它为南海郡番禺县属;明史记载,因其南环规园如镜而得名镜澳,也叫香山澳,又因盛产鲜 ,故名镜。海,在古文字中“”与“濠”通用,素有与香江齐名的江之称。澳门得名于这里南台、北台两山相对如门。史料上记载,葡萄牙人入据澳门是在公元1553年的事,只不过乘1840年鸦片战争满清政府战败后世界列强瓜分中国气焰十分嚣张之机,葡人将…  相似文献   

19.
一、澳门界务交涉的由来1887年《中葡条件》拟订期间,围绕澳门划界问题,中葡双方曾有过激烈斗争。葡人与英国人赫德、金登干相勾结,擅自在条件中“永驻管理澳门”一款后面,加进了“及属澳之地”等字,为以后借口划定“属地”,任意扩占我国领土埋下伏笔。当时两广总督张之洞、广东巡抚吴大徵等人察觉到葡萄牙人的阴谋,主张首先划定澳门界址,才能与葡萄牙签约。为此,他们多方搜集澳门界址资料,作为交涉时的依据。1887年9月间。吴大徵带领几名高级官员前往澳门附近调查界址变化情况,发现澳门界址比较复杂,“有葡人原租之界…  相似文献   

20.
田生金《按粤疏稿》中的澳门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生金《按粤疏稿》是明代广东文献中极为罕见之书,该书不仅保存了明中后期大量的广东原始资料,而且还披露了这一时期来自澳门的重要讯息,内容涉及澳葡商人的走私活动、葡人定居澳门的时间、澳门海防同知的设立及澳门朝鲜奴仆的“冤狱”等问题。这些文字,或证史,或补缺,为明代澳门史增添了极为宝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